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吸附论文-吴笑江,赵彬侠,刘田野,岳能,韩锐暄

单一吸附论文-吴笑江,赵彬侠,刘田野,岳能,韩锐暄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一吸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柱撑蒙脱石,吸附,六价铬

单一吸附论文文献综述

吴笑江,赵彬侠,刘田野,岳能,韩锐暄[1](2019)在《CPDB单一柱撑蒙脱石与CPDB/Al复合柱撑蒙脱石对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合羟基铝提供Al源结合十六烷基溴化吡啶(CPDB)改性钠基蒙脱石(MONT),制备了CPDB-MONT和Al-CPDB-MONT吸附剂,利用XRD,BET,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对Cr(Ⅵ)的吸附,研究了改性蒙脱石吸附Cr(Ⅵ)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经改性后,CPDB与羟基铝均成功柱撑进入MONT层间。相比于MONT,CPDB-MONT与Al-CPDB-MONT分别使层间距从1. 111 8nm扩撑到1. 898 7nm,1. 935 4nm;比表面积分别从46. 249m~2/g增大到136. 111 m~2/g,151. 497m~2/g;经过CPDB改性土和CPDB-Al复合改性土吸附模拟Cr(Ⅵ)废水满足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方程,该过程推动力和吸附类型分别为正负静电引力和物理吸附。相同条件下,Al-CPDB-MONT去除效果优于CPDB-MONT和MONT。在酸性、低温条件下反应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陈月芳,彭焕玲,侯荣荣,孙善伟,许锦荣[2](2019)在《改性泥炭对Pb(Ⅱ)和Cd(Ⅱ)的单一及竞争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强碱改性泥炭,研究改性泥炭对Pb~(2+)、Cd~(2+)的吸附效果及竞争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泥炭对Pb~(2+)、Cd~(2+)具有显着的吸附效果,吸附容量分别由118,64 mg/g提高到225,95 mg/g;FTIR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为Pb~(2+)、Cd~(2+)与—OH、—COO-、C—H等官能团的络合作用或者离子交换作用。当吸附时间为70 min,pH在4~8,改性泥炭添加量分别为0.8,1.6 g/L时,可达到高效与经济双层效益。竞争吸附中,Pb~(2+)、Cd~(2+)的吸附容量均低于单一离子时的吸附容量,且竞争吸附能力Pb~(2+)>Cd~(2+)。(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王棋,王斌伟,谈广才,许楠[3](2017)在《生物炭对Cu(Ⅱ)、Pb(Ⅱ)、Ni(Ⅱ)和Cd(Ⅱ)的单一及竞争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玉米秸秆、牛粪为原料,在500oC氮气保护的无氧气氛下热解生成玉米秸秆生物炭(BC)和牛粪生物炭(DMBC),分别探讨两种生物炭对水溶液中4种二价重金属离子(Cu~(2+),Pb~(2+),Ni~(2+)和Cd~(2+))的单一吸附效果,并进行4种重金属在生物炭上的竞争吸附实验,探讨金属离子间在生物炭上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两种生物质原料具有不同的元素组成,B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DMBC的平均孔径更大。在单一吸附过程中,BC对金属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具有相似性,而DMBC对不同金属的吸附速率差异较大。4种重金属离子在生物炭上的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uir方程较好地拟合,吸附容量的顺序为:Pb~(2+)>Cu~(2+)>Cd~(2+)>Ni~(2+)。通过金属之间的竞争吸附实验,发现在生物炭上Pb~(2+)的竞争吸附能力最强,Cu~(2+)次之,而Ni~(2+)和Cd~(2+)竞争吸附能力较弱,其吸附过程容易受到其他二价金属离子的抑制。(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杨虎城,龚继来,曾光明[4](2017)在《掺杂聚乙烯醇的壳聚糖小球对铜离子-腐殖酸的单一和连续吸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聚磷酸钠作为离子交联剂,合成了一种掺杂聚乙烯醇的壳聚糖小球,采用SEM和FTIR表征了小球的表面性能及官能团分布情况,进一步研究了这种小球对腐殖酸和铜离子的单独吸附行为、连续吸附行为及两者共存状态下的吸附行为,并通过XPS能谱分析了吸附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单独吸附过程中,壳聚糖小球与腐殖酸和铜的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静电引力和络合作用;在连续吸附过程中,先吸附了腐殖酸的小球,后续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变弱;而先吸附了铜离子的小球,后续对腐殖酸的吸附能力变强,说明这种小球在吸附过程中可以被连续使用.