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的大量种植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在间作棉田和土壤肥力较高棉田,由于常施较多的肥料,棉花疯长,棉株较高而松散,叶茂色深,较迟熟,生物产量较高,但经济产量偏低。鸡脚叶形(Okra叶形)棉花与正常叶形棉花杂交所获得的F1杂交种,其叶形处鸡脚叶形与正常叶形的中间类型,即:中鸡脚叶形(Semi-Okra叶形),表现为通风透光好、耐肥不徒长、早熟、烂铃少、抗虫等的特性,有利于杂种优势充分表达。 为探讨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杂种优势的机理,以超鸡脚叶、鸡脚叶和正常叶棉花不育系及其恢复系为亲本材料,按照NC Ⅱ交配设计,配制5种不同叶形的24个杂种,采用两年三次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考察了24个杂种在两年间的杂种表现和杂种优势。对各叶形杂种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品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从光合生理方面来探讨其产生杂种优势的原因。利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从DNA水平上对杂种优势进行了预测。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了棉花杂种与亲本结铃期功能叶片的基因表达差异,对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基因表达差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1.利用鸡脚叶标记的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生产杂交棉种子,是一种可行的和经济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省去人工去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根据鸡脚叶标记性状有无,在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的混合播种田里,可区分不育系株上的杂交种子与恢复系株上的自交种子,提高制种产量。利用鸡脚叶作为标记性状,每公顷制种田的制种产量,混合种植在A∶R为3∶1时达到最大,为1323.89kg,间隔种植在A∶R为1∶1时达到最大,为1146.39kg,即此时每公顷制种田的制种产量混合种植比间隔种植提高了15.48%。 2.超鸡脚叶、鸡脚叶、中鸡脚叶、大鸡脚叶和正常叶5类杂种的生育期依次随叶面积系数增加而延长,中鸡脚叶杂种因具有适中的生育期和叶面积系数,产量和光合作用性状的综合表现最好。不同时期光合指标测定的结果表明,中鸡脚叶杂种除了生育后期Pn(净光合速率)、Gs(气孔导度)和Tr(蒸腾速率)稍低于正常叶杂种和对照(中杂29)外,其它时期Pn、Gs和Tr高于正常叶杂种和对照,且Ci(胞间CO2浓度)低于正常叶杂种。中鸡脚叶杂种上、中、下三层Pn和Gs高于正常叶杂种和对照。研究认为中鸡脚形杂种具有良好的光合作用特性,对于产量和品质优势的表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3.10亲本(不育系和恢复系)间的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为0.1507-0.2683,平均0.2235;表型遗传距离2.9794-6.7246,平均4.9609;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5939,达显著相关水平。 在性状表现上,表型遗传距离和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F1产量性状表现呈正相关。其中,表型遗传距离与F1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铃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尤其,与F1单株铃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是,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F1产量性状表现之间的相关不显著。表型遗传距离和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F1的Pn、Gs、Tr和LAI呈正相关,而与F1杂种Ci呈负相关。其中,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稻杂种优势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 2020(17)
- [2].辣椒杂种优势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 辣椒杂志 2018(03)
- [3].水稻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06)
- [4].植物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2)
- [5].组学技术揭示水稻杂种优势遗传机制[J]. 植物学报 2017(01)
- [6].我国北方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杂种优势的演变[J]. 玉米科学 2017(01)
- [7].动物杂种优势及其预测方法[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03)
- [8].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 园艺与种苗 2015(07)
- [9].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玉米杂种优势研究上的应用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10)
- [10].作物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科学 2020(03)
- [11].植物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11)
- [12].我国科学家在玉米杂种优势机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10)
- [13].我国科学家在玉米杂种优势机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J]. 石河子科技 2018(05)
- [14].水稻杂种优势理论研究获重大突破[J]. 中国食品学报 2016(09)
- [15].一个具有超高亲杂种优势水稻材料的发现与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6(04)
- [16].水稻产量和品质杂种优势研究[J]. 北京农业 2014(33)
- [17].杂种优势减退乃大势所趋[J]. 种子科技 2014(08)
- [18].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形成机制探讨[J]. 遗传 2013(06)
- [19].植物杂种优势机理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2(01)
- [20].杂种优势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J]. 畜禽业 2012(05)
- [21].微卫星标记预测肉羊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06)
- [22].玉米杂种优势遗传机理及其预测的研究进展[J]. 当代生态农业 2012(Z2)
- [23].畜禽杂种优势测定和评估方法分析[J]. 北京农业 2011(09)
- [24].家畜杂种优势利用的意义及其前景展望[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33)
- [25].植物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进展[J]. 自然科学进展 2009(07)
- [26].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河北农业科学 2009(08)
- [27].赤霉素代谢及其调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与小麦株高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J]. 科学通报 2009(16)
- [28].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1)
- [29].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发展思路[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8)
- [30].科学家破解水稻杂种优势基因[J]. 中国食品学报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