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时间论文-蔡忠贵

心肌缺血时间论文-蔡忠贵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肌缺血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肌缺血后适应,循环时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蔡忠贵[1](2019)在《心肌缺血后适应循环时间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后适应循环时间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A1组、A2组、A3组、A4组,每组30例。A1组常规对患者实施PCI治疗;A2组在前降支开通>1 min,对患者展开反复低压(4~6 atm,1 atm=101.325 kPa)充盈以及3次回缩球囊,时间均为30 s/次;A3组在前降支开通>1 min,对患者展开反复低压(4~6 atm)充盈以及3次回缩球囊,第1次、第2次以及第3次时间分别为30 s、60 s以及90 s;A4组在前降支开通>1 min,对患者展开反复低压(4~6 atm)充盈以及3次回缩球囊,时间均为60 s/次。观察对比四组患者的血清指标[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72 h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手术前和手术后24 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A1组、A2组、A3组、A4组患者的血清CK-MB峰值水平分别为(166.91±11.91)、(126.61±9.01)、(52.91±7.31)、(89.51±7.31)ng/ml,术后72 h cTnI水平分别为(16.81±2.31)、(12.51±1.91)、(5.71±1.61)、(7.51±2.11)ng/ml;四组患者的血清CK-MB峰值、术后72 h cTnI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A1组、A2组、A4组、A3组,四组患者的血清CK-MB峰值、术后72 h cTnI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四组患者的hs-CRP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 A2组、A3组、A4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低于A1组, A3组患者的hs-CRP水平低于A2组、A4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与A4组患者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缺血后适应循环时间对于患者血清指标的改善意义显着,尤其在前降支开通>1 min,对患者展开反复低压(4~6 atm)充盈以及3次回缩球囊,第1次、第2次以及第3次时间分别为30 s、60 s以及90 s,最终获得的效果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6期)

文建宏[2](2019)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对再灌注冠脉血流和近期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总缺血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冠状动脉血流、近期预后的影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A组总缺血时间在180 min以内患者、B组总缺血时间在180 min及以上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治疗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50%所占比例、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STR50%所占比例(91.53%)显着高于B组(74.19%)、随访3个月A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69%)显着低于B组(19.35%),均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总缺血时间与再灌注冠状动脉血流、近期预后具有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6期)

