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遥测研究

脑电遥测研究

一、脑电遥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彦瑾,刘宇轩,单煜恒,聂志勇,王永安[1](2021)在《全身暴露动态吸入一氧化二氮对清醒大鼠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建立大鼠全身暴露动态吸入一氧化二氮(N2O)模型与电生理遥测联用系统,探讨吸入N2O对清醒大鼠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可被电生理遥测信号穿透的有机玻璃建立大鼠全身暴露动态吸入N2O装置;雄性SD大鼠分为空气对照组及30%,50%和70%N2O组,利用生理信号无线遥测仪连续采集吸入前后清醒大鼠的血压、体温、心电(心率、R波、P波、T波、QT间期、QRS间期和PR间期)和脑电(δ波、θ波、α波、β波和γ波)参数变化以及波形图变化。结果与空气对照组相比,50%和70%N2O组大鼠心率、R波、P波、T波和血压均显着增加(P<0.05,P<0.01),QT间期和体温显着下降(P<0.05,P<0.01)。与空气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δ波(0.5~4 Hz)未出现显着变化;50%和70%N2O组θ波(4~8 Hz)显着增加(P<0.05,P<0.01);70%N2O组α波(8~12 Hz)和γ波(30~48 Hz)均显着下降(P<0.05,P<0.01);50%和70%N2O组β波(12~30 Hz)显着下降(P<0.05,P<0.01)。结论成功建立全身暴露动态吸入N2O模型与电生理遥测联用系统,实现了对大鼠吸入N2O过程中电生理指标的实时采集与变化趋势分析。全身暴露动态吸入N2O可引起大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温下降,脑电频段中θ波升高,α、β、γ波下降。

黄磊,潘群皖,胡慧娴,徐晓燕[2](2020)在《基于前额联络皮层脑电信号的海洛因戒断大鼠个体觅药行为状态识别》文中指出目的:探究海洛因诱导位置偏爱大鼠不同行为状态下额叶联络皮层(Fr A)无线遥测脑电新的分析方法,以期能精确实时识别海洛因诱导大鼠个体的强迫性觅药行为。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于前额皮层行电极埋藏术后,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n=10)和海洛因诱导组(n=20);海洛因诱导组皮下注射海洛因0.5 mg/(kg·d),之后每日递增0.25 mg/kg,连续注射7 d,对照组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利用CPP视频系统结合脑电无线遥测技术,同步记录白-黑箱穿梭、黑箱停留、黑-白箱穿梭、白箱停留四种行为状态下已成瘾大鼠Fr A区脑电信号,辨识原始脑电中含肌电等噪声信号区域,针对性的给以小波分解及振幅阈值消噪预处理,提取不同行为状态下脑电数据的样本熵值及与4个节律频率对应的小波系数标准差值,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实现对海洛因成瘾大鼠个体不同行为状态的实时识别。结果:SVM对20只经海洛因诱导产生明显药物依赖的大鼠个体白-黑穿梭、黑箱停留、黑-白穿梭、白箱停留四种不同行为状态的实时分类识别率均值都达到80%左右,其中与觅药行为关联最紧密的黑-白穿梭状态实时识别率均值达到83.88%。结论:本文建立的对海洛因诱导大鼠个体强迫性觅药行为的实时识别方法,可作为一种检测海洛因大鼠觅药行为发动、发生的有效手段,可用于海洛因依赖患者的临床观察和觅药行为的预防。

