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性痤疮致病基因定位研究

反常性痤疮致病基因定位研究

论文摘要

反常性痤疮,又名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反复发生的窦道及脓肿为主要特点。同时伴有聚合性痤疮、穿掘性脓肿性头部毛囊周围炎时称为毛囊闭塞三联征。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由于毛囊漏斗部的上皮细胞过度增生造成毛囊口及皮脂腺的阻塞,皮脂排出不畅,继发细菌感染引起。遗传因素是最主要的病因,而内分泌及环境等因素影响基因表达。OMIM将其列为遗传性皮肤病(编号%142690)。目前报道的致病基因座有3个,分别位于1,6,19号染色体,但致病基因尚未明确。收集到的两个家系来自河北省和河南省,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利用家系A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对致病基因进行初步定位,鉴定基因座位于19号染色体长臂。利用家系B进一步将该基因座精细定位于D19S416与D19S200之间5.0cM的范围,位于19q13.1-13.2。在连锁区域内的218个基因中,选择其中23个候选基因,对其外显子及剪接区域进行扩增和测序比对,但未发现致病突变。本研究鉴定了反常性痤疮一个新的基因座,为致病基因鉴定打下了基础,从而为理解该病的分子发生机制、实现基因诊断和治疗创新提供了可能。

论文目录

  • 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家族性反常性痤疮家系的收集及遗传学分析
  • 临床资料
  • 一、家系A的收集
  • 二、家系B的收集
  • 讨论
  • 第二部分: 家族性反常性痤疮致病基因的定位
  • 定位流程
  • 实验部分
  • 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1. 实验样本的收集:反常性痤疮家系的收集
  • 2. 主要仪器设备和软件
  • 二、实验方法
  • 1. 部分溶液的配制
  • 2. 基因组DNA的提取
  • 3. 微卫星位点的选择及引物设计
  • 4. 实验操作
  • 结果
  • 一、对家系A全基因组扫描结果
  • 1. 基因分型
  • 2. 数据统计
  • 二、对两个家系19号染色体定位相关区域的连锁分析结果
  • 三、单体型分析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反常性痤疮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
  • 候选基因筛查的策略和方法
  • 一. 技术路线
  • 二. 候选基因的选择过程
  • 实验部分
  • 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1: 致病基因定位原理与方法
  • 综述2: 反常性痤疮的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研究现状
  • 附件1: 定位区域所包含的基因
  • 附件2: 致病基因定位文章投稿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反常性痤疮致病基因定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