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血管侵犯的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侵犯的预后

一、血管侵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论文文献综述)

黄超[1](2021)在《肺癌肿瘤微环境的系统解析及靶向中药发现》文中研究说明实体肿瘤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一团癌细胞,而是嵌入于一个由浸润和驻留宿主细胞组成的肿瘤微环境中。肿瘤微环境并不是沉默的旁观者,而且是癌症进展的积极推动者,并且是肿瘤治疗的关键靶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它通过恢复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力,在多种晚期癌症中产生了持久甚至治愈的治疗效果。然而,仅有少部分的患者能从中获益。因而需要新的技术和方法来阐明肿瘤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以发现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响应的标记物、新的微环境靶点和药物。在此,以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癌症——肺癌为例,通过整合高精度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和大规模转录组数据,构建了一个高精度的肺腺癌和肺鳞癌的肿瘤微环境细胞图谱,涵盖了1141个样本的39个细胞类型的丰度。借此,阐明了各细胞类型与肿瘤临床特征、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了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和免疫治疗响应的生物标记物,构建了以肿瘤微环境细胞图谱为基础的肿瘤预后模型,最后通过整合系列药理学分析技术形成了一个新的系统药理学方法,明确了苦参靶向肿瘤微环境抑制肺腺癌的作用机制。具体内容包括:一、为了在高精度水平下解析肺癌肿瘤微环境与预后等临床特征以及免疫治疗的相关性,利用一个先进的贝叶斯模型以高精度的单细胞测序数据为先验信息,从1141个肺腺癌和肺鳞癌转录组数据中解析了39个细胞类型的丰度,形成了一个全面的肺癌肿瘤微环境细胞图谱。借此开展了系列分析,包括:1)关联了不同细胞类型与肺癌的临床特征;2)分析了MAGEA3疫苗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失败的原因以及PD-1/PD-L1通路阻断治疗响应的生物标记细胞。结果表明,构建的肺癌肿瘤微环境图谱不仅能够解释已知的关于肺癌微环境的知识,还发现了系列新的细胞类型与肿瘤发展及治疗的关系。二、构建了一个以肿瘤微环境细胞图谱为基础的肿瘤预后模型(TMERS),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肺腺癌和肺鳞癌的预后,并且证明TMERS独立于经典的肿瘤预后因素(肿瘤分期、年龄、性别、吸烟行为、常见的基因突变)。该项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的细胞组成是影响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TMERS可作为一个肺癌预后预测的有效补充。三、最后,整合肺癌肿瘤微环境细胞图谱、系统生物学和药理学方法形成了一个新颖的系统药理学方法来发现增强PD-1/PD-L1阻断治疗的多靶点天然产物。以此明确了苦参中氧化苦参碱促进CD8+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浸润和协同PD-L1抑制剂抗癌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ADME参数评估,筛选了苦参潜在的活性成分的;2)预测潜在活性成分的靶点,明确了靶点在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方面的潜在作用;3)基于靶点与肺腺癌的临床特征以及免疫表型关联,明确了氧化苦参碱增加肺腺癌CD8+T细胞浸润的潜在作用;4)动物实验验证氧化苦参碱可以增强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的浸润协同PD-L1抑制剂抑制小鼠肺腺癌生长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利用单细胞测序数据来研究肿瘤微环境及其与癌细胞的相互作用,构建了一个高精度的肺癌肿瘤微环境图谱,为指导癌症疫苗治疗和免疫检查点疗法的有效性提供参考,并为预测肺癌预后和治疗药物提供重要资源。

张冬[2](2020)在《IFITM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调节作用》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癌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所有癌症中肺癌是病死率最高的,肺癌的病死率高是由于肺组织中癌细胞的增殖失控和早期转移。目前认为,长期暴露于烟草烟雾、遗传因素、空气污染是肺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众多研究表明,肺癌通过不同遗传途径、分子表达谱及治疗反应性呈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和遗传异质性,现已确定许多基因和蛋白质在癌症发生的复杂信号通路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有关肺癌发生的确切机制仍知之甚少。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interferon 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IFITM)基因家族是1984年首次在IFN诱导的神经母细胞瘤的cDNA中被发现,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五个 IFITMs(IFITM1、IFITM2、IFITM3、IFITM5 及 IFITM10)亚基因。IFITM蛋白家族的成员均由大约130个氨基酸构成,有两个跨膜蛋白区域穿插在一个保守的细胞质区。以往的研究表明,他们属于一个小鼠基因的家族成员,由2个短的具有高度相似性但由不同N末端和C端的核心序列的跨膜结构域蛋白组成。人类的同源基因(IFITM1,IFITM2,IFITM3)都聚集在11号染色体上,IFITM家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合成或复制,调节成骨细胞骨矿化,IFITM蛋白还被认为在细胞周期控制和细胞凋亡中起作用。其中,IFITM3又称1-8U,首先在结肠肿瘤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肠粘膜中分离,研究证实其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的首选标记物,并且IFITM3的表达与大肠癌的转移和预后呈正相关;IFITM3的表达水平也被证实在星形胶质细胞瘤细胞中的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小鼠的星形胶质细胞水平,IFITM3上调可影响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已被认为是脑胶质瘤发生和侵袭的关键因素;其它研究显示IFITM3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胃癌、肝癌组织中过度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在上述癌组织中IFITM3的高水平表达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密切相关,而基因敲除技术能显着下调IFITM3的mRNA及其蛋白水平,显着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周期停滞、促进细胞衰老和凋亡;IFITM3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高表达,并且与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水平显着相关。因此,IFITM3被认为是癌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抑制癌细胞的凋亡,促进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目前关于IFITM3在癌症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具体功能和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而对于IFITM3在肺癌中的研究目前更是鲜为人知。在人们日益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今天,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研究IFITM3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IFITM3基因为切入点,通过检测IFITM3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分析肺腺癌组织中IFITM3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及过表达技术,沉默及过表达肺腺癌细胞IFITM3基因,观察其对肺腺癌细胞株生长、迁移及侵袭的调节作用,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否也发生于肺腺癌的进展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其中的具体作用如何,p38-MAPK信号通路是否在肺腺癌进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p38-MAPK信号通路特异性激动剂TNF-α和抑制剂SB203580是否可改变这一进程,同时通过裸鼠成瘤能力进一步验证IFITM3基因的促细胞增殖作用。研究目的明确IFITM3在肺腺癌发生中的作用,通过分析IFITM3蛋白在肺腺癌组织的表达,观察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生长、迁移、侵袭、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探讨IFITM3在肺腺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并为寻找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新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研究方法1.肺腺癌癌组织中IFITM3蛋白的表达:收集50例肺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肺腺癌组织中IFITM3的表达,分析肺腺癌中IFITM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2.采用实时定量 PCR 检测 16HBE、H1299、H1395、H1437、H1975 及 A549细胞中IFITM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选择高表达的的细胞株,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构建IFITM3特异性沉默表达载体,转染至高表达IFITM3的肺腺癌细胞株;选择低表达的的细胞株,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过表达技术,构建IFITM3特异性过表达载体,转染至低表达IFITM3的肺腺癌细胞株,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IFITM3基因沉默及过表达的效率。3.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软琼脂培养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4.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后肺癌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olt检测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癌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后肺癌细胞早期凋亡。5.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6.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将沉默IFITM3基因的H1299细胞及过表达IFITM3基因的A549细胞和对照组H1299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左侧腋下接种观察出瘤,接种后第30天处死,测量瘤重量及瘤体体积。7.通过Western Bolt检测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表达及对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后MMP-2及MMP-9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EMT标记物Vimentin、Snail及E-cadherin表达的影响。8.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在IFITM3诱导EMT中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沉默IFITM3基因组加入p38-MAPK通路激活剂TNF-α后磷酸化p38、Vimentin、Snail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过表达IFITM3基因组加入p38-MAP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后磷酸化p38、Vimentin、Snail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IFITM3蛋白在人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表明,50例肺腺癌组织中的IFITM3蛋白表达呈阳性的有41例(82.00%)。