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采煤综合参数优化研究

犁采煤综合参数优化研究

一、刨煤机采煤综合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吉咪[1](2020)在《动载荷作用下刨煤机刨刀磨损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刨煤机作为薄煤层开采的机械设备之一,在我国煤炭开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开采条件恶劣,刨煤机的刨刀受到复杂动载荷的作用,刨刀极易受到磨损,导致刨刀过早的失效。刨刀的磨损对刨刀的使用寿命以及刨煤机的工作效率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对动载荷作用下刨煤机刨刀磨损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有限元仿真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动载荷作用下刨煤机刨刀的磨损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降低刨刀磨损、提高刨刀使用寿命、刨刀结构优化以及刨煤机的可靠运行提供理论支持。1、分析了刨刀受到的动载荷的影响因素,针对含包裹体和不含包裹体两种煤层,分别以Gamma和Normal分布的形式描述刨刀受到的随机动载荷。2、分析了刨刀刨削煤层的磨损机理,以Archard磨损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刨刀磨损的数学模型,为后续建立考虑磨损的刨煤机刨刀刨削煤层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提供了依据。3、考虑含包裹体和不含包裹体煤层两种工况条件,建立了考虑磨损的刨煤机刨刀刨削煤层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对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和求解,得到刨刀磨损深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进而对比两种工况条件下刨刀的磨损情况,发现煤层中含有包裹体加剧了刨刀磨损程度,与实际情况一致。4、利用有限元软件LS_Prepost建立了刨煤机刨刀刨削煤层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刨刀磨损域、应力云图和接触力曲线,结果表明:刨刀的磨损部位主要出现在合金头及与合金头连接处附近的部分刨体。分析刨刀磨损深度的变化曲线及最大磨损深度数值,结果表明:刨削不含包裹体煤层时刨刀磨损深度曲线波动幅度不大,而刨削含包裹体煤层时刨刀磨损曲线变化较大,曲线出现明显的“拐点”,这与刨刀承受的动载荷有关,并分析相邻时间间隔内刨刀磨损深度及磨损深度增量的变化趋势,发现刨削不含包裹体时刨刀的磨损深度呈稳定增加的趋势,磨损深度的增量呈先增加后稳定再增加的变化趋势,这与刨刀磨损的发展规律一致;发现刨削含包裹体时刨刀的磨损深度及磨损深度的增量变化比较明显且随机性大,这与包煤层中包裹体的存在相关。5、对比分析Matlab/Simulink数值仿真和LS_Prepost有限元仿真的结果,发现在相同工况条件下,数值仿真的结果比有限元仿真的结果略大,但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可认为两者的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为刨刀磨损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该论文有图44幅,表18个,参考文献61篇。

伍好好[2](2020)在《叙永煤矿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消费水平的提升,煤炭开采技术的进步、国内外采矿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薄与极薄煤层的开采越来越得到国家及煤炭企业重视。但由于极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致使极薄煤层在国内各矿区均存在大量丢弃开采的问题,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并满足瓦斯、火灾治理的要求,急需对极薄煤层实现规模化开采。因此,研究“一种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的关键技术,对各矿区的安全稳定发展和提高极薄煤层开采效益十分必要。本文以四川叙永煤矿的薄煤层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薄煤层滑锯机械化的开采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得到了如下主要成果:(1)设计了一种极薄煤层滑锯机械化的开采方法。通过分析薄煤层赋存特点,以及结合现用开槽机的三机配套结构及落煤特点,确定了采高可调、可爬底的滑锯采煤机、高强度窄机身化矮帮的移推支座(支架)、协同迈步自移刮板输送机的“三机”配套的相关技术参数,采用整体移溜和迈步式整体移架防倒防滑技术,实现了工作面无人或少人采煤作业。(2)设计优化“110”工法布置工作面和巷道,实现了工作面阶段上行式开采回风巷,各采掘面均按煤与瓦斯突出要求形成“Y”独立通风系统,形成了采、掘与瓦斯防突治理工程有效耦合的经济治灾模式。(3)极薄煤层开采走向上覆岩层塑性区变形呈拱状,垂直位移最大的位置在采场的中部;倾斜方向上覆岩层的塑性区在采场中部层位比较高,最大位移在工作面顶板中部偏上的位置;两端以剪切破坏为主,中部上覆岩层主要拉伸破坏;巷旁支护体载荷随煤层倾角增大而减小,随采高增加指数加大,随着支护体宽度,先快速减小,后减小速度趋于缓和;切顶、柔模护巷方式能有效防止采空区瓦斯涌入巷道,保证了矿井的通风系统的标准要求和留巷围岩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矿井安全保障度和煤炭回采率。(4)“一种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在叙永煤矿进行工程实践,部分方案在S12采区4个采煤面应用就创效达到2300万元,全部方案实施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更好。本文提出的“一种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适用于所有近水平及倾斜极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或部分薄层金属矿的连续机械化开采,特别能满足瓦斯与火灾治理对极薄保护煤层开采技术需求。

