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

论文题目: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现当代文学

作者: 李欣

导师: 周斌

关键词: 女性形象,情节剧,观影愉悦,意识形态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电影作品的细读分析梳理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第一章第一节论述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及文化力量、本土及外来的文化资源是如何共同塑造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虽然有着许多不同,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却共同分享着通俗情节剧的传统和对影像的消费传统,第一章第二节论述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呈现策略及其特点。对女性的关注常与更为宏大的社会主题联系在一起,对女性的观看一方面成为观影愉悦的源泉,一方面又参与建构着现代女性的感性形象。二三十年代中国影片通过对本土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传统的双重改写塑造女性形象。 第二章在对大量电影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的细读中,分析论述二十年代中国电影中呈现的新旧驳杂、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性形象。包括感应着物质和欲望的躁动的浮荡女性形象、追求爱而不可得的感伤女性形象、以及由重视视觉效果的传统而来的提供观看的愉悦的女性形象。虽然一定程度上沿袭了旧的故事模式和人物类型,二十年代中国电影却以一种改写的方式回应着近代以来性别观念变动的现实,尤其是对女性社会责任的发现和重视,与三十年代电影对女性形象的表现有着内在的延续性。 第三章通过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作品的细读和分析,论述三十年代随着时代背景和文化思潮的变化,电影更多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下层女性,塑造在苦难中沉沦或觉醒的女性形象。这一时期电影中还出现了颓废浮纨的女性形象,感伤和浮荡已成为需要加以摒弃的女性弱点,通过对柔弱感伤多情等弱点的剔除,三十年代电影试图建构起新女性的形象。本章最后一节还以孙瑜电影作品为主要例证,论述理想乡村女性形象如何通过对传统及好莱坞女性形象的双重改写,实现对女性身躯的观看愉悦与新的意识形态观念间的平衡。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二三十年代电影的社会文化语境与书写策略

第二节: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的书写策略

第三节:研究现状的回顾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第二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

第一节:城市中的新面孔:摩登女郎与职业女性

第二节:传统与现代之间:驳杂的女性形象

第三节:银幕女性形象的展示与接受

第三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

第一节:苦难的下层女性形象

第二节:女性的困境与出路

第三节:三十年代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视觉愉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叙述位置与叙述立场[D]. 于丽娜.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 [2].重论1930年代的中国电影[D]. 高小健.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 [3].9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作者表述[D]. 孟君.华中师范大学2006
  • [4].论中国电影精神之独立[D]. 蒋俊.南京师范大学2006
  • [5].现代进程中的空间呈现[D]. 李超.山东师范大学2007
  • [6].新兴电影运动:30年代中国电影的现代性追求[D]. 唐佳琳.中国传媒大学2009
  • [7].早期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影像研究[D]. 王艳云.上海大学2008
  • [8].基于市场结构分析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D]. 邓向阳.湖南大学2011
  • [9].从视淫到奇观——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阶段性影像特征的视觉文化研究[D]. 张斌宁.中国传媒大学2010
  • [10].从幻灯到电影:《申报》早期影像广告研究(1872-1913)[D]. 孙慧.南京艺术学院2016

标签:;  ;  ;  ;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