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研究 ——基于农地制度演变的视角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研究 ——基于农地制度演变的视角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由此而带来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和农村资本的解放,在八十年代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农业生产开始徘徊不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农村落后的面貌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业的发展模式仍没有质的提高,我国农业发展中一直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诸如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方面资金缺口较大等问题一直都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资金问题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最直接原因。进一步讲,就是农村金融制度的缺失导致了农业所需资金的短缺,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和不合理正是农业长期缓慢发展的进一步解释。正是基于对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的关注,期望从更深层次找到农村金融制度无法适应农村发展的原因,并且更重要的是为农村金融发展找到好的方向,本文就以农村金融市场为出发点,对农村金融现状进行研究,对引起这种金融市场现状的原因进行剖析。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规范分析法,首先对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进行疏导,并且综合相关法律、社会保障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数据,使本文在学科知识上有一定的跨越性,形成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操作合理性的理论基础;然后,对农地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到推动其演变的力量和规律;最后把这种农地制度的演变规律和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合理性理论基础相结合,得出自己的结论——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是发展农村金融的核心,并且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的合理性。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二元经济特征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以国家意志为主导的“以农业支持工业”的农村政策,使得农业以为工业和城市提供农产品、劳动力、资金及土地资源的方式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并直接导致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期落后;考察农村及农业的历次显著发展,其背后推动因素都是农地制度的改革。因此,在研究今天的农村金融问题时,也一定要从农村的土地制度演变入手,然而纵观国内已有的农村金融发展以及具体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研究,很少从这一角度进行的。他们往往都是专注于农地产权的不完整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商业银行与农地抵押等问题本身的研究,对我国农地制度演变及其对农村金融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见。具体来看,国内对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农信贷难”这一方面,并且对其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国有银行机构在农村的撤并;二是农村信用社实力较弱,很难胜任农村金融市场主力;三是农户贷款成本高;四是农户缺乏抵押品。从研究方向来看,国内对于农地经营权抵押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研究大多从农地经营权的物权性质出发,根据物权的完整性学说提出农地经营权应该作为完整的物权为农民所拥有,其出发点只是在农地经营权本身,并没有从整个农地制度演变发展的历史视角来考量其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合理性,相对于以往相关文献的视角,本文的写作思维正是放在对制度演变的研究上,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来研究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本文在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上,结合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变规律和现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历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在制度的演变中找出其背后必然的规律和推动力,然后运用农地制度变迁理论、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等知识,试图从制度角度来说明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历史发展必然性、理清我国农地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国内外农地金融制度的经验,简要探讨适应我国农村特点的农地经营权融资体制建设。文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研究内容和可能有的创新之处给与简单的介绍。本文的核心部分是第二、第三和第四章。从第二章开始文章以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理论基础开始研究,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梳理,寻找农村金融理论从农业信贷补贴论到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再到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演变具的规律和推动力,最终得出其对本文研究思路和理论的启示;然后通过阐释农地金融在农村金融中的核心作用,开启本文研究的理论序幕。接下来是对农地产权理论和担保理论的回顾,基于这三个理论的基础研究,就能为阐述不同时期农村金融理论指导下农地制度的模式要求做好铺垫,并且从理论上为我国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发展理清方向。本文第三章从新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及制度演变写起,在这一部分里首先理顺新中国的历次土地变革,更重要的是要从历次制度变革中得到启示,明确中国的每一次土地制度的变革都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每一次变革也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然后在本章的第二部分,着重分析我国目前的农地制度现状和制度的非均衡特征,通过非均衡特征的分析和经济体制本身具有的趋向均衡的特性,在第三部分就目前农地产权制度对农地金融发展的制约进行论述,然后基于农村金融理论的分析和农地制度演变的分析,对农地产权模式的变革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看法。第四章写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从制度角度,分析目前的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金融机构从农村市场的撤离,得出农地制度对农村金融的抑制,然后,从农村对金融的潜在有效需求入手,分析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难以解决,导致农民潜在的贷款愿望与金融机构对农惜贷之间矛盾的出现,进而研究扩大农村市场对正规金融有效需求的方法,同时针对目前对于农地经营权抵押的担忧进行驳论,说明农地经营权抵押并不必然损害农民的利益;然后再对农地的信用价值进行研究,提出农村土地具有优越的信用价值,进一步说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第五章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农地融资方式的比较与借鉴,主要介绍了德国的土地抵押合作制度、美国农地金融中的担保制度和我国台湾省的农地融资担保制度,通过对以上三个国家和地区制度的比较,得出我国建立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制度的借鉴意义;第二部分主要简述了我国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从基本制度设计到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建立,再到对制度风险及其防范的分析,以期最终能够对我国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体系的真正建立提供参考。笔者认为,现行条件下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的组织体系设置的可行和最优解是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共同承担农地金融业务。最后不得不提及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中必将遇到的难点:我国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土地评估体系、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及信用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能覆盖所有农民等等问题的存在必将使得农村金融制度的研究和以农地抵押融资为核心的农地金融构建更加复杂。本文的探讨,笔者只能在梳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一下拙劣的论说,争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就本文所研究的内容给予一个总体的概述,对本文的研究得出结论性及对不足之处进行充分的说明。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从制度的角度来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能够找出更有力的解释来说明农村金融一直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第二,文章的出发点在于研究农地制度演变,从制度演变的视角得出,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必然性以及合理性;第三,农地经营权做抵押进行融资的制度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达到的深度
