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浅析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绥滨中医院156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30例失眠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满意,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失眠症;中医治疗;疗效;安全性

Objectivetostudytheefficacyandsafe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insomnia.Methodstheobjectofthisstudyistoselect30casesofinsomniapatients,their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toobservethetreatmenteffectandadversereactionrateofthetwogroups.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curativeeffec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insomniaissatisfactory,andthesafetyishigh.

Insomnia;Chinesemedicinetreatment;efficacy;safety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加大,失眠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西医医治失眠症主要采用镇静催眠药或睡眠诱导剂等,虽然其起效快、作用强,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或潜在的成瘾性,并且部分药品价格高、疗效不稳定或易引起撤药综合征等,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其具有副作用小,没有潜在成瘾性,价格低廉,对失眠症的治疗独具特色。因此,中医药治疗失眠症较西药更具优势。本文归纳总结了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以便找出失眠的治疗规律,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失眠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5-86岁,病程1-45个月,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不寐证的临床诊断标准选择病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感染者及肿瘤患者等均排除。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睡前服用舒乐安定片1-2片。观察组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根据辨证施治的理论按照不同的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①气滞血瘀型患者表症为失眠多梦、入暮潮热、胸闷憋气、遇事善惊、舌边瘀斑、脉沉涩等。治疗原则是安神定志、理气活血,选用药物包括酸枣仁、牛膝、甘草、香附、五味子、茯神、生地等;②痰热内扰型患者表症为头晕目眩、心烦口苦、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等。治疗采用和胃化痰、宁心安神的原则,主要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所选中药包括黄连、法半夏、生龙齿、紫石英、枳实、石菖蒲、甘草、茯神等;③肝郁化火型患者表症为头痛目涩、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小便黄、舌质红,苔白或黄,脉弦虚数等。治疗原则是疏肝泻火、安神宁心,应用丹栀逍遥散方加减治疗,常用药物为栀子、丹皮、龙胆草、百合、白术、白芍、柴胡、灯芯草等;④阴虚火旺型患者表症为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酸腿软、舌红少津或仅舌尖红、少苔、脉象细数等。治疗原则是养心安神、滋阴降火,采用柏地黄汤加味,药物包括黄柏、生地、知母、山药、枣仁、夜交藤、丹皮、山萸肉等;⑤心脾两虚型患者表症是头晕目眩、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等,治疗原则是益气养心安神,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药物包括龙眼肉、当归、木香、黄芪、人参等。

所有中药1剂/日,水煎服,待患者睡眠时间>6小时时,继续服用5~8剂巩固疗效。

1.3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判定的疗效标准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中医病证的标准进行:治愈:睡眠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睡眠基本恢复正常,明显延长睡眠时间,伴随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症状基本无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组治愈6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口干1例,观察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3讨论

中医认为失眠症形成的原因很多,如思虑劳倦、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内伤心脾、胃中不和等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在中医理论中,将失眠症辨证一分为三,分别是痰火扰心,肝脾不和,心肾不交。

对于心肾不交类失眠症,在治疗上应以滋水清新,联通心神法。黄连性寒,能够达到降阳的目的,以寒治热,是清心泻火的良药;肉桂性热,可以达到温阳助火的目的,对两种药物进行配伍使用,可以达到滋引火归元之功效。酸枣仁能够直达患者心肝两经,可以益心,知母性寒,可以泻无根肾火。茯苓可以健脾安神。

对于痰火扰心类失眠症,在治疗上应以清热去痰,镇静安神法。陈皮性温,可以燥湿化痰。半夏性温,可以降逆止呕,胆南星可以熄风定惊,

对于肝脾不和类失眠症,应以和胃安神、疏肝健脾的方式进行治疗。柴胡性微寒,能够作用于患者的胆经。现代药理证明,柴胡可以达到镇静,安神,镇咳的作用。当归性温,药理学证明,当归中有很多种挥发油,有着抗炎、抗缺氧等作用。白芍有着泻肝健脾,敛肝阴的功效,在一般情况下,白芍一般与柴胡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能够在不伤肝阴的情况下将肝气疏通,茯苓和疏肝药物配伍,可以治疗肝郁脾虚之证。香附性平,有着气中血药之称。积壳是酸橙的接近成熟果实。可以达到宽中除胀的功效。炙甘草益脾和中、茯神健脾养心安神、夜交藤养心安神、琥珀镇惊安神。

由于中医药可以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其具有副作用小,没有潜在成瘾性,价格低廉等优点,使其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金凤.陈宝贵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总结[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0-51.

[2]卢世秀,苏凤哲.路志正从脾胃论治失眠[J].北京中医药,2011,30(1):15-16.

[3]鲍继春,施雯宇,黄东梅.中医药治疗失眠新进展[J].中国药业,2009,18(4):62-64.

[4]刘文辉,温燕.舒肝养心安神汤治疗失眠症32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15(7):28-29.

[5]张金霞,顾锡镇.原发性慢性失眠的中医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2010,13(12):118-120.

标签:;  ;  ;  

浅析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