李振军,范长青,赵丽丽,徐琴,任红梅[3](2019)在《时间限制性进食通过增强心肌生存信号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时间限制性进食(TRF)通过增强心肌生存信号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I/R组(n=16,其中8只用来进行假手术对照)和TRF+I/R组(n=8)。TRF+I/R组大鼠限制每天进食时间为4 h,其余组每天进食24 h,2个月后进行I/R手术(缺血30 min,再灌注2 h),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3组大鼠心脏功能进行评估,进行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心肌酶谱的测定和心肌细胞凋亡的检测。应用Western Blot法分析Akt、P-Akt及eNOs、P-e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RF+I/R组LVESV水平明显高于I/R组(P<0.05),TRF+I/R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I/R组(P<0.05);TRF+I/R组cTnI、CK、CK-MB、caspase-3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较其他组显着降低(P<0.05),与I/R组相比,TRF+I/R组Akt、P-Akt及eNOs、P-e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TRF可以通过增强心肌生存信号,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雍文兴,张卫强,张志明,刘永琦,颜春鲁[4](2019)在《不同缺血时间窗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窗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取7~8周龄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7.5 min组、缺血15 min组、缺血30 min组),假手术组开胸后只穿线不结扎,其余各组开胸后分别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7.5 min、15 min、30 min后行再灌注,术后检测大鼠心肌酶水平、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情况,并行心肌病理检查。结果:与假手组比较,缺血7.5 min、15 min、30 min组血清心肌酶CK-MB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缺血15 min、30 min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增大(P均<0.01);超声心动图示缺血7.5 min组心功能与假手术组相比无变化(P>0.05),缺血15 min、30 min组心功能较假手术组均明显下降(P均<0.05);心肌病理检查示各缺血组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结构损伤,缺血15 min、30 min组损伤更明显。结论: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对大鼠在体心肌损伤的影响不同。(本文来源于《国际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谢晋,葛爽爽,宋雅兰,任玉兰[5](2019)在《针刺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最佳干预时间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针刺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的保护效应和最佳干预时间窗,为针灸临床干预MIRI提供有益参考。方法:12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n=20):伪手术组、模型组、假针刺组、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后针刺组、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4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动物模型。采用电生理记录仪记录ST段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小动物血压心率测量仪检测各组心率与左室动脉压,计算心肌耗氧量。结果:(1)心电图ST段变化:与造模前的ST段比较,结扎后的ST段明显抬高(P <0. 001);与结扎后的ST段相比,再灌注后的ST段明显降低(P <0. 001);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与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后针刺组相比,ST段明显降低(P <0. 001)。(2)心肌细胞平均凋亡率:与模型组比,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后针刺组、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平均凋亡率明显降低(P <0. 001);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与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后针刺组相比,平均凋亡率明显降低(P <0. 001)。(3)心肌耗氧量变化:同造模前相比,结扎后心肌耗氧量明显减少(P <0. 001);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心肌耗氧量增加(P <0. 05);与再灌注前针刺组相比,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心肌耗氧量增加(P <0. 05)。(4)心肌梗死面积: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后针刺组、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 <0. 001);与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后针刺组相比,再灌注前后均针刺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 <0. 001)。结论:针刺后处理能降低MIRI大鼠ST段电位抬高,增加大鼠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其最佳干预时间是再灌注前后10 min均针刺。(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李其勇,苏莱,张永超,李刚,陶剑虹[6](2019)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对再灌注冠脉血流和近期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对再灌注冠脉血流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患者187例,根据PCI术前负荷抗血小板药物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T组)和氯吡格雷组(C组),各组再根据患者总缺血时间中位数分为T1组(<180 min)和T2组(≥180 min)、C1组(<180 min)和C2组(≥180min)。将T1和C1组合并为D1组(<180 min,90例),将T2、C2组合并为D2组(≥180 min,97例),比较各组TIMI血流变化情况、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计数帧数(CTFC)、急诊PCI术后2小时内的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等心肌血流灌注指标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与T2、C2、D2组比较,T1、C1、D1组在直接PCI术后STR50%较高,CTF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C1和C2组比较,T1、T2组在直接PCI术后STR50%较高,CTFC较低(P <0. 05)。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月随访时D1组LVEF均高于D2组,LVEDD低于D2组; D1组MACE发生率低于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总缺血时间延长会增加直接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并影响心功能和短期预后,早期负荷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能显着减少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张宏如,仲泽昊,陈婉莹,白桦,肖燕[7](2018)在《再灌注期不同时间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Beclin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再灌注期不同时间电针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其抑制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量,探讨电针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自噬相关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即时电针干预组(RA组)、0.5 h电针干预组(RB组)、1 h电针干预组(RC组)和2 h电针干预组(RD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松开进行再灌注制备MIRI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仅开胸用线穿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模型组仅造模,不予其他处理;不同时间电针干预组选取双侧"内关"穴,分别于再灌注即时、0.5 h、1 h、2 h开始电针,各20 min。采用EvansBlue-TTC双染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Beclin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RB、RC、RD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均减少(均P<0.05),其中RB组较RC、RD组更为显着(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再灌注期的CK-MB含量与Beclin1表达均有显着升高,Bcl-2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RA、RB、RC、RD组再灌注期的CK-MB含量与Beclin1表达均下降(P<0.05,P<0.01),Bcl-2的表达均有升高(均P<0.01);与RA组比较,RB、RC组的CK-MB出现下降(均P<0.05),Bcl-2上升(均P<0.01),而与R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B组较RC组Bcl-2蛋白表达显着(P<0.05);各电针组Beclin1比较,仅RB组较RA组出现下降(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再灌注期不同时间电针均可减少MIR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其中以再灌注0.5h进行电针干预效果最为显着;该心肌保护效应可能是通过提高Bcl-2表达、降低Beclin1表达以抑制再灌注期的过度自噬而实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8年11期)

