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 比较免疫层析法(Immununochromatographic Test,ICT)、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免疫斑点法(Dlot Immunobinding Assay,DIBA)检测登革DV-IgM/IgG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他优缺点。 建立疑似登革病毒感染的病原快速鉴定分型方法,对广州市区2003年仲夏一批疑似登革病毒感染患者进行确诊,并从基因水平分析该流行株的可能来源。 方法 用ICT法、ELISA法和DIBA法同时检测明确诊断为登革热和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脑、流感、钩体等其他发热患者标本的DV-IgM/IgG抗体,比较测试结果。 用ICT法检测2003年广州地区早期疑似患者的DV-IgM,DIBA法检测DV-IgG抗体;同时用细胞培养病毒分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T-PCR-RFLP)技术分别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并对所分离到的毒株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并与国际参考株及国内流行株相应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推测本次流行株的可能来源。 结果 用ICT法(澳大利亚PANBIO Limited)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60.4%(32/53),DV-IgG无一例阳性;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14.7%(5/53),DV-IgG无一例阳性。用ELISA法(德国GMBH)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66.0%(35/53),DV-IgG的阳性率为70.2%(40/57);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35.3%(12/53),DV-IgG的假阳性率为8.8%(3/57)。用ELISA法(澳大利亚PANBIO Limited)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75.5%(40/53),DV-IgG的阳性率为49.1%(28/57);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11.8%(4/53),DV-IgG无一例阳性。用DIBA法(新加坡Genelabs Diagnostics)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84.9%(45/53),DV-IgG的阳性率为64.9%(37/57):检测非登革感染发2003年广州地区登革病毒感染快速诊断及可能来源分析摘要热患者DV一IgM的假阳性率为47.0%(16/53),Dv一IgG无一例阳性。 2003年广州地区疑似发病患者发病5天内血标本DV一工gM抗体阳性率为56.5%(13/23),Dv一IgG抗体阳性率为2一7%(5/23);发病5一10天血标本Dv一IgM抗体阳性率为66.7%(16/24),DV一IgG抗体阳性率为70.8%(17/24)。从18份发病5天内患者的血标本中分离病毒7份,GD29/2003广东流行株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以及RT一PCR一RFLP和基因测序检测证实为DVI感染;用RT一PCR检测30份早期患者血标本,患者的阳性率为83.3%(25/30),其中DV一IgM(一)患者的阳性率为93.8%(15/16),DV一IgM(+)患者的阳性率为71.4%(10/14);基因序列分析分析表明,GD29/2003广东流行株与登革I型病毒柬埔寨流行株及我国97、99年登革I型病毒流行株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97%、98%。所有患者在发病前两个月均在广州市区某大院内居住,无输血史、无外出史。结论通过比较显示,工CT法检测DV一IgM抗体具有快速敏感、操作简便的优点,可单人份操作,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合在登革热暴发流行期间用作疫区基层医疗单位的早期初筛试验;ELISA法检测DV一工gM/IgG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且检测成本较低,适合在普查及大批量标本检测时使用;DIBA法检测Dv一工gM抗体的敏感性较强,容易判读结果,但操作繁琐、成本昂贵,不适合作为初筛试验;DIBA法检测Dv一IgG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避免敏感性不高的方法造成的漏检,与其他黄病毒属病毒和某些虫媒传染病之间的非特异性反应很少,可排除干扰因素影响,适合在登革热散发期间使用,可作为登革病毒感染的确证实验。 利用RT一PCR一RFLP技术对登革病毒进行分型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的优点,与DV抗体检测结合起来应用可有效缩短疑似DV感染的确诊时间、降低检测成本,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3年广州登革热流行为登革I型病毒感染所致,推测广东可能存在登革工型病毒的疫源地。关键词登革病毒;免疫层析法;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性分析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相关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2)
- [2].登革热:一种靠蚊媒进行传播的传染病[J]. 中国海关 2020(09)
- [3].临沧市登革热防控示范区防控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01)
- [4].1例登革热患者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02)
- [5].肺部受累是重症登革热的早期线索[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5)
- [6].2017年1月1日至8月31日我国登革热疫情特征阶段性分析[J]. 疾病监测 2017(Z1)
- [7].2005-2016年河南省登革热流行回顾性分析[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7(12)
- [8].登革热伴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11)
- [9].健康教育宣传方式对广州市南沙区居民登革热认知水平的影响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18(01)
- [10].上海市奉贤区大众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状况[J]. 职业与健康 2018(08)
- [11].广东省潮州市登革热防控试点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 2018(04)
- [12].中国登革热现状[J].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8(02)
- [13].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医杂志 2018(17)
- [14].2008-2017年广州市登革热疫情流行趋势[J]. 热带医学杂志 2018(07)
- [15].严防登革热[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 2014(19)
- [16].广州市不同居住地类型与登革热本地感染风险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 2018(09)
- [17].广州市街镇2017年登革热防控工作政府投入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 2018(09)
- [18].海关系统应对登革热流行的探讨[J]. 口岸卫生控制 2018(05)
- [19].82例登革热患者临床救护体会[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03)
- [20].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在登革热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10)
- [21].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J]. 传染病信息 2018(05)
- [22].登革热患者115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 2016(11)
- [23].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应急控制后期白纹伊蚊抗药性水平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02)
- [24].121例成人重症登革热的临床特征及救治体会[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6(03)
- [25].痰热清注射液治疗2型登革热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07)
- [26].基于中医“正气”理论对132例不同年龄段普通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11)
- [27].2型登革热患者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19)
- [28].重症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和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20)
- [29].防蚊灭蚊 预防登革热[J]. 中国热带医学 2015(01)
- [30].官方微博[J]. 领导决策信息 2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