TNM分期(Ⅲ+Ⅳ期)患者肺癌组织内IFITM3的表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患者;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肺癌组织内IFITM3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提示IFITM3蛋白在肺癌组织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2.肺腺癌细胞IFITM3的表达及转染效率。采用了实时定量 PCR 检测 16HBE、H1299、H1395、H1437、H1975 及 A549细胞中IFITM3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株IFITM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IFITM3在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16HBE仅有少量表达,在H1299和H1975细胞表达较高,在H1395和A549细胞表达较低,因此,选择H1299和H1975细胞行基因沉默,选择H1395和A549细胞行基因过表达进行下一步研究。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1v-shIFITM3转染H1299和H1975细胞后IFITM3 mRNA及蛋白的表达被明显的抑制;过表达质粒转染H1395和A549细胞后IFITM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则明显增加。3.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软琼脂培养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沉默IFITM3基因后H1299和H1975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提示沉默IFITM3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过表达IFITM3基因后H1395和A54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强,提示过表达IFITM3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4.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周期蛋白及肺癌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显示随着IFITM3的下调,处在G0/G1期的细胞数量显着增加,而在G2/M期及S期的细胞减少,这些结果表明,沉默IFITM3表达,可将H1299和H1975细胞阻滞于G0/G1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随着IFITM3的过表达,处在G0/G1期的细胞数量显着减少,而在G2/M期及S期的细胞增加,过表达IFITM3促进H1395和A549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结果显示沉默IFITM3表达,可降低H1299和H1975细胞CDK4及cyclin D1的表达,而P21的表达升高;过表达IFITM3,可升高H1395和A549细胞CDK4及cyclin D1的表达,P21则表达降低。Annexin V-FITC及PI复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癌细胞早期凋亡结果显示沉默IFITM3促进H1299和H1975细胞早期凋亡,过表达IFITM3抑制H1395和A549细胞早期凋亡。5.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沉默IFITM3基因后H1299和H1975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过表达IFITM3基因后H1395和A549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沉默IFITM3基因后H1299和H1975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过表达IFITM3基因后H1395和A549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6.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裸鼠成瘤能力的的作用沉默IFITM3基因可抑制H1299细胞裸鼠成瘤能力,过表达IFITM3基因可增强A549细胞裸鼠成瘤能力。7.沉默及过表达IFITM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蛋白表达及对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IFITM3基因对MMP-2及MMP-9的表达结果显示,沉默IFITM3表达可降低H1299和H1975细胞MMP-2及MMP-9的表达,过表达IFITM3可升高H1395和A549细胞MMP-2及MMP-9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FITM3基因对EMT标记物的表达结果显示,沉默IFITM3可降低H1395和H1975细胞Vimentin及Snail的表达,E-cadherin的表达升高;过表达IFITM3可升高H1395和A549细胞Vimentin及Snail的表达,E-cadherin的表达降低。8.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在IFITM3诱导EMT中的作用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沉默IFITM3基因,非磷酸化p3 8表达无明显改变,磷酸化p38的表达显着下降,在沉默IFITM3基因的H1299和H1975细胞中加入TNF-α,p38-MAPK通路激活后E-cadherin的表达降低,磷酸化p38、Vimentin、Snail的表达升高;过表达IFITM3基因,非磷酸化p38表达无明显改变,磷酸化p38的表达显着增加,在过表达IFITM3基因的H1395和A549细胞中加入SB203580特异性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E-cadherin的表达升高,磷酸化p38、Vimentin、Snail的表达显着降低,这些结果表明:IFITM3可以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诱导EMT的发生。研究结论1.IFITM3蛋白在肺腺癌组织内呈现高表达,并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2.沉默IFITM3基因后,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并促进其凋亡;过表达IFITM3基因后,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上升,并减少其凋亡。3.沉默IFITM3基因导致肺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过表达IFITM3基因导致肺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4.沉默IFITM3基因可抑制肺腺癌细胞裸鼠成瘤能力,过表达IFITM3基因可增强肺腺癌细胞裸鼠成瘤能力。5.沉默IFITM3基因导致MMP-2、MMP-9蛋白的表达降低,过表达IFITM3基因后MMP-2、MMP-9蛋白的表达升高,IFITM3可以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诱导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发生,从而促进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以上结果提示IFITM3在肺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IFITM3表达与肺腺癌的病情发展有关,IFITM3有望成为肺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栗家平[3](2020)在《SALL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5%以上。目前肺癌的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但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由于癌细胞发生转移、化疗敏感性低等因素,使得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五年生存率较低。肺癌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种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及抑癌基因失活的过程,近年来,根据肺癌患者特定基因突变类型而进行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周期。因此,探究肺癌发生、转移的分子机制,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干预靶标,对提高肺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SALL4)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原癌基因,其编码一种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在维持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能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SALL4可通过调节不同的信号通路、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修饰等机制发挥其调控功能,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且其表达水平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目前关于SALL4在肺癌中的调控作用和临床意义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SALL4在肺癌中的表达,分析SALL4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进而从细胞水平探讨SALL4对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RT-PCR检测30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SALL4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肺癌组织芯片,62例)检测肿瘤组织中SALL4表达并对染色结果进行评分,收集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分析SALL4表达与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根据回访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SALL4表达对患者总生存周期和无病生存周期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SALL4表达对于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2)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5种肺癌细胞系中S ALL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稳定敲低SALL4表达的肺癌细胞系,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MTT法检测SALL4对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SALL4对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肺癌细胞的迁移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癌细胞EMT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而建立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在体内敲低SALL4表达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瘤体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3)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肺癌细胞中STAT3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在敲低表达SALL4的细胞中激活STAT3的表达,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法检测共转染siRNA-SALL4和激活STAT3后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1)SALL4的表达(mRNA)在30例肺癌肿瘤组织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免疫组化(肺癌组织芯片:62例)结果显示,SALL4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7.7%(42/62),而在癌旁正常组织SALL4表达的阳性率为19.4%(12/62)(P<0.05),表明SALL4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显示,SALL4表达与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状况、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显着相关性(P>0.05),其中SALL4高表达组相比于SALL4低表达组具有更多的淋巴结转移例数和更高的TNM分期。预后分析结果显示,SALL4低表达者相比于SALL4高表达者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且SALL4表达是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2)SALL4 mRNA和蛋白表达在肺癌细胞系中显着上调,与组织中表达情况一致。在A549和H358细胞系中构建稳定敲低SALL4表达的肺癌细胞系,RT-PCR结果显示转染siRNA-SALL4后,A549和H358细胞中SALL4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表明转染成功。