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转光玻璃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的研究

稀土转光玻璃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的研究

论文摘要

农用转光材料近几年发展迅速。传统的转光膜能够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实现增产增收,但是转光膜的耐候性和后加工性能较差,加之废弃的转光膜易造成环境污染,因而,转光膜在应用上受到了限制。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合成了一类新型的转光玻璃,这种转光玻璃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转光材料。1.在空气气氛中合成了CaO-B2O3-SiO2:Eu3+玻璃体系。采用逐点搜索法研究了体系的玻璃形成区、用XRD研究了合成温度、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玻璃的网络结构;研究了玻璃体系中Eu3+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归属了相应的跃迁发射;研究了掺杂Eu3+浓度对其发光强度的影响;研究了Eu3+的发光强度与玻璃厚度的关系。2.在还原气氛中合成了CaO-B2O3-SiO2:Eu2+玻璃体系。研究了该玻璃体系中Eu2+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并归属了其相应的跃迁发射;研究了掺杂Eu2+浓度对其发光强度的影响;研究了合成条件与Eu离子在玻璃中发光性质的关系;研究了玻璃中Eu2+的ESR性质,证实了玻璃体系中Eu2+的存在,得到了玻璃体系中Eu2+的能级图。3.在空气中用常规的高温合成法合成了CaO-B2O3-SiO2:Sm3+玻璃。研究了这种玻璃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合理归属了各谱项和跃迁;研究了荧光强度与激活剂离子Sm3+浓度的关系;我们研究了激发波长与玻璃中的Sm3+在605nm和650nm处发光强度比的关系;研究了Sm3+的掺杂浓度与荧光强度比I650/I605的关系;B2O3/SiO2比例最佳是在1.2至0.8之间。4.研究了CaO-B2O3-SiO2:Ce3+玻璃体系中Ce3+离子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归属了对应的跃迁发射。研究了Ce3+离子在玻璃中的配位状态和能级图。研究了CaO-B2O3-SiO2:Sm、Ce玻璃体系中的光谱性质,解释了其可能的机理。5.合成了CaO-B2O3-SiO2:Pr3+玻璃体系。研究了Pr3+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归属其对应的跃迁发射,确定了Pr3+在玻璃体系中的能级图;研究了Pr3+在该玻璃体系中的浓度猝灭效应;利用文献资料,对玻璃体系中Pr3+的光谱参数进行了拟合。6.研究了该玻璃体系中的敏化现象。发现存在Bi3+→Eu3+、Gd3+→Eu3+、Sm3+→Eu3+、Pr3+→Eu3+、Tb3+→Eu3+、Bi3+→Sm3+、Mn2+→Sm3+等敏化现象,我们分析了其光谱性质,探讨了敏化机理。Bi3+的加入使Eu3+离子发光强度大幅度增强,Bi3+和Eu3+之间以光的再吸收能量传递为主,不属于共振传递和激子传输能量。研究了其敏化发光的机理,同时研究了Bi3+的最佳掺杂浓度。Pr3+和Sm3+的加入使Eu3+离子发光强度增强,敏化的能量传递过程可能是声子支助的共振转移,研究了其敏化发光的机理,同时研究了Pr3+和Sm3+的最佳掺杂浓度。当Eu3+离子和Tb3+离子共存于CaO-B2O3-SiO2体系时,会发生了电子的传递:Eu3+(4f6)+Tb3+(4f8)→Eu2+(4f7)+Tb4+(4f7)Eu3+(4f6)离子趋向于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更稳定的电子构型Eu2+(4f7),而Tb3+(4f8)离子趋向于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更稳定的电子构型Tb4+(4f7)。Gd3+的加入使Eu3+离子发光强度增强,研究了其能量传递机理,同时研究了Gd3+的最佳掺杂浓度。Bi3+的加入使Sm3+离子发光强度大幅度增强,Bi3+和Sm3+之间以共振传递为主,而不属于光的再吸收能量传递和激子传输能量。研究表明,Bi3+→Sm3+的能量传递是电偶极.电四极的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Bi3+的最佳掺杂浓度。Mn2+的加入使Sm3+离子发光强度大幅度增强,研究表明,Mn2+→Sm3+的能量传递是电偶极-电四极的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Mn2+的最佳掺杂浓度。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农用转光材料
  • 1.1.1 农用转光材料的特点及要求
  • 1.1.2 植物生长灯用转光材料
  • 1.1.3 塑料薄膜用转光材料
  • 1.2 稀土原子和离子的电子组态及离子价态
  • 3+、Eu2+、Sm3+、Pr3+)发光特点'>1.3 稀土离子(Eu3+、Eu2+、Sm3+、Pr3+)发光特点
  • 2+的发光特点'>1.3.1 Eu2+的发光特点
  • 3+的发光特点'>1.3.2 Eu3+的发光特点
  • 3+)的发光特点'>1.3.3 钐离子(Sm3+)的发光特点
  • 3+)的发光特点'>1.3.4 镨离子(Pr3+)的发光特点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稀土转光玻璃的制备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
  • 2.2.2 仪器设备
  • 2.2.3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玻璃材料的生长条件及其相关因素
  • 2.3.2 光学玻璃制造对原材料的要求
  • 2.3.3 玻璃形成区
  • 2.3.4 温度与玻璃形成的关系
  • 2.3.5 玻璃厚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2O3/SiO2比例对发光强度的影响'>2.3.6 B2O3/SiO2比例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2.3.7 玻璃体中基质的成分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2.4 小结
