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微罪出罪及其机制研究

刑法微罪出罪及其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刑法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实践的不断进步,刑法保障人权的机能逐渐得到了重视,具体的人权保障机制也在逐步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各国采用了很多措施,使一些轻微犯罪行为免受刑法的规制。诚然,相对于一般犯罪而言,轻微犯罪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都比较小,但是轻微刑事犯罪具有易发性,多发性之特点,其数量之多是一般刑事犯罪所难以企及的,可以说,轻微犯罪案件的司法调整方略与水平对实现刑罚的目的、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本着刑法的人文关怀、顾及刑法的功利效益,基于犯罪标签理论的科学价值,通过对罪刑法定原则的时代解读,在结合我国立法、司法实际和实践的基础上,为刑法微罪出罪探求法理依据及其机制构建,以期更好地发挥刑法的人道性和谦抑性,尊重和保障人权、节约司法成本、维护社会稳定。本文第一部分,我国的微罪处分方式。这部分首先对轻微犯罪的概念和范围做出清晰界定,然后指出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对于轻微犯罪的处分方式,并对种种处分方式的利弊进行简要评述。目前刑法微罪出罪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是劳动教养、撤销案件、不起诉、宣告无罪等。因为还没有立法上的直接根据,而且立法也不可能穷尽实践中可以做出罪处理的所有情况,所以微罪出罪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执法、司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本文第二部分,刑法微罪出罪的法理依据。这部分从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价值出发,从刑法的功利效益角度,指出刑罚不是惩治微罪的最佳手段。通过对犯罪标签理论合理性的详实分析,从犯罪预防学和刑法人道性、谦抑性的角度,得出刑法微罪出罪的理论依据。而通过对罪刑法定原则由来的阐述、时代精神的解读,论证刑法微罪出罪不但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而且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应有之义,与执法、司法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本文第三部分,刑法微罪出罪机制的构建。这部分首先针对刑事立法、司法中的瑕疵,对我国现行有关轻微犯罪案件司法实践和诉讼制定的设计进行认真审视和反思,指出轻微犯罪的某些现行规制与刑罚目的相悖,而且轻微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与投入之司法成本比例失调。因此,笔者本着化解矛盾、彰显司法文明的慎刑慎罚理念,提出刑法微罪出罪机制的构建。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言
  • 第一章 我国的微罪处分方式
  • 第一节 微罪的界定
  •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 第二节 我国刑事立法中的微罪处分方式
  • 一、刑法上的规定
  • (一) 民事赔偿措施
  • (二) 司法教育措施
  • (三) 行政制裁措施
  • 二、刑事诉讼法上的规定
  • 第三节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微罪处分方式
  • 一、轻缓化量刑
  • 二、社区矫正
  • 三、出罪
  • (一) 撤销案件
  • (二) 劳动教养
  • (三) 不起诉
  • (四) 无罪宣告
  • (五) 刑事和解
  • 第二章 刑法微罪出罪的法理依据
  •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应有之义
  • 一、反对罪刑擅断而发展出来的罪刑法定原则
  • 二、内涵不断丰富变化的罪刑法定原则
  • 三、刑法微罪出罪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应有之义
  • 第二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价值
  • 一、刑罚不是惩治微罪的最佳手段
  • (一) 报应刑的局限性
  • (二) 目的刑的功利性
  • (三) 由报应刑思想与目的刑思想论战而来的非刑罚处理方法
  • 二、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价值
  • (一) 符合刑法公平正义的要求
  • (二) 符合刑法谦抑性的要求
  • (三) 符合刑法人道性的要求
  • 第三节 犯罪标签理论的启示
  • 一、犯罪标签理论概述
  • (一) 标签制作
  • (二) 标签认同
  • (三) 标签强化
  • 二、对犯罪标签理论合理性的几点认识
  • (一) 方法论上的重要价值
  • (二) 对“犯罪”的科学解读
  • (三) 对实体法局限性的揭示
  • (四) 强调司法建设的重要性
  • 三、犯罪标签理论的启示
  • (一) 切实加强刑事立法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
  • (二) 充分认识刑法的谦抑性,坚持刑法的保障法地位
  • (三) 改革行刑制度,实行刑罚人道主义
  • (四) 消除对犯罪人回归社会的立法障碍
  • 第三章 刑法微罪出罪机制的构建
  • 第一节 对我国现有处分机制的审视和反思
  • 一、轻微犯罪的某些现行规定与刑罚目的相悖
  • 二、轻微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与投入之司法成本比例失调
  • 第二节 刑法微罪出罪机制的构建
  • 一、侦查阶段:侦查机关做撤案处理
  • (一) 权力配置上
  • (二) 适用案件上
  • (三) 制约机制上
  • 二、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做出不起诉决定
  • (一) 改革酌定不起诉的适用
  • (二) 借鉴他国经验,设置暂缓起诉制度
  • 三、审判阶段:审判机关不做犯罪认定
  • 四、提倡刑事和解:和解终结诉讼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德国刑法典修正视野下的刑事政策与刑法科学关系研究[J]. 中国应用法学 2019(06)
    • [2].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的刑法调控[J]. 法制博览 2020(02)
    • [3].刑法法律地位在司法中运用探究[J]. 法制博览 2020(03)
    • [4].聚众犯罪的情境性特征及刑法规制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07)
    • [5].提升刑法工作科学性的措施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07)
    • [6].探讨刑法中社会危害性概念之界定[J]. 法制与社会 2020(04)
    • [7].版权法与刑法的衔接——以法益的立法保护为路径[J]. 中国出版 2020(06)
    • [8].刑法的伦理性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10)
    • [9].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10)
    • [10].科技风险的刑法焦虑与回应[J].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0(01)
    • [11].预防刑法差异化表现及其本质初探[J].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0(02)
    • [12].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刑法的社会定位及其回归路径[J]. 农家参谋 2020(11)
    • [13].虚拟财产的刑法属性及其保护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14)
    • [14].网络刑法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19)
    • [15].刑法类型化的规范功能与刑法价值功能[J]. 时代法学 2020(03)
    • [16].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立法保护研究[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17].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交互作用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20)
    • [18].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辩证应用[J]. 法制与社会 2020(20)
    • [19].刑法法理之展开范式:逻辑下的“论证”教学[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0].关于经济刑法重构的思考[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1].论刑法目的解释[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0(04)
    • [22].金融创新的刑法禁区[J]. 法制博览 2020(25)
    • [23].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浅析[J]. 法制博览 2019(18)
    • [24].关于刑法情节显著轻微规定的思考[J]. 法制博览 2019(21)
    • [25].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J]. 法制与社会 2019(33)
    • [26].从平等到对等:刑法平等原则的教义学深入[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20)
    • [27].转型期中国刑法立法的回顾与展望——“历次刑法修正评估与刑法立法科学化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 人民检察 2017(21)
    • [28].公安院校刑法教学模式改革之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8(32)
    • [29].刑法的理性探讨[J]. 中国市场 2016(45)
    • [30].对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32)

    标签:;  ;  ;  ;  

    刑法微罪出罪及其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