袁永,屠世浩,陈忠顺,张村,王沉,王文苗[3](2020)在《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全文替换》文中提出薄煤层储量占我国煤炭总储量的20%,受狭小采掘空间等特殊条件制约,薄煤层开采效益差、智能化水平低,产量仅占煤炭总产量的10%。基于薄煤层多样性赋存条件和提高工作面单产、卸压效果与采出率的不同开采需求,将薄煤层开采的技术需求分为3 类: 薄煤层长壁智能化综采、薄煤层保护层智能化开采和薄煤层高采出率开采技术。系统分析了我国薄煤层矿井开采设计、长壁综采装备、智能化开采技术、半煤岩巷道掘进和极薄煤层开采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3 类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 ①在长壁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方面,提出了放大采区( 面) 尺寸、降低采掘高度的立体化设计方法,开发了薄煤层开采方法、设备配套等辅助决策专家系统,研制了大功率、矮机身半煤岩快速掘进机及其支护机具和矮型化超长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研发了“基于煤层条件精准探测预设割煤轨迹+三机协同控制+视频监控”的智能化开采技术; ②在高瓦斯薄煤层保护层智能化开采方面,揭示了卸压开采的应力-损伤-渗流耦合作用机制,提出了长壁面极限卸压采厚与钻采面卸压增透合理参数确定方法,研发了基于瓦斯浓度调控的智能割煤技术; ③在提高薄煤层采出率方面,研发极薄煤层的长壁综采自动化技术和五钻头自动换钻螺旋钻采煤机,开发了不同种类的薄煤层沿空留巷技术。提高薄煤层采掘装备的适应性和控制精度,构建智能开采与灾害防控一体化理论与技术将是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的研究方向。

高晋[4](2020)在《薄煤层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薄煤层储量丰富,在煤炭工业革命3.0时代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采煤,但自动化、智能化开采程度低。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实现单机自动化控制主要依靠电液控制系统,该系统也是煤矿实现少人化、智能化开采的基础。本课题针对国内薄煤层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较少,且传统电液控制系统现场设备较多,集成化、一体化程度低,很难在薄煤层狭窄的工作面广泛推广的问题而提出。本文以“液压支架集中远程自动化控制+人工干预”为研究思路,开发薄煤层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通过查阅文献、参加国际煤矿设备展览和现场调研等,了解国内外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其在薄煤层的应用效果,主要分析了国内主流的国产SAC型电液控制系统和实验室现有研究成果,确定本系统开发时需要改进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并且分析薄煤层采煤工艺及其液压支架的独特性。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搭建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系统的通信方案和基本功能。研发了系统核心设备——支架控制器,以一体化、微型化为目标,进行支架控制器的硬件设计,选用功能强大的处理器,搭建外围电路,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和PCB板制作;按照功能要求,以模块化方式进行了软件设计。最后通过实验研究完成了支架控制器的硬件和基本功能测试,结合实验室现有电源、上位机、电磁先导阀和传感器等设备验证了系统的基本功能设计。本课题研发的系统具有较高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有效达到薄煤层自动化开采,为实现智能化开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孟庆炜[5](2019)在《浅埋深较薄煤层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架选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在较薄煤层资源开采具有工作空间小、设备特殊等特点,导致了工作面安全性差、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和难题。为揭示浅埋深较薄煤层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及合理确定液压支架选型,本文基于柠条塔煤矿N1112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综合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工业性试验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采场上覆岩层运移规律及支架架型结构,为薄煤层开采提供技术保证,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揭示了浅埋深较薄煤层工作面支护强度值随着埋深和采高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着工作面埋深或采高的增加,超前支承应力峰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确定了浅埋深较薄煤层工作面支架的关键技术参数及特点,提出了液压支架的设计方案,优化了电液控制系统。较薄煤层支架的支护强度应大于0.8711MPa,支架支撑高度为1.3~2.6m,支架中心距为1.75m。(3)优化了浅埋深较薄煤层液压支架活柱不回液双伸缩立柱结构,确定了立柱合理的结构强度,得到了中缸底合理强度及中缸壁通液孔合理位置,提高了立柱整体承载能力。(4)准确的预测了 N1112工作面的直接顶垮落步距、老顶的初次和周期来压步距以及项板来压强度。