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抑制SALL4表达后,克隆形成数显着下降(P<0.05);MTT结果显示,siRNA-SALL4组细胞从第2天开始生长活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敲低SALL4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抑制SALL4表达后,肺癌细胞发生凋亡的比例显着升高(P<0.05),且可将肺癌细胞阻滞在G0/G1期,从而抑制细胞周期的进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抑制SALL4表达,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着降低(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抑制SALL4表达,肺癌细胞中Bax、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增强,而Bcl-2蛋白表达减弱,同样,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B,CyclinE和Cyclin D1的表达也显着降低,且细胞EMT过程得到抑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敲低SALL4表达后,移植瘤体积和重量的增长速度均显着降低,即在体内水平降低SALL4表达可抑制肺癌移植瘤的生长;(3)Westernblot结果显示,敲低SALL4表达后,磷酸化p-STAT3的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表明敲低SALL4可同时抑制STAT3的磷酸化过程。在转染siRNA-SALL4和激活STAT3后,si-SALL4+激活STAT3组肺癌细胞相比于siRNA-SALL4组的生长活性和侵袭能力显着增强,而凋亡能力显着减弱,表明激活STAT3可逆转敲低SALL4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结论:SALL4在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均上调,其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明显相关;敲低SALL4表达可显着降低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能力及EMT过程,并阻滞细胞周期进展,促进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与SALL4可靶向激活STAT3信号通路有关。本研究为明确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寻找新的肺癌诊治的作用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于佳琪[4](2020)在《UCH-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肺癌是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可简单划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及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两大类。NSCLC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组织学类型、临床或病理分期等因素外,治疗策略和治疗疗效也对其预后有重要的影响。肺癌组织中某些蛋白的表达不仅与预后相关,而且已有针对相关分子的靶向治疗药物投入临床。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是一类半胱氨酸水解酶,不仅具有泛素水解酶和稳定泛素单体的作用,还可通过细胞周期蛋白去泛素化作用影响细胞分裂。UCH-L1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已有关于UCH-L1在肺癌中的研究,但是大部分为体外实验等基础性研究,临床研究很少,且研究结果尚不一致,存在争议。本研究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临床信息统计学方法研究UCH-L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UCH-L1表达在NSCLC中的意义及其能否成为潜在的肺癌治疗新靶点。材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外科手术切除的NSCLC病例401例。收集并统计所有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数据。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肺癌组织中UCH-L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统计学方法,评估UCH-L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肺癌患者中UCH-L1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401例NSCLC患者包括腺癌286例(71.3%)、鳞状细胞癌51例(12.7%)及其他类型癌64例(16.0%)。2.在NSCLC中,细胞浆UCH-L1的表达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1),吸烟者高于非吸烟者(P<0.001),且肿瘤越大(>3cm)阳性率越高(P=0.003),病理分期高阳性率越高(P=0.027),但有淋巴细胞浸润的阳性率低于没有浸润的(P=0.035);细胞浆或细胞核至少有一个表达UCH-L1的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1),吸烟者高于非吸烟者(P<0.001),患者年龄越大阳性率越高(P=0.039),肿瘤越大(>3cm)阳性率越高(P=0.002),病理分期高阳性率越高(P=0.046)。3.在腺癌中,UCH-L1细胞浆阳性率有胸膜侵犯的高于没有胸膜侵犯的(P=0.027),且病理分期高阳性率越高(P=0.027);细胞浆或细胞核至少有一个表达UCH-L1的阳性率有胸膜侵犯的也高于没有胸膜侵犯的(P=0.012),同样病理分期高阳性率越高(P=0.043)。4.在NSCLC中,UCH-L1细胞浆的表达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缩短相关(114.55 vs.89.72月;P=0.005);细胞核的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109.99 vs.59.80月;P<0.001)及OS(112.88vs.69.94月;P<0.001)的缩短均有关;细胞浆或细胞核至少有一个表达与OS(115.99 vs.87.12月;P<0.001)的缩短相关,另外,细胞核的表达比细胞浆的表达与PFS(110.87、94.07、69.13 vs.37.78月;P=0.001)以及OS(115.99、90.57、74.13 vs.49.36月;P<0.001)的缩短有更为显着的相关性。5.在腺癌中,UCH-L1细胞浆的表达与OS的缩短相关(118.55 vs.90.38月;P=0.010);细胞核的表达与PFS(108.63 vs.29.67月;P<0.001)及OS(117.43vs.41.67月;P<0.001)的缩短均有关;细胞浆或细胞核至少有一个表达与OS(118.89 vs.89.56月;P=0.004)的缩短相关,另外,细胞核的表达比细胞浆的表达与PFS(109.53、89.27、31.00 vs.28.33月;P<0.001)以及OS(118.89、96.21、40.00 vs.43.33月;P<0.001)的缩短有更为显着的相关性。6.NSCLC肿瘤细胞UCH-L1细胞浆的表达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OS:风险比(HR值)=1.854;95%置信区间1.132-3.038;P=0.014);NSCLC肿瘤细胞UCH-L1细胞核的表达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PFS:HR值=3.169;95%置信区间1.578-6.361;P=0.001;OS:HR值=3.921;95%置信区间1.940-7.925;P<0.001);NSCLC肿瘤细胞细胞浆或细胞核至少有一个表达UCH-L1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OS:HR值=2.282;95%置信区间1.418-3.672;P=0.001)。7.腺癌肿瘤细胞UCH-L1细胞核的表达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PFS:HR值=6.068;95%置信区间2.308-15.949;P<0.001;OS:HR值=8.550;95%置信区间2.809-26.023;P<0.001);腺癌肿瘤细胞UCH-L1细胞浆或细胞核至少有一个表达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OS:HR值=2.073;95%置信区间1.018-4.221;P=0.044)。结论1.在NSCLC中,包括腺癌和鳞状细胞癌,UCH-L1的表达都存在细胞浆表达及少量的细胞核表达模式,且UCH-L1的表达在伴有不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肿瘤之间存在差异,NSCLC组织中UCH-L1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腺癌组织中UCH-L1的表达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与胸膜侵犯显着相关。2.在NSCLC特别是腺癌中,UCH-L1细胞浆及细胞核的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OS及PFS)相关,且细胞核的表达预示更短的生存期,可作为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杨路[5](2020)在《Mir-182-5p在肺腺癌中临床应用价值、靶基因预测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所有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死亡率可以占到每年新发肺癌病例的13%。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居第一,据统计数据,每年有约600,000死于肺癌。在中国山东省肺癌发病率也已位于十大肿瘤前列。根据组织学分型肺癌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肺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但是5年生存率仅有16%。肺癌起病隐匿,绝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晚期。尽管手术或者放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效果仍然欠佳。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晚期肺癌的生存率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分子靶向药物的适用人群相对有限,且耐药率高,导致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探索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特异性高的诊断及治疗靶标尤其重要。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实miR-182-5p与多种肿瘤显着相关,包括乳腺癌、胃癌、原发性肝细胞癌、膀胱癌、卵巢癌、肾癌,肠癌和肺癌等。但是miR-182-5p在肺腺癌中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作用机制及其相应靶基因方面仍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试图在这些方面通过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方法:1、Mir-182-5p在肺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1)我们将预处理好的miRNA测序数据集提取mir-182-5p的表达量。我们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癌与癌旁组织表达水平分布的比较。(2)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ROC)评估mir-182-5p表达量能否用于鉴别癌与癌旁组织。(3)利用肿瘤分期评估mir-182-5p的表达水平是否与肺腺癌的疾病进展相关。(4)利用生存分析去评估mir-182-5p在肺癌预后的预测作用。2、miR-182-5p的靶基因预测(1)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富集分析:利用star Base v3.0软件对miR-182-5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利用DAVID v6.8网站对miR-182-5p靶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term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的富集分析并应用Cytoscape v 3.6.1软件中的Biological Networks Gene Ontology tool进一步验证DAVID v6.8中的GO term功能富集结果,分析了解miR-182-5p的靶基因在人体涉及的生物学功能和通路机制。(2)MiR-182-5p靶基因调控网络构建:利用在线分析网站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acting Genes/Proteins和Gene MANIA了解这些基因与ALT和AST编码基因的基因-基因和蛋白-蛋白互作关系。(3)Mi R-182-5p靶基因肺腺癌中的差异表达与预后分析:应用TCGA网站下载肺腺癌全基因组RNA测序数据集和临床资料,通过利用edge R(http://www.bioconductor.org/packages/release/bioc/html/edge R.html)和DESeq(http://www.bioconductor.org/packages/release/bioc/html/DESeq.html)两个R语言软件包进行miR-182-5p的靶基因在TCGA肺腺癌癌与癌旁组织中表达分布的计算,以探索全基因组RNA测序队列对miR-182-5p的靶基因进行诊断和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4)数据统计分析:采用Log-rank评价和单因素生存分析比较不同肺腺癌临床参数组别之间生存差异。