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泛娱乐化现象研究

我国电视泛娱乐化现象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不断扩大开放加强与世界的联系,自20世纪中叶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大众文化开始被以高雅文化为主导的西方世界所接受,并逐步成为其主流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相同,中国大众文化也具有商业化、标准化、平面化、操纵性等特点。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是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以科技推动力、商业运作力、文化创造力为动力机制,以游戏与美感相结合为标志,以市民大众为消费对象,娱乐因素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电视娱乐和休闲的产品和服务。它本身具有娱乐、审美、大众教育、民间意志表达、自由竞争等天然的优势,是大众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极大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然而,大众狂欢、片面逐利等自身的不足又使得这种娱乐在特定的时期呈现出一种泛滥的趋势,其低俗化、单纯模仿克隆、唯收视率是求等弊端日趋明显,逐渐演化成一种为文化精英不屑、为广大民众不容的泛娱乐现象。泛娱乐化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有大众化影响下的受众心理、市场环境、媒体机制及媒体人自身素质等几个方面。本文力求在对娱乐化与泛娱乐化应有优势和现有劣势的对应比较及其成因的剖析探讨基础上,对近年来我国电视娱乐文化的发展方向寻求到一定理论和实践程度的把握。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大众文化特性的分析。本部分对娱乐化的概念、中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的表现及其电视节目娱乐化所表现出来的大众文化特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娱乐化是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并且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大家认同的或者称之为标准的概念。笔者通过对娱乐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分析,对娱乐化概念做出了较为宽泛的理解。在我国90年代这种文化现象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分为以娱乐节目的数量增加、娱乐产业扩张、娱乐元素向节目形态的渗透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自然性、社会性以及盈利手段的审美文化表现形式两方面。电视娱乐化是大众文化的产物,我国的电视节目也表现出了大众文化的商业化、标准化和平面化、操纵性等大众文化特性。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流变分析。在本部分中着重分析了90年代以来热播的《综艺大观》、《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等娱乐节目,得出了我国电视娱乐节目模式由观众“倾听”到“参与”的转变,并进一步从社会文化、商业经济、受众心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的成因。第三部分是对我国电视节目娱乐化中的问题——泛娱乐化现象的分析。针对我国电视节目同质化、克隆化等现象阐述了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认为我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就是指在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盲目地不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节目内容的选择,在表现手段和方式上,肆意地扩大低俗化、平庸化,以故意搞笑赢取收视率,致使其电视节目丧失教化功能而娱悦过度和娱乐泛滥的现象。并从大众语境、文化表征、市场方面、媒体方面、监管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形成我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原因。第四部分是对新时期我国的电视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本文通过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由观众“倾听”到观众的“参与”,从纯粹的电视娱乐节目到一味的追求收视率以及电视泛娱乐化等种种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电视节目的大众化应以人文精神为内涵、产业化应以精品意识为核心、趣味化应以娱乐互动为机制、本土化应以创新理念为平台、市场化应以高雅情趣为准绳。通过本部分的分析,力图摒弃当前电视节目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形成一系列适应我国电视观众的审美趣味的新的电视文化理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电视节目娱乐化是大众文化的产物
  • 1.1 娱乐化定义
  • 1.2 我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的表现
  • 1.2.1 外在形式表现
  • 1.2.2 娱乐审美特征表现
  • 1.3 电视节目娱乐化所表现出来的大众文化特征
  • 第二章 我国电视节目娱乐化流变
  • 2.1 我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的成因
  • 2.1.1 社会文化因素
  • 2.1.2 商业经济因素
  • 2.1.3 精神需求因素
  • 2.2 由“倾听”到“参与”:我国电视节目娱乐模式的嬗变
  • 2.2.1 明星+表演
  • 2.2.2 明星+游戏+观众参与
  • 2.2.3 观众+游戏+巨奖
  • 2.2.4 百姓+生活游戏
  • 第三章 我国电视泛娱乐化的现状
  • 3.1 我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定义
  • 3.2 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
  • 3.2.1 电视节目低俗化
  • 3.2.2 单纯模仿克隆现象
  • 3.2.3 唯收视率的尴尬
  • 3.3 我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原因分析
  • 3.3.1 大众语境的影响
  • 3.3.2 文化表征的影响
  • 3.3.3 消费市场的影响
  • 3.3.4 媒体素质的影响
  • 3.3.5 评价缺位的影响
  • 第四章 新时期我国的电视文化理论与实践
  • 4.1 大众化应以人文精神为内涵
  • 4.2 产业化应以精品意识为核心
  • 4.3 趣味化应以娱乐互动为机制
  • 4.4 本土化应以创新理念为平台
  • 4.5 市场化应以高雅情趣为准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视泛娱乐化背景下青少年道德观的培养[J]. 新闻战线 2017(24)
    • [2].信息茧房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泛娱乐化对策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12)
    • [3].互联网泛娱乐化对高职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0(01)
    • [4].大众文化发展的“泛娱乐化”倾向及其批判[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02)
    • [5].“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J]. 理论导刊 2020(04)
    • [6].我国网络泛娱乐化现象研究文献述评[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1)
    • [7].大众媒体泛娱乐化及其影响[J]. 中国报业 2020(08)
    • [8].泛娱乐化背景下新闻短视频的发展战略[J]. 电视技术 2019(22)
    • [9].“泛娱乐化”现象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 [10].“泛娱乐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对高职生的影响探析[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07)
    • [11].当代青年价值观建设中的“泛娱乐化”问题反思[J]. 新疆社会科学 2020(02)
    • [12].“泛娱乐化”:电视文化产业的娱民之殇与突围之路[J]. 电影评介 2020(12)
    • [13].网络“泛娱乐化”的多方位分析[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4].“泛娱乐化”现象下的青年文化教育[J]. 人民论坛 2019(25)
    • [15].粉丝经济浪潮下的泛娱乐化现象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27)
    • [16].深刻认识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09)
    • [17].网络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其对策[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20)
    • [18].微博泛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 中国报业 2018(08)
    • [19].流行音乐的泛娱乐化现象[J]. 黄河之声 2018(11)
    • [20].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社会思潮探析[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 [21].泛娱乐化思潮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4(30)
    • [22].泛娱乐化语境下文化领导力的提升[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15)
    • [23].新媒体平台如何杜绝“泛娱乐化”不良信息[J]. 电视指南 2018(12)
    • [24].政治参与2.0中“泛娱乐化”现象及因应策略[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04)
    • [25].网络文化“泛娱乐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J]. 湖北社会科学 2016(11)
    • [26].“泛娱乐化”对青年的负面影响探析[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27].“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08)
    • [28].浅析我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现象[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2)
    • [29].“直播”风行的“泛娱乐化”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8)
    • [30].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泛娱乐化”现象探析[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5(04)

    标签:;  ;  ;  ;  

    我国电视泛娱乐化现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