刘玄[6](2019)在《薄煤层采煤机开底槽截割滚筒力学特性与装煤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薄煤层赋存条件特殊,其具有煤层厚度较薄且煤质硬度大的特点。由于薄煤层工作面空间有限,因此现有开采设备普遍装机功率较小,不能满足薄煤层的安全高效生产。针对上述薄煤层的开采问题,本文从薄煤层卸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薄煤层开底槽卸荷方法,设计了一种带有螺旋钻头的开底槽截割滚筒,并对其截割载荷、截割部动力学问题以及装煤效果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分析了薄煤层的赋存特点以及薄煤层开底槽卸荷机理。提出了一种薄煤层开底槽截割滚筒结构方案,并对其参数进行了设计。(2)分析了镐型截齿的破煤机理,运用密实核学说建立了截齿的平均载荷模型。依据前苏联学者的实验研究,建立了截齿载荷的随机模型。依据截齿的载荷,利用合成原理分别建立了采煤机在直线截割以及斜切进刀时的滚筒截割载荷。(3)对开底槽截割部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截割部在竖直方向和侧向的动力学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不同参数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截割部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振动特性。(4)基于散体力学理论对开底槽截割滚筒的装煤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滚筒的理论装煤率计算公式及滚筒参数对装煤率的影响。利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建立了开底槽截割滚筒的装煤过程仿真模型,分析了螺旋滚筒螺旋升角、转速以及牵引速度对装煤性能的影响,并得出滚筒参数的最优方案。该论文有图49幅,表9个,参考文献79篇。

王柯扉[7](2019)在《基于EDEM刨煤机刨头工作性能仿真分析与研究》文中认为由于我国地理环境的特殊因素,煤炭的储量达15980亿吨,是我国占据绝对优势的资源。有效对其开采和利用,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我国薄煤层占比较高,被开采量却很低,因此,高效对薄煤层开采,探寻高效便捷的开采方式,既能充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又可起到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刨煤机作为薄煤层煤炭开采的主要设备,具有刨削深度浅、刨削速度快、刨削煤岩块度大、能同时完成采煤跟装煤等特点。刨煤机刨削煤岩的过程,是刨链拉动刨头沿刮板输送机中部槽进行刨削的一系列过程。依靠刨头上的刨刀对煤壁进行刨削,刨削掉落的煤岩,通过刨头上的犁形斜面,被运送到刮板输送机上。刨煤机刨削速度、刨削深度、进刀方式、中部槽偏差等会直接影响刨头的工作性能。本文在离散元理论基础上,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了刨煤机刨头刨削煤岩的仿真模型。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刨削深度、刨削速度、进刀方式、中部槽偏差等对刨头工作性能的影响,以刨刀三向载荷,载荷波动情况、以及刨头刨削比能耗作为刨头工作性能的评价指标。通过EDEM和ANSYS耦合,对刨刀进行静力学分析和参数优化,有效了提高了刨刀的可靠性。通过刨煤机刨削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测试,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刨削深度增大,可以提高刨煤机的工作效率,降低刨削比能耗,但同时也会导致刨刀载荷变大,影响刨头工作稳定性。提高刨削速度,可以加快刨削效率,但对刨刀载荷波动影响较大,降低刨头运动的稳定性。斜切进刀过程中,随着刨削深度的不断加大,刨刀三向力随之加大,刨削比能耗降低。直线刨削工况下,刨煤机运行状态最为稳定,载荷波动较小,由于,煤岩崩落的随机性,刨刀三向力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随机性波动。中部槽发生位移偏离,导致刨头刨削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刨削深度的改变,进而改变了刨刀受载情况,载荷波动变大。2、通过EDEM和ANSYS耦合,对刨刀进行静力学特性分析,发现刨刀应力集中区域,主要为刀尖区域,通过对刨刀前角,刨刀后角,刨刀厚度等进行参数优化,获得最优解,刨刀刀尖处最大应力降低6.97%,提高了刨刀的可靠性。3、通过刨煤机刨削实验平台,人工模拟煤壁的合成,在指定刨削速度,不同刨削深度和指定刨削深度,不同刨削速度,两种情况进行下进行实验研究,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本论文有图40幅,表18个,参考文献70篇。

高杰[8](2016)在《基于科学产能的薄煤层可采性评价及工艺决策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国家严控煤炭产能、提倡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储量丰富的薄煤层能否开采首先应看其能否实现科学产能。本文从提高薄煤层科学产能的角度入手,采用采矿学、技术经济学、系统动力学以及层次分析法等手段,研究了基于科学产能的薄煤层可采性评价及工艺决策系统,得出了以下结论:1.基于科学产能对生产机械化的要求,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确定了薄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对滚筒采煤机、刨煤机的影响因素和权重,并开发了地质可采性判断及工艺选择系统、实现了输入地质参数即可得出其是否可以进行机械化开采、采用何种采煤工艺更佳的判断;2.