吴敏娟,张邢炜,冯国和,骆航宙,吴琪[8](2018)在《院前诊断及区域协同救治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院前诊断及区域协同救治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的影响。方法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为中心,联合"120"急救中心、基层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医院,利用微信平台和胸痛中心远程监控系统建立不同程度的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将基层非PCI医院转院患者作为观察组(115例),"120"急救中心送入患者作为对照组1(53例),自行入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61例),比较叁组患者的心肌总缺血时间即发病至球囊扩张(symptom to balloon,S-to-B)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ymptom onset-to-first medical contact, S-to-FMC)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时间、进门至球囊扩张(door to balloon,D-to-B)时间、进入导管室至球囊扩张(cathlab door to balloon,C-to-B)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叁组比较,S-to-B时间[(449.26±243.91)min比(174.19±64.33)min比(374.38±901.81)min,P=0.004]、FMC-to-B时间[(249.24±150.90)min比(104.40±21.80)min比(85.48±32.74)min,P <0.001]、D-to-B时间[(65.21±22.16)min比(76.70±20.32)min比(90.16±32.79)min,P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S-to-FMC时间、C-to-B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间两两比较, S-to-B时间观察组大于对照组1 [(449.26±243.91)min比(174.19±64.33)min,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与对照组2、对照组1与对照组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FMC-to-B时间观察组大于对照组1 [(249.24±150.90)min比(104.40±21.80)min,P <0.001]、观察组大于对照组2 [(249.24±150.90)min比(85.48±32.74)min,P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1与对照组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to-B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1 [(65.21±22.16)min比(76.70±20.32)min,P=0.019]、观察组少于对照组2 [(65.21±22.16)min比(90.16±32.79)min,P <0.001]、对照组1少于对照组2 [(76.70±20.32)min比(90.16±32.79)min,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院前诊断及区域协同救治主要影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至进入导管室的过程,进而影响心肌总缺血时间。这就要求临床医师不断探索新策略,进一步普及院前诊断和完善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切实提高急救效率,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仲泽昊,卢圣锋,陈婉莹,白桦,顾一煌[9](2018)在《不同时间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效应及对自噬和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再灌注期不同时间电针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效应,并分别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ax、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cl-2、自噬相关因子(Lc 3Ⅱ、Lc 3Ⅰ)的表达,探讨该保护效应与自噬和凋亡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 0min组、R 30min组、R 60min组、R 120min组,假手术组6只,其余每组12只。采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术,缺血30min再灌注4h制备大鼠MIRI模型,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各电针组选取双侧"内关"穴,分别于再灌注即刻、30min、60min、120min开始电针干预,电针20min。采用Evans Blue-TTC双染法观察各组心肌损伤面积及风险区面积,ELISA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Ⅰ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Bax、Bcl-2、Lc 3Ⅱ、Lc 3Ⅰ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R 30min组、R 60min组、R 120min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各电针组风险面积明显减小(P<0.01);与R 0min组比较,R 30min组、R 60min组及R 120min组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5),R 30min组、R 60min组风险面积明显减小(P<0.05);与R 30min组比较,R 60min组、R 120min组心肌梗死面积和风险面积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再灌注期血清cTn-Ⅰ、心肌Bax/Bcl-2、Lc 3Ⅱ/Ⅰ均有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R 0min组、R 30min组、R 60min组、R 120min组再灌注期的cTn-Ⅰ、Bax/Bcl-2、Lc 3Ⅱ/Ⅰ均下降(P<0.01,P<0.05);与R 0min组相比,R 30min组cTn-Ⅰ降低、Bcl-2表达水平升高(P<0.05),R 120min组cTn-Ⅰ升高(P<0.05);各电针组间比较,Bax/Bcl-2、Lc 3Ⅱ/Ⅰ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处理可能通过减少再灌注期的凋亡和自噬水平,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实现对MIRI保护效应,其中以再灌注30min时进行干预最佳。该心肌保护效应与降低自噬和凋亡相关,但相应的效应差异与Bax/Bcl-2、Lc 3Ⅱ/Ⅰ表达非依赖性。(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王鹏一雄[10](2018)在《浅析桂枝附子汤煎煮时间对改善心肌缺血功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桂枝附子汤对于心肌缺血的改善具有显着效果。但是鉴于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一般都采取小剂量煎煮的方法。因此,本文将采用实验研究法探讨桂枝附子汤煎煮时间对改善心肌缺血功效的影响。本文将72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实验组患者给服煎煮30分钟的桂枝附子汤,对照组患者给服煎煮1小时的桂枝附子汤,然后观察心肌缺血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7%,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9.4%,且P<0.05,表明煎煮30分钟的桂枝附子汤对于心肌缺血的改善更有效果。(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8年05期)

心肌缺血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明确总缺血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冠状动脉血流、近期预后的影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A组总缺血时间在180 min以内患者、B组总缺血时间在180 min及以上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治疗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50%所占比例、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STR50%所占比例(91.53%)显着高于B组(74.19%)、随访3个月A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69%)显着低于B组(19.35%),均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总缺血时间与再灌注冠状动脉血流、近期预后具有显着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肌缺血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蔡忠贵.心肌缺血后适应循环时间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2].文建宏.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对再灌注冠脉血流和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3].李振军,范长青,赵丽丽,徐琴,任红梅.时间限制性进食通过增强心肌生存信号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宁夏医学杂志.2019

[4].雍文兴,张卫强,张志明,刘永琦,颜春鲁.不同缺血时间窗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9

[5].谢晋,葛爽爽,宋雅兰,任玉兰.针刺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最佳干预时间窗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

[6].李其勇,苏莱,张永超,李刚,陶剑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对再灌注冠脉血流和近期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

[7].张宏如,仲泽昊,陈婉莹,白桦,肖燕.再灌注期不同时间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Beclin1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8

[8].吴敏娟,张邢炜,冯国和,骆航宙,吴琪.院前诊断及区域协同救治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的影响[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8

[9].仲泽昊,卢圣锋,陈婉莹,白桦,顾一煌.不同时间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效应及对自噬和凋亡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8

[10].王鹏一雄.浅析桂枝附子汤煎煮时间对改善心肌缺血功效的影响[J].名医.2018

标签:;  ;  ;  ;  

心肌缺血时间论文-蔡忠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