而在腐殖酸和铜离子共存的吸附实验中发现,壳聚糖小球除了会吸附溶液中的铜离子和腐殖酸外,还导致它们的聚集沉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邓久华[5](2017)在《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静态和动态吸附去除水体中有机染料/重金属单一和复合污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和染料复合污染是目前面临的具有重大危害的环境水污染源。在环境水污染吸附处理材料中,石墨烯材料由于比表面积大,具有巨大的吸附潜力,但难溶于常见的溶剂。本文用Hummer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表面形成了含氧官能团,能溶于常见的溶剂,但吸附后难以和溶剂分离。用化学共沉降方法将铁氧化物粒子沉降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制备了磁性氧化石墨烯,其饱和磁化强度为31.8 emu/g,磁性氧化石墨烯可以很容易的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合成的磁性氧化石墨烯表面光滑且有很多褶皱,且表面覆盖了白色铁氧化物颗粒。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检测,证明了铁氧离子覆盖在了磁性氧化石墨烯表面,石墨烯表面含有羟基、羰基、羧基和环氧基等官能团。用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检测合成的氧化石墨烯和磁性氧化石墨烯的晶格组成和原子成分,也证实成功合成了氧化石墨烯和磁性氧化石墨烯。磁性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等电点为3.5,当pH<3.5,吸附剂表面带正电荷,当pH>3.5,吸附剂表面带负电荷。磁性氧化石墨烯对重金属离子Cd(Ⅱ)和离子染料亚甲基蓝、橙红G和刚果红在超纯水中的静态吸附实验表明:在研究范围pH为3~10内,随着pH值的增加,Cd2+和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逐渐增加,橙黄G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少,刚果红的吸附量先增加到最大值然后再逐渐减少;吸附量随时间快速增加,之后再缓慢增加直到达到平衡,实验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磁性氧化石墨烯在超纯水中对Cd(Ⅱ)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对染料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pH=6.0时,对Cd(Ⅱ)、亚甲基蓝、橙黄G和刚果红的最大吸附量理论值为 91.29 mg/g,64.23 mg/g、20.85 mg/g 和 143.62 mg/g,Langmuir 模型中的等温吸附常数分别为0.0160、4.4344、0.5301、0.0145。磁性氧化石墨烯对Cd(Ⅱ)、亚甲基蓝、橙红G和刚果红在自来水的静态吸附实验表明:Cd(Ⅱ)和染料在自来水中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模型,在pH=6.0时,对亚甲基蓝、橙黄G和刚果红的最大吸附容量理论值为58.08mg/g、20.48mg/g和287.57 mg/g,分别为超纯水中的90.43%、98.23%和200.23%,磁性氧化石墨烯适用于实际水处理中染料的去除。在pH=6.0时,对Cd(Ⅱ)的最大吸附容量为59.69mg/g,为超纯水中的65.39%,但在低浓度时Cd(Ⅱ)在自来水中的吸附量远高于在超纯水中的吸附量,磁性氧化石墨烯适用于实际水处理中低浓度Cd(Ⅱ)的去除。循环吸附解吸叁次后,磁性氧化石墨烯对Cd(Ⅱ)、亚甲基蓝、橙黄G和刚果红的吸附量为28.63mg/g、25.15 mg/g、11.88mg/g和72.27 mg/g,分别为吸附剂第一次对其吸附量的33.77%、42.25%、47.32%和82.95%,磁性氧化石墨烯具有很好的再生性。同时为了满足动态吸附的需要,制备了负载氧化石墨烯的砂子。对砂石负载氧化石墨烯的EDAX和拉曼光谱的检测结果均表明氧化石墨烯成功涂敷到了大部分砂石颗粒表面,且氧化石墨烯涂层的厚度可以通过TGA重量损失数据、沙石颗粒大小、沙石密度和石墨烯密度等进行估算。在对Cd2+和亚甲基蓝的动态过柱吸附实验中,发现空白砂子填充的玻璃柱对Cd(Ⅱ)和亚甲基蓝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负载氧化石墨烯砂子填充的玻璃柱对Cd(Ⅱ)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强于空白砂石填充玻璃柱。同时,入柱流速对氧化石墨烯的动态吸附能力具有影响,流速越慢,氧化石墨烯的动态吸附能力越强。本文研究了磁性氧化石墨烯在Cd(Ⅱ)-亚甲基蓝、Cd(Ⅱ)-橙黄G和Cd(Ⅱ)-刚果红二元体系中同时去除重金属和离子染料的吸附行为。在Cd(Ⅱ)-亚甲基蓝二元体系中,亚甲基蓝对镉吸附有抑制作用,并且亚甲基蓝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然而磁性氧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基本不受Cd(Ⅱ)存在的影响。在Cd(Ⅱ)-橙黄G二元体系中,Cd(Ⅱ)对磁性氧化石墨烯吸附橙黄G有增强作用,然而磁性氧化石墨烯对Cd(Ⅱ)的吸附与橙黄G浓度无关,却与Cd(Ⅱ)本身的浓度有关。Cd(Ⅱ)-刚果红二元体系中,得到和Cd(Ⅱ)-橙黄G相似的实验结果。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和Cd2+和染料离子表面的电荷性能以及Langmuir模型中的等温吸附常数b的大小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2-23)

