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课题针对再矿化工艺中的二氧化碳接触池气液两相流场及曝气方式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运用CFD模拟软件对不同构造二氧化碳接触池进行示踪模拟;(2)以CFD模拟软件对不同构造二氧化碳接触池进行气液两相模拟;(3)通过示踪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接触池停留时间分布函数;(4)通过两相实验对二氧化碳溶解进行研究。本研究以CFD软件为模拟软件,针对二氧化碳接触池不同池型进行了示踪模拟及气液两相模拟,通过模拟得出:(1)二氧化碳接触池长宽比宜控制在1≤L/W≤2。综合考虑水流流态和经济性认为采用3个反应室是比较合理和科学的。3个反应室比例为2:5:5时水力状态比较好。(2)气水比较小时,池内气体体积分数较小,气体分布很不均匀。随着气水比的增大,气体分布也越来越均匀,但气水比太大会造成气液两相的分离,不利于气体溶解。接触池内的气水比范围控制在0.04—0.08之间是比较合理的。示踪实验得到分别投加氯化钠0.2mol、0.4mol时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曲线,并与模拟得到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曲线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接近,说明模拟二氧化碳接触池示踪实验评估二氧化碳溶解效率和效果是可行的。对不同曝气量下的曝气方式进行优化研究,通过两相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随着气水比的增大,溶解量也相应增大,但曝气效率却不断降低。(2)二氧化碳接触池内曝气点越多,二氧化碳与水的接触面积越大,每个曝气点处的气体分压也越小,在水中溶解的气体体积也就越多。(3)在接触池内3个曝气室同时曝气时二氧化碳的溶解量及曝气效率均要高于任意两个曝气室曝气及1个曝气室单独曝气。曝气室1对二氧化碳溶解的影响要大于曝气室2及曝气室3。(4)接触池进行曝气时,应优先增大曝气室1的曝气量,再增大曝气室2,最后考虑增大曝气室3的曝气量。曝气室1的曝气量不是越大越好,我们认为当曝气室1的曝气量占曝气总量百分比为40%<Q气<60%曝气效率比较高。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插图索引附表索引第1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 课题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水质化学稳定性的评价指标1.2.1 Langelier 饱和指数1.2.2 Ryznar 稳定指数1.2.3 碳酸钙沉淀势CCPP1.2.4 拉森比率LR1.2.5 Riddick 腐蚀指数RCI1.3 水质化学稳定性控制方法1.3.1 调节pH 和碱度1.3.2 投加缓蚀剂2'>1.3.3 曝气去除C021.3.4 再矿化工艺1.4 CFD 在给水排水领域中的应用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章 基于CFD 的二氧化碳接触池池型优化2.1 CFD 及其求解过程2.1.1 CFD 概述2.1.2 数学模型2.1.3 网格类型2.1.4 边界条件2.2 模拟结果及分析2.2.1 不同长宽高比例的模拟2.2.2 不同反应室个数的模拟2.2.3 反应室容积不同比例的模拟2.3 本章小结第3章 二氧化碳接触池示踪实验3.1 反应器模型3.2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3.3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方法3.3.1 阶跃法3.3.2 脉冲法3.4 示踪实验方法3.4.1 示踪实验模型3.4.2 示踪剂选择3.4.3 取样频率和质量控制3.4.4 电导率测定原理3.4.5 示踪实验结果分析3.5 本章小结第4章 二氧化碳接触池气液两相流场模拟4.1 研究目的及方案4.1.1 研究目的4.1.2 研究方案4.2 求解过程4.2.1 几何模型的建立4.2.2 多相流计算模型4.2.3 边界条件的设定4.2.4 模拟结果及分析4.3 本章小结第5章 二氧化碳接触池曝气方式研究5.1 理论概述5.1.1 水-碳酸盐系统的平衡5.1.2 双膜理论5.1.3 亨利定律5.1.4 总传质速率方程5.2 试验装置及检测项目5.2.1 试验装置5.2.2 检测项目5.3 曝气方式优化研究5.3.1 不同曝气头曝气下二氧化碳的溶解研究5.3.2 不同曝气室曝气下二氧化碳的溶解研究5.3.3 曝气室不同曝气比下二氧化碳的溶解研究5.3.4 曝气室1 不同曝气量下二氧化碳溶解的研究5.4 本章小结结论与建议结论建议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气液两相论文; 二氧化碳接触池论文; 曝气效率论文; 气水比论文; 停留时间论文; 曝气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