导读:本文包含了大众媒介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众媒介,城市文化,文化品位
大众媒介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叶思展[1](2019)在《以大众媒介彰显城市文化品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文化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大众媒介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能够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为城市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文化高效传播。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助力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32期)
王玉坤[2](2019)在《传统文化节目对大众媒介素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改变,产生了不实信息泛滥、低俗化内容生产等问题。净化与构建新媒体生态环境、提升大众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央视推出的传统文化节目在文化传承功能之外,对大众媒介素养的提升与新媒介生态环境的净化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剖析媒介素养的内涵与核心,结合传统文化节目策划与内容环节,从增强媒介选择力、提升媒介判断力、改善媒介创造力叁个方面加以分析,在传播学的角度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节目对大众媒介素养的影响与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李雪[3](2019)在《大众媒介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岁月中创造了独特且灿烂的文明,并形成了把爱国主义为内核的民族精神与以儒家传统道德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视觉时代"将大众媒介的作用最大化发挥,一方面传统文化受到新载体的影响,演化出新形态;另一方面,大众媒介使传统文化符号零碎化。本文结合目前传统文化传播的现状及困境,探析大众媒介在未来传统文化传播中更多实现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24期)
丁婷[4](2019)在《茶文化背景下大众媒介当代艺术新闻报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艺术备受关注和争议,在媒体中随处可见大众媒介的艺术新闻报道。由于当代艺术具有着独特的特性和争议性,因此采用传统新闻规范与新闻标准来报道艺术类型的新闻,可能难以达到良好的报道效果。所以,深入探究当代艺术报道领域和当代艺术的特性,可以督促大众媒介更好的报道当代艺术的新闻。基于此,现主要对大众媒介的当代艺术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9年04期)
张晓东[5](2018)在《读图时代大众媒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像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复兴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被赋予新的时代任务,它的弘扬和阐发成为一个重大时代命题。视觉文化语境下,传播者仅利用语言文字进行文化传播已经不能完成这一使命,而影像的直观和娱乐属性已经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因此影像阐释和娱乐化讲述成为当今社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主要途径。影像作为"地球村"共通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得到全世界的认同,如何利用该语言形式创造性的转变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成为该命题完成与否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郑雨茜,尤佳,于园园[6](2018)在《大众媒介视野下的亚文化传播与实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媒介的迅速普及,亚文化的传播和构建在大众媒介语境下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本文从亚文化的传播角度出发,对现象级节目《中国有嘻哈》的受众定位、节目设置等方面的实践进行分析,力图探讨大众媒介环境中的亚文化传播形式与实践特点。(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27期)
李岩[7](2018)在《大众媒介对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末到2017年初,从地方电视台《见字如面》到中央电视台《朗读者》的相继出现,将中国悠久的各类文学作品以及国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以读诵的方式呈现在电视荧幕中,带给观众长久以来不一样的观看体验,并随着节目的环节跟进,不断地产生联想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文学的韵味和思想的美。本论文拟以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朗读者》和《见字如面》这两档全新的文化情感电视节目为案例,深入分析、比较研究二者的传播内容、传播路径和发展前景。本论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论题展开论述,绪论部分从我国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研究现状入手,阐述选题的背景、理论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研究的创新点;第一章具体阐述了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概念的介绍;第二章从要素分析和内容特点这两个方面对文化情感电视节目《朗读者》和《见字如面》进行对比论述;第叁章从传播过程和互动传播两个方面对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传播价值进行进一步探讨,也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参考;第四章对文化情感电视节目这一类型的创新路径做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对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力图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一点微小的贡献,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文化情感电视节目《朗读者》和《见字如面》从2016年末到2017年初刚一开播旋即引来多方面的巨大反响,它们和近年来盛行的文化竞争类电视节目都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依托,虽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呈现,但这些博大悠远的文化资源的传播潜力如何能被充分利用并在传承中实现创新发展,未来更多文化情感类的电视节目的出现如何创新形式及更深地挖掘文化内涵,以及传播者如何利用电视这一载体实现与受众良好的互动交流等问题,都需要媒体人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去思考和寻找。