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程序法失灵论

刑事程序法失灵论

论文摘要

权利的生命不在于颁布而在于救济,法律的生命不在于制定而在于实施。中国的刑事程序法在“搬运进来一部分国外的制度,借用了一部分国外的法理,把这些东西杂糅进自己的司法实践后,形成了中国现代的法制与法理”的基础上,迅速与世界接轨,实现了其跨越式发展。但驻足之后,人们却惊奇的发现“实践反对了理论”,精心的刑事程序设计始终走不出在实践中被架空的困境。无论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还是由于大家不愿触及,但“事实已经发生”,在当前中国,刑事程序法在实践中确实失灵了。所谓的刑事程序法失灵是指一切与刑事诉讼有关的法律规范(主要是指刑事诉讼法,除却司法机关对具体应用刑事诉讼法所作的司法解释)在经由“纸面上的法律”转向实际生活当中的“活法”过程中失去效用或完全不起应有作用的异常法律现象。而这一事实的发生使得我们的法治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历尽千辛万苦培养起来根基尚未牢固的法律观念、法治意识也有虚无化的趋势,这就使得我们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显得十分迫切。正如庞德所言,“在现代法律科学中,最重要的推进也许就是从以分析态度转向以功能性态度对待法律。”“着重点已经从戒律的内容转向实践中戒律的效力,从救济是否存在转向为实现该戒律的设计目的而设立的救济能否获得以及是否有效。”目前,研究法律失灵的论文和专著为数不多,针对刑事程序法失灵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而且质量也很一般。本文拟对刑事程序法失灵进行系统研究,从对典型的失灵刑事诉讼法条的梳理入手,对其失灵的原因进行类型化提升,进而借助经济学、政治学、法社会学的相关原理寻求对策。文中既有对法条的微观而细致的分析,亦有对整个刑事诉讼模式的宏观研究;既有针对解决刑事程序失灵的具体对策,也有解决法律失灵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科学“失灵”的一般对策。本文除了导言和结语之外,分为四章进行。导言部分提出了刑事程序法失灵的现实严峻性、法律虚无性、解决的紧迫性,并详细论述了写作本文目的和意义。文章在导言之后的第一章对刑事程序法失灵进行了概述,对法律失灵以及刑事程序法失灵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对刑事程序失灵现象进行深刻批判的同时,认真思考了其带给我们的正面启示。第二章在对刑事诉讼法条进行详细梳理的基础上,对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的失灵刑事诉讼法条进行研究,并对这种“书面上的法律”转向“生活中的法律”出现异化的原因稍加阐述。第三章对刑事程序失灵的原因进行了类型化提升。文章没有止步于表面上的梳理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分析,而是将刑事程序失灵的原因分为刑事程序法形成过程中、实施过程中以及超越于刑事程序法之外的三种类型,也为其他部门法律失灵的分析提供一种模型。第四章对刑事程序失灵的对策进行了多视角研究。研究刑事程序失灵需要我们跳出刑事程序法本身,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当中,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进而借助各学科理论寻求破解之策。文章本部分既有对传统价值观念、路径依赖的破除,也有对宏观的刑事程序法及其适用中的微观制度设计进行的科学构建。文章结语部分提出,在整个中国社会科学都没能走向自主的宏观背景下,中国法学如何才能构建自己的理想图景?失灵现象仅仅存在于刑事程序部门法中,还是也存在于其他部门法中,抑或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存在着?这都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第一章 刑事程序法失灵概述
  • 第一节 刑事程序法失灵概念界定
  • 一、法律失灵
  • 二、刑事程序法失灵
  • 第二节 刑事程序法失灵正负思考
  • 一、负面影响
  • 二、正面思考
  • 第二章 刑事程序法失灵表现
  • 第一节 总则
  • 一、基本原则
  • 二、管辖
  • 三、回避
  • 四、辩护
  • 五、证据
  • 六、强制措施
  • 第二节 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
  • 一、立案
  • 二、侦查
  • 三、提起公诉
  • 第三节 审判
  • 一、审判组织
  • 二、第一审程序
  • 三、第二审程序
  • 四、审判监督程序
  • 第四节 执行
  • 一、监外执行、缓刑
  • 二、罚金刑
  • 第三章 刑事程序法失灵原因之类型化提升
  • 第一节 刑事程序法形成过程中的原因
  • 一、立法力量间的博弈
  • 二、没有足够的法条支撑
  • 三、法律条文本身欠科学
  • 四、成文法本身固有的缺陷
  • 第二节 刑事程序法实施过程中的原因
  • 一、执行中的异化
  • 二、司法惯性
  • 三、不合诉讼规律的考评机制
  • 四、公安司法机关的办案习惯
  • 第三节 超越刑事程序法
  • 一、政府推进型法治化道路模式
  • 二、“西方冲击”研究范式
  • 三、传统诉讼观念的影响
  • 四、纷繁复杂的经济因素
  • 第四章 刑事程序法失灵对策之多视角研究