将单因素与OS差异有显着统计学相关(P<0.05)的临床病理参数纳入多变量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进行调整miR-182-5p的靶基因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使用survival(https://cran.r-project.org/web/packages/survival/index.html)在R语言平台中进行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用于评估许多BC患者的相对风险。采用benjamin-hochberg法对GSEA中FDR进行多重检测。3、miR-182-5p靶基因CASP2在肺腺癌中的临床意义分析(1)CASP2基因在肺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我们将预处理好的RNA测序数据集提取CASP2的表达量。我们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癌与癌旁组织表达水平分布的比较,同时利用ROC评估CASP2表达量能否用于鉴别癌与癌旁组织。同时我们还利用肿瘤分期评估CASP2的表达水平是否与肺腺癌的疾病进展相关。最后,我们还利用生存分析去评估CASP2在肺癌预后的预测作用。(2)CASP2全基因组共表达分析:我们将纳入预后分析的500例肺腺癌癌组织RNA测序数据集进行CASP2基因的全基因组共表达基因筛选。利用R平台中的“cor”函数进行计算和筛选。我们将与CASP2基因共表达分析P<0.05结果定义为CASP2在肺腺癌癌组织的共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将用于后续基因功能富集分析。(3)CASP2及其共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利用DAVID v6.8对miR-182-5p靶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term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的富集分析。同时,为了进一步验证DAVID v6.8中的GO term功能富集结果,我们还利用Cytoscape v 3.6.1软件中的Biological Networks Gene Ontology tool(Bi NGO,https://www.psb.ugent.be/cbd/papers/Bi NGO/Home.html)APP验证GO term富集分析。(4)CASP2及其共表达基因的互作调控网络构建:我们利用在线分析网站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acting Genes/Proteins(STRING,https://string-db.org/)和Gene MANIA(http://www.genemania.org/)分别进行蛋白-蛋白和基因-基因互作调控网络构建。(5)数据统计分析:采用Log-rank评价和单因素生存分析比较不同肺腺癌临床参数组别之间生存差异。将单因素与OS差异有显着统计学相关(P<0.05)的临床病理参数纳入多变量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进行矫正,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用于评估患者的相对风险。采用SPSS 22.0和R 3.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达到统计学显着性。4、mir-182-5p在肺腺癌调控机制中作用的实验性研究(1)研究对象:对齐鲁医药学院附属二院2013年12月-2017年12月行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结果为腺癌)切除术的33例患者的血液进行临床标本采集,以同期在我院体检正常者血液为对照组,根据1:1进行匹配,选择26人作为对照(应选对照33例,但有7名患者因年龄、配合程度、组织无法获取等原因未能配比成功,所以实际的对照数量是26例)。通过检测miR-182-5p和预测到的miR-182-5p直接靶基因CASP2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液中表达情况,预测和验证二者的调控关系,并研究二者对肺癌细胞株增殖活性的影响,以期初步探讨miR-182-5p通过对CASP2的调控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机制。(2)标本采集: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空腹血液、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3)样本检测方法:运用q RT-PCR技术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82-5p水平;MTT方法检测miR-182-5p对肺癌细胞株H1299的活性的影响;(4)mir-182-5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调控机制研究:通过检测各标本中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变化、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2)对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证实验证miR-182-5p是否直接结合CASP2的m RNA,探讨mir-182-5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调控机制。结果:1、mir-182-5p在肺腺癌中的临床价值(1)我们从TCGA官网中一个513个患者的567个样本的miRNA测序数据,其中癌组织样本为521个,癌旁组织样本为46个。在随后的生存分析中,我们根据纳入标准,一共获得500例同时具有完整临床预后资料、的肺腺癌患者纳入预后分析。(2)本研究将miRNA测序数据中提取mir-182-5p的数据,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mir-182-5p在肺腺癌患者的癌与癌旁组织表达分布水平,我们发现mir-182-5p在肺腺癌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显着高表达(P<0.0001,)。同时,我们利用ROC曲线评估mir-182-5p鉴别肺腺癌癌与癌旁组织的能力,我们发现mir-182-5p可以显着区分癌与癌旁[P<0.0001,area under the curve(AUC)=0.9431,95%CI=0.9209-0.9653]。(3)本研究分析了mir-182-5p的肺腺癌疾病进展的关系。我们未在TCGA肺腺癌队列中观察到mir-182-5p与肺腺癌的疾病进展存在显着相关。此外,我们还根据mir-182-5p在500例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根据表达水平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mir-182-5p组,通过生存分析我们并未在TCGA肺腺癌队列中观察到mir-182-5p与肺腺癌预后显着相关(Log-rank P=0.772,HR=1.044,95%CI=0.780-1.398),通过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矫正肿瘤分期,我们仍未观察到高表达-和低表达-mir-182-5p组之间的肺腺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存在显着差异(P=0.934,矫正后的HR=1.013,95%CI=0.755-1.359)。同时,为进一步探索mir-182-5p与肺腺癌预后的潜在应用价值,我们利用R平台中的“survival”和“survminer”软件包进行最佳分界值的筛选,结果如图8所示,我们在TCGA肺腺癌队列中未找到mir-182-5p与肺腺癌预后显着相关的分界点(min P value=0.1902)。2、mir-182-5p的靶基因预测结果(1)通过star Base v3.0进行靶基因预测,我们共获得365个miR-182-5p的靶基因,通过miR-182-5p靶基因GO Term和Bi NGO功能富集分析我们发现可以显着参与细胞凋亡和细胞粘附相关生物学过程。在KEGG富集分析中,我们发现miR-182-5p的靶基因可以显着富集于Pathways in cancer,PI3K-Akt,Rap1等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肺腺癌作为重要的肿瘤相关生物学机制。通过Bi NGO富集分析验证miR-182-5p的靶基因生物学过程与在DAVID v6.8中的富集分析结果一致。(2)利用Gene MANIA和STRING两个在线分析网站进行基因-基因和蛋白-蛋白互作调控网络的构建,这些靶基因存在复杂的共表达调控关系之外,还存在复杂的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gene neighborhood,gene fusions,gene co-occurrence,textmining,protein homology互作调控关系网络。(3)通过edge R软件包的筛选,我们共获得33个在肺腺癌癌组织中下调的miR-182-5P靶基因,在癌组织中上调的miR-182-5P靶基因25个。在DESeq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中,我们共获得33个在肺腺癌癌组织下调的miR-182-5P靶基因,18个在肺腺癌癌组织中上调的miR-182-5P靶基因。(4)通过对比差异表达的miR-182-5P靶基因和预后相关的miR-182-5P靶基因,我们发现共有10个miR-182-5P的靶基因既在肺腺癌中差异表达,又与肺腺癌预后相关:PRKCE,SATB2,TMEM145,ANLN,DOCK4,CAMK2N1,SMAD7,SH3BP5,MTURN,CBFA2T3。其中与TCGA队列的肺腺癌总体生存时间最显着相关的基因是MTURN(maturin,neural progenitor differentiation regulator homolog,adjusted P value=7.60E-05,adjusted HR=0.543,95%CI=0.402-0.735)。3、mir-182-5p靶基因CASP2在肺腺癌中的临床价值(1)我们从TCGA官网中一共获得515个患者的594个RNA测序数据集,其中癌组织为个535个,癌旁组织为59个。在随后的生存分析中,一共获得500例同时具有完整临床预后资料的肺腺癌患者纳入预后分析。首先我们在TCGA肺腺癌队列中观察CASP2在肺腺癌癌与癌旁组织中的分布。我们发现CASP2在肺腺癌癌组织中教癌旁组织显着高表达(P<0.0001)。同时,我们利用ROC曲线评估CASP2鉴别肺腺癌癌与癌旁组织的能力,我们发现CASP2可以显着区分癌与癌旁(P<0.0001,AUC=0.8087,95%CI=0.7689-0.8485)。我们发现CASP2与肺腺癌的疾病进展存在显着相关。Stage I期和stage III期的肺腺癌患者比较,CASP2在两组之间的表达存在显着差异,stage III期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CASP2表达水平显着高于stage I期患者的癌组织(P=0.0113)。我们还对比了早期(stage I+II期)和晚期(stage IIII+IV期)肺腺癌患者癌组织CASP2的表达水平,我们发现晚期肺腺癌患者CASP2的表达显着较早期患者高(P=0.0166)。同时,为进一步探索CASP2与肺腺癌预后的潜在应用价值,我们利用R平台中的“survival”和“survminer”软件包进行最佳分界值的筛选,我们在TCGA肺腺癌队列中找到CASP2与肺腺癌预后显着相关的最佳分界点(min P value=0.0058),即以CASP2原始count表达量2426.897为界,低表达-CASP2组患者一共325人,高表达-CASP2组患者175人(Log-rank P=0.0058,HR=1.512,95%CI=1.125-2.03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矫正肿瘤分期后仍提示我们根据该分界,CASP2仍与肺腺癌预后显着相关(矫正后P=0.0197,矫正后HR=1.425,95%CI=1.058-1.920)。(2)本研究利用500例肺腺癌的全基因组RNA测序数据进行CASP2全基因组共表达基因筛选,随后利用DAVID v6.8进行功能富集,以及用Gene MANIA和STRING在线分析工具对CASP2及其共表达基因之间的基因-基因和蛋白-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进行验证。我们在R语言平台中利用“cor”函数进行CASP2共表达基因的筛选,候选基因与CASP2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P值<0.05即认为候选基因为CASP2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共表达基因。我们一共获得982个在肺腺癌癌组织中与CASP2基因存在共表达关系的基因,其中322个基因与CASP2基因存在负相关关系,在这些负相关的基因中,他们与CASP2基因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小为0.26,这些基因是TMEM220(Transmembrane Protein 220),CYB5A(Cytochrome B5Type A),MTIF3(Mitochondrial Translational Initiation Factor 3),PLEKHA3(Pleckstrin Homology Domain Containing A3),ACSM3(Acyl-Co A Synthetase Medium Chain Family Member 3),SERF2(Small EDRK-Rich Factor 2),TSPAN4(Tetraspanin 4),FAM114A2(Family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114 Member A2);最大为0.414,该基因是ALG5(ALG5 Dolichyl-Phosphate Beta-Glucosyltransferase)。我们一个获得660个基因与CASP2基因存在正相关关系,在这些负相关的基因中,他们与CASP2基因的相关系数最小为0.253,这些基因是POT1(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OPA1(OPA1 mitochondrial dynamin like GTPase),FANCG(FA Complementation Group G),CELSR2(Cadherin EGF LAG Seven-Pass G-Type Receptor 2),DBF4(DBF4 Zinc Finger),TULP3(TUB Like Protein3),TM9SF4(Transmembrane 9 Superfamily Member 4),MSL1(MSL Complex Subunit 1),RRM2(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Regulatory Subunit M2),GTF3C5(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 IIIC Subunit 5),TLE1(TLE Family Member 1);最大为0.591,该基因是ZNF212(zinc finger protein 212)。