赵辉民[3](2020)在《GLP-1和Gcg双受体激动剂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行为电生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记忆力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AD之间存在者强烈的病理生理学联系。抗糖尿病药物也日益成为了治疗AD的一个研究热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是由肠道细胞分泌的通过刺激胰岛素、抑制升糖激素、抑制胃排空和让胰岛细胞重生的方式降低血糖的一种肠促胰岛素。近些年,关于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越发得到认可。随后研究者们为了不断提高药物疗效和半衰期合成了越来越多的类似物用于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表明:基于GLP-1受体激活后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其多种类似物均具有一定改善AD患者或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突触可塑性、Aβ清除等多方面的抗AD效应。其中,一种GLP-1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Gcg)双受体激动剂(D-ser2)oxm对原代海马神经元可以通过抑制钙超载发挥抗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可以显着改善AD转基因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工作记忆、突触可塑性以及清除Aβ沉积等抗AD效应。通过前期研究结果我们猜测该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同时激活GLP-1和Gcg两种受体,经过一系列信号通路蛋白的调整作用,纠正了脑内神经元的糖代谢平衡,最终有效的减少了神经元的损害。然而,众所周知大脑形成与维持记忆的根本原理是神经细胞发出正常的电信号在神经网络中相互传递而实现的。据报道,AD患者脑内会出现电活动异常并且这种现象要早于Aβ或Tau的病理性改变。所以,我们怀疑(D-ser2)oxm在改善AD病理表型的机制中可能还有电生理学的贡献。由此,本研究利用无线神经遥测技术结合行为学检测手段,同步记录AD转基因小鼠在腹腔注射双受体激动剂(D-ser2)oxm后的行为学表现以及海马脑区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LFP)的Theta节律变化,以期揭示(D-ser2)oxm对AD的认知功能与电活动的相关性作用机制。除此之外,我们发现AD转基因小鼠在行为实验过程中还伴随着LFP中Gamma节律和峰电位(Spike)发放异常,故本课题选用低月龄AD转基因小鼠观察在AD发病早期LFP(Gamma节律)与Spike的发放情况,并试图采用数学中的熵值概念初步分析AD发病早期多种电活动变化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旨在为今后深入了解AD发生发展的电生理机制,并发掘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本课题分为两个部分:(1)观察9月龄APP/PS1/tau转基因小鼠(3xTg)在给予(D-ser2)oxm之后,在工作记忆和恐惧记忆行为进行中海马组织场电位(LFP)Theta节律的同步变化情况;(2)6月龄3xTg小鼠在条件性恐惧记忆形成与维持中LFP(Gamma节律)和峰电位(Spike)的相关性分析。第一部分实验:(1)选用9月龄雄性3xTg小鼠和同月龄C57背景小鼠各20只,分别腹腔注射(D-ser2)oxm和生理盐水(saline)两周,因此分为WT+saline、WT+(D-ser2)oxm、3xTg+saline和3xTg+(D-ser2)oxm四组小鼠模型;(2)对每组小鼠海马CA1区埋置多通道电极:(3)埋置电极两周后进行Y迷宫、恐惧惊跳箱行为学实验,同步记录各组小鼠LFP中Theta节律峰值和频率的变化情况;(4)最后采用Golgi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内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第二部分实验:(1)选用6月龄雄性3xTg小鼠和同月龄C57对照小鼠(WT)各10只,分别命名为3xTg组和WT组;(2)海马内埋置电极后两周进行条件恐惧箱的行为实验;(3)通过在其头部埋置的无线遥测装置同步监测两组小鼠在恐惧惊跳箱实验中对照僵直比(freezing ratio)分析一系列电生理指标(Gamma节律、Spike、Burst)之间的变化情况,最后使用熵值计算Gamma节律与Spike的相关性。结果:(D-ser2)oxm药物实验结果显示:(1)Y迷宫中,3xTg小鼠比正常WT小鼠的自发交替正确率明显降低,给予(D-ser2)oxm之后3xTg小鼠的工作记忆得到了显着的改善。与此同时,3xTg小鼠的Theta节律峰值功率出现降低,但给予药物(D-ser2)oxm治疗后Theta节律也如同行为学结果得到了提升;(2)在恐惧惊跳实验训练阶段,随着强化次数的增加,四组小鼠僵直比率均逐渐增加,训练开始与结束时四组小鼠之间的僵直比率无明显差异,表明APP/PS1/tau基因和(D-ser2)oxm对条件性恐惧学习过程没有显着影响。但在第二天检测阶段,3xTg小鼠由条件性刺激(CS)诱发的僵直比率较WT小鼠明显降低,给与(D-ser2)oxm治疗后僵直比率显着增多;(3)3xTg小鼠在CS阶段Theta发放功率低于WT小鼠,说明3xTg小鼠恐惧记忆能力受到的损害。给与(D-ser2)oxm治疗后3xTg小鼠在CS阶段的峰值和频率均有所恢复;(4)Golgi染色的结果显示,3xTg小鼠海马CA1区域神经元树突棘密度降低,经过(D-ser2)oxm治疗后树突棘数量与密度均显着增加。Gamma和Spike的相关性实验结果显示:(1)恐惧惊跳箱行为学实验阶段3xTg小鼠Gamma节律发放明显低于WT小鼠;(2)WT小鼠的Spike发放明显高于3xTg小鼠;(3)3xTg小鼠发放的电活动暴发(Burst)明显低于WT小鼠;(4)随后我们使用LFP(Gamma节律)和Spike的熵值计算方式发现WT小鼠的此两种电活动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而3xTg小鼠的相关性却较差。结论:(D-ser2)oxm能有效改善3xTg小鼠的短时程工作记忆及其条件性恐惧记忆,并恢复了突触结构性损伤,同时改善了其行为学所伴随的Theta节律异常。另外,AD条件性恐惧记忆的缺陷可能是由于Spike-LFP(Gamma)发放不协调导致的。

