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生态安全体系构建研究

六安市生态安全体系构建研究

论文摘要

21世纪是人与自然开始走向协调与和谐的世纪,“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时代主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这种在共同生存基础上构筑起来的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奏。生态市建设,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要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六安市2003年和2010年(预测值)的基本生态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运用生态学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为六安的生态市建设,提出了我的建议和看法。建设生态市,就是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态人居、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论文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生态市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生态市的提出及其内涵
  • 1.1.2 研究背景
  • 1.1.3 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1.2.1 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评述
  • 1.2.2 生态安全的研究评述
  • 1.2.3 六安市生态安全分析
  • 1.2.4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 六安市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基础
  •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1.4.2 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 1.4.3 生态经济学
  • 1.4.4 生态学
  • 第二章 六安市生态安全现状
  • 2.1 总体概况
  • 2.2 生态环境质量
  • 2.2.1 生态环境系统
  • 2.2.1.1 现状
  • 2.2.1.2 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 2.2.1.3 农村生态环境主要存在的问题
  • 2.2.2 六安城区生态环境分析
  • 2.3 六安市的社会经济资源现状
  • 2.3.1 自然资源
  • 2.3.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2.3.2.1 经济发展现状
  • 2.3.2.2 社会发展
  • 第三章 六安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 3.1 六安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
  • 3.1.1 指标体系设定的原则
  • 3.1.2 指标体系设定的依据
  • 3.2 六安市评价生态安全的指标权重的确定
  • 3.3 六安市的生态安全评价的不安全指数计算模型
  • 3.3.1 单个指标的不安全指数计算模型
  • 3.3.2 综合评价模型
  • 第四章 六安市的生态安全评价及结果分析
  • 4.1 六安市生态安全的评价
  • 4.2 六安市生态安全体系评价指标值、权重及标准值确定
  • 4.3 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六安市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建议及对策
  • 5.1 生态功能区划
  • 5.1.1 生态功能区划皖西部分
  • 5.1.2 六安生态功能分区划分的依据
  • 5.2 生态经济建设
  • 5.3 生态农业建设
  • 5.4 生态林业建设
  • 5.5 生态工业
  • 5.6 生态旅游业建设
  • 5.7 六安市生态环境主要建设
  • 5.7.1 重要水源涵养区建设
  • 5.7.2 皖西大别山水库群的建设
  • 5.7.3 大别山北坡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控制区建设
  • 5.7.4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5.7.5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 5.7.6 大气污染防治
  • 5.7.7 水污染防治
  • 5.7.8 固体废物管理
  • 5.7.9 工业污染防治
  • 5.7.10 噪声、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环境管理
  • 5.8 城镇和人居环境建设
  • 第六章 结束语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生态安全研究综述——基于核心和CSSCI期刊检索论文的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24)
    • [2].关于完善生态安全刑事立法的建议[J]. 森林公安 2019(06)
    • [3].广西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评估与生态安全体系构建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 2020(02)
    • [4].2005-2018年澜沧江下游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04)
    • [5].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其驱动机制[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6)
    • [6].新时代我国生态安全建设的现实依据与目标定位[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06)
    • [7].中国林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估:基于时空格局分析[J].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7(04)
    • [8].森林生态安全综合执法改革研究[J]. 林业经济 2018(02)
    • [9].关注生态安全:南华大学安全工程硕士点拟开设“环境生态安全”课程[J]. 高教学刊 2018(04)
    • [10].生态安全[J]. 绿色中国 2018(04)
    • [11].中国林业生态安全的评价、预测与保障[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08)
    • [12].北京林果业与生态安全学术论坛[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7(01)
    • [13].西藏地区产业发展对生态安全水平的影响评价[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4].生态安全法框架体系完善构想[J]. 人民论坛 2016(05)
    • [15].森林生态安全研究进展[J]. 中国林业经济 2015(06)
    • [16].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J]. 林业经济 2016(07)
    • [17].基于生态文明背景的广东森林生态安全体系构建[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5(02)
    • [18].我国林业的形势与任务[J]. 时事报告 2017(03)
    • [19].红线,划得实也要管得住[J]. 中华环境 2017(06)
    • [20].江西省生态安全监控综合数据库设计初探[J]. 城市地理 2017(02)
    • [21].基于模糊理论的高速公路生态安全预警模型研究[J]. 山西青年 2017(15)
    • [22].基于生态安全的安康市城乡统筹发展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04)
    • [23].探究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生态安全教育[J]. 新课程(中学) 2015(10)
    • [24].农地生态安全实现的法律保障[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5].生态安全: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J]. 绿色视野 2009(06)
    • [26].西藏“一江两河”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与障碍诊断[J]. 农业机械学报 2020(10)
    • [27].森林旅游生态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与运用研究[J]. 经济师 2020(11)
    • [28].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生态安全评估研究[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11)
    • [29].中国生态安全法治建设的成就、经验与路径展望[J]. 公安学研究 2019(06)
    • [30].中国生态安全研究进展:评估模型与管理措施[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12)

    标签:;  ;  ;  

    六安市生态安全体系构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