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用面积来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是把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在旅游景区消耗的各种资源和废弃物吸收,用被人容易感知的面积来表述,从而有助于对旅游活动的旅游需求和环境影响的理解,以评价景区生态环境质量。本文选取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运用3S技术、采用实地调查和数学统计的方法,根据旅游者的生态消费结构特征和旅游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对森林公园内旅游生态足迹、本底生态足迹和生态容量及动态变化情况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总体生态足迹为1381.897hm2,均衡后总体生态足迹1626.013hm2,其中,旅游生态足迹在总体生态足迹中占88.67%,均衡后旅游生态足迹占90.6%。从生态足迹总量上比较,旅游生态足迹占绝对优势。2、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旅游生态足迹分为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和娱乐6个方面,总计1473.020hm2,人均旅游生态足迹0.0167hm2,旅游餐饮的生态比重最大,占26.00%。与其他景区比较,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处于较高水平。3、2004年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本底生态足迹152.993hm2,人均本底生态足迹0.654hm2,处于较低水平。与其他同类景区比较,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本底生态足迹比黄山和青城山低,分别是黄山的47.9%,青城山的31.68%;比庐山高,是庐山人均生态足迹的1.85倍。4、2004年,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总生态容量为33494.714hm2,除去生物多样性保护12%,可利用生态容量为29475.349hm2,居民人均可利用生态容量为125.963hm2,居民人均可利用生态容量是该区域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与本底生态足迹的“叠加”)的186.86倍。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居民人均可利用生态容量是庐山573倍;是黄山市100.6倍;是青城山152.6倍,表明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生态环境相对较好。5、2004年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效率11607元·hm-2,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4倍,高于同类景区。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平均生态效率为10515元·hm-2,旅游生态效率是平均生态效率的1.1倍。6、2004年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8.84×104人次,人均逗留2.12d,游客人次是本地居民的172.3倍,对旅游生态足迹进行年度转化,其值为6.096hm2,是当地人均生态足迹的9.32倍,表明旅游是一种对自然资源高需求、高消耗的生活方式。通过对旅游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表明旅游活动的开展,是影响景区旅游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随着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力度加大,游客数量将会继续增加。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景区对资源的消耗必将进一步增大,使该区域对其他地区的资源依赖性增强。因此,提高自然资源的储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态效率,改善现有粗放经营模式,合理规划、开发,是促进景区旅游产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兰精将投资4000万欧元改善其在奥地利主要基地的生态足迹[J]. 合成纤维 2019(11)
- [2].生态足迹视域下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态势的时空属性研究:2007-2025[J]. 江苏农业学报 2019(06)
- [3].中国旅游生态足迹研究可视化分析[J]. 生态学报 2020(02)
- [4].河南省水生态足迹测度及其驱动效应分析[J]. 水文 2020(01)
- [5].成都市水生态足迹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2020(02)
- [6].基于游客消费行为的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以北京市入境游客为例[J]. 林业经济 2020(02)
- [7].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的自然资本动态评估——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为例[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8].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化三维生态足迹自然资本利用的时空演变[J]. 生态学报 2020(13)
- [9].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三维生态足迹动态研究[J]. 生态学报 2020(18)
- [10].大学生生态足迹调查分析——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20(04)
- [11].辽阳市县域水生态足迹浅析[J]. 陕西水利 2020(09)
- [12].中国林业生态足迹、生态压力与生态效率评价[J]. 林业经济问题 2020(05)
- [13].河南省生态足迹现状及其经济驱动因素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4].基于水生态足迹的山东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分析[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9(03)
- [15].生态足迹研究现状及展望[J]. 四川林业科技 2019(01)
- [16].合肥市生态足迹时空特征与脱钩效应变化及灰色预测分析[J]. 生态学报 2019(05)
- [17].安徽省对外贸易的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铜仁学院学报 2019(02)
- [18].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农户生态足迹及其与收入的关系[J]. 生态经济 2019(07)
- [19].农业生态足迹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7)
- [20].基于全球公顷与国家公顷的县域生态足迹评估比较[J]. 生态经济 2019(10)
- [21].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上海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7(10)
- [22].北京市水果消费的生态足迹距离研究[J]. 生态学报 2018(03)
- [23].江苏省生态足迹时空变化分析研究[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02)
- [24].生态足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 经济研究参考 2018(01)
- [25].大学生生态足迹调查分析——以陕西理工大学(南校区)为例[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26].陕西省区域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差异研究[J]. 生态科学 2018(03)
- [27].基于问卷调查的个人生态足迹测算及分析——以宁夏理工学院在读学生为例[J]. 智能城市 2016(12)
- [28].基于改进模型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污染生态足迹时空分析[J]. 河池学院学报 2017(02)
- [29].中国水生态足迹广度、深度评价及空间格局[J]. 生态学报 2017(21)
- [30].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生态足迹研究[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