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镇第一小学323903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对于教材中编排的内容要善于进行合理运用与二度开发。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日积月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对于这一板块内容的教学,通过“巧选时机,无痕渗透;举一反三,引导审美;强化运用,促进积累”这三大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日积月累”优化教学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日积月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既包括词语、诗句,也包括对联、歇后语等等,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资源,不仅有助于促进语言积累,在提升学科素养方面也具有极为关键的现实意义。所以,“日积月累”也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还要关注多积累,特别是语用,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品味母语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应用规律。那么,怎样才能够恰当地把握教学尺度?怎样才能够突显“日积月累”的教学价值?怎样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运用?
一、巧选时机,无痕渗透
对于“日积月累”这一板块而言,还设置了回顾与拓展部分,然而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都是沿袭固化的教学模式,严格遵循教材的编写顺序,实际上这部分知识是为了对之前的知识进行提炼、补充和总结。实际教学时,教师应立足于整体的高度把握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契机完成勾连。
1.在单元导读时渗透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文都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进行编排,所以导读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应充分发挥单元导读的作用,并适时穿插“日积月累”中的相关内容。
例如,六上第五单元是以“初识鲁迅”为主题,在“日积月累”中编排了五句鲁迅先生的名言。我在实际教学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这句话:“只看一个人的著作……”并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有学生提出在图书网上看到过这句话,我顺势进行导入:“大家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这是在鼓励我们,一定要多读书,更要读好书。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他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先生吧!”
这种自然导入的方法能够收获极为显著的效果,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在学习课文时渗透
在组织单元备课时,应当结合“日积月累”中的相关内容,并与文本内容进行关联,不能只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或者精彩句段,还应当结合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及阅读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语言素材,并就此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例如,在教学五上第一单元时,“日积月累”中都是与古人读书相关的名言,和文本内容具有极强的关联性,能够使每一个阅读者了解古人的读书方法。在教学《窃读记》时,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可在组织学生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引入“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并就此展开更深层面的探讨。还有《走遍天下书为侣》讲述了具体的读书办法,这一点与朱熹的名言相吻合,是引入的最佳契机。
通过巧妙的结合可以将“日积月累”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具体的课文学习过程中,既有助于落实“日积月累”的教学目标,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和内涵的深入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3.在拓展延伸时渗透
在“日积月累”中所编排的内容很多具有极为显著的抛砖引玉之功效,基于这部分内容,可以进行适度的拓展,带领学生延伸,实现由点到面的扩大学习。
例如,在五上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包含一篇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改变之前的课堂教学顺序,与《七律·长征》的教学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是对教材资源进行统筹整合,便于教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显单元教学主题,帮助学生了解毛泽东的人物形象,感受伟人的风采,更是为了丰富学生在诗词方面的积累。除此之外,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后组织学生自主搜集毛泽东所作的相关诗词,或者举办朗诵大会,以更有效地发挥“日积月累”的教学价值。
二、举一反三,引导审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日积月累”板块的教学中,要采取举一反三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1.借助故事演绎,体验情节美
就“日积月累”这一板块来看,其中所包含的内容看似单薄,实际上蕴含着厚实的背景,哪怕只有一字一句,只要深入探讨,也能够感受无穷无尽的趣味。教学中,教师可以对那些言简意赅的词句进行改编,使其转化成为一个个具有情节色彩的故事,既能够走入学生内心,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喜爱“日积月累”的学习。
