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广济医院骨科总住院医师广西贺州542899)
摘要:目的探究腰椎滑脱患者术后复位程度对脊柱矢状面形态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对照组:部分复位:观察组:完全复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与VAS评分相比较,差距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DI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实施对比,差距明显P<0.05)。结论腰椎滑脱症术后完全复位患者的矢状面形态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优于部分复位。
关键词:术后复位程度;腰椎滑脱患者;脊柱矢状面形态;影响及疗效
脊柱矢状面形态与脊柱平衡失代偿有着紧密联系,一旦脊柱矢状面形态异常诱发腰椎滑脱症的机率非常高。诱发腰椎滑脱症因素较为复杂,此疾病的临床发病率不高,而且相关治疗措施治疗不成熟,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腰椎滑脱症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虽可改善临床机体不适症状,但是会导致脊柱矢状面形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脊柱失衡,针对此类情况若不实施正确治疗会影响预后,降低患者生活水平[1]。本文针对腰椎滑脱症术后复位程度针对脊柱矢状面形态所产生的影响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复位程度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6人。
对照组,男性15人,女性11人,年龄46至78岁,平均年龄(61.83±1.56)岁。
观察组:男性16人,女性10人,年龄47至79岁,平均年龄(61.90±1.61)岁。患者在一般资料信息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同意此次研究;②通过一系列检查,确诊腰椎滑脱症患者;
剔除标准:①血液传染性疾病;②语言障碍;③精神系统疾病;④恶性肿瘤;⑤中途退出者
1.3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腰椎滑脱复位术,医师告知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让患者将病灶完全暴露出来,将椎间盘切除、后路腰椎管减压以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以及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根据术后复位程度将患者分为部分复位与完全复位。
对照组:部分复位:
观察组:完全复位: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脊柱矢状面形态情况。应用VAS评分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比,疼痛评分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再选择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对患者运动能力、生活能力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评比,满分20分,分数越高表示评分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脊柱矢状面形态情况
两组患者的脊柱矢状面形态相比较,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腰椎滑脱症多发病于中老年人,这与机体退行性病变与骨质疏松有一定关联性。此疾病会导致机体下腰部出现疼痛,初期疼痛程度较低,若不及时开展治疗,不仅疾病严重,腰部更加疼痛,患者无法剧烈运动,这对其工作和生活有一定影响。对腰椎滑脱症初期治疗可用药物镇痛,虽可缓解疼痛程度,但是治标不治本,随着疾病的发展,机体出现耐药性,采用其他治疗方法有着重要意义[2]。
手术对腰椎滑脱症患者实施治疗,可根据患者椎体病变具体情况实施复位或者不复位治疗。通过相关文献得知:腰椎滑脱症患者的骨盆倾斜角会有所增加,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腰部疼痛,如果手术过程中改善骨盆倾斜角度可有效降低疼痛状态,确保手术效果[3]。骨盆指数是临床评价骨盆形态学的主要指标,不易受到姿势的影响,骨盆指数和年龄呈正比关系。骨盆指数可将患者骶骨、腰椎以及骨盆间的关系反馈出来。骨盆与骶骨的倾斜角度会受到患者体位的影响[4]。有相关研究表明:骶骨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为线性正相关关系,当机体处于站立状态时,矢状位上躯干直接作用在骨盆,通过股骨头传导重力到下肢[5]。
为降低代偿脊柱向前滑动导致骨盆倾斜角,从而复位滑脱的腰椎。有相关研究称:腰椎滑脱患者的骨盆指数增加是因为骨盆倾斜角大增大而诱发的,腰椎前凸角增加,术后骨盆倾斜角就会下降,骶骨倾斜角就会增大,从而对相关脊柱矢状面指标进行调节,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通过此次研究中表明:两组患者的脊柱矢状面形态相比较,差距小;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与VAS评分相比较,差距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ODI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完全复位对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脊柱矢状面形态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腰椎滑脱症术后完全复位患者的矢状面形态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优于部分复位。
参考文献
[1]张超,孙天威,田融,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29(2):180-184.
[2]田元高.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30-131.
[3]唐恒涛,吴学建.经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15].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7):1736-1739.
[4]邢永军,邢少华,刘增亮.TLIF与PLIF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5,10(8):1432-1435.
[5]杨林,廖绪强,赵新建,等.内镜X-Tube系统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4,20(8):83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