(3)利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进行Gene Ontology(GO)Term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对CASP2及其共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同时,我们还利用Bi NGO对GO term的结果进行验证。GO分析结果提示CASP2及其共表达基因可能参与调控如下生物学过程:DNA replication,cell division,DNA repair,G1/S transition of mitotic cell cycle,G2/M transition of mitotic cell cycle,regulation of signal transduction by p53class mediator,m RNA splicing,via spliceosome,cell proliferation,DNA damage response,detection of DNA damage,methylated histone binding,p53binding,histone H3-K4 methylation,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activity,primary miRNA processing,positive regulation of histone H3-K4 methylation,cell-cell adherens junction,cell-cell adhesion,cadherin binding involved in cell-cell adhesion,m RNA 3’-UTR binding,ubiquitin ligase complex。同时,我们利用另外一种GO富集工具:Bi NGO,验证DAVID中GO富集的功能富集结果,我们也发现CASP2及其共表达基因可能参与调控如下生物学过程:cell cycle,mitotic cell cycle,cellular macromolecule metabolic process,M phase of mitotic cell cycle,DNA replication,cell division,DNA repair,response to DNA damage stimulus,mitotic sister chromatid segregation,cell cycle checkpoint,DNA-dependent DNA replication,RNA metabolic process,ATP binding,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protein ubiquitination,DNA alkylation,DNA methylation,RNA splicing,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gene silencing by RNA,methyltransferase complex,protein modification process,post-translational protein modification,p53 binding,SCF-dependent proteasomal ubiquitin-dependent protein catabolic process,phosphoinositide-mediated signaling,protein autoubiquitination,ubiquitin ligase complex。(4)利用DAVID网站中的KEGG进行通路分析,发现CASP2及其共表达基因参与调控Cell cycle(hsa04110),DNA replication(hsa03030),Mismatch repair(hsa03430),Base excision repair(hsa03410),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hsa03420),p53 signaling pathway(hsa04115)等通路。上述筛选到的基因通路,在GO分析结果中同样富集到,如Cell cycle,DNA replication和p53信号通路等。(5)利用STRING和GeneMANIA在线工具对这些基因进行蛋白-蛋白和基因-基因互作关系的探索,通过STRING分析发现CASP2及其共表达基因存在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其共表达相关关系在STRING数据库中得到验证。通过Gene MANIA在线工具,我们同样发现CASP2基因及其共表达基因存在着复杂的共表达调控网络4、mir-182-5p在肺腺癌中调控机制的研究结果(1)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液中miRNA-182-5p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转染miR-182-5p的antagomir至肺癌细胞H1299中,转染后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TT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增殖速度显着减慢,提示miR-182-5p表达沉默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3)通过检测miRNA-182-5p潜在靶基因CASP2在各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CASP2的m RNA、蛋白表达及血液中CASP2的m RNA、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着降低。(4)转染antagomiR-182-5p后CASP2的m RNA、蛋白表达结果提示沉默H1299中的miRNA-182-5p可使CASP2表达显着升高,细胞增殖活性降低,若同时沉默CASP2表达可恢复细胞增殖活性。(5)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miRNA-182-5p与CASP2的3’-UTR结合,调控其表达。结论:(1)mir-182-5p在肺腺癌癌组织中显着上调,其表达量可作为鉴别癌与癌旁组织的标志物。但在TCGA肺腺癌队列中未观察到mir-182-5p表达水平与肺腺癌的疾病进展和预后存在显着相关,其在肺腺癌疾病进展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发现。(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液的miRNA-182-5p表达明显上调且这种上调可能与组织中CASP2表达下调有关,miRNA-182-5p可能通过CASP2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标志物。(3)分析了第二部分中鉴定到的mir-182-5p的靶基因CASP2在肺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也观察到CASP2基因在肺腺癌癌组织中显着上调,ROC曲线分析表明CASP2表达水平可用于鉴别肺腺癌癌与癌旁组织,此外,其表达水平还与肺腺癌的疾病进展和预后显着相关。CASP2基因表达随疾病进展呈上升趋势,高表达CASP2基因的肺腺癌患者预后不良。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ASP2基因在肺腺癌中可能通过参与调控细胞周期、DNA复制、核苷酸切除修复和p53信号通路进而影响肺腺癌的进展和预后。这些潜在的机制仍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进行验证。(4)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miR-182-5p的靶基因可能参与细胞凋亡和细胞粘附相关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在通路机制上可能参与Pathways in cancer,PI3K-Akt,Rap1等信号通路。在利用TCGA肺腺癌数据中,我们共筛选到50个miR-182-5p的靶基因在肺腺癌的癌与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47个miR-182-5p的靶基因在肺腺癌中与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显着相关。通过对比差异表达的miR-182-5p靶基因和预后相关的miR-182-5p靶基因,我们共获得10个既差异表达又与肺腺癌预后相关的基因:PRKCE,SATB2,TMEM145,ANLN,DOCK4,CAMK2N1,SMAD7,SH3BP5,MTURN,CBFA2T3。

鲁倩[6](2020)在《外周血中CRP、PCT、NLR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联合检测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临床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就诊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张家界人民医院确诊的且未经任何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外周血炎性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值、淋巴细胞值,并计算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病理学资料、影像学资料(包括胸部CT、头部CT或MRI、浅表淋巴结彩超或CT、全身骨扫描等)。并按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临床分期。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外周血中CRP、PCT、NLR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确定CRP、PCT、NLR的联合诊断效能。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年龄、性别及组织学病理分型在不同临床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之间没有差异性。2.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CRP、PCT、NLR水平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没有相关性。3.CRP、NLR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Ⅲ-Ⅳ期与Ⅰ-Ⅱ期对比有显着差异,PCT水平无显着差异。CRP、PCT、NLR在Ⅰ-Ⅱ期患者中的平均数分别为7.63mg/L、0.05ug/L、3.27;在Ⅲ-Ⅳ期患者中的平均数分别为22.11mg/L、1.13ug/L、4.58。4.ROC曲线分析各单项指标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中,约登指数分别为CRP 0.41、PCT 0.3,NLR 0.33;诊断灵敏度为CRP=NLR>PCT,对应的值分别为0.66、0.66、0.38;诊断特异性为PCT>CRP>NLR,对应的值分别为0.92、0.75、0.66。5.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联合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效能显示以CRP+NLR灵敏度最高,为0.77,特异性为0.67,且大于单一指标诊断效能。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RP、NLR水平在Ⅲ-Ⅳ期中较Ⅰ-Ⅱ期高,PCT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中诊断价值不确定;2.联合检测CRP、NLR水平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指标,对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张梦婷[7](2020)在《NSCLC患者中VEGF表达状态与低分子肝素联合GP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1-cell lung caner,NSCLC)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状态与接受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联合GP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1)选取我院2018年1?1?至2019年12?31?经组织病理学检测证实的1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连续?选,收集?选患者的组织?蜡标本,采?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患者中VEGF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化检测的VEGF表达情况进行分组,分为VEGF低表达组和VEGF高表达组。(2)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每组分别进行GP方案化疗和GP+LMWH联合方案化疗效。GP组化疗方案:顺铂(75mg/m2,d1)/吉?他滨(l.0-1.25g/m2,d1,d8)(每21天1周期);GP+LMWH组:在GP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LMWH,即每个化疗周期开始前1天,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000I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治疗1周。(3)全部患者化疗满2周期时进?疗效评价,分析患者VEGF表达状态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LMWH与VEGF表达状态之间的关系,采?Cox单因素分析NSCLC患者PFS的影响因素。(4)应?ELISA法检测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生物化学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并比较化疗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180例?