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巯基丁二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镉,2,3-二巯基丁二酸,叶面喷施
二巯基丁二酸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荣,黄永春,刘仲齐,王常荣,张长波[1](2019)在《叶面喷施二巯基丁二酸对晚稻籽粒镉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在水稻开花期叶面喷施一次重金属螯合剂2,3-二巯基丁二酸(DMSA)调控Cd经水稻韧皮部向籽粒中转运,评估将DMSA作为降Cd叶面调理剂的可行性。田间试验过程中,以DMSA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区试验法研究了DMSA对Cd及部分矿质元素在水稻不同器官中分布的影响,探讨了DMSA阻控Cd向水稻籽粒迁移转运的机制。结果表明:在晚稻开花期叶面喷施一次DMSA,可使晚稻籽粒中Cd含量降低15.84%~46.09%,穗轴中Cd含量降低10.03%~41.41%,穗颈中Cd含量降低9.13%~28.46%,顶端第一节中Cd含量降低18.30%~38.32%,对其他器官中Cd含量无显着影响。水稻籽粒Cd含量与DMSA喷施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是当喷施浓度超过4 mmol·L-1时籽粒中Cd含量则不再持续降低。喷施DMSA降低了籽粒中Mn含量,但是对其他矿质元素如K、Mg、Ca、Fe、Zn的含量则无显着影响。喷施DMSA显着降低了水稻成熟期旗叶Cd向顶端第一节的转移系数,同时Cd由穗颈向穗轴中的转移系数也表现出降低趋势。据以上结果推测,在水稻开花期叶面喷施DMSA,主要是通过与水稻叶片等组织中的Cd2+形成螯合物来降低Cd向籽粒中的转运。喷施DMSA同时降低晚稻籽粒中Mn含量,是否表明影响了Cd、Mn公用转运基因Nramp5的表达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杜丽帆,张宇,杨爱云,温涛,刘健[2](2019)在《二巯基丁二酸修饰的Fe_3O_4纳米颗粒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二巯基丁二酸修饰的Fe_3O_4纳米颗粒(dimercaptosuccinic acid-magnetite nanoparticles,DMSA-Fe_3O_4)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动态光散射法表征DMSA-Fe_3O_4的粒径及表面电荷;采用普鲁士蓝染色、邻二氮菲铁定量和透射电镜观察方法研究HUVECs对DMSA-Fe_3O_4的摄取规律;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DMSA-Fe3O4对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DMSA-Fe_3O_4对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泌量的影响。结果 HUVECs能够大量吞噬DMSA-Fe3O4,其吞噬量具有孵育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短时间内所测剂量范围DMSA-Fe_3O_4对细胞活性无显着影响,但长时间高剂量条件使细胞活性明显降低。此外,在高剂量DMSA-Fe3O4暴露下(200μg/m L),内皮细胞分泌VEGF的量约为对照组的3倍。结论 DMSA-Fe_3O_4易于被HUVECs吞噬;高浓度DMSA-Fe_3O_4与HUVECs长时间培养使细胞活性降低,并刺激内皮细胞分泌VEGF。(本文来源于《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赵红冉,周玉丰,刘栓,苏胜培,余海斌[3](2015)在《2,3-二巯基丁二酸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马来酸为原料制备2,3-二巯基丁二酸(DMSA),研究DMSA对铜在0.5 mol/L NaOH溶液中的缓蚀作用。方法以马来酸为原料,通过加成、消去、加成再水解的方法制备2,3-二巯基丁二酸,利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静态腐蚀失重实验研究铜在添加不同含量DMSA的NaOH溶液中的腐蚀速度,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铜在添加不同含量DMSA的NaOH溶液中电化学行为,并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铜表面腐蚀形貌。结果红外光谱和质谱结合证明,目标产物为DMSA。铜在DMSA质量浓度分别为0,2.5,5.0 g/L的NaOH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分别为7.60,3.25,2.13μg/(cm2·h)。当NaOH溶液中DMSA的质量浓度为5.0 g/L时,缓蚀率可达到94.92%。结论 DMSA在铜表面的吸附能降低水分子的侵蚀,增大铜表面的腐蚀产物膜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属于阳极型缓蚀剂。(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5年10期)
李明阳,魏德洲,沈岩柏,刘文刚,高淑玲[4](2015)在《2,3-二巯基丁二酸在铜-钼硫化矿浮选分离过程中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2,3-二巯基丁二酸(DMSA)是一种铜-钼硫化矿分离浮选抑制剂。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p H 4-12的范围内少量的DMSA可对黄铜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在p H 6条件下对单矿物、人工混合矿、含钼铜精矿进行浮选分离试验,钼的浮选回收率分别为85%、75%和80%,同时铜的回收率仅为15%、5%和20%。吸附量试验结果显示,DMSA在黄铜矿上的吸附作用明显强于辉钼矿。前线轨道计算表明,DMSA分子中的两个硫原子是药剂分子与黄铜矿表面作用的活性中心。费米能级计算结果显示黄铜矿可以从DMSA分子获得电子而辉钼矿不能。(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5年09期)