郭健敏,许彦芳,马玉奎,胡晓敏,黄芳华,扈正桃,宫丽崑,姜德建,张立将,张雪峰,蔡青,汤纳平,宗英,苏筱琳,张文强,陆兢,赵斌,聂昕,蒙飞彪,杨威,王三龙,陆国才,汪巨峰[4](2019)在《新药非临床安全药理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安全药理学是新药非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研究药物剂量≥治疗剂量时,潜在的不期望出现的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的进步,安全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本文从国际国内安全药理学指导原则要求和修订,到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安全药理及补充安全药理(胃肠道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和肝胆系统)等方面,全面综述了新药非临床安全药理学研究进展。

胡梦明,闫旭东,张秀敏,白羽,赵芳,祁金顺[5](2018)在《无线神经遥测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恐惧学习记忆活动中的应用——海马Theta节律观察》文中指出APP/PS1/tau三转基因(3xTg)小鼠是国际公认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动物模型,其6月龄时即可表现出与海马相关的认知活动障碍及电生理指标异常,但同步记录AD小鼠行为学和脑电活动的研究仍鲜有报道。近年来,无线遥测技术的发展为同步记录小动物行为和脑电活动创造了条件。本研究利用无线神经遥测技术,结合行为学检测手段,同步记录了3xTg AD小鼠在恐惧记忆活动过程中的行为学表现和海马Theta节律变化,以期揭示AD时认知功能障碍与Theta节律的关系。结果显示:(1)恐惧学习训练阶段,3xTg小鼠与野生型(wild type, WT)小鼠相比,行为学和脑电活动均无明显差异;(2)记忆检测阶段,3xTg小鼠因条件刺激(conditioning stimulus, CS)引起的僵直比率显着低于WT小鼠;(3)条件刺激前(Pre-CS)与CS期间3xTg小鼠海马Theta节律的峰值功率均明显低于WT小鼠;(4) CS可有效提高WT小鼠海马CA1区Theta节律的峰值频率,而这一刺激对3xTg小鼠无效。以上结果表明,3xTg小鼠在认知行为障碍即恐惧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同时,伴有海马CA1区Theta节律的发放频率与发放功率降低。据此推测,Theta节律活动的衰减与3xTg小鼠恐惧记忆行为障碍有关,增强海马Theta节律可能有助于认知行为的改善。

李杰,唐树生,徐虎,黄庆国,岳锐[6](2016)在《动物生理参量遥测技术在警犬技术工作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动物生理参量遥测技术因其可连续长时间准确、稳定、科学地获得清醒无束缚或无创条件下动物的心电、呼吸、血压、体温等多项生理参量而受到青睐,动物生理信号遥测系统在国内动物中已经初步应用,而在我国警犬技术研究工作中才刚刚开始,目前尚无太多可供借鉴的经验。文章综述了动物生理参量遥测技术近几年在国内的研究进展,简单阐述警犬技术发展对生理参量研究的迫切需求性,以及在研究中遇到的主要难点。希望通过同行的艰苦钻研和不懈努力,让生理参量的研究贴近警犬技术实战成为可能。