选患者中平均年龄59.45±1.65岁(年龄范围1875岁,中位年龄59岁);其中男性患者118例(65.56%),女性患者62例(34.44%),吸烟患者111例(61.67%),不吸烟患者69例(38.33%),VEGF低表达患者66例(36.67%),VEGF高表达患者114例(63.33%),淋巴结转移阳性者105例(58.33%),淋巴结转移阴性者75例(41.67%),VEGF高表达阳性在远处转移和淋巴结患者中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各组患者PFS的比较:患者中有173例可评价PFS,其中VEGF高表达患者中GP组与LMWH+GP联合化疗组两组中位PFS分别为(5.53个月vs 3.3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S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患者较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患者PFS延长(5.99个月vs 4.13个月,P<0.001),而性别、年龄和吸烟与否对PFS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3)疗效评价:180例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化疗满2周期时接受疗效评价。180例患者的疾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0.5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50.56%。其中VEGF高表达患者中GP组与LMWH+GP联合化疗组患者的ORR(9.23%vs 23.01%),DCR(33.85%vs 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GP方案化疗中,VEGF低表达患者与VEGF高表达患者的ORR(36.49%vs 9.23%)比较,DCR(79.82%vs 33.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GP与GP+LMWH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改变:VEGF高表达患者采用LMWH+GP联合化疗组,第3次化疗前血清VEGF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此组第1次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LMWH组患者的PT、FIB、D-D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并发症情况:治疗期间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GP组与GP+LMWH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VEGF表达状态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2.VEGF表达状态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即VEGF表达越高,化疗疗效越差;3.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抑制VEGF表达,抑制肿瘤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出血风险小,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的药物。

唐兴[8](2020)在《循环肿瘤细胞、经皮肺穿刺活检及18F-FDG 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 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靶向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的运用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病理资料、手术分期等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其应用于临床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1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54例健康人外周血进行叶酸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并用肿瘤特异性叶酸配体寡核苷酸偶合物进行标记,再对其定量PCR扩增,分析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与TNM分期的相关性。评估其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与CEA、CA125、CA724、CYFRA21-1、NSE等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结果:(1)健康人组CTC中位数为4.95 FU/3ml,肺良性疾病组为7.55FU/3ml,肺癌组为11.21Fu/3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检验,P=0.000和0.018),健康组与良性肺疾病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P=0.000)。(2)肺癌患者 CTC 中位数分别为:Ⅰ 期 11 FU/3ml,Ⅱ 期 13.25 FU/3ml,Ⅲ期14.77 FU/3ml,Ⅳ期17.89 FU/3ml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检验,P<0.05)。不同T分期、分化等级、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及病理亚型患者间的CT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检验:T1 vs T2 vs T3 vs T4,P=0.254;G1 vs G2 vs G3,P=0.424;Mann-Whitney U 检验:<60 岁 vs≥60 岁,P=0.853;男 vs 女,P=0.739;≤3cm vs>3cm,P=0.322;鳞癌 vs 腺癌,P=0.497)。(3)以 CTC=8.70 FU/3mL为cutoff值,此时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98.1%,AUC曲线下面积为0.953(95%CI:0.926,0.979),诊断效能优于 CEA、CA125、CA724、CYFRA21-1、NSE 等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CTC 阳性检出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分化等级、病理亚型、TNM分期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为0.319、0.972、0.341、0.268、0.125和 0.208)。结论:本研究通过以叶酸为靶点的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靶向荧光定量PCR扩增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TC,发现该技术具备良好的诊断效能,可用于肺癌筛查。第二部分循环肿瘤细胞、经皮肺穿刺活检结合18F-FDG显像在周围型肺部结节疾病早期诊断中的运用目的:对周围型肺部结节疾病患者手术前行18F-FDG PET/CT显像与经皮肺穿刺活检,比较其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对周围型肺部结节疾病早期诊断的优劣。方法:对44例周围型肺部结节疾病患者手术前行18F-FDGPET/CT显像测定SUV max值,经皮肺穿刺活检并测定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比较三者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推断对周围型肺部结节疾病的早期诊断效能。结果:(1)18F-FDG PET SUVmax中位数为2.35<2.5(阳性诊断标准值),单样本Wilcoxon带符号秩和检验,P=0.4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该组患者18F-FDG PET检查总体阳性率不高。PET/CT敏感度36%,特异度57.89%,准确度45.45%,kappa=0.058,P=0.680>0.05,PET/CT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本组CTC中位数为9.35FU/3ml,敏感度88%,特异度84.21%,准确度86.36%,kappa=0.722,P=0.00,CTC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敏感度84%,特异度100%,准确度90.91%,kappa=0.819,P=0.000,经皮肺穿刺活检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以CTC、SUVmax结果绘制ROC曲线,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5(95%CI:0.916,1.000)和 0.656(95%CI:0.487,0.825),CTC 诊断效能明显优于PET/CT。结论:由于早期恶性周围型肺部结节疾病,尤其是磨玻璃样病变,18F-FDG PET/CT摄入量偏低,容易造成PET/CT假阴性结果,导致诊断效能不高。经皮肺穿刺活检虽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都很高,却是一种有创操作且容易引起并发症。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具有快捷方便、非侵入性、可重复性、诊断效能高等特点,可以弥补前两者的缺点,成为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有力武器。

夏露花[9](2020)在《nm23表达在NSCLC中的研究及PET/CT对其分期与放疗计划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和探讨nm23基因与其他基因(EGFR,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为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疾病选取最有效的药物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靶向逆转nm23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在放疗敏感性中的影响研究,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探讨使用PET/CT与增强CT两种检查方法对nm23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及对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1)选取180例nm23表达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将其列为研究组。选取上述研究组中的53例非小细胞癌标本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nm23和EGFR、VEGF基因的表达,对比其差异。对上述1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在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方面nm23、EGFR、VEGF三者表达的差异及其相关性。2)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细胞株H1299中nm23 mRNA中表达水平;对照组细胞株A549给予照射处理,实验组则将过表达nm23重组质粒转染A549后给予照射处理;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情况;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各组nm23 mRNA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PI3K和AKT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的差异。3)选取213例nm23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图像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PET/CT组与增强CT组。在PET/CT组中,对比nm23表达强阳性(>++)组nm23表达阳性(≤++)组的SUVmax及GTVPET/CT。观察对比PET/CT组与增强CT组两组图像下,肿瘤分期改变情况、靶区勾画的体积大小、危及器官靶区的照射剂量,评估其对放疗靶区勾画的差异,对分期及放疗计划的影响。结果:1)EGFR、VEGF和nm23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非小细胞癌组中的EGFR、VEGF阳性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nm23阳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GFR、VEGF和nm2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1)在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方面:EGFR、VEGF、nm23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病理类型方面:腺癌组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鳞癌组;VEGF、nm23阳性表达率在腺癌、鳞癌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肿瘤分期方面:EGFR阳性表达率在肿瘤分期为Ⅲ—Ⅳ期组高于肿瘤分期为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nm23在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淋巴结转移方面:EGFR、VEGF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高于无淋巴转移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非小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EGFR不存在明显相关性;VEGF和nm23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但EGFR与nm23与之间呈负相关性。