李明阳,魏德洲,崔宝玉,罗娜[5](2015)在《2,3-二巯基丁二酸对黄铜矿和辉钼矿浮选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煤油为捕收剂,研究了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对黄铜矿和辉钼矿可浮性的影响,并通过动电位分析和量子化学计算探讨了DMSA与矿物之间的作用机理.浮选结果表明,DMSA对黄铜矿抑制作用较强,而对辉钼矿抑制很弱;获得对黄铜矿较好抑制效果时,其用量仅为硫化钠的1/9~1/13.动电位测试结果显示,DMSA在黄铜矿和辉钼矿表面均有吸附,但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作用强于辉钼矿.量子化学计算表明,DMSA与黄铜矿发生电化学作用,而不与辉钼矿发生反应.(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7期)
刘文涵,袁荣辉,滕渊洁[6](2014)在《金电极上2,3-二巯基丁二酸镍配合物修饰膜的化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x-situ SERS)与电还原等方法,对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及与Ni(Ⅱ)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DMSA-Ni(Ⅱ),在活性Au电极表面的修饰膜进行了研究。先由紫外吸收光谱测算了DMSA与Ni 2+形成的配合物参数,其配位比为1∶2,稳定常数为4.716×107,可知形成的配合物较稳定。研究表明,DMSA与活性Au发生了吸附作用,DMSA-Ni(Ⅱ)形成的是S—Ni—O配位键,DMSA-Ni(Ⅱ)在Au电极上电还原时出现了两个还原峰,认为:负扫出现的第1个还原峰是由DMSA-Ni(Ⅱ)配合物动态平衡中的DMSA与Au吸附键合的RS—Au基团产生,而第2个还原峰与配合物中的Ni 2+有关。通过Au表面DMSA-Ni(Ⅱ)修饰膜覆盖度的测定、分子面积的比对表明,DMSA-Ni(Ⅱ)在活性Au表面的分子排布状态可能是分散的或局部连接的单分子层,而非聚集在一起的致密层或分子间重迭的多层形式。(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4年12期)
刘文涵,袁荣辉,滕渊洁[7](2014)在《2,3-二巯基丁二酸在银表面的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电还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和电化学还原方法,研究了内消旋-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在活化的银电极上的吸附行为。通过模型分子DMSA进行结构优化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了理论拉曼光谱。在相同的DMSA自组装时间条件下,其在Ag电极表面的覆盖度倒数与溶液浓度倒数成线性关系,说明DMSA单分子层在活性Ag表面的化学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酸性介质中,DMSA浸置自组装50 min后,SERS峰强趋于稳定,达到了该浓度下的动态吸附平衡。EC-SERS信号随施加电位的负移逐渐减弱至基本消失。通过计算探针分子DMSA在不同电位下的增强因子(EF),指出较负电位下存在着还原/脱附作用,使得Ag表面的拉曼活性降低,尤其在小于-0.4 V的还原电位时,增强因子显着减小。(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丁海蓉,张志学,王锦锦,李甜,曹晓卫[8](2013)在《天青蛋白在巯基丁二酸单分子膜表面吸附的表面增强共振拉曼光谱》一文中研究指出天青蛋白是一种典型单核蓝铜蛋白,Lisdat等曾报道了天青蛋白在巯基丁二酸分子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本文利用表面增强共振拉曼散射(SERRS)光谱技术研究了天青蛋白在巯基丁二酸自组装膜表面吸附的结构特征。图1所示的紫外可见光谱,在λ_(max)=624nm的紫外可见吸收峰是与天青蛋白分子活性中心Cu~(2+)相关的特征峰。这与拉曼光谱量测时所采用的激发光波长632.8nm很接近,所量测的为表面增强共振Raman散射(SERRS)光谱。(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期刊2013-10-19)
刘扬,张冰如[9](2013)在《二巯基丁二酸稳定化处理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XRD、XRF以及HNO_3-HF-HClO_4消解法对垃圾焚烧飞灰样品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利用二巯基丁二酸(DMSA)和硫化钠两种药剂对飞灰进行重金属稳定化实验,并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HEVP)以及美国毒性浸出程序(TCLP)两种标准对稳定化处理前后的飞灰样品进行浸出毒性检测。结果显示,DMSA在1%的投加量时可以稳定Pb的浸出浓度低于标准浓度限值,5%的投加量时使Hg的浸出浓度达标。并且研究了3%投加量时两种药剂稳定化处理后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情况,DMSA可以使As和cd的浸出浓度在1.68~13.1的pH范围内始终低于标准,在极端酸性条件下(pH<4)对于Ph的稳定化效果也明显优于Na_2S。(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浦华环保优秀论文集》期刊2013-08-01)
周琴[10](2013)在《新型巯基丁二酸类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体外活性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自然界中进化高度保守,依赖Zn2+、Ca2+的蛋白水解酶,细胞外基质(ECM)的所有成份几乎都能被其降解[1],并可与细胞外微环境中的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在创伤愈合、骨吸收、怀孕、分娩以及乳腺萎缩等与组织重塑有关的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2]。