(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何诚[8](2018)在《大众媒介对城市文化的塑造与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的一种特有气质,这种文化以空间划分,既有现代文化的共性,也彰显着本土传统的个性。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化对于城市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越发显着,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拓展。而大众媒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呈现和输出城市文化的一种载体和渠道。因此,把握城市文化与大众媒介之间的关系,对于城市文化的塑造与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尽管在城市文化的挖掘、传承过程中会遇到某些挑战,但应该关注到城市文化正处于发展机遇期,要通过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有效途径为城市文化塑造积极出力。而大众媒介不仅是城市文化的传播载体,也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并具有其特殊的社会性,因此应该用好大众媒介对文化的塑造、调和、引领作用,用好大众媒介的社会传播力和影响力,传承城市文化。本文从城市文化日渐式微的问题出发,以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本土新闻节目《新闻坊》为例,从大众媒介的传播力、影响力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大众媒介展示、塑造、传承城市文化,促进城市文化建设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作为引言,主要是围绕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的流程、方法等进行说明并对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则对相关的概念、理论进行梳理,为后续的论述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第叁章结合《新闻坊》栏目这一案例进行分析,阐述《新闻坊》如何对城市文化进行挖掘阐释和引导传承。第四章又以小见大,从案例分析中抽离出普遍性的结论,为通过大众媒介做好城市文化的塑造与传承提供合理化对策。(本文来源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期刊2018-06-01)
杨光[9](2018)在《传播问题:大众媒介与“感觉结构”共同体——雷蒙德·威廉斯的媒介文化美学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蒙德·威廉斯是文化研究在媒介文化美学问题研究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围绕大众媒介、现代主义和"感觉结构"共同体展开的谨慎思考形成了媒介文化美学研究的现代批判形态。威廉斯认为,真正的传播是建立在共同体基础上的传播,作为对大众公式的功能阐释,现代大众传播不是建立共同体的方式而是对共同体的一种瓦解。因此,大众传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播。要解决大众传播的问题不能从技术层面上而应该从观念机制层面上进行,通过打造并建立文化共同体的观念及其机制来扭转大众传播。对雷蒙德·威廉斯而言,文化共同体的关键是"感觉结构"的共同体,因此对文化共同体的打造必须诉诸"感觉结构",而艺术则是"感觉结构"存在的最好证据。尽管现代主义两面性的产生表明艺术面对着从社会整体中分离出来的现实,但"感觉结构"的存在也同时表明艺术仍有力量弥合社会区分,能够成为营造共同体的助力。通过参与文化共同体的营造,艺术可以成为大众传播的批判力量。这是继阿多诺提出系统的现代媒介美学批判理论之后,西方媒介美学在英国文化研究中产生的一种与法兰克福学派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的理论形态。(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宋佳[10](2018)在《作为大众媒介的华语纪录片发展现状及文化传播研究——以《二十二》《我们诞生在中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语纪录片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消费戏剧故事之外,人们开始追求纪录影像的表达。通过大众媒介的载体,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茫然、孤独乃至生存危机感传达和表现出来,形成一定区域、范围内普遍信奉和接受的文化样态,称之为大众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需要借助一定的影像手段,以电子媒介为依托,纪录真实生活,反映真实状态,传递真挚朴实的情绪与情感,最后构成记忆的时代框架。其中,在反映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诞生在中国》以比拟的电影修辞手法为华语纪录片打开一扇窗;在反思历史与人的问题上,《二十二》用平视与凝视的镜头语言又为华语纪录片打开一扇大门。(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8年06期)
大众媒介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改变,产生了不实信息泛滥、低俗化内容生产等问题。净化与构建新媒体生态环境、提升大众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央视推出的传统文化节目在文化传承功能之外,对大众媒介素养的提升与新媒介生态环境的净化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剖析媒介素养的内涵与核心,结合传统文化节目策划与内容环节,从增强媒介选择力、提升媒介判断力、改善媒介创造力叁个方面加以分析,在传播学的角度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节目对大众媒介素养的影响与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众媒介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叶思展.以大众媒介彰显城市文化品位[J].人民论坛.2019
[2].王玉坤.传统文化节目对大众媒介素养的影响[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
[3].李雪.大众媒介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J].传播力研究.2019
[4].丁婷.茶文化背景下大众媒介当代艺术新闻报道分析[J].福建茶叶.2019
[5].张晓东.读图时代大众媒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像阐释[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
[6].郑雨茜,尤佳,于园园.大众媒介视野下的亚文化传播与实践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8
[7].李岩.大众媒介对文化情感电视节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8].何诚.大众媒介对城市文化的塑造与传承[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
[9].杨光.传播问题:大众媒介与“感觉结构”共同体——雷蒙德·威廉斯的媒介文化美学批判[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宋佳.作为大众媒介的华语纪录片发展现状及文化传播研究——以《二十二》《我们诞生在中国》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