基于科学产能对的完全成本概念,分析和量化了薄煤层开采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完全成本构成,根据开采成本尤其是环境成本的动态演变性、采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模研究,得出了薄煤层经济性可采的判断条件,即煤价在保证“产出≧投入”时能实现薄煤层的经济性可采;同时开发了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3.基于科学产能的内涵要求,构建了薄煤层科学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在对薄煤层能否实现科学产能进行判断的基础上,给出其提高科学产能的建议与方向;开发的评价体系在南屯煤矿薄煤层开采中进行了实证应用,得出该矿已采的3602薄煤层工作面在当时条件下的科学产能评分为78分,实现了科学产能,待采的3605薄煤层工作面技术上采用滚筒采煤机开采,但在现阶段不能实现科学产能;4.基于科学产能生产机械化度、生产安全度、生产绿色度的3个内涵,提出了薄煤层提高科学产能的技术路线图,构建了基于快速过断层理论、“跟底接顶”过煤厚变化起伏区以及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等为主的薄煤层提高科学产能的关键技术体系,并分别在淮北矿业集团祁南煤矿7122薄煤层工作面、平煤集团平禹煤矿五222120薄煤层工作面及兖矿集团南屯煤矿3601薄煤层工作面取得成功应用,提高了薄煤层工作面的科学产能。

王沉[9](2016)在《薄煤层自动化长壁综采关键技术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针对薄煤层综采工艺决策支持系统及自动化开采关键技术体系,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工业性试验及现场实测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薄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开采方法优选、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与配套专家系统、薄煤层长壁综采工艺模式聚类分析与评价及薄煤层自动化综采工艺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为类似条件下薄煤层自动化开采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主要结论为:(1)确定了以经济、技术、人机环境为评价准则的薄煤层采煤方法优选决策指标体系,基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统计原理,设计了指标层权重向量概率分布的蒙特卡罗模拟仿真试验,建立了薄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开采方法优选的多属性多目标决策模型,指导了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开采方法优选设计。(2)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与配套专家系统,研发了配套的智能化设备选型决策软件,探讨了智能化选型结果的可信度及存在的技术风险,实现了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关键设备的智能化选型。(3)提出了我国薄煤层综采工艺模式分类策略,建立了综采工艺模式聚类分析评价体系,设计了薄煤层综采工艺模式优选的神经网络理论模型,实现了给定条件下薄煤层综采工艺模式的智能优选,设计并完成了自动化综采工艺模式的分阶段实施方案。(4)构建了薄煤层自动化综采工艺关键技术体系,提出了薄煤层自动化割煤技术的精细化分类策略及实施方案,开发了复杂条件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截割技术,实现了薄煤层煤厚变化带、地质构造带截割轨迹预设及截割速度的自动化控制,揭示了采煤机定姿定位及工作面视频监控技术的工作原理,完善了薄煤层自动化综采工艺决策支持系统。

张成飞[10](2015)在《榆家梁煤矿薄煤层开采技术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薄煤层资源储量丰富,然而薄煤层的年产量却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并且开采工艺落后,产出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研究薄煤层机械化和自动化开采技术,对提高我国薄煤层资源的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神东公司榆家梁煤矿为研究对象,针对榆家梁煤矿431盘区首采工作面煤层地质赋存条件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阐述了国内外薄煤层开采的现状及先进技术理论、装备,通过对薄煤层综采工艺地质评价与经济效益分析,为薄煤层开采方式和设备配套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系统分析方法、采矿理论、岩层控制等理论,确定了薄煤层工作面开采工艺及设备配套、回采巷道合理布置的方式和尺寸;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通过数值模拟,确定残留煤柱下方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及合理支护方式;根据理论计算及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431盘区煤层薄煤层开采自动化工作面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来薄煤层高效开采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本研究对类似条件下的薄煤层开采技术管理有指导意义。

二、刨煤机采煤综合参数优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刨煤机采煤综合参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动载荷作用下刨煤机刨刀磨损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刨煤机的发展与应用