另外[3]在许多疾病中,如关节炎、胃炎溃疡病、动脉粥样硬化、牙周疾病[4]、心肌梗死、阿尔茨海默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和促血管生成活动中[5-6]等以细胞外基质过度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中,MMPs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1980年,Litotta等首次发现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的胶原降解过程与与肿瘤转移潜力相互关联之后, MMPs迅速成为研究的热点[8],并推动抗肿瘤治疗药物-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发展。MMPs参与在肿瘤侵袭与转移、肿瘤发生、肿瘤生长和肿瘤的血管形成等多个环节,因此有效控制恶性肿瘤,可以通过选择性抑制MMPs的表达和活性来实现。故合成高效,高选择性,高生物利用度的MMPIs有广泛的应用前景。MMPIs结构的共同特点是,结构中均含锌离子络合基团(ZBG),如异羟肟酸、硫醇、磷酸类型等;大的疏水基团P1’,与MMPs中S1’疏水腔结合,是MMPIs具有选择性的基础;氢键受体,如磺酰基、-O、膦酰基、-S、丙二酰基、=O等。新型的MMPIs抑制剂,主要是对含杂原子基团的P1’区域进行修饰。苯并噻唑是一种独特的骨架具有强有力的抗癌母核,研究发现[9]含苯并噻唑核的药物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加之其低毒、不污染环境、高效、多样的结构变化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与抗肿瘤药物研究。本文基于MMP叁维结构活性位点的分析、药物结构的设计(SBDD)、传统的构效关系(SAR)和苯并噻唑的生物活性,本文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2-氨基6-取代苯并噻唑为P1’疏水基团,巯基与羰基为ZBG的巯基丁二酸衍生物16个,其化学结构由IR、1H NMR、ESI-MS确认,均为新化合物;并做初步体外活性测定(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率、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抑制),其中B1[2-巯基-N1-(6-氯苯并噻唑-2-)-N4-(苯基)-丁二酰胺]显示出对K562细胞较好的抑制效果,(IC50=16.16uM)而5-FU(IC50=54.0uM),D2表现出较弱抑制效果。体外抑制明胶酶实验显示B4[2-巯基-N1-(6-氯苯并噻唑-2-)-N4-(4-甲氧基苯基)-丁二酰胺],C2[2-巯基-N1-(6-甲基苯并噻唑-2-)-N4-(对氯苯基)-丁二酰胺]有较强的明胶酶抑制活性,而C1,C3抑酶活性较弱。(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3-06-01)
二巯基丁二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二巯基丁二酸修饰的Fe_3O_4纳米颗粒(dimercaptosuccinic acid-magnetite nanoparticles,DMSA-Fe_3O_4)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动态光散射法表征DMSA-Fe_3O_4的粒径及表面电荷;采用普鲁士蓝染色、邻二氮菲铁定量和透射电镜观察方法研究HUVECs对DMSA-Fe_3O_4的摄取规律;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DMSA-Fe3O4对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DMSA-Fe_3O_4对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泌量的影响。结果 HUVECs能够大量吞噬DMSA-Fe3O4,其吞噬量具有孵育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短时间内所测剂量范围DMSA-Fe_3O_4对细胞活性无显着影响,但长时间高剂量条件使细胞活性明显降低。此外,在高剂量DMSA-Fe3O4暴露下(200μg/m L),内皮细胞分泌VEGF的量约为对照组的3倍。结论 DMSA-Fe_3O_4易于被HUVECs吞噬;高浓度DMSA-Fe_3O_4与HUVECs长时间培养使细胞活性降低,并刺激内皮细胞分泌VEGF。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巯基丁二酸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晓荣,黄永春,刘仲齐,王常荣,张长波.叶面喷施二巯基丁二酸对晚稻籽粒镉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2].杜丽帆,张宇,杨爱云,温涛,刘健.二巯基丁二酸修饰的Fe_3O_4纳米颗粒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9
[3].赵红冉,周玉丰,刘栓,苏胜培,余海斌.2,3-二巯基丁二酸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J].表面技术.2015
[4].李明阳,魏德洲,沈岩柏,刘文刚,高淑玲.2,3-二巯基丁二酸在铜-钼硫化矿浮选分离过程中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5
[5].李明阳,魏德洲,崔宝玉,罗娜.2,3-二巯基丁二酸对黄铜矿和辉钼矿浮选行为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刘文涵,袁荣辉,滕渊洁.金电极上2,3-二巯基丁二酸镍配合物修饰膜的化学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
[7].刘文涵,袁荣辉,滕渊洁.2,3-二巯基丁二酸在银表面的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电还原特性[J].发光学报.2014
[8].丁海蓉,张志学,王锦锦,李甜,曹晓卫.天青蛋白在巯基丁二酸单分子膜表面吸附的表面增强共振拉曼光谱[C].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2013
[9].刘扬,张冰如.二巯基丁二酸稳定化处理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研究[C].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浦华环保优秀论文集.2013
[10].周琴.新型巯基丁二酸类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体外活性筛选[D].南昌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