  • 2O3-SiO2:Eu3+玻璃中Eu3+的荧光性质研究'>第三章 CaO-B2O3-SiO2:Eu3+玻璃中Eu3+的荧光性质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
  • 3.2.2 仪器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玻璃的激发光谱
  • 3.3.2 玻璃的发射光谱
  • 3+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3.3.3 掺杂Eu3+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3.4 小结
  • 2O3-SiO2:Eu2+玻璃中Eu2+的荧光性质研究'>第四章 CaO-B2O3-SiO2:Eu2+玻璃中Eu2+的荧光性质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试剂
  • 4.2.2 仪器设备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玻璃的发光性质
  • 2+的发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4.3.2 玻璃中Eu2+的发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
  • 2+的发光性质与合成条件的关系'>4.3.3 玻璃中Eu2+的发光性质与合成条件的关系
  • 2+的ESR性质与能级图'>4.3.4 玻璃中Eu2+的ESR性质与能级图
  • 4.4 小结
  • 2O3-SiO2:Sm3+玻璃中Sm3+的荧光性质研究'>第五章 CaO-B2O3-SiO2:Sm3+玻璃中Sm3+的荧光性质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试剂
  • 5.2.2 仪器设备
  • 5.2.3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样品的吸收光谱
  • 5.3.2 玻璃的激发光谱
  • 5.3.3 玻璃的发射光谱
  • 3+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5.3.4 掺杂Sm3+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5.4 小结
  • 2O3-SiO2:Ce以及Sm、Ce玻璃中稀土离子的荧光性质研究'>第六章 CaO-B2O3-SiO2:Ce以及Sm、Ce玻璃中稀土离子的荧光性质研究
  • 6.1 前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试剂
  • 6.2.2 仪器设备
  • 6.2.3 实验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2O3-SiO2:Ce3+玻璃的激发光谱'>6.3.1 CaO-B2O3-SiO2:Ce3+玻璃的激发光谱
  • 2O3-SiO2:Ce3+玻璃的发射光谱'>6.3.2 CaO-B2O3-SiO2:Ce3+玻璃的发射光谱
  • 2O3-SiO2:Sm2O3-CeO2的激发光谱'>6.3.3 CaO-B2O3-SiO2:Sm2O3-CeO2的激发光谱
  • 2O3-SiO2:Sm2O3-CeO2的发射光谱'>6.3.4 CaO-B2O3-SiO2:Sm2O3-CeO2的发射光谱
  • 6.4 小结
  • 2O3-SiO2:pr3+玻璃中Pr3+的荧光性质研究'>第七章 CaO-B2O3-SiO2:pr3+玻璃中Pr3+的荧光性质研究
  • 7.1 前言
  • 7.2 实验部分
  • 7.2.1 试剂
  • 7.2.2 仪器设备
  • 7.2.3 实验方法
  • 7.3 结果与讨论
  • 2O3-SiO2:Pr3+玻璃的激发光谱'>7.3.1 CaO-B2O3-SiO2:Pr3+玻璃的激发光谱
  • 2O3-SiO2:pr3+玻璃的发射光谱'>7.3.2 CaO-B2O3-SiO2:pr3+玻璃的发射光谱
  • 2O3-SiO2:pr3+玻璃的浓度猝灭效应'>7.3.3 CaO-B2O3-SiO2:pr3+玻璃的浓度猝灭效应
  • 3+光谱参数的拟合'>7.3.4 Pr3+光谱参数的拟合
  • 7.4 小结
  • 2O3-SiO2玻璃中的敏化现象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第八章 共激活CaO-B2O3-SiO2玻璃中的敏化现象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
  • 8.1 前言
  • 8.2 实验部分
  • 8.2.1 试剂
  • 8.2.2 仪器设备
  • 8.2.3 实验方法
  • 8.3 基本理论
  • 8.3.1 能量传输
  • 8.3.2 敏化发光与敏化剂
  • 8.4 结果与讨论
  • 3+对Eu3+的敏化发光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8.4.1 Bi3+对Eu3+的敏化发光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
  • 3+对Eu3+的敏化发光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8.4.2 Pr3+对Eu3+的敏化发光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
  • 3+对Eu3+的敏化发光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8.4.3 Sm3+对Eu3+的敏化发光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
  • 3+对Eu3+的敏化发光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8.4.4 Tb3+对Eu3+的敏化发光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
  • 3+对Eu3+的敏化发光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8.4.5 Gd3+对Eu3+的敏化发光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