2)A549和H1299非小细胞癌细胞株中nm23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549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m23表达水平较低;实验组与对照组MLD值和SF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放疗剂量下,细胞存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放疗剂量下,nm23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放疗剂量下,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PET/CT组中,nm23表达强阳性组SUVmax与GTVPET/CT均低于nm23表达阳性组。PET/CT组与增强CT组两组图像相比,两组在非小细胞癌分期改变、大体靶区体积(GTV)、危及器官的放疗照射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nm23、EGFR和VEGF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临床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变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及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靶向逆转nm23可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3)了解nm2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能够为放疗靶区的制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有助于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使患者获益。

王仕杰[10](2020)在《CD103+ ILCs在人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微环境中的特征及临床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肺癌是最常见的致死性恶性肿瘤,肺癌中约80–85%的病理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等。早在19世纪末,Virchow等人便提出恶性肿瘤与炎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相关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一方面能够引起有效的宿主抗肿瘤反应,另一方面也会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和肿瘤细胞迁移、营造免疫抑制微环境等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和组织浸润。NSCLC是一种高免疫原性的肿瘤,其肿瘤微环境包含多种免疫细胞,包括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肿瘤相关性中性粒细胞等。这些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治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是新近发现的一类区别于B细胞和T细胞隶属固有免疫系统的特殊淋巴细胞。ILCs能促成多种免疫途径,包括维持组织微环境稳态,增强适用性免疫,调节组织炎症,以及介导组织重塑。另外,ILCs的生物学范围也从经典的免疫学扩展到了肿瘤免疫的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ILCs起着重要作用,但在不同肿瘤中的特征和作用并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一是因为不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存在着巨大差异,二是因为ILCs是一个高度异质性细胞群,其中包含多种细胞亚型。ILCs中存在CD103阳性亚群,即CD103+ILCs。普遍认为,CD103+T淋巴细胞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肿瘤免疫密切相关,较高数量的肿瘤浸润性CD103+T淋巴细胞是肿瘤预后的有益因素。但是,目前尚无研究报道CD103+ILCs在人肿瘤组织中的特点和表现。本研究中,我们将探究CD103+ILCs在人NSCLC免疫微环境中的特征以及CD103+ILCs频率与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本研究收集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医院病理切片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鲜肿瘤组织、配对正常组织51例,外周血15例。首先,将原代NSCLC肿瘤组织、配对正常肺组织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分离制成单细胞悬液后,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NSCLC患者肿瘤/正常组织和外周血中ILCs表达CD103的情况,分析CD103+ILCs占总CD45+淋巴细胞以及总ILCs的比例。之后,我们利用多色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探究了CD103+ILCs和CD103-ILCs细胞PD-1等免疫检查分子的表达水平、细胞表型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等的特征。同时,通过特异性转录因子和细胞表面分子测定,鉴定CD103+ILCs和CD103-ILCs的细胞分群类型。最后,收集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情况,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位置、肿瘤大小、邻近组织器官侵犯、远处转移和TNM分期等,分析肿瘤浸润性CD103+ILCs的频率与这些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 CD103+ILCs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鉴定和特征(1)NSCLC肿瘤组织中ILCs相比配对正常组织数量有所减少,但CD103+ILCs的频率明显上升(17%vs 5.2%,p<0.0001),而外周血ILCs不表达CD103。另外,CD103+ILCs高表达PD-1。(2)通过转录因子和特异性表面分子的检测,我们发现NSCLC浸润性CD103+ILCs低表达转录因子T-bet和emose;而CD103-ILCs显着高表达(>50%)转录因子T-bet,但低表达转录因子emose;两者均不表达CRTH2。显示CD103+ILCs主要以3型ILCs为主,而CD103-ILCs主要为ILC1s。(3)就细胞表型而言,我们发现:1)肿瘤浸润性CD103+ILCs相比正常组织来源CD103+ILCs表达更高水平的活化诱导分子CD69、细胞毒性受体NKP46以及共刺激分子ICOS;显着低表达CD117、CD57以及趋化因子受体CCR5。而其它如CD127、CD56,驱化因子受体CXCR4、CCR6,自然毒性相关受体NKP30、NKP44、CD94、KLRG1、CD158D、CD159A、CD159D,以及Toll样受体TLR2在CD103+ILCs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其肿瘤浸润性CD103+ILCs和正常组织来源CD103+ILCs上的表达没有差异;2)肿瘤浸润性CD103-ILCs相比正常组织来源CD103-ILCs表达更高水平的CD69、CXCR4、CD127、ICOS;显着低表达CD56和CD57。而其它如CCR5、CCR6、NKP30、NKP44、NKP46、CD94、CD117、TLR2、KLRG1、CD158D、CD159A和CD159C在CD103-ILCs上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没有差异;3)肿瘤浸润性CD103+ILCs相比CD103-ILCs表达更高水平的CD69、CCR5、ICOS、CD159A和NKP46;显着低表达KLRG1、CD158D、TLR2以及CD57。此外,我们也检测了CCR3、CXCR5、CXCR6、CXCR7、TLR1、TLR4、TLR6、CD161、TRAIL以及CRTH2,结果显示这些表面分子在肿瘤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CD103+ILCs和CD103-ILCs上都没有明显表达。(4)我们发现颗粒酶B是最主要分泌的毒性细胞因子。但肿瘤浸润性CD103+ILCs和CD103-ILCs较正常肺组织来源的CD103+ILCs和CD103-ILCs颗粒酶B的分泌明显减少;另一方面,CD103-ILCs颗粒酶B的分泌能力显着高于CD103+ILCs。此外,1)肿瘤浸润性CD103+ILCs分泌较高水平穿孔素;IFNγ和TNFα的分泌水平也较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2)穿孔素、IFNγ和TNFα的分泌水平在肿瘤浸润性和正常组织来源的CD103-ILCs中分泌没有显着差别;3)CD103+ILCs较CD103-ILCs分泌更高水平的IFNγ、穿孔素,而TNFα的分泌水平相似;4)TNFα和IFNγ,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在肿瘤组织和正常肺组织来源的CD103+ILCs和CD103-ILCs上的共表达情况没有显示出明显差异。(5)我们验证了肿瘤浸润性ILCs高表达CD103具有普适性。我们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其它恶性肿瘤,包括SCLC和EC组织浸润性CD103+ILCs频率的变化。结果发现,SCLC和EC肿瘤组织浸润性ILCs也明显高表达CD103,且表达量明显高于配对正常组织来源的CD103+ILCs。2. 肿瘤浸润性CD103+ILCs与NSCLC临床和病理特征相关性(1)我们测定了51例人NSCLC肿瘤组织中CD103+ILCs的频率后,以中位数将其分成CD103+ILCs高频率和低频率两组,并收集了对应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数据。以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高频率和低频率组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吸烟情况和肿瘤位置与CD103+ILCs频率明确相关:吸烟患者肿瘤组织中CD103+ILCs频率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p=0.029);右肺肿瘤含有更高频率的CD103+ILCs(p=0.001)。其余如年龄、性别、既往恶性肿瘤病史和肿瘤家族史、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肿瘤浸润性CD103+ILCs频率无明显关系。(2)就病理特征而言,我们发现鳞癌相比腺癌,肿瘤最大径>2cm相比肿瘤最大径≤2cm,有气道播散相比无气道播散,淋巴结转移阳性相比无淋巴结转移,高TNM分期(II+III+IV期)相比低TNM分期(I期),前者肿瘤组织中CD103+ILCs的频率都较高,但差异并不显着。结论我们的研究首次发现在人NSCLC中,肿瘤浸润性CD103+ILCs频率明显升高,并且这一现象在SCLC和EC中也同样存在。我们广泛比较了NSCLC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来源CD103+ILCs和CD103-ILCs的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细胞表型(包括趋化因子受体、自然毒性相关受体、Toll样受体等)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特征,证明了肿瘤浸润性CD103+ILCs和CD103-ILCs是具有独特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特征的ILC亚群,并在现有ILC分类体系下对CD103+ILCs和CD103-ILCs进行了分类,显示CD103+ILCs以3型ILCs为主,CD103-ILCs以ILC1s为主。进一步,我们发现NSCLC浸润性CD103+ILCs频率与患者吸烟情况、肿瘤位置有关;与不良病理特征倾向于正相关,但差异不显着。

二、血管侵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管侵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1)肺癌肿瘤微环境的系统解析及靶向中药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与异质性
    1.2 肿瘤微环境的解析方法
        1.2.1 通过原位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肿瘤微环境
        1.2.2 利用细胞计数仪分析肿瘤微环境的细胞组成
        1.2.3 基于基因表达谱估算肿瘤微环境的组成
    1.3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与肺癌肿瘤微环境解析
        1.3.1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
        1.3.2 肺癌肿瘤微环境解析
    1.4 肿瘤微环境的多通路调控与中药调控
        1.4.1 多通路调控抗肿瘤免疫力
        1.4.2 中药治疗与抗肿瘤免疫力
        1.4.3 系统药理学发现激活抗肿瘤免疫力的中药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整合单细胞转录组解析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微环境
    2.1 引言
    2.2 研究方法
        2.2.1 非小细胞肺癌scRNA数据收集以及细胞类型鉴定
        2.2.2 TCGA肺腺癌和肺鳞癌转录组数据以及临床特征收集
        2.2.3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的NSCLC肿瘤微环境细胞丰度分析
        2.2.4 多因素组合分型生存分析
        2.2.5 基于肿瘤微环境组成的肺腺癌和肺鳞癌的分型
