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

我国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

论文摘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而科技投资是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加大科技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以进一步了解我国东中西部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水平以及相互间的的差异,并找出我国不同地区间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差异的大小。本文以1998~2006年间我国30个省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本、劳动和科技投资为基础,应用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差异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论。该部分主要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该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进行陈述;第二部分:基本概念及理论。主要对经济增长、科技投资的含义进行论述,并且对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我国科技投资和经济增长状况。该部分主要对我国科技投资和经济增长发展作了简单介绍,并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区间经济、科技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第四部分: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该部分以资本、劳动和R&D存量作为自变量,GDP作为因变量应用Panel Data模型对各地区进行实证分析,求出各地区相应模型;第五部分:加快科技投资,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该部分针对分析结论提出加快科技投资,促进各地区经济均衡快速增长的政策建议;文章最后概括了研究结论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文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现阶段整体科技投入水平较低,地区差异显著。从绝对量上看,不论是R&D经费还是R&D人员方面的投入,东部地区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我国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绝大多数省(市)其影响作用小于资本和劳动,而且这种趋势由东向西依次增强;(3)R&D存量产出弹性为东部>中部>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因此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大小为东部>中部>全国>西部;(4)科技投资不仅对不同地区间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而且对同一地区内部不同省份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也比较显著,如R&D存量产出弹性最高的上海和天津都超过了0.65,而东部其余多数省份分布在0.20-0.60之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 1.1.1 理论背景
  • 1.1.2 现实背景
  • 1.2 研究对象界定
  • 1.3 本文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1.4.1 国外研究动态
  • 1.4.2 国内研究动态
  • 1.4.3 简要评述
  • 1.5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本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经济增长的含义
  • 2.1.2 科技投资的含义
  • 2.1.3 R&D
  • 2.2 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 2.2.1 熊彼特科技创新理论
  • 2.2.2 马克思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理论
  • 2.2.3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2.2.4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第三章 我国科技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现状及问题
  • 3.1 我国科技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发展历程
  • 3.2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和科技投资的现状分析
  • 3.2.1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现状对比分析
  • 3.2.2 我国东中西部科技投资现状对比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 4.1 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 4.1.1 资本投入
  • 4.1.2 劳动增加
  • 4.1.3 科技进步
  • 4.2 R&D 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基本模型
  • 4.3 R&D 存量的测算
  • 4.4 PANEL DATA 模型介绍和处理
  • 4.5 实证分析
  • 4.5.1 数据来源与变量的确立
  • 4.5.2 模型的确定
  • 4.5.3 基于全国的模型估计与检验
  • 4.5.4 基于东部地区的模型估计与检验
  • 4.5.5 基于中部的模型估计与检验
  • 4.5.6 基于西部的模型估计与检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加快科技投资,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 5.1 优化科技投资区域结构,协调各地区经济科技和谐发展
  • 5.2 积极发挥政府在科技投资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 5.3 加大科技投资强度,建立政府、企业等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状态空间模型在时变产出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的应用[J]. 21世纪数量经济学 2014(00)
    • [2].技术产出弹性、两阶段创新效率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13)
    • [3].中国工业行业技术研发投入产出弹性估计[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01)
    • [4].两个市场均衡的价格与产出弹性的理论分析[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4(01)
    • [5].河北省县区农业投入产出弹性的空间计量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6(04)
    • [6].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的我国资本产出弹性实证分析[J]. 时代金融 2016(12)
    • [7].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基于R&D资本存量产出弹性的视角[J]. 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 2012(00)
    • [8].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产出弹性及时变波动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6(05)
    • [9].农民纯收入影响了农业物质要素投入产出弹性吗——基于江苏地区面板数据的门槛模型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 2014(02)
    • [10].中国房地产投资的产出弹性——基于时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5)
    • [11].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8(32)
    • [12].农民收入对水稻生产中化肥产出弹性的门槛效应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7(09)
    • [13].中国工业自主创新绩效研究[J]. 科研管理 2013(07)
    • [14].中国农业劳动力配置效应再考察——基于三次产业劳动产出弹性动态估计[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08)
    • [15].制度变迁、经济增长与要素效率的提升——基于市场化视角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34)
    • [16].经济转型、民间投资成长与政府投资转向——投资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实证分析[J]. 经济科学 2008(02)
    • [17].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人力资本产出弹性视角[J].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2)
    • [18].中国工业R&D产出弹性测算(1993—2002)[J]. 经济学(季刊) 2008(03)
    • [19].从人口就业产出弹性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取向[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10)
    • [20].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15(04)
    • [21].科技财政与自主创新:基于中国省级DPD模型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 2011(02)
    • [22].机械化对农业社会总产值增量的贡献率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 农机化研究 2010(07)
    • [23].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长贡献及空间相关性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09)
    • [24].自主研发的社会收益率——中国大中型外资和国有企业的经验证据[J]. 世界经济文汇 2009(03)
    • [25].中国教育行业资本产出弹性估算[J]. 统计与决策 2018(22)
    • [26].中国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测算——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J]. 中国农村经济 2010(06)
    • [27].西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1990—2015年[J]. 西藏科技 2010(10)
    • [28].经济增长要素投入贡献率及其区域差异检验[J]. 统计与决策 2019(01)
    • [29].基于时变参数的我国生产函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14)
    • [30].中国专利活动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变参数估计[J]. 科学学研究 2008(05)

    标签:;  ;  ;  ;  

    我国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