  • 3+对Sm3+的敏化发光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8.4.6 Bi3+对Sm3+的敏化发光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
  • 3+对Sm3+的敏化发光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8.4.7 Mn3+对Sm3+的敏化发光及其敏化机理的研究
  • 8.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过渡金属黄原酸配合物的制备及荧光性质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20(Z1)
    • [2].间苯二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希夫碱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研究[J]. 广东化工 2020(20)
    • [3].荧光素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荧光性质研究[J]. 光谱实验室 2009(05)
    • [4].4-苯基-2-(2-氯苯基)噁唑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5].一维链状镉有机膦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20(09)
    • [6].2-(2-(吡啶)-3(吡啶-2-甲基)咪唑)甲基吡啶的合成与荧光性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7].锌(Ⅱ)、镉(Ⅱ)与N-(1-亚甲基-4-吡啶基)-1,4-苯二胺配合物硫酸盐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8].硝酸根调控的2-(3/4-吡啶)基嘧啶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质[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7(02)
    • [9].基于3-乙基-2-乙酰吡嗪缩肼基甲酸甲酯的铜和锌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7(10)
    • [10].1,3-二(4-咪唑基)苯构筑的两个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20(01)
    • [11].香豆素-罗丹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系统的合成及荧光性质[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12].荧光素及其衍生物的荧光性质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13].溴乙基取代镓(Ⅲ)咔咯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J]. 山东化工 2020(14)
    • [14].微波法制备荧光碳点及其荧光性质研究[J]. 广东化工 2017(07)
    • [15].镉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6(07)
    • [16].不同条件下叶绿素B的荧光性质研究[J]. 枣庄学院学报 2009(02)
    • [17].吡哆醛双缩二氨基硫脲金属配合物荧光性质的研究[J].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0(05)
    • [18].纳米银对铕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4(05)
    • [19].吲哚乙酸及邻菲啰啉的锌(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2(08)
    • [20].丹皮酚的提取工艺及荧光性质[J]. 光谱实验室 2011(05)
    • [21].配合物二水合-[N,N′-双(2-苯胺基)乙二酰胺]合锌(Ⅱ)的荧光性质[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8(08)
    • [22].以4,4′-(1-咪唑基亚甲基)二苯甲酸为配体的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9(01)
    • [23].不同pH环境中离子化水溶性染料分子的荧光性质[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9(09)
    • [24].新型二吡啶胺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J].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7(03)
    • [25].胶原蛋白-姜黄素与不同表面活性剂作用的荧光性质研究[J]. 西部皮革 2009(21)
    • [26].柔性双咪唑配体环状金(Ⅰ)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J]. 无机化学学报 2019(12)
    • [27].温度对铜(I)-卤素簇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33)
    • [28].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J].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10(02)
    • [29].荧光原理及影响荧光性质测试的因素[J]. 分析仪器 2019(06)
    • [30].含有3,4-吡唑二甲酸的锌(Ⅱ)配合物: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20(03)

    标签:;  ;  ;  ;  

    稀土转光玻璃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