    1.2 国内外刨煤机刨刀的理论研究概述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刨煤机刨刀刨削煤层的动载荷分析
    2.1 刨刀的刨削机理
    2.2 影响刨刀动载荷的因素分析
    2.3 刨刀受到的随机动载荷
    2.4 刨刀的平均载荷
    2.5 本章小结
3 刨煤机刨刀刨削煤层的磨损分析
    3.1 刨刀的磨损发展规律
    3.2 刨刀的磨损机理分析
    3.3 影响刨刀磨损的因素分析
    3.4 刨刀磨损的数学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考虑磨损的刨煤机刨刀刨削煤层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建立与数值仿真分析
    4.1 刨刀刨削煤层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2 刨刀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数值仿真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考虑磨损的刨煤机刨刀刨削煤层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及与数值仿真对比分析
    5.1 刨刀与煤层三维模型的建立
    5.2 刨刀刨削煤层的有限元模型定义
    5.3 刨刀刨削煤层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5.4 有限元仿真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叙永煤矿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国内外薄煤层开采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薄煤层开采的应用现状
        1.2.3 国内外覆岩运移规律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
    2.1 工程概况
        2.1.1 地层及地质构造
        2.1.2 煤层和煤质
        2.1.3 各煤层瓦斯含量
        2.1.4 主要开采技术条件
    2.2 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
        2.2.1 工作面与巷道布置
        2.2.2 回采工艺
        2.2.3 主要技术指标
    2.3 工作面“三机”研制与配套
        2.3.1 移推液压支座
        2.3.2 滑锯采煤机
        2.3.3 刮板输送机
        2.3.4 “三机”配套与主要参数
    2.4 本章小结
3 极薄煤层开采覆岩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3.1 数值模拟软件及方案
        3.1.1 数值模拟软件
        3.1.2 数值模拟方案
    3.2 工作面上覆岩层运移规律
        3.2.1 采场覆岩塑性区分布特征
        3.2.2 采场覆岩应力分布特征
        3.2.3 采场覆岩垂直位移云图
    3.3 本章小结
4 极薄煤层开采巷旁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4.1 护巷与顶板管理
        4.1.1 采用切顶成巷方式
        4.1.2 柔模护巷方式
    4.2 巷道支护形式
        4.2.1 工作面切眼断面与支护
        4.2.2 巷道断面与支护
    4.3 巷旁充填体力学性能及稳定性控制
        4.3.1 巷旁充填体料浆配比
        4.3.2 巷旁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叙永煤矿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工程实践
    5.1 工程实施方案
    5.2 工作面安全保障技术
        5.2.1 通风与瓦斯治理技术
        5.2.2 火灾与水害防治技术
        5.2.3 其他
    5.3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5.3.1 经济效益预测
        5.3.2 社会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薄煤层开采技术需求分类
2 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2.1 矿井开采设计
    2.2 薄煤层长壁综采装备
        2.2.1 滚筒采煤机
        2.2.2 刨煤机
        2.2.3 液压支架
        2.2.4 刮板输送机
    2.3 薄煤层智能化开采
    2.4 半煤岩巷道掘进
    2.5 薄煤层短壁机械化开采
    2.6 极薄煤层螺旋钻采煤机开采
3 薄煤层长壁综采智能化进展
    3.1 薄煤层开采系统设计与优化配套
        3.1.1 开采系统立体化设计
        3.1.2 开采方法优选与设备配套
    3.2 半煤岩巷道少岩化快速掘进
        3.2.1 大功率矮型掘进机
        3.2.2 锚杆钻机
    3.3 薄煤层超长综采工作面智能开采
        3.3.1 薄煤层超长工作面成套装备
        3.3.2 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
4 薄煤层保护层智能化开采进展
    4.1 卸压开采应力-损伤-渗流耦合机制
    4.2 长壁开采极限卸压采厚
    4.3 钻采卸压增透合理参数
    4.4 高瓦斯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割煤速度调控
5 薄煤层提高采出率开采进展
    5.1 极薄煤层智能化开采
    5.2 薄煤层工作面沿空留巷