冯璞阳,刘娟娟,梁东丽,胡斌,杨天雪[6](2015)在《单一和复合溶液中Cu~(2+)对叁种土壤SeO_3~(2-)吸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塿土、黑土和红壤对单一Se O2-3及其与Cu2+共存条件下的吸附特征,并分析了Cu2+添加顺序对3种土壤Se O2-3吸附的影响,旨在为揭示土壤中铜硒复合污染中金属的迁移转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塿土、黑土和红壤对单一及Cu2+-Se O2-3复合溶液中Se O2-3的吸附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24 h基本达到吸附平衡,且其对单一及复合溶液中Se O2-3的吸附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4),说明化学吸附是主要限速步骤.3种土壤对单一Se O2-3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R2>0.937),而先铜后硒、铜硒共同吸附处理Se O2-3的吸附却符合Freundlich方程(R2>0.928),表明加入Cu2+后,土壤对Se O2-3的吸附由单分子层化学吸附转变为多分子层表面吸附.当Se O2-3浓度为50μg·L-1时,Cu2+对塿土Se O2-3吸附无显着影响,而黑土和红壤的Se O2-3吸附却随Cu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Cu2+的添加顺序对3种土壤Se O2-3吸附无显着影响.当Se O2-3浓度为200μg·L-1时,塿土对Se O2-3的吸附随Cu2+浓度的升高而下降,黑土和红壤Se O2-3吸附量则呈先降低后略微升高的趋势,且当Cu2+浓度为160 mg·L-1时,其添加顺序对3种土壤Se O2-3吸附达到显着影响(p<0.05).总之,在单一及复合溶液中土壤对Se O2-3的吸附随土壤类型而异,Cu2+的添加抑制了3种土壤对Se O2-3的吸附,且Cu2+添加顺序对Se O2-3吸附的影响与铜、硒离子浓度有关.(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王爱民,白妮,王金玺,张智芳[7](2015)在《粉煤灰合成单一SOD型沸石及其氨氮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步法合成了单一的SOD型粉煤灰沸石,并用于氨氮废水处理与再生。研究了晶化时间和晶化温度对沸石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晶化时间和晶化温度均影响合成沸石的种类和结构。在100℃晶化温度下,反应10h可获得单一的SOD型沸石。沸石再生前后氨氮吸附容量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当氨氮初始浓度为10mg/L时,沸石的吸附容量为0.713 mg/g,而再生后吸附容量仅为再生前26%左右,且对极低浓度的氨氮废水2.5 h就可达到吸附平衡。(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5年04期)

