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地方民营企业的税收已占当地财政收入的60%~70%,成为地方的主体财源。而作为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成长重要的因素之一。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界定了民营企业及融资的概念,在研究金融结构理论和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证券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两种融资模式。探讨了国外对民营企业融资扶植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为了找出西部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源,运用比较法进行了区域间融资效率的差异分析,认为西部民营企业融资的特点表现为:内源融资是主要的融资方式;外源融资的主渠道仍然是间接融资;自有资本比重较高,借入资本比例较低;流动负债高,长期负债低;非正式金融是资金运作的重要渠道。在此基础上,对西部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了研究: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受到融资制度障碍和企业自身缺陷的制约。融资制度方面,民营企业资本的可获得性较小,自身积累不足,导致内源融资比重过高。而现行的外源融资制度中,资本市场缺少层次性,证券市场的筹资能力差。加之国有金融机构监管政策的限制、企业现行的产权制度和自身诚信制度的缺失使民营企业融资具有高难度和高成本。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推行金融体制改革,改革融资环境;建立完备的直接和间接融资体系;完善信用担保机制,为风险投资提供投资支持系统;加强和规范民营企业自身建设。通过系统的解决方案,突破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力求实现优化企业融资结构、规范融资行为达到提高融资效率的目的。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1.2.1 国外研究动态1.2.2 国内研究动态1.3 本文的研究1.3.1 研究角度1.3.2 研究方法2 民营企业融资的理论综述2.1 民营企业及融资的概念2.1.1 民营企业概念的界定2.1.2 融资的含义2.2 金融结构理论2.2.1 金融发展理论2.2.2 “金融抑制论”与“金融深化论”2.2.3 金融约束论2.3 企业融资理论2.3.1 资本形成理论2.3.2 融资结构理论2.4 企业融资模式及其扶持政策2.4.1 以证券融资为主导的美国模式2.4.2 以银行贷款为主导的日本模式2.4.3 美﹑日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政策2.4.4 国外融资制度对西部融资的启示3 西部民营企业融资特点分析3.1 地区间民营企业融资差异比较3.1.1 资本形成来源的不同3.1.2 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3.1.3 融资供给环境分析3.2 西部民营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3.2.1 自有资本比重较高,借入资本比例较低3.2.2 流动负债高,长期负债低3.2.3 内源融资是主要的融资方式3.2.4 外源融资的主渠道仍然是间接融资3.2.5 非正式金融成为资金运作的重要渠道4 西部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分析4.1 融资制度的缺陷4.1.1 内源融资制度的困境4.1.2 外源融资制度的障碍4.1.3 国有金融机构服务对象的偏好4.1.4 金融机构政策缺失4.1.5 金融监管的政策限制4.1.6 风险投资发展缓慢4.2 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4.2.1 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模糊性和单一性4.2.2 民营企业管理制度的单一决策机制4.2.3 民营企业诚信制度缺失,难以取得信用担保5 解决西部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5.1 推行金融体制改革,改善融资环境5.1.1 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5.1.2 改革金融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5.2 构建金融体系建立合理融资组合5.2.1 建立完备的间接融资体系5.2.2 疏通直接融资渠道,开辟全方位资本市场5.2.3 开拓其他直接融资方式5.3 加强和规范西部民营企业自身建设5.3.1 实现企业产权结构社会化5.3.2 提高企业自身素质5.4 利用风险投资机制,提供投资支持系统5.4.1 风险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5.4.2 健全风险补偿机制5.5 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5.5.1 信用担保资金应主要来源于政府5.5.2 健全担保机构,降低贷款风险5.6 完善法规建设,加强政府支持力度6 结论6.1 本文的主要结论6.2 研究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西部民营企业论文; 融资结构论文; 融资模式论文; 融资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