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易激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部分机理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药学
作者: 陈锡强
导师: 李祖伦
关键词: 易激颗粒,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大鼠,轻色胺,物质
文献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易激颗粒来自于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的效验方,具有缓急止痛,疏肝解郁的功效。本课题以内脏高敏感性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易激颗粒的作用,及其改善内脏高敏感性模型大鼠的内脏敏感性作用途径。 在对肠道运动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发现易激颗粒具有提高正常小鼠小肠推进率;提高阿托品所致的小肠运动功能抑制的推进率,促进小鼠小肠运动;易激颗粒中、高剂量可以增加大鼠排便数量,缩短排便时间。易激颗粒低浓度能增加兔离体肠平滑肌张力、收缩力,而在高浓度则对张力、收缩力有抑制作用;易激颗粒的各个剂量均无明显的镇痛作用。 对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的研究中发现以醋酸注射直肠能够引起实验动物的腹壁撤离反射的阈值降低;肠道内的P物质含量低于对照组。对各实验组动物的肠道粘膜5—羟色胺与脊髓中P物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作定量分析,发现肠道粘膜下的免疫阳性神经元/神经纤维阳性指数(IOD)显著性增加;在大鼠脊髓腰膨大处,发现模型组大鼠的脊髓背角的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元/神经纤维的IOD显著性减少。这些变化与生理组动物、阳性药替加色罗组动物存在显著性差异,因而我们认为肠道内的5—羟色胺免疫阳性神经元/神经纤维显著性增加是形成内脏高敏感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造模动物经过易激颗粒的治疗以后,腹部撤离反射的阈值与模型动物有显著性的差异;12小时和5小时时段的粪便计数都有增加;肠道内的P物质含量显著性的高于模型组。经过肠道粘膜5—羟色胺与脊髓中P物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作定量分析,发现与模型组动物比较,易激颗粒组肠道内5—羟色胺免疫阳性神经元/神经纤维显著性减少;而脊髓背角的P物质免疫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概述
1.1 肠易激综合征的概述
1.1.1 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概述
1.1.2 流行病学
1.1.3 病因学肠易激综合征
1.1.4 目前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1.2 内脏高敏感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1.2.1 IBS内脏高敏感性的依据
1.2.2 IBS内脏高敏感性产生因素
1.3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认识
1.4 易激颗粒的主治、功效、适应症
2.易激颗粒的药效学研究实验
2.1 易激颗粒对肠运动的影响实验
2.1.1 易激颗粒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2.1.2 易激颗粒对小鼠排便时间和数量的影响
2.1.3 易激颗粒对燥结失水便秘模型小鼠的影响
2.1.4 易激颗粒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2.1.5 易激颗粒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的影响
2.1.6 易激颗粒对新斯的明所致小鼠肠道推进运动的影响
2.1.7 易激颗粒对阿托品所致小鼠肠道推进运动的影响
2.2 小节
2.3 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的建立
2.3.1 模型的筛选实验
2.3.2 筛选实验材料和方法
2.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2.4 内脏高敏感性相关指标的选择
2.4.1 P物质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2.4.2 5—羟色胺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2.4.3 阳性药物的选择
2.5 醋酸对乳大鼠肠道和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
2.5.1 材料与方法
2.5.2 实验结果
2.5.3 结果讨论
3.易激颗粒对内脏高敏感大鼠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实验结果
3.3 讨论
3.3.1 模型动物的讨论
3.3.2 替加色罗的讨论
3.3.3 易激颗粒的作用研究机理
3.4 实验中的不足与缺点
3.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声明
综述
发布时间: 2005-09-20
参考文献
- [1].健脾疏肝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顾缨.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2].术芍地姜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叶惠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
- [3].肠易激综合征肝主疏泄功能异常相关因素及证型指标相关性分析[D]. 谢地.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 [4].微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胃肠激素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何文智.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
- [5].通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证(肝郁乘脾型)临床研究[D]. 毕龙腾.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 [6].肠易激综合征证候规律与脑肠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赵炜.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 [7].社会支持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 袁媛.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 [8].抑肝扶脾寒温并用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D]. 吕淑惠.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
- [9].基于近20年中医期刊文献的肠易激综合征辨证用药规律研究[D]. 赵健.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 [10].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治的现代文献系统评价研究[D]. 刁俊杰(Diu ChunKit).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针刺对肠易激综合征不同证型结肠电、脑肠肽影响[D]. 陈永萍.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
- [2].针刺缓解慢性内脏痛敏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崔可密.复旦大学2005
- [3].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D]. 李耿诚.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 [4].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结肠运动变化及胃肠激素的可能作用[D]. 桂先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
- [5].中枢神经系统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敏感性的调节[D]. 王伟岸.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
- [6].肠道感染、精神因素、应激与肠易激综合征[D]. 王利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
- [7].肠易激综合征脑肠交互作用模型的建立及其对内脏敏感性和心理行为影响机制的初步探索[D]. 吕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
- [8].健脾疏肝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顾缨.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9].术芍地姜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叶惠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
- [10].肠激安胶囊制剂学及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机理研究[D]. 唐洪梅.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标签:易激颗粒论文; 肠易激综合征论文; 内脏高敏感性大鼠论文; 轻色胺论文; 物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