6 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展望
7 结论

(4)薄煤层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产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分析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第二章 薄煤层开采研究
    2.1 薄煤层开采工艺
        2.1.1 螺旋钻采煤技术
        2.1.2 刨煤机采煤技术
        2.1.3 滚筒式采煤技术
        2.1.4 滚筒采煤机割煤方法
    2.2 薄煤层液压支架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总体方案设计
    3.1 系统总体结构
    3.2 系统通信结构的设计
        3.2.1 总线通信的拓补结构
        3.2.2 远程通信设计
        3.2.3 邻架通信设计
    3.3 系统基本功能的设计
        3.3.1 就地邻架控制功能
        3.3.2 远程控制功能
        3.3.3 集中控制功能
        3.3.4 数据采集功能
        3.3.5 故障报警功能
        3.3.6 系统在线升级与参数改功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支架控制器硬件设计
    4.1 支架控制器硬件技术指标
    4.2 支架控制器硬件整体结构设计
    4.3 单片机选型
        4.3.1 支架控制器资源所需分析
        4.3.2 CPU选型与资源配置
    4.4 最小系统单元硬件设计
    4.5 基本功能单元硬件设计
        4.5.1 LCD显示电路设计
        4.5.2 键盘电路设计
        4.5.3 声光报警电路设计
        4.5.4 急停、闭锁电路设计
    4.6 通信单元硬件设计
        4.6.1 CAN通信电路设计
        4.6.2 邻架通信电路设计
    4.7 驱动单元硬件设计
    4.8 数据采集单元硬件设计
    4.9 硬件电路布局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支架控制器软件设计
    5.1 软件开发环境
    5.2 支架控制器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5.3 任务调度功能程序设计
        5.3.1 主程序设计
        5.3.2 中断优先级管理
    5.4 基本功能程序设计
    5.5 通信功能程序设计
        5.5.1 远程通信程序设计
        5.5.2 邻架通信程序设计
    5.6 动作控制功能程序设计
    5.7 数据采集功能程序设计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研究
    6.1 实验方案
        6.1.1 支架控制器测试方案
        6.1.2 系统功能测试方案
    6.2 实验结果
        6.2.1 支架控制器实验
        6.2.2 邻架通信功能
        6.2.3 总线通信功能
        6.2.4 就地控制功能
        6.2.5 远程控制功能
        6.2.6 信息采集功能
        6.2.7 故障报警功能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浅埋深较薄煤层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架选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2.1 采场覆岩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1.2.2 薄煤层开采装备及支架合理选型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浅埋煤层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
2 柠条塔煤矿薄煤层工作面地质条件分析
    2.1 工作面地质条件
        2.1.1 工作面概况
        2.1.2 煤层赋存特征
        2.1.3 水文地质
        2.1.4 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2.1.5 储量及服务年限
    2.2 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
    2.3 本章小结
3 浅埋深较薄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3.1 数值模型的建立
        3.1.1 模型参数
        3.1.2 数值模拟案
    3.2 埋深模拟结果分析
        3.2.1 支护强度
        3.2.2 采动应力分析
        3.2.3 位移分析
    3.3 采高模拟结果分析
        3.3.1 支护强度
        3.3.2 采动应力分析
        3.3.3 位移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浅埋深较薄综采工作面支架的合理选型
    4.1 液压支架选型
        4.1.1 较薄煤层液压支架结构特点
        4.1.2 支护强度
        4.1.3 支架高度
        4.1.4 架型确定
        4.1.5 移架速度
        4.1.6 液压支架中心距
    4.2 液压支架的确定
        4.2.1 液压支架的选型原则和要求
        4.2.2 乳化液泵站
    4.3 电液控制液压支架及关键技术
        4.3.1 较薄煤层强力液压支架结构件的减薄技术
        4.3.2 较薄煤层液压支架活柱不回液双伸缩立柱结构优化
        4.3.3 电液控制系统的合理配置及系统的优化布局
    4.4 本章小结
5 浅埋深较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工业性试验
