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路段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工程,上坡路段,半挂汽车列车,行驶速度
路段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束海波,邵毅明[1](2019)在《高速公路上坡路段半挂汽车列车行驶速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高速公路常见的六轴半挂汽车列车为代表车型,在重庆山区高速公路上测试了列车以不同入坡初速度(80、90、100 km/h)驶入不同坡度(2.2%、2.9%、3.5%)路段后的行驶速度,并分析了小轿车追尾半挂汽车列车的追尾特性。结果表明:半挂汽车列车以不同初速度进入同一坡度路段运行时达到最大持续爬坡速度相同;在不同坡度上,车辆的行驶速度下降变化不同,最大持续爬坡速度也不同,坡度越大,速度下降越快,最大持续爬坡速度也越小;小轿车追尾半挂汽车列车的时间随半挂汽车列车入坡初速度的降低而缩短,坡度大小对小轿车追尾半挂汽车列车有影响,但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那姝姝[2](2018)在《新疆S301某路段盐渍土基本性质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S301部分路段盐渍土为研究对象,为研究其基本性质,取不同深度的盐渍土进行试验,通过对盐渍土试样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S301沿线盐渍土种类较多,无明显规律,盐渍土种类有氯盐渍土、亚氯盐渍土和亚硫酸盐渍土;盐渍土在洗盐后会随着易溶盐含量的减少其塑性指数增加;由室内击实试验结果得出,盐渍土的含水率变化时,土体的最大干密度的变化较敏感。(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18期)
张娟,朱文强,李晓伟,刘浩学[3](2018)在《连续长坡路段组合线形与驾驶员瞳孔大小关系的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连续长坡路段道路线形与驾驶员瞳孔大小的关系,提高连续长坡路段行车的安全性,通过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GPS等设备采集驾驶员在某连续长坡路段上行车时的实时瞳孔直径和车速等数据,定量分析后建立了驾驶员瞳孔大小变化百分比(APCPS)与坡度、角度变化率(CCR)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连续长坡路段上、下坡方向行车时,驾驶员的APCPS与坡度存在二次函数关系,上坡方向的APCPS随坡度增加而增加,下坡方向的APCPS随坡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APCPS与CCR存在叁次函数关系,上、下坡方向的APCPS随CCR增加均先减小然后增大后再减小;坡度与平面线形综合作用时,上、下坡方向的APCPS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赵兵[4](2018)在《高速公路水环境敏感路段桥面径流污染生态环境效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山西省龙城高速公路、太古高速公路和平榆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桥面径流污染物负荷、收集池沉积物污染物负荷和土壤重金属污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高速公路桥面径流中的污染物以SS、COD、NH3-N和TN为主;经污染物负荷计算,每年平均排放的SS为741kg,COD为670.61kg;经地累积公式计算,各高速公路桥面径流收集池沉积物中Cu、Zn和Pb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Pb含量达到中度污染,其余均为轻度-中度污染。(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8年02期)
苗学云,刘贺业,屈耀辉,李凯崇,孙润东[5](2017)在《沟壑路段涵洞台背高频液压夯实工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新建川口—大河家高速公路沟壑路段采用了填方路基。为防止涵顶和过渡段路基产生差异沉降,结合现场实际对涵洞两侧不作拓宽处理,而是选用高频液压夯实机进行分层补夯,并开展了夯实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沉降检测指标应控制在10~20 mm;夯击厚度约1 m,夯点间距1.2 m时压实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7年10期)
李万举,王春明,李国伟[6](2017)在《北京市长寿命试验路段传感器布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已建成的公路沥青路面,不少在通车后不到六七年,路面就开始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面层则往往二叁年后就产生明显的水破坏、泛油和辙槽等病害,产生结构性破坏后,则需要局部翻修重建。路面早期破坏不仅增加很多养护费用,而且对交通运输产生很大影响,大大降低了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益。长寿命沥青路面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国家开始修建全厚式沥青混凝土路面(Full-Depth Asphalt Pavement)和高强度厚沥青路面(Deep Strength Asphalt Pavement),其目的是使路面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期刊2017年17期)