  • 2.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发展的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内外土地产权、经营权及其流转的文献综述
  • 2.1.2 国内外关于担保理论的文献综述
  • 2.1.3 国内关于农地金融的文献综述
  • 2.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2.2.1 农村金融理论演变
  • 2.2.2 农地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 2.2.3 农地产权理论
  • 2.2.4 担保理论
  • 3.农地制度演变及农地产权分析
  • 3.1 新中国土地制度演变
  • 3.1.1 农地概念
  • 3.1.2 农地制度改革和演变
  • 3.1.3 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启发
  • 3.2 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及其非均衡性分析
  • 3.2.1 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特点
  • 3.2.3 现行农地制度的非均衡分析
  • 3.3 农地产权的局限性及演变趋势
  • 3.3.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民的制约
  • 3.3.2 我国农地产权模式的发展趋势
  • 3.3.3 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农地制度改革
  • 4.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发展要求
  • 4.1 农地制度对农村金融的抑制
  • 4.1.1 从制度角度解读金融机构的撤离
  • 4.1.2 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制度解释
  • 4.2 农地制度改革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
  • 4.2.1 农村市场存在对正规金融的有效需求
  • 4.2.2 农地经营权抵押并不必然损害农民的基本生活
  • 4.2.3 农地优越的信用价值是农村金融进一步改革的基础
  • 5.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体系建设
  • 5.1 其他国家和地区农地融资方式比较与借鉴
  • 5.1.1 德国的土地抵押信用合作制度
  • 5.1.2 美国农地金融中的担保制度
  • 5.1.3 我国台湾省农地融资担保制度
  • 5.1.4 国内外经验的借鉴
  • 5.2 我国农地融资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
  • 5.2.1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制度设计
  • 5.2.2 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
  • 5.2.3 农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融资机制的风险及其防范
  • 6.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研究的进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3)
    • [2].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运行机理——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1)
    • [3].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检验[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9(06)
    • [4].农地经营权抵押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基于农业-金融资本运动模型[J]. 财经科学 2020(02)
    • [5].当前农地经营权抵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1)
    • [6].基于集体推进视角下的农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问题研究[J]. 现代农业研究 2020(02)
    • [7].基于层次全息模型的农地经营权流转风险分析[J]. 农业经济 2020(05)
    • [8].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运行效果分析——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J]. 南方农机 2020(11)
    • [9].农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路径及保障对策研究[J]. 农业经济 2020(06)
    • [10].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问题探析[J]. 学习与实践 2019(03)
    • [11].安徽省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影响因素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9(02)
    • [12].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研究[J]. 党政干部学刊 2019(05)
    • [13].以农民为核心的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4)
    • [14].武汉市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 2018(08)
    • [15].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理论、法律法规与实践操作[J]. 农村经济 2016(11)
    • [16].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高效运行的三个关键环节[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11)
    • [17].类推适用在农地经营权抵押中的有限应用[J]. 天津农业科学 2017(03)
    • [18].农地经营权主体差异与农地抵押方式选择——基于市场与组织合约的分类视角[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7(02)
    • [19].中国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4)
    • [20].邢台市农地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J]. 邢台学院学报 2017(01)
    • [21].农地经营规模:国际经验与中国的现实选择[J]. 农业经济问题 2017(07)
    • [22].农户分化对农地经营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生计型和利润型农户的视角[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7)
    • [23].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为何难以实现——一个综合分析视角[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24].农地经营规模、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生产效率——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J]. 产经评论 2016(03)
    • [25].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风险与防范[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 [26].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调控机制研究[J]. 中国内部审计 2016(11)
    • [27].社会保障视角下陕北农地经营权流转探析[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5(01)
    • [28].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现与风险:实践与案例评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15(10)
    • [29].我国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影响因素研究[J]. 智富时代 2017(04)
    • [30].新型农地经营者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以“三权分置”为背景[J].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16(02)

    标签:;  ;  ;  ;  

    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研究 ——基于农地制度演变的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