李晶,潘群皖,朱再满,李敏,叶政[7](2016)在《吗啡依赖位置偏爱大鼠穿梭状态下内侧前额皮层的脑电特征》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吗啡依赖位置偏爱大鼠穿梭状态下内侧前额皮层(m PFC)脑电特征与觅药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吗啡PL组、盐水PL组、吗啡IL组、盐水IL组。采用脑立体定位术在各组大鼠m PFC的边缘前区(PL区)或边缘下区(IL区)埋置电极,建立吗啡依赖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大鼠模型,遥测分析各组大鼠建模前后穿梭时m PFC脑电各波百分比的差异。结果:吗啡PL组和IL组大鼠建模后戒断症状明显,在白箱活动时间和路程明显增加。吗啡PL组大鼠建模后与对照组相比,向白箱穿梭时,脑电δ波比例明显减少,β波比例明显增加;向黑箱穿梭时,上述脑波出现相反的改变。吗啡IL组大鼠建模后与对照组比较,向白箱穿梭时,脑电δ波比例明显增加,β波及α波比例明显减少;向黑箱穿梭时,各脑波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吗啡CPP大鼠穿梭状态下m PFC的PL区和IL区脑电改变不同,且向伴药箱穿梭与非伴药箱穿梭发生的脑电变化也不同,提示不同觅药环境线索在m PFC不同脑区产生的脑电改变可能存在不同机制。

侯星卫[8](2015)在《鲤鱼脑电信号无线遥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脑-机接口是近年来神经工程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人机交互的方式,它是脑电信号与计算机或者外部其他电子设备通讯的桥梁。脑-机接口的关键技术是从采集的神经信号中提取、识别出神经控制命令,然后通过电子设备模拟神经命令对实验动物进行行为控制。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机器人的研究变的广泛而深入。科学家试图从生物体的运动感受传入和支配神经入手,利用生物体的运动机能、动力供应体,实现对生物的运动控制、行为控制;利用生物体本身的特长代替人类去完成人类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或者不适合人类去完成的任务。为了研究鲤鱼脑部对鲤鱼运动行为的控制机理,本论文设计一套鲤鱼脑电信号无线遥测系统。将自制的微电极植入到鲤鱼的特定区域,应用电路系统采集自由活动的鲤鱼脑电,无线传输至PC机记录、处理鲤鱼脑电信号,为鲤鱼行为与脑电相关性研究提供可靠的信号采集技术。本论文对自由活动的鲤鱼脑电信号的遥测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1)对脑电信号的提取、放大、滤波处理;(2)采用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L系列单片机对鲤鱼脑电信号实现A/D转换,数字信号预处理,水下无线传输,其中(1)(2)部分的电路采取防水处理;(3)采用Processing语言设计上位机软件控制系统采集,显示、记录脑电数据,并采用MATLAB对采集的鲤鱼脑电数据进行滤波、降噪,抑制运动伪迹。自由活动的鲤鱼脑电信号含有大量的伪迹噪声,本文采用快速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和小波变换方法,对采集的鲤鱼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研究,抑制鲤鱼脑电信号中的运动伪迹,去除其他伪迹噪声噪声。

虞冉,叶政,李晶,李敏,白羽,潘群皖[9](2015)在《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伏隔核壳区遥测电活动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记录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大鼠伏隔核(NAc)壳区电活动变化,分析其与觅药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40只,于NAc壳区脑立体定位电极埋藏后,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和吗啡诱导CPP组(n=20),后者制作吗啡依赖模型。利用CPP视频系统结合脑电无线遥测技术,记录各组大鼠在黑、白箱停留、黑-白箱穿梭和白-黑箱穿梭时大鼠NAc壳区电活动变化,分析其各频段百分比的差异。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吗啡诱导CPP组大鼠黑箱停留时,左右侧NAc壳区电活动010 Hz频段百分比减少(P<0.05),1020 Hz与3040 Hz频段百分比增加(P<0.05,P<0.01);白箱停留时,010 Hz与3040 Hz频段百分比减少(P<0.05,P<0.01),1020 Hz增加(P<0.05,P<0.01);黑-白箱穿梭时,010 Hz频段百分比增加(P<0.05,P<0.01),1030 Hz减少(P<0.05);白-黑箱穿梭时,010 Hz频段百分比减少(P<0.05),1030 Hz增加(P<0.05),进一步将吗啡诱导CPP组大鼠穿梭时NAc壳区电活动与停留状态下相比较,白箱与白-黑箱穿梭比较其脑电无明显差异,但相对于黑箱停留,黑-白箱穿梭时左右NAc壳区电活动010 Hz与4050 Hz频段百分比增加(P<0.05),1020 Hz和3040 Hz频段百分比减小(P<0.05)。结论:吗啡诱导CPP大鼠黑-白箱穿梭觅药时,NAc壳区电活动发生特异性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觅药行为的动机发生相关。

