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从属于某一个群体(如家庭、学校、单位),研究表明很多人都有过因为过度在意他人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反感而不得不顺从群体的潜规则,哪怕这个潜规则是有悖道德的。在公众生活中,道德意识不同且对群体规范认识不同的大学生,是否会过大视或过小视周围人的反感,以及发生过大视或过小视的原因等问题,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例如在群体里面,有一些不道德现象是司空见惯的,换句话说,这些都是群体的潜规则。对于这些潜规则很多人内心肯定会有反感,但他们可能会认为“如果站出来进行抵制或干预,就等于背离了群体的潜规则,其结果会招致周围人的反感。”,因此他就会有从众的可能性。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分析当个体在群体中遇到有关社会道德问题行为时,个体对偏离规范时招致周围人反感的恐惧心理是否与个体的群体规范意识有关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此,本研究以中日两国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比较文化的视角进行研究。具体地,按照中日两国的文化习惯差异编制了关于校园内规范以及对其认知的问卷,使用该问卷分别在中日两国的大学生中,调查了在大群体内及在小群体中,不同的道德意识及对群体规范的认知不同究竟如何影响着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等。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大群体中,中国学生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间有分离的倾向,而在日本学生中无此现象发生。但是日本学生对于周围人反感的恐惧心理比较严重。第二,在小群体中,个体的一些心理因素容易助长群体内的不道德行为。这种倾向在中日两国的大学生被试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第三,中日两国学生中的道德意识高群在小群体内容易夸大来自道德意识低者的反感程度。内心对反感的恐惧会影响道德意识高者站出来指正道德意识低者的一些不道德行为。在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还对今后中日两国如何针对各自的问题,从心理的层面加强道德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论文目录
摘要英文摘要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1.1 从众心理1.1.1 从众心理的表现1.1.2 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1.2 由于社会影响而产生的从众1.2.1 信息性影响和规范性影响1.2.2 规范性影响导致的从众的三阶段1.3 经典从众研究1.3.1 Sherif 的自动移动光效果研究1.3.2 Asch 的“线段实验”1.4 群体压力与群体规范1.4.1 群体的作用1.4.2 群体圧力1.4.3 群体内的规范1.4.4 对群体规范的恐惧1.4.5 规范认知偏差1.5 相关实验研究1.5.1 关于规范认知的研究11.5.2 关于规范认知的研究21.6 导致过大视的原因1.6.1 少数派认识导致的过大视1.6.2 错误管理理论(error management theory)1.7 研究目的第二章 大学生大群体规范认知调查研究2.1 问卷施测与统计分析2.1.1 问卷说明2.1.2 施测过程2.1.3 样本情况2.1.4 问卷内容及构成2.1.5 假设/过度估计(在意)的判断标准2.2 结果分析2.2.1 日本调查结果分析2.2.2 日本调查结果讨论2.2.3 中国调查结果分析2.2.4 中国调查结果讨论第三章 大学生小群体规范认知问卷调查研究3.1 问卷施测与统计分析3.1.1 施测过程3.1.2 样本情况3.1.3 问卷说明3.1.4 结果分析3.1.5 分析与讨论第四章 中日调查结果比较4.1 大群体规范认知调查中日比较4.2 小群体规范认知调查中日比较4.2.1 道徳意识与对他人反应的认知的关联性4.2.2 道德意识与他人反应认知的关联性4.2.3 畏惧(认知)与行动的关联性4.2.4 少数派意识的影响4.3 中日比较的结果讨论4.3.1 对在中国调查结果的讨论4.3.2 对在日本调查结果的讨论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1 总结论5.2 对道德教育的启示5.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参考文献附录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大学生论文; 道德意识论文; 群体规范论文;
中日大学生道德意识及群体规范认知对其行为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