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循环理论的激励机制研究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激励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如何高效地利用这种资源,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如何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本文从超循环理论出发,提出了激励机制的一种超循环过程模式,旨在为我国企业推广激励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概述了超循环理论的三个循环过程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并总结了超循环理论的进化原理;介绍了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综合激励理论,并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这些理论在现代管理中的重大作用及其不足之处,提出了现代激励机制需要考虑的相关要素。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本篇论文着重进行了超循环激励机制的研究。其中超循环理论是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础,超循环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指导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等社会活动。本文创造性的将超循环理论应用到激励管理的研究中去,建立了激励机制超循环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子模型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揭开超循环理论与激励管理理论相结合的序幕。依据超循环理论而建立的激励机制超循环过程模型,希望能有助于克服传统激励管理理论的缺陷,实现企业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该模型中绩效占据核心地位、沟通具有支撑作用,模型具有控制和反馈、竞争和协同等特点,对于现代企业的激励管理具有指导性意义。最后,本文通过对万科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分析,有力地证明了激励机制超循环过程模型的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实践可行性和有效性。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能为激励管理理论的发展起到一个推进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1.3.1 超循环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激励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 2.1 超循环理论基础
  • 2.1.1 自组织理论
  • 2.1.2 超循环理论
  • 2.1.3 超循环进化原理
  • 2.2 激励理论基础
  • 2.2.1 激励的概念
  • 2.2.2 内容型激励理论
  • 2.2.3 过程型激励理论
  • 2.2.4 综合激励理论
  • 2.2.5 激励理论评价
  • 2.3 企业激励机制需要考虑的要素
  • 2.3.1 激励机制必须配合企业愿景
  • 2.3.2 经济性激励与非经济性激励同样重要
  • 2.3.3 激励机制应与绩效相对应
  • 2.3.4 营造正确的企业文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激励机制模型的建立
  • 3.1 激励系统超循环描述
  • 3.1.1 激励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 3.1.2 激励系统的超循环运行机理
  • 3.2 企业超循环激励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
  • 3.2.1 企业HRM系统的循环特性
  • 3.2.2 企业HRM系统是自组织的复杂系统
  • 3.3 企业激励机制总体模型的建立
  • 3.3.1 企业激励机制的超循环模型
  • 3.3.2 物质激励子系统分析
  • 3.3.3 发展激励子系统分析
  • 3.3.4 事业激励子系统分析
  • 3.3.5 文化激励子系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HRM动态系统的激励机制超循环过程模型
  • 4.1 激励系统特性
  • 4.1.1 企业激励系统的动态性
  • 4.1.2 企业激励系统的超循环特性
  • 4.2 激励机制超循环过程模型的建立
  • 4.2.1 激励本身行为过程描述
  • 4.2.2 组织激励行为过程描述
  • 4.2.3 动态系统的激励机制超循环过程模型
  • 4.3 激励机制超循环过程模型分析
  • 4.3.1 模型中的控制和反馈
  • 4.3.2 模型中的竞争和协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例分析:万科集团激励机制模型分析
  • 5.1 万科集团现状
  • 5.1.1 万科的规范化管理
  • 5.1.2 万科的雇主品牌建设
  • 5.1.3 万科的社会责任感
  • 5.1.4 万科的企业文化
  • 5.2 万科集团HRM超循环分析
  • 5.2.1 万科的人才观—人才是万科的资本
  • 5.2.2 万科HRM过程的超循环激励分析
  • 5.3 万科集团的激励机制超循环分析
  • 5.3.1 物质激励在超循环中的基础作用
  • 5.3.2 发展激励在超循环中的支撑作用
  • 5.3.3 事业激励在超循环中的核心作用
  • 5.3.4 文化激励在超循环中的凝聚作用
  • 5.4 万科集团激励管理对国内企业的启示
  • 5.4.1 激励的系统性
  • 5.4.2 激励的动态性
  • 5.4.3 激励与员工需求相结合
  • 5.4.4 激励以企业愿景为指导
  • 5.4.5 激励以规范化的制度为保障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心理超循环系统模型在哲学咨询中的运用[J]. 系统科学学报 2017(02)
    • [2].超循环理论在体育发展中的应用意义[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7)
    • [3].面向生态文明的超循环经济:理论、模型与实例[J]. 生态学报 2017(13)
    • [4].橡胶研究所产学研合作超循环系统模式探析[J]. 科技广场 2015(02)
    • [5].文化主动权之争与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超循环”初探[J]. 广西社会科学 2015(05)
    • [6].协同学,耗散结构理论和超循环论[J]. 枣庄学院学报 2015(05)
    • [7].货运企业的伪超循环结构及其作用[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8].化学超循环与心理超循环——还原和突现的层次性解读[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9].高校图书馆的超循环运行研究[J]. 图书馆 2017(08)
    • [10].价值体系“超循环”与惩治腐败的理论审视[J]. 求实 2016(03)
    • [11].浅谈《超循环:生态方法论》中的再造性欣赏[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08)
    • [12].超循环论的图论矩阵表示及其发展与应用[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13].基于超循环经济的我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 2015(11)
    • [14].学术在圈行环进中旋升——有感于袁鼎生教授的超循环生态方法论思想[J]. 鄱阳湖学刊 2018(05)
    • [15].军民融合与千年大计的超循环结构(下)[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21)
    • [16].学术方法的生态性建构——读袁鼎生《超循环:生态方法论》[J]. 鄱阳湖学刊 2011(01)
    • [17].算子空间上的超循环性和混沌的左乘映射(英文)[J]. 数学进展 2010(01)
    • [18].论超循环经济——兼论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异同[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01)
    • [19].对旅游循环经济系统超循环网络结构的形成初探[J]. 价值工程 2010(07)
    • [20].基于超循环论的企业生命周期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 2013(03)
    • [21].发展与稳定的契合条件及其社会启示:一种系统哲学的分析[J]. 理论与改革 2008(01)
    • [22].超循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然依据、应然规范和实然途径[J]. 哲学动态 2014(01)
    • [23].位移算子的子空间亚超循环性[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2)
    • [24].电子政务与制度创新互为因果超循环规律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08(12)
    • [25].基于超循环的供应链网络仿生协同演化[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0(04)
    • [26].现代科技与社会多维互动发展的超循环结构[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4(03)
    • [27].线性算子动力系统的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数学 2015(11)
    • [28].资源型城市系统演化的动力学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 2011(02)
    • [29].在超循环中走向美生之境——袁鼎生教授美学研究规程述评[J]. 民族艺术 2014(04)
    • [30].Hilbert空间上可交换算子集合的超循环性[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标签:;  ;  ;  ;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激励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