胡立伟,李林育,王淼,佘天毅[7](2017)在《基于台架试验的长下坡路段满载中型货车制动风险阈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货车在长下坡过程中为保证行驶安全需要连续制动,容易导致制动器温度不断上升而出现热衰退现象,严重时会导致制动失效和车辆失控,进而发生恶性交通事故。通过台架模拟试验测试了长下坡路段满载中型货车制动鼓温度的变化过程,建立了组合预测模型,分析了不同制动初始速度下鼓式制动器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出不同制动初始速度对应的制动器失效温度风险阈值和最大临界制动次数。结果表明:制动初速度越大,制动频次越高,制动器就越容易达到失效状态;当制动鼓发生"热衰退"现象后,其制动效能下降速率也会随着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在预测制动风险时,对单一预测模型进行适当组合,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减小预测误差。(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7年07期)
徐进,汪旭,林伟,王灿,邵毅明[8](2017)在《基于自然驾驶试验的山区公路纵坡路段驾驶负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驾驶人在纵坡路段上行车时的驾驶负荷及其影响因素,在山区复杂线形公路上开展了自然驾驶试验,采集了真实驾驶习惯条件下的汽车行驶速度、轨迹、加速度等运行参数和驾驶人心电信号,分析了公路纵面线形参数、汽车加(减)速度与驾驶人心率增长率H_(R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纵坡参数、加速度与H_(RI)叁者之间相互影响.坡长与H_(RI)之间存在较弱的正相关性;坡度与H_(RI)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下坡路段的相关性强于上坡路段,并且坡长越长,坡度增加导致H_(RI)的增长越明显;H_(RI)与加(减)速度正相关,坡度越大,H_(RI)对加(减)速度的变化越敏感,且下坡路段减速度与H_(RI)的相关性较上坡路段加速度与H_(RI)的相关性更显着.(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李永辉[9](2017)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对比试验路段车辙与裂缝观测结果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AH-AC沥青混凝土路面、SBS-AC沥青混凝土路面和AR-AC沥青混凝土路面叁种对比试验路段观测的结果,阐述了废胎胶粉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和抗反射裂缝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和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原因。(本文来源于《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7-03-27)
占逸,吴瑞麟,吴春蕾,王巍,朱明刚[10](2016)在《双层CRCP试验路段钢筋温度应力测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双层CRCP中埋置钢筋应力计,研究温度对双层CRCP钢筋应力的影响规律。根据测量结果发现:双层CRCP中横向钢筋整体受力较小;上层钢筋应力比下层大;路幅中间钢筋应力大于路幅边缘;混凝土浇筑3 d后开始产生裂缝,钢筋应力急剧增大;在温度最低的12月份,上、下层纵向钢筋应力差值最大,说明此时双层CRCP面板翘曲影响显着。基于温度影响,提出不同温度条件下双层CRCP上层纵向钢筋应力的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并预测(-20℃~45℃)范围内上层纵向钢筋的应力值,从而得出极端温度条件下钢筋的最大应力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市政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路段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S301部分路段盐渍土为研究对象,为研究其基本性质,取不同深度的盐渍土进行试验,通过对盐渍土试样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S301沿线盐渍土种类较多,无明显规律,盐渍土种类有氯盐渍土、亚氯盐渍土和亚硫酸盐渍土;盐渍土在洗盐后会随着易溶盐含量的减少其塑性指数增加;由室内击实试验结果得出,盐渍土的含水率变化时,土体的最大干密度的变化较敏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路段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束海波,邵毅明.高速公路上坡路段半挂汽车列车行驶速度特性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那姝姝.新疆S301某路段盐渍土基本性质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8
[3].张娟,朱文强,李晓伟,刘浩学.连续长坡路段组合线形与驾驶员瞳孔大小关系的试验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
[4].赵兵.高速公路水环境敏感路段桥面径流污染生态环境效应试验研究[J].公路.2018
[5].苗学云,刘贺业,屈耀辉,李凯崇,孙润东.沟壑路段涵洞台背高频液压夯实工艺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17
[6].李万举,王春明,李国伟.北京市长寿命试验路段传感器布设研究[J].中国公路.2017
[7].胡立伟,李林育,王淼,佘天毅.基于台架试验的长下坡路段满载中型货车制动风险阈值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7
[8].徐进,汪旭,林伟,王灿,邵毅明.基于自然驾驶试验的山区公路纵坡路段驾驶负荷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李永辉.沥青混凝土路面对比试验路段车辙与裂缝观测结果的分析[C].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
[10].占逸,吴瑞麟,吴春蕾,王巍,朱明刚.双层CRCP试验路段钢筋温度应力测试分析[J].中国市政工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