唐青青[8](2015)在《蛋白核小球藻对单一及复合污染水中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藻藻体作为生物吸附剂修复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有着普通物理化学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因此它是当前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论文以蛋白核小球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活藻对单一及复合污染水中重金属Cu、Cd、Pb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重金属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藻细胞生长特征及生化组成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普通藻粉、破壁藻粉和提脂藻粉对Cu、Cd、Pb的去除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设置了4种高浓度梯度的重金属Cu、Cd、Pb溶液,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在72h内对单独存在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单一污染重金属对藻细胞生长特征及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72h内对3种重金属的去除是一个相对快速的过程,且重金属不同的初始浓度会显着影响蛋白核小球藻对其的去除过程。在Cu初始浓度为1mg·L-1时,30min内Cu的去除率达85.0%;在Cu浓度为5mg·Lq时,去除率从6h时的41.8%逐步提高至72h时的63.7%;在Cu浓度为20mg·L-1时瞬时去除率达63.8%,随后缓慢下降,到72h时去除率为54.5%。蛋白核小球藻对不同处理Cd吸附的初始阶段去除率较高,随时间的推移有缓慢下降的趋势,最后达到平衡状态,是个相对稳定的过程。蛋白核小球藻对Pb的吸附6h时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在Pb初始浓度为50mg·L-1、100mg·L-1、200mg·L-1、300mg·L-1时,其去除率分别为76.4%、80.7%、86.8%和87.5%,然后平稳下降,不同培养时间内去除率变化缓慢。此外,Cu、Cd、Pb单独存在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会产生显着抑制作用,且相同浓度下Cu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96h后叶绿素浓度、可溶性蛋白浓度、SOD酶活性的变化特征说明Cu、 Cd、Pb的存在会显着抑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且低浓度的Cu、Cd、Pb对SOD酶有激活作用。(2)以单一污染重金属吸附实验为基础,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对不同浓度Cu+Cd、Cu+Pb、Cd+Pb以及Cu+Cd+Pb复合污染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复合污染重金属对藻细胞生长特征及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初始阶段蛋白核小球藻对复合污染重金属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在4种复合污染处理中,Pb的存在能够显着增加蛋白核小球藻对重金属的去除率。在Cu+Cd (2.5mg·L-1+10mg·L-11)的复合处理中,72h时蛋白核小球藻对Cu的去除率为39.5%,而在Cu+Pb (2.5mg·L-1+50mg·L-1)处理中,72h时对Cu的去除率可达82.8%;在Cu+Cd (2.5mg·L-1+10mg·L-1)处理中,72h时蛋白核小球藻对Cd的去除率为42.9%,而Cd+Pb(10m·L-1+50mg·L-1)处理中,72h对Cd的去除率可达92.0%;在不同浓度Cu+Cd+Pb处理中,蛋白核小球藻对3种重金属的去除率均在80.0%以上。同时,复合污染重金属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和重金属浓度间呈正相关,会显着抑制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的合成,且刺激机体产生SOD酶。(3)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藻粉对单一及复合污染Cu、Cd、Pb的吸附效果,探究了藻粉对不同重金属之间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藻粉对单一污染Cu、Cd、Pb的去除是个快速的吸附过程,初始5min时就有较好的去除效果,3h内基本达到平衡,且藻细胞与金属离子结合紧密,不易脱附。2种重金属共存时,其吸附作用存在显着竞争关系。在Cu+Cd处理180min时,蛋白核小球藻藻粉对Cu的去除率为18.6%,对Cd的去除率为13.1%。而在同浓度Cu+P、. Cd+Pb处理180min时,藻粉对Cu和Cd的去除率为12.5%和26.5%,此时Pb的去除率分别为80.5%、75.5%。热力学研究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均能对其拟合,Langmuir拟合效果较好,且藻粉对Cu、Cd和P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3.784、30.395和172.414mg-g1,其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Pb>Cu>Cd。(4)研究了破壁藻粉和提脂藻粉对重金属Cu、Cd和Pb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破壁藻粉和提脂藻粉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过程均是3h内基本达到平衡。以Cu为例,180min时破壁藻粉对4种浓度(5、20、50和80mg·L-1)Cu的去除量比普通藻粉分别下降了33.5%、45.3%、62.3%和62.8%,表明破壁藻粉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效果不如普通藻粉。对普通藻粉进行提脂处理,提取的脂质含量可达17.0%以上,并且比较了上述4种浓度处理下Cu的吸附效果,发现180min时提脂藻粉对Cu的去除量分别为普通藻粉的1.187、1.006、0.831和1.111倍,可见提脂藻粉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与普通藻粉相近甚至更优。(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5-01-01)

