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反复冠状动脉微球栓塞,模拟慢性心肌缺血所诱导的舒张期心力衰竭(DHF),建立动物模型,并进行药物干预,观察DHF犬血流动力学、心室结构及心室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DHF模型的建立:采用股动脉穿刺方法,对125条比格犬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端进行反复微球栓塞,使其发生慢性心衰,按照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衰诊断标准将建成的心衰犬模型分为DHF组和收缩期心力衰竭(SHF)组,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3周和术后4周行血液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②将DHF犬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7只)、依那普利组(6只)、倍他乐克组(6只)、依那普利+倍他乐克(6只)、氢氯噻嗪组(6只)以及人重组脑钠肽(RhBNP)组(7只),分别给予上述药物干预,并于用药前及药物干预6周后行血流动力学测定、超声心动图检查和组织形态学观察,比较各药物对血流动力学、心室结构及心室功能的影响。结果①125条犬经反复冠脉微球栓塞,最后成功建立心衰模型86条,其中SHF组48条、DHF组38条。②DHF组犬与术前比较,左室舒张末压(LVED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等容舒张期松弛时间常数(τ)、左室收缩末容积(LV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质量指数(LVMI)、E峰减速时间(DT)、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房收缩逆向a波时间(PVaD)-A峰持续时间(AD)[PVaD-AD]、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速度(E)/心肌舒张早期峰速(Em)、E/舒张早期左室内血流播散速度(Vp)均升高(P<0.01),平均动脉压(MAP)、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Vp、心肌收缩期峰速(Sm)及心肌舒张晚期峰速(Am)均下降(P<0.01),Em亦下降(P<0.05),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FS)均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HF组犬与术前比较LVEDP、PCWP、τ、LVSV、LVEDV、LVEDVI、LVMI、DT、IVRT、PVaD-AD、E/Em、E/Vp均升高(P<0.01),MAP、±dP/dtmax、Vp、Sm、Em及Am均下降(P<0.01),LVSP亦下降(P<0.05);SHF组与DHF组比较LVSV、PVaD-AD、E/Em及E/Vp均升高(P<0.01),τ、LVEDV、LVEDVI及DT亦均升高(P<0.05),LVEF、FS、Sm、Em及Am均下降(P<0.01),LVSP、±dP/dtmax亦下降(P<0.05)。③药物干预后,DHF各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LVEDP、τ、LVMI、DT、IVRT、PVaD-AD、E/Vp均降低(P<0.05);E/Em降低显著(P<0.01),Sm、Em、Am及Vp均升高(P<0.01);倍他乐克组HR下降显著(P<0.05);RhBNP组、氢氯噻嗪组及依那普利+倍他乐克组PCWP下降显著(P<0.05)。④DHF各药物组间比较,依那普利组及依那普利+倍他乐克组的LVMI均较氢氯噻嗪组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依那普利组的LVEDVI较氢氯噻嗪组降低(P<0.05),依那普利+倍他乐克组Em较氢氯噻嗪组升高14%(P<0.05);氢氯噻嗪组E/Em低于其他药物组(P<0.01);倍他乐克组心率较其他各组降低20%(P<0.05),RhBNP组、氢氯噻嗪组以及依那普利+倍他乐克组症状改善优于其它药物组。⑤组织病理学观察: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提示对照组和各药物组均可见灶性心肌细胞坏死和间质纤维化等,但药物组改变相对较轻,而以依那普利组、依那普利+倍他乐克组及RhBNP组改善较为显著。结论①应用反复冠状动脉微球栓塞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稳定的DHF动物模型。②DHF犬舒张功能受损与收缩功能异常并存,其受损程度均显著轻于SHF犬。③反复心肌缺血所导致的DHF可能是SHF发生的中间过程。④依那普利、倍他乐克、氢氯噻嗪以及RhBNP均可以有效改善心脏舒缩功能,以依那普利+倍他乐克联合用药及RhBNP疗效最佳;⑤依那普利对于抑制心室重构效果最强;倍他乐克更适用于伴有心率增快的DHF;氢氯噻嗪可用于降低心脏前负荷,减轻心衰症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动物模型论文; 舒张期心力衰竭论文; 心导管论文; 左室重构论文; 脑钠肽论文; 依那普利论文; 倍他乐克论文; 氢氯噻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