    5.1 顶板来压强度预测
        5.1.1 薄煤层顶板控制的基本理论
        5.1.2 基本顶岩层的初次与周期破断步距
        5.1.3 顶板来压强度计算
        5.1.4 柠条塔矿薄煤层开采矿压预测
        5.1.5 矿压预测结果分析
    5.2 矿压现场监测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薄煤层采煤机开底槽截割滚筒力学特性与装煤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2 薄煤层卸荷机理与开底槽截割滚筒设计
    2.1 薄煤层物理机械性能及赋存特点
    2.2 薄煤层卸荷机理
    2.3 开底槽截割滚筒结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开底槽截割滚筒截割过程的载荷分析与强度校核
    3.1 截齿破煤机理
    3.2 截齿的截割阻力
    3.3 直线截割时开底槽螺旋滚筒载荷计算
    3.4 斜切进刀时开底槽截割滚筒载荷计算
    3.5 开底槽截割滚筒筒毂强度校核
    3.6 本章小结
4 开底槽截割部动力学模型建立
    4.1 截割部系统的基本简化和假设
    4.2 截割部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3 本章小结
5 开底槽截割部动力学特性分析
    5.1 结构参数及初始条件的确定
    5.2 开底槽截割部竖直方向振动特性分析
    5.3 开底槽截割部侧向振动特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开底槽截割滚筒装煤性能研究
    6.1 滚筒装煤理论分析
    6.2 装煤过程的离散元仿真模型建立
    6.3 装煤过程的离散元仿真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EDEM刨煤机刨头工作性能仿真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刨煤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刨煤机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1.4 离散元素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刨煤机刨头刨削煤岩仿真模型建立
    2.1 EDEM简介
    2.2 煤岩颗粒模型的建立
    2.3 颗粒接触模型选择
    2.4 粘结参数设置
    2.5 仿真煤壁生成
    2.6 离散元仿真模型建立
    2.7 仿真参数设置
    2.8 本章小结
3 多因素对刨煤机刨头工作性能影响
    3.1 仿真实验方案设计
    3.2 运动参数对刨头工作性能的影响
    3.3 工况参数对刨头工作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刨煤机刨刀静力学分析与参数优化
    4.1 刨煤机刨刀静力学特性分析
    4.2 刨煤机刨刀参数优化
    4.3 本章小结
5 刨煤机测试实验研究
    5.1 测试系统
    5.2 模拟煤壁
    5.3 控制系统
    5.4 数据采集
    5.5 测试方案
    5.6 测试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科学产能的薄煤层可采性评价及工艺决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标及创新点
2 基于科学产能的薄煤层地质条件可采性评价研究
    2.1 科学产能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2.2 基于科学产能的薄煤层地质条件可采性评价研究
    2.3 薄煤层地质条件可采性数据反演与模型验证
    2.4 薄煤层地质条件可采性评价系统构建与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完全成本的薄煤层经济可采性评价研究
    3.1 评价的意义和原理
    3.2 煤炭完全成本的构成及量化
    3.3 系统动力学建模
    3.4 薄煤层经济可采性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薄煤层科学产能评价体系研究
    4.1 薄煤层科学产能概述
    4.2 薄煤层科学产能评价体系软件开发与验证
    4.3 本章小结
5 提高薄煤层科学产能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
    5.1 提高薄煤层科学产能技术路线图
    5.2 薄煤层工作面安全快速过断层理论与技术研究
    5.3 薄煤层“跟底接顶”预设截割轨迹过煤厚起伏区理论与技术研究
    5.4 薄煤层沿空留巷理论与技术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薄煤层自动化长壁综采关键技术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2 薄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采煤方法优选
    2.1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煤方法优选决策模型
    2.2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煤方法优选决策实践
    2.3 本章小结
3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与配套专家系统
    3.1 引言
    3.2 设备选型与配套专家系统原理
    3.3 设备选型与配套专家系统软件
    3.4 设备选型与配套专家系统工程应用
    3.5 本章小结
4 薄煤层综采工艺模式聚类分析与评价
    4.1 薄煤层综采工艺模式的系统调研与分类
    4.2 薄煤层综采工艺模式评价模型设计
    4.3 薄煤层综采工艺模式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薄煤层自动化综采工艺关键技术
    5.1 薄煤层自动化开采关键技术体系概述
