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研究

甘肃省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番茄细菌性叶斑病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据调查2006-2007年,发病率在40%以上,严重的达100%,致使加工番茄的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因此,本文对病害的症状、各病原菌株的致病性、寄主范围以及品种的抗病性、发病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采用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生理生化技术对其病原菌进行了鉴定,主要获得了以下结果:1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的致病性及寄主范围测定从甘肃张掖地区加工番茄上分离获得的15种菌株,选择了具有代表性菌株YB1、YB2、YB10、YB11进行致病性测定,同时选择菌株YB1、YB2测定其寄主范围。结果表明:菌株YB1、YB2、YB10、YB11均为番茄的致病菌。菌株YB1、YB2除可侵染茄科植物番茄、茄子、辣椒外,对其他葫芦科植物如黄瓜、西瓜、冬瓜、甜瓜等也能侵染,还可侵染豇豆、菜豆、大白菜、水萝卜等其他豆科和十字花科等植物。2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16SrDNA分子鉴定对分离到的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菌YB1、YB2、YB10、YB11,经DNA提取,PCR扩增16S rDNA基因片断测序,其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报告的已知序列比较。结果表明:菌株YB1、YB2与已报道的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e van Hall 1902)序列同源性高达99%,初步确定当地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病菌主要是定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e van Hall 1902)。菌株YB10与YB11分别与黄褐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ulva)和菜豆萎蔫短小杆菌(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 flaccumifaciens)序列同源性高达99%,初步菌株YB10为黄褐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ulva)。菌株YB11为菜豆萎蔫短小杆菌(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 flaccumifaciens)。3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的抗病性调查通过对64个品种发病率、病情指数以及症状的研究,根据不同番茄品种对叶斑病的抗病性的差异,初步确定病情指数在0—5区间内定为高抗品种,占28.1%,代表品种有ZOO-73、06-2、06-4、06-1、Q018。;病情指数在5—10区间内属于中抗品种,占32.8%,代表品种有87-5、170、3155、T05-8、153、06-8;病情指数在10—15的区间内属于中感品种,占25.0%,代表品种有TOM608R、Q022、SM07、06-12、SH5;病情指数在15—20的区间内属于高感品种,占14.1%,代表品种有红宝石、石红7、康加2、去皮大果、99、石红4。4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的发病规律发病规律调查结果表明,此病在7月初有零星发生,但病害发展较缓慢。7月底至8月初,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均较大幅度的上升,发病率由13.3%上升到45%,病情指数由4.3上升到10。随后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均趋于稳定。此病发生后,一般从叶片中下部开始发生,逐渐向上蔓延,至叶片逐渐焦枯,且降雨有利于叶斑病的发生和流行。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侵染番茄的主要细菌性病害
  • 1.1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 1.2 番茄细菌性青枯病
  • 1.3 番茄细菌性疮痂病
  • 1.4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
  • 2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国内外研究进展
  • 3 细菌鉴定的研究进展
  • 3.1 表型特征鉴定法
  • 3.1.1 常规鉴定方法
  • 3.1.2 数值分类和自动化鉴定法
  • 3.1.3 化学分类鉴定法
  • 3.2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 3.2.1 基于蛋白质水平的鉴定
  • 3.2.2 基于核酸水平的鉴定
  • 3.2.3 应用16SrDNA 检测病原菌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1 材料
  • 1.1 标样采集时间和地点
  • 1.2 供试培养基
  • 1.3 供试寄主作物种类
  • 1.4 试剂种类
  • 1.4.1 革兰氏染色试剂
  • 1.4.2 DNA 提取试剂
  • 1.5 仪器
  • 2 试验方法
  • 2.1 病原菌的分离
  • 2.2 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寄主范围测定
  • 2.2.1 菌种选择
  • 2.2.2 致病性测定
  • 2.2.3 寄主范围测定
  • 2.3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的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
  • 2.3.1 菌株培养性状观察
  • 2.3.2 革兰氏染色
  • 2.3.3 番茄叶斑病菌的分子鉴定
  • 2.3.4 生理生化性状测定
  • 2.4 抗病性调查
  • 2.4.1 调查时间和地点
  • 2.4.2 调查方法
  • 2.4.3 数据分析
  • 2.5 发病进程调查
  • 2.5.1 调查时间和地点
  • 2.5.2 调查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1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的致病性及寄主范围测定
  • 1.1 症状(见图版I)
  • 1.2 致病性测定结果(见图版Ⅱ)
  • 1.3 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见图版IV)
  • 2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的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