P.Thilagavathy,T.Santhi[9](2014)在《Acacia nilotica叶炭从单一和二元水溶液中吸附Co(Ⅱ)的动力学、等温线和平衡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removal of cobalt 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cacia nilotica leaf carbon(HAN), is described. Effect of p H,agitation time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on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HAN was investigated in a batch mode.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hich is p H dependent, shows maximum removal of cobalt in the p H range 5 for an initial cobalt concentration of 50 mg·L–1The experimental data have been analyzed by using the Freundlich, Langmuir,Temkin and Dubinin–Radushkevich isotherm models. The batch sorption kinetics have been tested for a pseudofirst order, pseudo-second order and Elovich kinetic models. The rate constants of adsorption for all these kinetic models have been calcul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and initial sorption of Co(Ⅱ) into HAN was the main rate limiting step. The adsorption of cobalt ion was confirmed through instrumental analyses such a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The desorption and recycling ability of HAN were also found. We conclude that HAN can be used for the efficient removal of cobalt from aqueous solution.(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4年Z1期)

刘娟娟[10](2014)在《铜、铬单一及复合体系在两种黏土矿物中吸附的差异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含铜农药和饲料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以及采矿、电镀、制革等行业废水的排放,使得土壤中Cu-Cr复合污染日益严重。铜以金属阳离子的形式存在,而铬以金属阴离子酸根(Cr6+)或者氢氧化物(Cr3+)的形式出现,当两者共存于土壤中时,必然会对其各自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产生影响。黏土矿物广泛存在于地表岩石和土壤中,矿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不仅影响其生物有效性,而且对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归宿起着重要调控作用。但有关Cu-Cr复合污染的研究较少,且有关不同类型黏土矿物对于Cu2+和Cr3+或Cr2O72在Cu-Cr复合体系中吸附差异及其机理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拟从两种不同的黏土矿物入手,研究不同吸附时间、重金属浓度、pH、离子强度、腐殖酸含量等因素,对重金属铜、铬(Ⅲ、VI)单一及复合体系吸附行为的影响及差异,旨在搞清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化学行为并为土壤中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修复提供依据。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两种黏土矿物对铜、铬在单一及复合体系的吸附均q蒙脱石> q高岭石,对单一体系铜、铬的吸附大小为qCr(Ⅲ)> qCu(Ⅱ)> qCr(VI)。2.对比单一及复合体系中,两种黏土矿物对Cu(Ⅱ)的吸附行为在不同价态铬下均为qCu>qCu Cr,表明铬(Ⅲ、VI)存在均会抑制两种矿物对Cu(Ⅱ)的吸附。且Cr(VI)对高岭石吸附Cu(Ⅱ)的抑制作用较强,而蒙脱石却受Cr(Ⅲ)抑制强烈。两种复合溶液中Cu(Ⅱ)的吸附多表现为qCu Cr(VI)> qCu Cr(Ⅲ)。3.两种黏土矿物对单一及复合体系Cr(VI)的吸附行为多表现为qCr(VI)> qCr(VI) Cu,表明Cu(Ⅱ)也会抑制两种矿物对Cr(VI)的吸附。但在pH≥6.0或0.1mol L1NaCl时,Cu(Ⅱ)对蒙脱石吸附Cr(VI)有促进作用。此外,增大离子强度和腐殖酸含量均会减弱Cu(Ⅱ)对Cr(VI)的抑制作用。高岭石对Cr(Ⅲ)的吸附在不同pH和离子强度下为qCr(Ⅲ)<qCr(Ⅲ) Cu,表明此时Cu(Ⅱ)能促进Cr(Ⅲ)的吸附,但该促进作用会随pH升高或离子强度减小而减弱;而此时Cu(Ⅱ)对蒙脱石吸附Cr(Ⅲ)却表现为抑制作用。但Cu(Ⅱ)对两种腐殖酸黏土矿物体系吸附Cr(Ⅲ)均表现为抑制作用。4.各影响因素下,Cr(VI)或Cr(Ⅲ)对两种黏土矿物吸附单一及复合Cu(Ⅱ)的影响大致相同。对单一及复合Cu(Ⅱ)的吸附均随pH的升高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pH4.0~5.0对Cu(Ⅱ)的吸附有显着影响(P <0.05)。Cu(Ⅱ)的吸附量大致随离子强度的增大先升高,在0.001mol L1NaCl时吸附量最大而后下降。腐殖酸对两种黏土矿物吸附Cu(Ⅱ)均有强化作用,在腐殖酸含量为20%时吸附量最大;仅在Cu(Ⅱ)-Cr(VI)复合溶液中少量腐殖酸会抑制Cu(Ⅱ)的吸附。5.各影响因素下,Cu(Ⅱ)对两种黏土矿物吸附单一及复合Cr(VI)或Cr(Ⅲ)的影响不尽相同。随着pH的升高,高岭石对单一Cr(VI)的吸附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蒙脱石却是逐渐下降;复合Cr(VI)的吸附恰好与单一Cr(VI)的变化趋势相反。高岭石对单一及复合Cr(Ⅲ)的吸附量与pH呈显着正相关(P <0.05),而蒙脱石却是先升高后下降。然而,两种价态铬的吸附量大都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腐殖酸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各影响因素对铜、铬吸附率的影响大小总体表现为腐殖酸> pH>离子强度。6.动力学结果表明,高岭石和蒙脱石对单一及复合体系中铜、铬的吸附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90%的吸附在快速吸附阶段完成,且在120min达到吸附平衡。二级动力学方程为描述铜、铬吸附的最佳模型。发生在矿物的边缘和表面膜扩散作用是影响吸附速率的限速步骤。 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能较好地表征两种黏土矿物对铜、铬的吸附。7.蒙脱石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除离子交换吸附和化学吸附外,还可深入到其层间。而高岭石其层间是靠氢键结合,仅吸附在矿物表面。不同pH下,蒙脱石和高岭石对铜、铬的吸附以离子交换为主,配位作用为辅。不同离子强度时,高岭石吸附Cu(Ⅱ)为非专性吸附,而蒙脱石却为专性吸附;但Cr(VI)和Cr(Ⅲ)分别以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的方式被两种黏土矿物吸附。腐殖酸主要通过配位交换作用被高岭石吸附,而蒙脱石主要靠阳离子键桥、疏水性作用和氢键等弱作用力吸附腐殖酸,故腐殖酸对高岭石吸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单一吸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强碱改性泥炭,研究改性泥炭对Pb~(2+)、Cd~(2+)的吸附效果及竞争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泥炭对Pb~(2+)、Cd~(2+)具有显着的吸附效果,吸附容量分别由118,64 mg/g提高到225,95 mg/g;FTIR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为Pb~(2+)、Cd~(2+)与—OH、—COO-、C—H等官能团的络合作用或者离子交换作用。当吸附时间为70 min,pH在4~8,改性泥炭添加量分别为0.8,1.6 g/L时,可达到高效与经济双层效益。竞争吸附中,Pb~(2+)、Cd~(2+)的吸附容量均低于单一离子时的吸附容量,且竞争吸附能力Pb~(2+)>Cd~(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一吸附论文参考文献

