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礼侯奕敏韦伟杨振龙左东陆海(解放军第四五七医院湖北武汉430012)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5-0096-02
【摘要】目的探讨烧伤休克病人经氯胺酮静脉麻醉下早期清创切痂植皮术后转送病房途中以及至病房病人SPO2的变化及监测的必要性。方法选择烧伤休克早期清创切痂植皮手术病人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休克程度为重度,随机均分两组,Ⅰ组为转送途中持续吸氧组,Ⅱ组为转送途中非持续吸氧组,采用便携式血氧饱和度仪连续监测病人SPO2,记录分析病人术前、术毕及转运病房途中5、10min和至病房均吸氧5、10minSPO2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术后SPO2变化无显著差别,各组术前术后SPO2变化亦无显著差别;转运中5min非持续吸氧组SPO2显著降低至91.2±2.0%,至10min进一步降至88.5±2.5%,至病房后吸氧5min非持续吸氧组SPO2显著升高至95.3±2.5%,至10min进一步升高97.6±2.0%,持续吸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烧伤休克病人经氯胺酮静脉麻醉下早期清创切痂植皮术后转送病房途中及至病房必须需给予持续吸氧,密切监测SPO2变化,以保证病人麻醉手术后的安全。
【关键词】烧伤氯胺酮麻醉SPO2
烧伤休克病人在氯胺酮静脉麻醉下,行早期清创切痂植皮术后,比较容易发生低氧血症,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意外事件。2008~2012年,我们对此类病人术后采用无创血氧饱和度仪连续监测SPO2,分析手术结束至病房期间的SPO2变化,评价其监测的临床意义,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烧伤休克早期切痂植皮手术患者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10~56岁,体重46±18kg,ASA分级II-III级,无明显心、肝肾功能不全,无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家族史,烧伤程度符合美国烧伤协会重度烧伤标准,积极给予输液、输血抗休克等对症治疗,烧伤后12±4小时已渡过休克期。随机均分为吸氧组和非吸氧组,吸氧组为手术后鼻饲吸氧,非吸氧组为术后自主呼吸空气。两组病人年龄、体重、病情程度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
1.2麻醉方法术前30min肌肉注射了阿托品0.5mg、鲁米钠0.1g后患者进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麻醉诱导先静脉注滴芬太尼1.5μg/kg,开始切痂前,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术中泵注1.5mg/kg.h维持麻醉,病人保持自主呼吸,鼻饲给氧,手术时间2±0.5小时。
1.3监测方法所有病人入手术室后常规检测ECG、HR、BP,全组病人均连续监测SPO2,记录病人手术开始时、术毕时、转送病房过程中5、10min时和至病房吸氧后5、10min时的SPO2。
1.4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2.1两组病人年龄、体重、病情程度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
2.2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结束时,两组病人SPO2在98%以上,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节点两组病人比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
2.3转送病房过程中5min非吸氧组病人SPO2为91.2±2.0%,显著降低(p﹤0.01),转送过程中10min非吸氧组病人SPO2为88.5±2.5%,进一步降低(p﹤0.01),转运中吸氧组病人SPO2略有下降,但变化不明显(p>0.05)。送至病房后鼻饲吸氧5min非吸氧组病人SPO2升至95.3±2.5%,显著升高(p﹤0.01),10min非吸氧组病人SPO2升至97.6±2.0%,更显著升高(p﹤0.01),吸氧组病人SPO2略有升高,但变化不明显(p>0.05)(表1)。
表1手术前后和运送至病房中SPO2(%)的变化
注:与上述相比*P>0.05,**P﹤0.01
3讨论
氯胺酮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诱导迅速,无兴奋期,注射后几乎立即产生深度镇痛,作用时间短,被广泛用于烧伤植皮病人手术麻醉[1],对手术时间长和用量比较大的危重病人术后蓄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仍具有麻醉作用,对呼吸有明显抑制,甚至呼吸暂停[2],特别是烧伤休克病人产生低血容量、心肌抑制等病理生理变化,使药代学参数改变[3],尤其头、面、颈部和呼吸道烧伤病人,由于休克大量补液,可能引发起肺水肿等,影响呼吸功能,并且大面积烧伤病人常经过多次手术麻醉,呼吸循环代偿能力减退,耐受手术麻醉能力差。
本研究显示全组病人术前呼吸功能正常,数前、术中、数毕时SPO2无明显变化,与文献报道一致[4],但术后在转送病房途中5min时,有1例病人SPO290%(占5.6%),10min时非吸氧组有9例﹤90%(占50%),最低者达86%;吸氧组SPO2变化不显著。全组病人至病房吸氧后5minSPO2均迅速升至正常水平。可见术毕病人转送中疾病房吸氧对预防和纠正缺氧是有效和必要的,防止氯胺酮体内蓄积及代谢产物的麻醉作用对病人呼吸循环的抑制。
综上所述,为防止低氧血症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意外事件,经氯胺酮麻醉的烧伤病人,在转送病房途中,必须持续吸氧并监测SPO2,病房应备好供氧装置,防止体内残留麻醉药物作用使病人缺氧发生意外。
参考文献
[1]LauwersLF.Anesthesiaforburns.ActaAnesthBelg,1987,38:363.
[2]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三版.北京:人卫生出版社,1997:286.
[3]杨国庆,孙大金.重度烧伤麻醉进展.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9;20(3):149.
[4]陶国才,毕敏,魏钜菊,等.氯胺酮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全身氧供平衡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1994;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