  • 2.1 菌株的染色及培养性状(见图版Ⅲ)
  • 2.2 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
  • 2.3 PCR 产物检测
  • 2.4 菌株的16SrDNA 序列测定
  • 2.5 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
  • 2.6 生理生化性状
  • 3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抗病性调查
  • 4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病规律研究
  • 第四章 讨论
  • 1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致病性测定及寄主范围测定
  • 1.1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致病性测定
  • 1.2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寄主范围测定
  • 2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的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
  • 2.1 16SrDNA 鉴定
  • 2.2 生理生化鉴定
  • 3 不同番茄品种对细菌性叶斑病的抗病性调查
  • 4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病规律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菌株YB1 特有的16SrDNA 基因序列
  • 菌株YB2 特有的16SrDNA 基因序列
  • 菌株YB3 特有的16SrDNA 基因序列
  • 菌株YB4 特有的16SrDNA 基因序列
  • 图版Ⅰ:茎部、果实及不同品种危害症状照片
  • 图版Ⅱ:致病性测定照片
  • 图版Ⅲ:菌株革兰氏染色照片及菌株菌落形态
  • 图版IV:部分寄主范围照片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气象因子对马铃薯晚疫病病情指数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 2015(05)
    • [2].河北省小麦冠腐病田间发生消长动态监测[J]. 麦类作物学报 2018(07)
    • [3].三江平原水稻鞘腐病短期预测模型的建立[J]. 作物杂志 2017(03)
    • [4].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预测模型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16(01)
    • [5].6个猕猴桃品种抗溃疡病差异及生理机制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9(11)
    • [6].影响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分析[J]. 植物医生 2020(01)
    • [7].不同穴株数对水稻鞘腐病发病的影响[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3)
    • [8].沈阳市城区油松枝枯病病情及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3)
    • [9].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田间消长模式研究[J]. 棉花学报 2010(05)
    • [10].不同始病期水稻纹枯病消长动态及防治适期[J]. 江苏农业学报 2020(01)
    • [11].冬春季梨树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 果农之友 2008(02)
    • [12].穴株数对寒地水稻鞘腐病发病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01)
    • [13].烟草角斑病发病因素及上部叶经济损失估计[J]. 中国植保导刊 2010(10)
    • [14].玉米纹枯病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09(01)
    • [15].修根对江油附子产量和白绢病发生的影响[J]. 中国现代中药 2016(09)
    • [16].玉米“一防双减”配套技术对中后期病虫害防控效果试验[J]. 现代化农业 2016(12)
    • [17].湖北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J]. 麦类作物学报 2015(12)
    • [18].长春和哈尔滨地区李子红点病发生危害调查[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04)
    • [19].滑动平均法和分形理论结合的稻瘟病发病特性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 2015(03)
    • [20].不同连作年限嫁接对茄子黄萎病发病率、病情指数的影响[J]. 中国园艺文摘 2015(04)
    • [21].降香黄檀人工林群落结构对叶部病害发生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15(11)
    • [22].玉米粗缩病危害损失率与防治指标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2(08)
    • [23].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大棚中小气候及黄瓜生长的影响[J]. 上海农业学报 2014(04)
    • [24].农作物病害损失率估算方法探讨[J]. 植物保护 2014(03)
    • [25].不同贮藏处理对西洋参鲜根品质及成分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02)
    • [26].不同混交模式下降香黄檀人工林树冠结构与黑痣病发生关系的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 2016(04)
    • [27].20种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资源的筛选[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03)
    • [28].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与病株率关系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应用[J]. 广西植保 2010(01)
    • [29].小麦及其近源属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鉴定[J]. 种子 2008(07)
    • [30].不同寄主来源的葡萄霜霉病菌的孢子囊大小和致病力分化的测定[J]. 农学学报 2017(07)

    标签:;  ;  ;  ;  ;  ;  ;  

    甘肃省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