    5.2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截割技术
    5.3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定位定姿技术
    5.4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视频监控技术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榆家梁煤矿薄煤层开采技术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薄煤层开采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刨煤机开采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滚筒采煤机综采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连续采煤机开采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2 榆家梁煤矿薄煤层工作面开采方法确定
    2.1 薄煤层工作面开采方法的理论分析
    2.2 类似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调研
    2.3 431盘区首采工作面开采方法确定的层次分析模型
        2.3.1 薄煤层综采工艺地质评价
        2.3.2 薄煤层适刨性评价
    2.4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作业方式及劳动组织管理
    2.5 经济比较
3 榆家梁煤矿薄煤层首采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及支护方式
    3.1 工作面辅助运输设备配套选型
    3.2 巷道布置方式及合理尺寸确定
        3.2.1 回采巷道合理尺寸
        3.2.2 回采巷道布置与掘进方式
    3.3 回采巷道支护方式与参数分析
        3.3.1 锚杆支护设计
        3.3.2 支护参数理论计算
        3.3.3 数值模拟
4 榆家梁煤矿薄煤层首采工作面设备选型配套管理
    4.1 设备选型与配套基础管理
    4.2 431盘区煤层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来压步距
    4.3 431盘区煤层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
        4.3.1 采煤机选型
        4.3.2 液压支架选型
        4.3.3 端头支架选型
        4.3.4 刮板输送机选型
        4.3.5 其他工作面设备
5 榆家梁煤矿薄煤层高效开采的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5.1 薄煤层开采中的工作面管理
        5.1.1 加强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
        5.1.2 合理控制工作面采高
        5.1.3 加强工作面现场安全指挥管理
    5.2 薄煤层开采中的综采设备管理
        5.2.1 采煤机的管理
        5.2.2 液压支架的管理
        5.2.3 刮板运输机的管理
        5.2.4 上巷端头区的安全管理
        5.2.5 完善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5.3 薄煤层开采中的安全组织管理
        5.3.1 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5.3.2 加强干部职工的技能培训
        5.3.3 建立动态的岗位考核制度
        5.3.4 加强管理人员的分级管理,明确职责范围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刨煤机采煤综合参数优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动载荷作用下刨煤机刨刀磨损问题研究[D]. 郭吉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2]叙永煤矿极薄煤层滑锯式机械化开采方法研究[D]. 伍好好.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全文替换[J]. 袁永,屠世浩,陈忠顺,张村,王沉,王文苗. 煤炭科学技术, 2020(05)
  • [4]薄煤层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开发[D]. 高晋.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5]浅埋深较薄煤层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架选型研究[D]. 孟庆炜.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6]薄煤层采煤机开底槽截割滚筒力学特性与装煤性能研究[D]. 刘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7]基于EDEM刨煤机刨头工作性能仿真分析与研究[D]. 王柯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8]基于科学产能的薄煤层可采性评价及工艺决策系统研究[D]. 高杰.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3)
  • [9]薄煤层自动化长壁综采关键技术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王沉.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10]榆家梁煤矿薄煤层开采技术管理研究[D]. 张成飞. 西安科技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犁采煤综合参数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