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比率指标研究

流动比率指标研究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作为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指标之一的流动比率备受争议,一方面它在计算方法上的简便性和容易理解性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流动比率自身的诸多缺陷受到很多指责。此外,流动比率的经验参考值普遍被认为是2,而国内很多企业在流动比率维持在2的情况下仍出现了财务困境,是流动比率不起作用了还是流动比率的经验参考值失去作用了?流动比率何去何从?本文正是基于回答这样的问题而诞生。本文既承认流动比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作用,又承认流动比率可以作为一个保障标准。理由是在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时候不能忽略企业的盈利性,不能盈利的企业,其偿债能力最终会被彻底破坏。所以本文认为流动比率不是越高越好,理想的流动比率的值应该是在保证企业财务安全的前提下使得盈利最大化。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流动比率,从优点、缺点、计算方法、作用、参考值等方面对流动比率做了分析。认为流动比率在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由于它本身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需要修正,所以文中提出了修正流动比率的概念和公式,并对其优缺点做了分析。由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流动比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故本文认为不存在固定的流动比率参考值,只存在相对的某阶段的经验参考值,本文只是给出了参考值的计算方法,认为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分析者需要根据实际可得的最新数据去计算参考值。分析的时点不同,需要参考的数据不同,得出的参考值也会不同。本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并对文献做了回顾。“黑子破产”的现象给盈利企业敲响了警钟,使得企业必须关注自身的偿债能力。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一大特点,债权人把资金的使用权让度给企业为的是让资金增值,所以债权人关注的是到期能否收回本金和利息。因此,企业的偿债能力成为诸如债权人等很多利益相关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并且一旦要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流动比率就会先入为主。但随着银广厦、蓝田股份等一批股市上的明星,在其流动比率仍维持在2左右的情况下陷入财务困境的案例的出现,人们不得不反思流动比率的有效性以及流动比率经验参考值的合理性。现有文献研究流动比率的比较多,但大部分探讨的都是流动比率的不足,还有一些探讨的是流动比率在破产模型中的作用,很少有人从实证的角度对流动比率的经验参考值的合理性进行研究。第二部分论述了企业偿债能力及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性,并总结了流动比率在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中的作用。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现有研究的一些总结,是为第三部分的理论创新打基础的。第三部分对现行流动比率存在的问题及流动比率经验参考值存在的问题做了研究。在第三部分中,从理论上分析了流动比率的不足,从实务上分析了流动比率经验参考值-2的不足。文中用2001-2005年国内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流动比率做了验证,结果发现不管是全行业还是分行业,流动比率的平均值都与2相去甚远,更应值得注意的是流动比率的全行业平均值和分行业平均值都呈现了逐年递减的趋势。此外,数据分析的结果还发现流动比率大于2的公司所占比重不到30%,尤其是2004年和2005年,所占比重不到20%。因此国内上市公司2001-2005的数据不能够支撑“流动比率为2较佳”的论断。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章节,在前三章的基础上对流动比率的计算提出了修正,提出了修正流动比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对修正流动比率做了评价。本文认为流动资产各项目的变现能力不同,流动负债各项目的偿还压力也不同,如果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这样计算出的流动比率不能够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同时也不利于流动比率作为保障标准这一功能的发挥。所以本文构建了修正流动比率,将各项流动资产按一定的折算系数(约当系数)折算为类似于货币资金的金额,将流动负债各项目按约当系数折算为到期必须用现金偿还的金额,最后考虑表外因素-可动用的银行存款,计算出修正流动比率。修正流动比率既可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又可以供企业安排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结构,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地增强盈利性。,理论上修正流动比率只要维持在1即可,企业可以通过调整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结构来将修正流动比率维持在1。在第四部分还分横向参考值和纵向参考值给出了流动比率及修正流动比率参考值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出部分行业流动比率的横向参考值。本文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所能获得的信息不同,在计算参考值时也有一定的差别。