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彩英陈婵娟罗庆林(广东省南雄市人民医院51240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6-0043-02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2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组,82例非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颈动脉检测,分别测量颈动脉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观察斑块大小形态,记录其数目,对血管内血流动力学进行测量。结果观察组82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2例(87.8%)。对照组斑块检出者16例(19.5%)。观察组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15例(18.29%),对照组颈动脉狭窄检出3例(3.67%),观察组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超声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有重要价值,对无症状的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监测有重大意义,能为临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脑梗塞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脑梗死逐渐成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颈动脉是脑部的上游血管,供应着大脑前2/3的血液,因此颈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影响着脑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与脑梗塞有密切关系[1]。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中已有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简便、便于重复的颈动脉的首选检查方法[2]。我们近年来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斑块数目、大小形态、以及血管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本文旨在探讨超声检查脑梗塞患者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以便及时发现、预防、治疗脑梗塞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病人82例作为观察组,年龄48—95岁,平均年龄64岁,男58例,女24例。以上病例均经CT、MR或DSA等确诊为脑梗塞。82例门诊或住院非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均在50岁以上,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病史。
1.2仪器:使用飞利浦HD9、迈瑞DC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探头频率为5一12MHz。
1.3检查方法:患者仰卧,头略后伸,充分伸展颈部,头转向被检查的对侧或保持正中位。检查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分别测量其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内有无斑块、斑块的形态、大小、数目、管腔是否狭窄及其程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观察血流充盈和速度、并记录相关数据。
1.4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用X2检验,数的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82例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有斑块形成者72例(87.8%),共检出斑块218块。其中15例致局部管腔狭窄大于40%,并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仅1例为颈内动脉局部管腔狭窄大于80%。斑块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斑块可多发或单发,形态多样,根据斑块内部的回声特点,将斑块分为均质斑块和非均质斑块。斑块发生部位及分型如下表:
对照组内-中膜增厚者32例,其中有斑块形成者16例,共检出斑块30块,检出率为19.5%。且斑块回声以均质斑块为主26块(86.67%),发现不均质斑块者仅为4块(13.33%)。检出动脉管腔狭窄1例。观察组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狭窄比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一,部分脑梗死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行性发展所致[3]。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是动脉内膜类脂质沉积,逐渐出现内膜增厚、纤维化、钙化、血栓形成、致使进行性发展管腔狭窄[4]。颈动脉硬化早期为脂肪沉积于内膜形成脂纹线,表现为内-中膜(IMT)增厚,这时病变是可逆的。颈总脉IMT厚度正常应小于1.0mm,颈总动脉分叉IMT厚度则小于1.2mm[5]。本文观察组82例患者的颈动脉IMT均有不同程度增厚。病变进行性发展,内膜损害进一步加重逐渐形成斑块致使管腔狭窄。由于<39%的颈动脉狭窄一般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无脑供血减少,因此在本研究中不做狭窄的诊断。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面积百分比的计算,可以将其分为轻、中、重度狭窄,其狭窄面积的百分比分别是40%-60%、61%-80%、81%-99%。脉冲多普勒检测,当颈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大于100-125cm/s时方可考虑狭窄,颈内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大于100cm/s时提示它的狭窄面积在80%以上[5]。当颈动脉完全闭塞时,闭塞段管腔内无任何血流信号。
本文结果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发生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与农有弟等文献报道一致[4]。判断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对脑梗塞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斑块内部的回声特点,将斑块分为均质斑块和非均质斑块。均质斑块为内部回声均匀的斑块,病理学主要构成为纤维、结缔组织、钙质。非均质斑块为内部混合型回声(至少1个或多个局部强回声)的斑块,病理学主要构成为斑块内出血和(或)含有类脂、胆固醇、蛋白物质[1]。不均质斑块质地松散,在血流冲击或血管痉挛因素作用下,易引起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其表面的粥样物质成为碎片脱落入脑内,造成相应动脉栓塞,因此不均质斑块脑梗塞发病率高。而均质斑块表面钙化,不易破裂脱落,故脑梗塞发病率低[6]。本研究中,观察组72例患者,不均质性斑块占而58.26%,而对照组16例患者,不均质斑块仅占13.33%。所以脑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尤其是不均质性斑块形成,是脑梗塞的高危因素,临床应积极治疗、防止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及闭塞。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可以对颈动脉进行多方位动态观察,不仅能清晰显示内-中膜厚度,观察斑块形成的情况,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等,并能对所观察的动脉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及分析,其方法无创、简便、便于重复,对脑梗塞患者的预后评估及无症状的颈动脉硬化患者的监测均有重大的意义,能为临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勇强.颈动脉超声检查在防治脑梗死中的应用.中国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9月第9期659-660页.
[2]秦蕾,潘永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广西医学.0253-4304(2010)03-0300-02.
[3]申建华,陈红天,侯永葵.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超声声像特点及意义.医学临床研究1671-7171(2007)06-0945-03.
[4]农有弟,刘俊,农小梅.彩超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001-5817(2010)03-0390-02.
[5]唐杰,董宝玮.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第32-40页.
[6]杨建勤,李圆,王文,叶秀芳,纳丽莎.高频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观察.宁夏医学杂志.1001-5949(2006)06-04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