例如,在三上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所展现的是一些“对子”,我选择了故事切入的方式:郭沫若小的时候曾经在私塾学习,一次他与一些顽皮的孩子一起偷吃了庙里的桃,结果和尚找先生告状。在多次追问的情况下无果,于是先生提出:“如果我所说出的对子有人能够对得上,那么他将免于责罚。”先生出:“昨天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简单地思考了一会儿,怯怯地说:“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这样的对子令先生感到惊讶,先生对他的才华非常喜爱,所有的学生都免予处罚。学生们听到这个故事以后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原来对对子竟然是这样一件有趣的事。
2.通过诗画相融,体验意境美
在“日积月累”中编排了很多经典的诗句,它们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拥有优美的意境,可组织学生还原意境、体会诗境,或者辅以配画,以画释诗,必然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举措。
例如,在教学四下第一单元时,其中所包含的都是描写风光的诗句,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为了充分展现这些诗句的意境,可以结合配图等方式还原诗中的场景:一轮皎洁的月光,与海潮相伴相生……学生必然会就此发出由衷的感叹。又如,在教学三下第二单元时,“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等诗句充满着极为直观的形象性,可以选择以画释诗的方式,或者寻找水中的白鹭,或者想象歌声辗转的黄鹂,真正体会田园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还可以辅助轻柔的音乐氛围,学生一定能够深化认知、加深印象。
3.借助音韵合拍,体验韵律美
“日积月累”中所编排的内容,大都具有极强的韵律感,能够琅琅上口。针对这类语言的积累,可以选择拍手歌等方式,以彰显其语言的节奏感。
例如,在四上第四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所编排的词语大都与动物相关,可组织学生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花落到谁家就由谁说出一个与自己属相相关的成语。还有“十二月蔬菜”以及“十二月花名”的教学,都可以借助拍手歌的方式,既能够体现其琅琅上口的特点,同时也简单易学,容易记忆。
三、强化运用,促进积累
“日积月累”的编排重在积累,而其最终目标是为了灵活运用。如果只积累不运用,必然只能停留在语言记忆的消极表层;只有灵活运用语言,才是具有积极性的语言。所以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应立足于语文的视角,结合多元形式的练习,将学以致用与“日积月累”之间建立衔接,既有助于激活已有积累,也能够促进积累和灵活运用之间的相辅相成。
1.在课文教学中活用
“日积月累”中所编排的诗句以及格言虽然短小,但是其中蕴含着深厚的道理。基于这些语言材料,可以以此为工具,将其运用于解读课文的实践中,或者融入对课文的批注里。
例如,在教学六下第一单元时,我引导学生关注“日积月累”中的诗句,并以此作为课文批注。
生:我选择批注的课文是《手指》。在完成这篇课文的阅读之后,我能够从中了解“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的道理。因为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各有所长,不可能尽善尽美。
生:我选择批注的课文是《两小儿辩日》,在旁批注:“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虽然孔子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教育学家,他同样也会存在不惑之处,“不能决也”所展现的就是他实事求是的态度。
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日积月累”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深化对文本的认知。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评价文本中的人物角色。
上述教学案例中,通过链接已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语境,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灵活运用,既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保障了学习的高效。
2.在生活交际中活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素材,所以语文学习既来自于生活也是为了回归生活。这也就意味着,教学应当链接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意境,以激活学生表达的冲动。
例如,在六上第四单元的“日积月累”板块中,所编排的是与环保相关的宣传口号,具有典型的号召性。我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特殊身份,那就是以设计者的视角为标语设计相对应的公益广告。这样的身份安排以及任务设计,能够立刻燃起学生的创作热情。透过这些公益广告的小佳作,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突出的想像能力以及创造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得到了极好的展现。
3.在习作训练中活用
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习作往往不尽如人意,有的语言贫乏,有的毫无生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语言不能做到灵活运用。我认为应当指导学生将语言积累成功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素材,这样才能够灵活地运用于写作中,才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五上第四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所编排的习作要求就是写下生活中的小事,或者谈一谈名言警句给自己的启示。结合“日积月累”中编排的相关诗句,我就此展开教学:先组织学生谈一谈这些诗句所包含的意思,之后举出身边的实例对此进行说明。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例,在怎样的环境下会想起这句话?然后谈一谈具体的事例。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深入透彻地理解诗句的内涵,也能够为习作提供有效素材和有力支持。
总之,“日积月累”所占用的空间虽只有方寸大小,看起来并不起眼,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其在辅助教学的实践中绽放异彩、散发沁人心脾之香!
参考文献
[1]黄艳艳以日积月累为抓手,拓展习作教学——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为例[J].语文学刊,2014,(12)。
[2]翁贤英静止的“日积月累”,动态的课堂教学——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的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
[3]杨旭霞小学语文“日积月累”的教学探索[J].语文学刊,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