白羽,白家明,李晶,李敏,虞冉,潘群皖[10](2014)在《吗啡诱导大鼠穿梭觅药状态下内侧前额皮层边缘前区遥测脑电小波包提取及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旨在研究内侧前额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 PFC)边缘前区(prelimbic cortical area,PL)遥测脑电的特征性改变与觅药行为之间的关系。将PL区埋藏脑立体定位电极的大鼠分成手术对照组和吗啡诱导组,后者制作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模型。利用CPP视频系统结合脑电无线遥测技术,记录两组大鼠在黑-白箱穿梭和白-黑箱穿梭时大鼠PL区实时脑电,采用小波包提取、Welch谱功率算法、归一化幅值和Shannon熵分析技术,对所测原始脑电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与手术对照组比较,吗啡诱导CPP组大鼠黑-白箱穿梭潜伏期,左侧PL区小波提取脑电各频段平均波幅减小,脑电成分在1050 Hz频段Welch谱功率强度显着增加(P<0.01或P<0.05),脑电β、γ1、γ2波Shannon熵值升高(P<0.01或P<0.05),平均信息熵降低(P<0.01)。上述结果提示,吗啡诱导CPP组大鼠黑-白箱穿梭时,左侧PL区脑电各频段大幅波减少,脑电1050 Hz频率Welch谱功率强度增加,β、γ1和γ2波Shannon熵值升高;这些变化可能与大鼠觅药意识的形成和即将发动的觅药行为产生有关。

二、脑电遥测技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电遥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全身暴露动态吸入一氧化二氮对清醒大鼠电生理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试剂和仪器
    1.2 大鼠全身暴露动态吸入装置的构建
    1.3 遥测模型的制备
        1.3.1 心电和血压遥测模型
        1.3.2 脑电遥测模型
        1.3.3 术后恢复
    1.4 全身暴露动态吸入N2O
    1.5 数据提取和指标分析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吸入N2O对大鼠行为的影响
    2.2 吸入N2O对大鼠血压和体温的影响
    2.3 吸入N2O对大鼠心电指标的影响
    2.4 吸入N2O对大鼠脑电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2)基于前额联络皮层脑电信号的海洛因戒断大鼠个体觅药行为状态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海洛因诱导CPP大鼠模型制备及Fr A区无线遥测场电位记录[4-6]
        1.1.1 动物和fr A区电极埋藏
        1.1.2 海洛因诱导大鼠建模
        1.1.3 2组大鼠Fr A自发脑电测定
    1.2 基于特定肌电噪声区域的Fr A区无线遥测脑电数据预处理方法
    1.3 海洛因CPP大鼠Fr A区无线遥测脑电特征提取
    1.4 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原理
2 结果
    2.1 海洛因依赖(拌药箱位置偏爱)大鼠的确定
    2.2 基于特定肌电噪声区域的小波消噪预处理结果
    2.3 4#海洛因诱导CPP大鼠四种行为状态特征量的比较
    2.4 海洛因诱导CPP大鼠四种不同行为状态SVM分类准确率
3 讨论

