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鉴别培养基研制与应用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鉴别培养基研制与应用

论文摘要

香蕉枯萎病威胁着我国香蕉产业发展。香蕉枯萎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有助于香蕉枯萎病的早期诊断和对病害实施有效监控。2006~2008年,开展了香蕉枯萎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鉴定培养基的研制通过对KOMADA培养基和K2培养基的改良研究,研制了KM培养基。KM培养基是专用于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检测的鉴定培养基。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在KM培养基上形成的齿轮状菌落是重要的鉴别特征;KM培养基选择性强,能有效抑制杂菌和有利于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生长。2.鉴别培养基的应用该鉴别培养基在生产上试用,从香蕉病组织和病田土壤中检测出具有明显鉴别特征的菌落,检出菌通过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测定、营养亲和性测定、ITS-PCR和RAPD-PCR检测,证实了KM检出的目标菌为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应用试验证明了KM鉴别培养基可以用于检测香蕉病组织和田间土壤中的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是一种快速、可靠、简便和实用的检测技术。KM鉴别培养基检测技术与致病性测定、营养亲和性测定、ITS-PCR和RAPD-PCR检测等方法相结合,构建成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检测技术体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 引言
  • 1 香蕉枯萎病的分布与危害
  • 1.1 香蕉枯萎病的世界分布与危害
  • 1.2 香蕉枯萎病在我国发生状况
  • 2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 2.1 病原菌生理小种
  • 2.2 病害传播途径
  • 3 香蕉枯萎病病害诊断和病原菌检测技术
  • 3.1 香蕉枯萎病诊断
  • 3.2 香蕉枯萎病菌检测
  • 3.2.1 生物学检测
  • 3.2.2 PCR检测
  • 3.2.3 营养体亲和性(VCG)检测
  • 3.2.4 选择性培养基检测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4.1 目的和意义
  • 4.2 研究内容
  • 4.2.1 香蕉枯萎病菌选择性培养基筛选
  • 4.2.2 培养基的分离物检验
  • 4.2.3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鉴别培养基改良与应用
  • 二 香蕉枯萎病菌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菌株
  • 1.2 供试土样
  • 1.3 基础培养基种类和配方
  • 1.4 基础培养基的筛选
  • 1.5 选择性培养基制备和筛选
  • 1.6 选择性培养基对病田土壤的检测效率比较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香蕉枯萎病菌在6种基础培养基上的生长
  • 2.2 选择性培养基对镰孢菌不同菌株的生长适性
  • 2.3 选择性培养基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鉴别作用
  • 2.4 K2培养基对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的检测
  • 3 讨论
  • 三 K2培养基对香蕉枯萎病菌的选择性验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菌株
  • 1.2 试验方法
  • 1.2.1 检出菌株的致病性测定
  • 1.2.2 检出菌株的营养亲和性测定
  • 1.2.3 香蕉枯萎病菌rDNA-ITS的PCR扩增与序列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致病性测定
  • 2.2 供试菌株的营养亲和性测定
  • 2.2.1 突变体的诱导和表型鉴定
  • 2.2.2 营养亲和性测定
  • 2.3 rDNA-ITS序列扩增与分析
  • 2.3.1 DNA的提取方法比较与质量分析
  • 2.3.2 ITS区扩增及同源性比较
  • 3 讨论
  • 四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鉴别培养基的制备与应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菌株
  • 1.2 鉴别培养基改良
  • 1.2.1 抑菌剂筛选
  • 1.2.2 抑菌剂最佳抑菌浓度试验
  • 1.2.3 鉴别培养基配制
  • 1.3 鉴别培养基的检测应用
  • 1.3.1 不同培养基上培养性状比较
  • 1.3.2 不同培养基对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的检测比较
  • 1.3.3 鉴别培养基对病组织和土壤中病菌的检测
  • 1.4 鉴别培养基的检测效果验证
  • 1.4.1 致病性测定
  • 1.4.2 PCR测定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鉴别培养基改良
  • 2.1.1 抑菌剂的筛选
  • 2.1.2 抑菌剂最佳浓度的确定
  • 2.1.3 培养基pH值对培养性状的影响
  • 2.1.4 鉴别培养基的配制和命名
  • 2.2 KM培养基的检测应用
  • 2.2.1 KM培养基的选择性和鉴别特征
  • 2.2.2 KM培养基对病组织和土壤的检测
  • 2.3 对KM培养基检测效果验证
  • 2.3.1 致病性测定
  • 2.3.2 PCR测定
  • 3 讨论
  • 五 小结与展望
  • 1 研究成果与创新性
  • 1.1 改良制备了KM鉴定培养基
  • 1.2 鉴别培养基的研究应用
  • 1.2.1 培养基筛选
  • 1.2.2 检测效果验证研究
  • 2 成果意义与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试剂与溶液的配制
  • 附录Ⅱ
  • 附录Ⅲ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铃薯小种薯整播的优势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J]. 上海农业科技 2016(01)
    • [2].浅谈小种蔬菜的特性[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07)
    • [3].中小种企要做“本街最好的裁缝”[J]. 农家参谋(种业大观) 2014(09)
    • [4].新乡地区玉米小斑病菌小种群体结构及致病性分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5].小麦抗条锈病已知基因对中国当前流行小种的有效性分析[J]. 植物病理学报 2015(06)
    • [6].“工夫茶”与“功夫茶”不是一回事[J].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8(09)
    • [7].中小种业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讨[J]. 中国种业 2015(10)
    • [8].中小种业企业分类孵化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9].宁夏稻瘟病菌群体分布及小种的毒力测定[J]. 华北农学报 2008(02)
    • [10].中小种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 中国种业 2014(07)
    • [11].中国小麦条锈菌当前主要流行小种毒性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14(11)
    • [12].云南咖啡锈菌小种鉴定[J]. 热带作物学报 2018(09)
    • [13].黄淮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调查[J]. 作物学报 2016(10)
    • [14].2001~2010年江苏省稻瘟病菌种群变化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 2010(06)
    • [15].番茄材料LA1589抗疮痂病T3小种基因初步定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6)
    • [16].种子也要休眠[J]. 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 2014(01)
    • [17].网棚生产丽薯6号小种薯栽培密度试验[J]. 云南农业 2011(03)
    • [18].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致病机理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08(03)
    • [19].三江平原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布及主栽品种抗病表现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08)
    • [20].西南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02)
    • [21].莫让种猪拍卖会成“秀场”[J]. 北方牧业 2010(18)
    • [22].十字花科蔬菜品种对根肿菌4号和9号小种的抗性[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23].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小种C8菌株无毒基因的分离及功能鉴别[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05)
    • [24].2004—2009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9)
    • [25].用小种特异分子标记分析2015年云南小麦条锈菌的生理小种组成[J]. 天津农业科学 2016(09)
    • [26].小麦条锈菌4个流行小种的AFLP指纹分析及与小种毒性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 [27].云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的初步鉴定[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28].小麦秆锈菌新型小种Ug99的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 2011(05)
    • [29].2007-2008年我国小麦秆锈菌小种种群结构及其对Ug99抗性新种质的毒性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10(01)
    • [30].云南水稻白叶枯菌的RAPD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标签:;  ;  ;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鉴别培养基研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