  • 第一节 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
  • 一、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
  • 二、树立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价值理想
  • 第二节 构建科学的刑事程序法
  • 一、科学、民主立法
  • 二、迈向回应型法
  • 三、从立法主义到法律适用主义
  • 第三节 刑事程序法适用中的制度设计
  • 一、案例指导制度
  • 二、程序性制裁
  • 第四节 摆脱传统路径依赖
  • 一、破除立法迷信
  • 二、构建面向“中国问题”的法学研究范式
  • 并非结语的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刑事程序的惩罚功能[J]. 法制博览 2017(13)
    • [2].法国刑事程序中的人格调查——《局外人》默尔索案的另一个视角[J]. 法制与社会 2017(24)
    • [3].审判中心主义视阈下刑事程序分流机制的建构[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6(04)
    • [4].如何防范破案压力下的刑事程序滥用[J].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2011(00)
    • [5].刑事程序分流的演进与发展——基于两岸比较之视角[J]. 闽台关系研究 2020(03)
    • [6].浅析《论犯罪与刑罚》对刑事程序的几点影响[J]. 法制博览 2017(12)
    • [7].国家权力结构与比较刑事程序[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2(01)
    • [8].试论刑事程序之异化[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2(01)
    • [9].刑事程序失灵的危害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3)
    • [10].关于简易刑事程序构建的思考与分析[J]. 技术与市场 2010(10)
    • [11].试论我国简易刑事程序体系的完善[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9)
    • [12].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刑事程序理性[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 [13].界限与协同:破产程序与刑事程序适用顺位辨析[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4].“以审判为中心”与刑事程序法治现代化[J].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01)
    • [15].刑事程序性辩护有效性引论[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05)
    • [16].德国简易刑事程序评析[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7].我国亟待澄清的刑事程序观[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 [18].刑事程序利益的法律保护论要[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04)
    • [19].在法治进程中构建简易刑事程序[J]. 法学 2008(07)
    • [20].法国审前程序的改革及评价——以2007年3月5日的《强化刑事程序平衡法》为中心[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8(04)
    • [21].网络谣言刑事程序规制[J]. 法制博览 2015(25)
    • [22].论刑事程序的安定性[J]. 学术交流 2014(02)
    • [23].论我国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深层原因[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09)
    • [24].刑事程序革命的再考察[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4)
    • [25].特别程序与普通刑事程序的动态关系表现[J]. 人民检察 2013(11)
    • [26].刑事程序功能的发生机理研究[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4)
    • [27].日本刑事程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11)
    • [28].刑事程序分流机制:困境的突破与超越[J]. 犯罪研究 2016(02)
    • [29].我國反恐刑事程序特別規定的完善[J]. 中国法律 2014(05)
    • [30].刑事程序反向运行的法律控制研究——以审判程序为视角[J]. 甘肃理论学刊 2013(06)

    标签:;  ;  ;  ;  

    刑事程序法失灵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