(3)GLP-1和Gcg双受体激动剂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行为电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D-ser2)oxm对3xTg小鼠的行为电生理及其海马CA1 区树突棘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2 试剂和实验设备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D-ser2)oxm对3xTg小鼠的工作记忆及其Theta节律的影响
        2.2 (D-ser2)oxm对3xTg小鼠的恐惧记忆的影响
        2.3 (D-ser2)oxm对3xTg小鼠的恐惧记忆及其Theta节律的影响
        2.4 (D-ser2)oxm对3xTg小鼠的海马CA1 区域突触树突棘的影响
    讨论
第二部分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在海马CA1区域恐惧记忆活动中Gamma节律与Spike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动物及其方法
    2 结果
        2.1 3xTg小鼠恐惧记忆功能障碍伴随海马CA1区Gamma节律异常
        2.2 3xTg小鼠的Gamma震荡功率在条件刺激后显着下降
        2.3 3xTg小鼠恐惧记忆伤害伴随着海马Spike发放频率减少
        2.4 3xTg小鼠恐惧记忆伤害伴随着海马Burst发放异常
        2.5 3xTg小鼠的Spike-LFP(Gamma)相关性降低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新药非临床安全药理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安全药理学相关指导原则
    1.1 ICH对安全药理学研究的总体要求
    1.2 ICH对于非临床评价QT间期延长的特别要求
        1.2.1 S7B
        1.2.2 E14/S7B Q&A及其修订
2 中枢神经系统安全药理学研究
    2.1 体内外评价模型
    2.2 计算毒理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在综合评估的应用
    2.3 核心组合安全药理实验
    2.4 补充和追加安全药理实验
    2.5 EEG研究
    2.6 评价新技术
3 心血管系统安全药理学研究
    3.1 心脏安全药理学评价新技术
        3.1.1 体外离子通道研究
        3.1.2 计算机模拟技术
        3.1.3 人源干细胞分化心肌细胞技术及应用
    3.2 清醒动物遥测技术
    3.3 心血管安全药理追加实验
4 呼吸系统安全药理学研究
    4.1 呼吸功能评价
    4.2 肺功能检测指标
5 补充安全药理学研究
    5.1 胃肠道系统
    5.2 泌尿系统
        5.2.1 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人肾近曲小管细胞样细胞
        5.2.2 芯片肾
    5.3 血液系统
    5.4 肝胆系统
        5.4.1 亚细胞水平模型
        5.4.2 单层细胞培养模型
        5.4.3 三明治培养模型
        5.4.4 3D培养模型
        5.4.5 肝芯片体外模型
6 体外安全药理学展望

(5)无线神经遥测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恐惧学习记忆活动中的应用——海马Theta节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1.2 无线神经遥测系统
    1.3 动物手术及电极植入
    1.4 恐惧记忆的行为学检测
    1.5 海马局部场电位 (local field potential, LFP) 的遥测记录与处理
    1.6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3xTg小鼠恐惧记忆能力下降
    2.2 3xTg小鼠恐惧记忆伤害伴随着海马Theta节律异常
3 讨论

(7)吗啡依赖位置偏爱大鼠穿梭状态下内侧前额皮层的脑电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1.1动物
        1.1.2药品和仪器
    1. 2 方法
        1.2.1大鼠m PFC脑区电极埋藏
        1.2.2大鼠CPP箱适应性习服
        1.2.3建立吗啡依赖CPP大鼠模型
        1.2.4大鼠戒断症状观察
        1.2.5 m PFC自发脑电的遥测分析
    1. 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 1 吗啡依赖CPP大鼠戒断症状评分情况
    2. 2 CPP训练前后大鼠在白箱活动时间和路程变化
    2. 3 大鼠穿梭时m PFC脑电变化
        2.3.1大鼠穿梭时PL区脑电变化
        2.3.2大鼠穿梭时IL区脑电变化
        2.3.3吗啡CPP大鼠穿梭时PL区与IL区脑电比较
3 讨论

