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碳纳米螺旋因其独特的三维结构和材料性能可用于电热传感器、电磁传感器、微机械弹簧、谐振器、电磁波吸收器以及电磁纳米转化器等。本文基于碳纳米螺旋研究了一种新型微气泡发生器,该微气泡发生器具有功耗低、制备工艺简单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气泡热喷印、微流体可视化和微驱动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对碳纳米螺旋微气泡发生器的电热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模拟,通过对其电热性能的静态仿真和动态仿真,得到了碳纳米螺旋微气泡发生器达到气泡成核温度时的最小输入电压、最小输入功率以及气泡产生的时间等主要性能参数,为碳纳米螺旋微气泡发生器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接着研究了碳纳米螺旋微气泡发生器的MEMS制备工艺,利用光刻、磁控溅射和剥离等工艺制备了微气泡发生器的电极,通过介电电泳技术将碳纳米螺旋装配于电极间,并在电极与碳纳米螺旋的接触处覆盖一层二氧化硅,利用真空退火和电流自加热退火技术降低碳纳米螺旋与电极的接触电阻从而优化微气泡发生器。对研制的碳纳米螺旋微气泡发生器在大气环境中的电特性包括直流电阻特性、交流电阻特性和温阻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重点对碳纳米螺旋微气泡发生器进行了气泡产生的实验研究,得到了气泡生长尺寸、微气泡发生器的电阻、电压和功耗与气泡产生时间的关系,并对碳纳米螺旋微气泡发生器与碳纳米管微气泡发生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碳纳米螺旋的微气泡发生器比基于碳纳米管的微气泡发生器的功耗低一个数量级,比基于金属的微气泡加热器的功耗要低二到三个数量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碳纳米点的合成与表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03)
- [2].基于聚乙烯亚胺碳纳米点的桑色素比率型荧光探针[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07)
- [3].环状碳纳米卷中的持续电流[J]. 重庆大学学报 2020(08)
- [4].氮掺杂碳纳米点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光学 2020(05)
- [5].氮掺杂碳纳米颗粒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1)
- [6].碳纳米点材料的分散行为与机理研究[J].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19(05)
- [7].昆明高新区企业纳太科技成功研发碳纳米纸生产技术[J]. 纸和造纸 2018(03)
- [8].应用于生物医疗领域的碳纳米点及其复合物[J]. 中国光学 2018(03)
- [9].空心碳纳米球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性能[J]. 微纳电子技术 2017(04)
- [10].氮掺杂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游离氯检测中的应用[J]. 分析化学 2017(02)
- [11].氮掺杂碳纳米粒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测定核黄素[J]. 化学试剂 2017(09)
- [12].碳纳米点的制备及其非线性光限幅性能研究[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7(04)
- [13].氮掺杂碳纳米粒子的合成及纺织品防伪鉴定[J].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4].碳纳米点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5(23)
- [15].基于碳纳米线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制件内部缺陷检测研究[J]. 产业用纺织品 2015(11)
- [16].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弯曲承载下嵌入碳纳米线的特性分析[J]. 纺织学报 2016(01)
- [17].嵌入碳纳米线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损伤监测[J]. 纺织学报 2016(04)
- [18].单壁碳纳米角电化学应用[J]. 电化学 2014(06)
- [19].一步合成铁氮掺杂碳纳米粒子及其可见光催化[J]. 无机化学学报 2015(10)
- [20].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静动态拉伸形变的碳纳米纸传感器监测[J]. 固体火箭技术 2015(05)
- [21].基于碳纳米点的荧光开关识别青霉胺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S1)
- [22].空气热循环下基于碳纳米纸传感器的复合材料健康监测[J].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0(02)
- [23].湿热环境对碳纳米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J]. 粘接 2020(03)
- [24].基于碳纳米线圈的细胞应激性测试探针[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5].高氮元素含量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J]. 天津科技 2019(01)
- [26].液相脉冲激光辅助制备单壁碳纳米角的研究[J]. 激光技术 2019(02)
- [27].碳纳米线的拉伸应变传感特性[J]. 纺织学报 2018(03)
- [28].碳纳米角的共价功能化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7(15)
- [29].液相准分子激光烧蚀制备碳纳米颗粒及其发光性能[J]. 功能材料 2017(09)
- [30].碳纳米卷电子结构的紧束缚法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