对企业内部人员而言,流动比率可以作为一个保障标准,内部人员可以利用信息优势,结合修正流动比率的思想,来进行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结构安排。对于外部人员,要分析某个企业的偿债能力,除了需要参照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还需要参照同行业流动比率排名靠前的那些企业1的平均值。在建立流动比率参考值的时候,本文引用了一些理论作为基础,具体的有时间权数和二八理论。由于流动比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那么在分析的时候,离分析时点越近的数据越有参考价值,所以在计算流动比率参考值的时候,本文选择了时间作为权数,离分析时点越近的数据权数越大,离分析时点越远的数据权数越小。∑流动比率参考值∑,其中X i表示第i年的修正流动比率或流动比率,F i表示第i年以时间为基础的权数。这样计算出的结果更能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此外,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还需要计算同行流动比率排名处于前20%的企业的平均值作为参照,计算的方法还是以时间为权数,只是样本缩小了而已。本文的创新在于:第一用国内的数据验证了流动比率的经验参考值。本文用国内2001-2005年全部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简单验证和分行业验证;第二将约当系数引入到流动比率的分析中,提出了修正流动比率的概念克服了流动比率忽略流动资产各组成部分变现能力差异和流动负债各组成部分偿债压力差异的缺陷;第三将时间权数引入到流动比率参考值的计算中。本文在对流动比率历史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发现流动比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于是提出了在计算流动比率参考值的时候,越久的数据,权重越低,反之越高。第四将流动比率参考值分为纵向参考值和横向参考值,并给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所能获得的企业信息不同,在计算流动比率参考值的时候,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第五将二八定律引入到流动比率横向参考值的计算中。一般情况下,指标参考值选择的都是行业平均值。本文认为为了保证偿债能力,企业应尽可能地提高流动性,但又不能一味地追求流动性而忽略盈利性。参考流动比率参考值的时候,不能够仅仅依靠行业平均值,还应该关注行业佼佼者的水平,企业的流动性应尽量向行业佼佼者靠齐,但不能大幅度地超出。所以本文建议建立流动比率横向参考值的区间,企业根据保自身所处的区间范围做决策。尽管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本文大致出炉,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和笔者学识的不足,本文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有:第一提出修正流动比率的设想是合理的,但是修正流动比率的计算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在计算修正流动比率的时候,笔者希望能够将每项流动资产都折算为像货币资金一样的无流动性风险的资产,将每项流动负债都折算为不存在讨价还价余地且必需要用现金偿还的负债,但是按多少折算,本文并没有完全给出有说服力的折算系数即约当系数。由于部分约当系数的主观性,可能会影响分析的精确性。第二本文只给出了部分行业的参考值,没有给出所有行业的参考值首先本文的参考值是在对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那些没有公司上市的行业,本文则没有考虑到。其次,某些行业具有特殊性,例如银行业,本文也没有分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和不足
  • 2. 流动比率在衡量企业偿债能力中的作用
  • 2.1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重要性
  • 2.2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 2.2.1 企业内部因素
  • 2.2.2 企业外部因素
  • 2.3 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流动比率
  • 2.3.1 流动比率在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中的作用
  • 2.3.2 流动比率的计算及其优点
  • 2.3.3 流动比率经验参考值的提出及其使用
  • 3. 现行流动比率及其参考值存在的问题
  • 3.1 流动比率存在的问题
  • 3.2 流动比率经验参考值存在的问题
  • 3.2.1 计算上的问题
  • 3.2.2 流动比率现行经验参考值存在的问题
  • 3.2.3 流动比率为2 的分析总结
  • 3.3 差异的说明及启示
  • 4. 流动比率和部分行业的经验参考值的修修正研究
  • 4.1 修正的理论依据
  • 4.1.1 约当系数法
  • 4.1.2 帐龄分析法
  • 4.1.3 谨慎性原则
  • 4.1.4 时间权数
  • 4.1.5 二八理论
  • 4.2 修正流动比率的引入及其优劣势
  • 4.2.1 修正流动比率的引入
  • 4.2.2 修正流动比率的优势
  • 4.2.3 修正流动比率的劣势
  • 4.3 修正流动比率各项目约当系数的确定
  • 4.4 修正流动比率参考值的计算
  • 4.4.1 纵向参考值的计算
  • 4.4.2 横向向参考值的计算
  • 4.4.3 修正流动比率参考值的修正
  • 4.5 部分行业流动比率横向参考值
  • 4.5.1 建立思路
  • 4.5.2 制造业流动比率横向参考值
  • 4.5.3 其他行业流动比率横向参考值
  • 参考文献
  • 附录:行业代码和行业名称对应表
  • 后记
  • 致谢
  • 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流动比率指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