(8)鲤鱼脑电信号无线遥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内容
第2章 鲤鱼脑电信号无线遥测技术相关基础理论
    2.1 鲤鱼脑电
        2.1.1 鲤鱼脑结构
        2.1.2 鲤鱼脑电
    2.2 脑-机接口技术
        2.2.1 脑-机接口概述
        2.2.2 脑-机接口技术原理
    2.3 水下电磁波无线通信
    2.4 独立成分分析理论基础
        2.4.1 ICA的数学模型
        2.4.2 ICA求解
    2.5 小波变换理论基础
        2.5.1 连续小波变换
        2.5.2 离散小波变换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鲤鱼脑电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
    3.1 鲤鱼脑电信号采集系统概述
    3.2 鲤鱼脑电信号背包系统的硬件设计
        3.2.1 可推进式微电极帽设计
        3.2.2 模拟前端电路设计
        3.2.3 放大滤波电路设计
        3.2.4 采集控制电路设计
    3.3 水下无线通信实现
        3.3.1 CC1101无线模块简介
        3.3.2 CC1101无线模块编程要点
    3.4 防水设计
    3.5 上位机软件
    3.6 鲤鱼脑电信号无线遥测系统性能验证
        3.6.1 鲤鱼脑电信号无线遥测系统与BIOPAC系统对比实验设计
        3.6.2 鲤鱼脑电信号无线遥测系统与BIOPAC系统对比实验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鲤鱼脑电数据采集
    4.1 实验仪器材料及实验条件
    4.2 鲤鱼麻醉技术和方法
        4.2.1 鲤鱼麻醉技术
        4.2.2 鲤鱼麻醉
    4.3 微电极植入技术和方法
        4.3.1 鲤鱼脑功能区立体定位
        4.3.2 可推进式微电极帽固定
        4.3.3 微电极植入
    4.4 数据采集
        4.4.1 背包系统安装固定
        4.4.2 数据采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鲤鱼脑电信号数据处理研究
    5.1 噪声的来源及消除方法
        5.1.1 噪声的来源
        5.1.2 噪声消除方法
    5.2 基于ICA鲤鱼脑电信号运动伪迹去除
        5.2.1 Fast ICA算法原理
        5.2.2 基于Fast ICA鲤鱼脑电信号运动伪迹去除
    5.3 基于小波变换的鲤鱼脑电信号噪声去除
        5.3.1 小波去噪原理
        5.3.2 基于小波变换的鲤鱼脑电信号去噪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伏隔核壳区遥测电活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主要药物和仪器
    1. 2 动物
    1. 3 NAc 壳区电极埋藏
    1. 4 建立吗啡诱导 CPP 大鼠模型和分组
    1. 5 对大鼠 NAc 壳区电活动进行无线遥测及分析
    1. 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 1 吗啡诱导大鼠 CPP 测试结果
    2. 2 NAc 壳区不同行为状态下的电活动记录
3 讨论

(10)吗啡诱导大鼠穿梭觅药状态下内侧前额皮层边缘前区遥测脑电小波包提取及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药物及仪器
    1.2 动物
    1.3 大鼠m PFC-PL区电极埋藏
    1.4 吗啡诱导CPP大鼠模型制备及分组
    1.5无线遥测记录大鼠左、右侧m PFC-PL区自发脑电
    1.6 遥测脑电小波包提取及熵分析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吗啡诱导大鼠位置偏爱的确定
    2.2 两组大鼠穿梭时PL区遥测脑电记录和小波包提取
    2.3 两组大鼠左侧PL区脑电功率谱分析
    2.4 两组大鼠左则PL区脑电小波Shannon熵分析
    2.5 两组大鼠两箱穿梭左侧PL区脑电平均信息熵分析
3 讨论

四、脑电遥测技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全身暴露动态吸入一氧化二氮对清醒大鼠电生理指标的影响[J]. 张彦瑾,刘宇轩,单煜恒,聂志勇,王永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21(12)
  • [2]基于前额联络皮层脑电信号的海洛因戒断大鼠个体觅药行为状态识别[J]. 黄磊,潘群皖,胡慧娴,徐晓燕.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05)
  • [3]GLP-1和Gcg双受体激动剂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行为电生理研究[D]. 赵辉民.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4]新药非临床安全药理学研究进展[J]. 郭健敏,许彦芳,马玉奎,胡晓敏,黄芳华,扈正桃,宫丽崑,姜德建,张立将,张雪峰,蔡青,汤纳平,宗英,苏筱琳,张文强,陆兢,赵斌,聂昕,蒙飞彪,杨威,王三龙,陆国才,汪巨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9(12)
  • [5]无线神经遥测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恐惧学习记忆活动中的应用——海马Theta节律观察[J]. 胡梦明,闫旭东,张秀敏,白羽,赵芳,祁金顺. 生理学报, 2018(05)
  • [6]动物生理参量遥测技术在警犬技术工作中的研究进展[A]. 李杰,唐树生,徐虎,黄庆国,岳锐. 2016全国工作犬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7]吗啡依赖位置偏爱大鼠穿梭状态下内侧前额皮层的脑电特征[J]. 李晶,潘群皖,朱再满,李敏,叶政.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6(01)
  • [8]鲤鱼脑电信号无线遥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侯星卫. 燕山大学, 2015(12)
  • [9]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伏隔核壳区遥测电活动分析[J]. 虞冉,叶政,李晶,李敏,白羽,潘群皖.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5(01)
  • [10]吗啡诱导大鼠穿梭觅药状态下内侧前额皮层边缘前区遥测脑电小波包提取及熵分析[J]. 白羽,白家明,李晶,李敏,虞冉,潘群皖. 生理学报, 2014(06)

标签:;  

脑电遥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