[1].吴笑江,赵彬侠,刘田野,岳能,韩锐暄.CPDB单一柱撑蒙脱石与CPDB/Al复合柱撑蒙脱石对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月芳,彭焕玲,侯荣荣,孙善伟,许锦荣.改性泥炭对Pb(Ⅱ)和Cd(Ⅱ)的单一及竞争吸附研究[J].应用化工.2019

[3].王棋,王斌伟,谈广才,许楠.生物炭对Cu(Ⅱ)、Pb(Ⅱ)、Ni(Ⅱ)和Cd(Ⅱ)的单一及竞争吸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杨虎城,龚继来,曾光明.掺杂聚乙烯醇的壳聚糖小球对铜离子-腐殖酸的单一和连续吸附行为[J].环境科学学报.2017

[5].邓久华.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静态和动态吸附去除水体中有机染料/重金属单一和复合污染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7

[6].冯璞阳,刘娟娟,梁东丽,胡斌,杨天雪.单一和复合溶液中Cu~(2+)对叁种土壤SeO_3~(2-)吸附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5

[7].王爱民,白妮,王金玺,张智芳.粉煤灰合成单一SOD型沸石及其氨氮吸附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5

[8].唐青青.蛋白核小球藻对单一及复合污染水中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9].P.Thilagavathy,T.Santhi.Acacianilotica叶炭从单一和二元水溶液中吸附Co(Ⅱ)的动力学、等温线和平衡研究(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4

[10].刘娟娟.铜、铬单一及复合体系在两种黏土矿物中吸附的差异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标签:;  ;  ;  

单一吸附论文-吴笑江,赵彬侠,刘田野,岳能,韩锐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