        2.2.6 统计分析
        2.2.7 基于受体—配体关系的细胞间相互作用
        2.2.8 细胞丰度离散程度评估
    2.3 结果和讨论
        2.3.1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微环境细胞图谱构建
        2.3.2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微环境细胞图谱概述及准确性评估
        2.3.3 探索非小细胞肺癌基质细胞的丰度异质性以及分布特征
        2.3.4 肿瘤微环境中细胞丰度与临床特征的关联
        2.3.5 预测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
        2.3.6 推断潜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响应的生物标记
        2.3.7 肺癌存在着复杂的、异质的细胞间通讯
        2.3.8 .基于肿瘤微环境组成的非小细胞细胞肺癌分类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肿瘤微环境细胞图谱的肺癌生存期预测
    3.1 引言
    3.2 方法与材料
        3.2.1 TCGA肺腺癌和肺鳞癌细胞图谱解析
        3.2.2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肺腺癌和肺鳞癌多元线性Cox回归模型构建
        3.3.2.基于微环境组成的风险指数模型对肺腺癌和肺鳞癌生存期的预测
        3.3.3.基于微环境组成的风险指数独立于多种临床特征
        3.3.4.微环境组成的风险指数在不同临床特征下对生存期的预测作用
    3.4 小结
第四章 系统药理学:PD-1/PDL1 阻断组合治疗的新策略
    4.1 引言
    4.2 方法和材料
        4.2.1 非小细胞肺癌微环境细胞图谱
        4.2.3 利用网络扩散方法发现与肿瘤微环境表型相关的靶通路
        4.2.4 评价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微环境中基因表达的细胞特异性
        4.2.5 药代动力学评价
        4.2.6 靶点预测
        4.2.7 网络图构建
        4.2.8 RNA测序
        4.2.9 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
        4.2.10 样品制备
        4.2.11 细胞培养
        4.2.12 小鼠肿瘤模型
        4.2.13 免疫荧光
        4.2.14 肿瘤组织处理
        4.2.15 流式细胞术检测
        4.2.16 实时定量PCR
        4.2.17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基于肿瘤微环境细胞图谱的PD-1/PD-L1 抑制剂耐药机制解析
        4.3.2 苦参中潜在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作用靶点
        4.3.3 氧化苦参碱的靶点与肺腺癌生存预后以及CD8~+T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4.3.4 跨尺度的多细胞通路分析揭示氧化苦参碱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机制
        4.3.5 氧化苦参碱抑制肿瘤生长并促进肿瘤微环境中CD8~+T 细胞的浸润
        4.3.6 氧化苦参碱增敏抗PD-L1 阻断疗效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IFITM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及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IFITM3蛋白在肺腺癌组织及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IFITM3基因对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IFITM3基因对MMP及对EMT的影响及机制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
综述: 肺癌的基因组及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图表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奖励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一
外文论文二

(3)SALL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SALL4在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SALL4对NSCL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SALL4调控NSCLC细胞生物学功能分子机制的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SALL4在恶性肿瘤中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缩略词
致谢

(4)UCH-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UCH-L1
        1.2.1 UCH-L1 的结构及功能
        1.2.2 UCH-L1 在人体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1.2.3 UCH-L1 在非肿瘤中的表达
        1.2.4 UCH-L1 在肿瘤中的表达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2.1 试剂及采购公司
        2.2.2 主要仪器和染色方法及步骤
        2.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判读
    2.3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401 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UCH-L1 的表达情况
    3.2 生存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NSCLC肿瘤细胞UCH-L1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4.2 NSCLC肿瘤细胞UCH-L1 的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4.3 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Mir-182-5p在肺腺癌中临床应用价值、靶基因预测和调控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词索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mir-182-5p在肺腺癌中临床应用价值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2 Mir-182-5p在肺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1.3 统计分析
        1.4 伦理审查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Mir-182-5p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5 本研究局限性与创新性
第二部分 mir-182-5p的靶基因预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Mi R-182-5p靶基因预测
        1.2 Mi R-182-5p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1.3 Mi R-182-5p靶基因调控网络构建
        1.4 Mi R-182-5p靶基因肺腺癌中的差异表达与预后分析
        1.5 统计分析
        1.6 伦理审查
    2 结果
        2.1 mi R-182-5p靶基因预测
        2.2 Mi R-182-5p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2.3 Mi R-182-5p靶基因调控网络构建
        2.4 Mi R-182-5p靶基因肺腺癌中的差异表达与预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5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第三部分 mir-182-5p靶基因CASP2在肺腺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2 CASP2基因在肺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1.3 CASP2全基因组共表达分析
        1.4 CASP2及其共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1.5 CASP2及其共表达基因的互作调控网络构建
        1.6 统计分析
        1.7 伦理审查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CASP2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3 全基因组共表达分析探索CASP2在肺腺癌中的潜在机制
    3 讨论
    4 小结
    5 本研究局限性与创新性
第四部分 mir-182-5p在肺腺癌中调控机制的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主要试剂
        1.3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各标本中mi R-182-5p表达变化
        2.2 沉默mi R-182-5p表达,肺癌细胞增殖变化
        2.3 各标本中CASP2的表达变化
        2.4 mi R-182-5p调控CASP2的表达影响肺癌细胞增殖
        2.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3 讨论
    4 小结
    5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microRNA在肺癌中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外周血中CRP、PCT、NLR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研究背景及现状
        1.1 肺癌的概述及其流行病学
        1.2 炎症与肺癌
        1.2.1 CRP与肺癌
        1.2.2 PCT与肺癌
        1.2.3 NLR与肺癌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患者的选择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内容
        2.2.1 患者资料
        2.2.2 血炎性指标及影像学检查资料
        2.2.3 肿瘤细胞学类型及肿瘤分期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
    3.2 外周血中CRP、PCT、NLR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3.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中外周血CRP、PCT、NLR的比较
    3.4 利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中CRP、PCT、NLR单一指标及不同指标联合检测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效能
        3.4.1 外周血中CRP、PCT、NLR单一指标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效能分析
        3.4.2 外周血中CRP、PCT、NLR水平不同指标联合检测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效能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索引
致谢

(7)NSCLC患者中VEGF表达状态与低分子肝素联合GP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中英文术语缩略词缩写对照表
    附录B:评价标准及检测?法
    附录C:个人简介
    附录D:综述
        参考文献

(8)循环肿瘤细胞、经皮肺穿刺活检及18F-FDG 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靶向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的运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结果
        一、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外周血CTC的意义
        二、正常健康人、肺良性疾病和肺癌患者外周血CTC数值的比较
        三、CTC诊断肺癌的ROC曲线及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四、不同临床特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TC 阳性检出率的差异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循环肿瘤细胞、经皮肺穿刺活检结合~(18)F-FDG显像在周围型肺部结节疾病早期诊断中的运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结果
        一、受试者的一般特征
        二、肺结节疾病患者~(18)F-FDG PET/CT检测结果
        三、CTC组检测结果
        四、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
        五、CTC、PET/CT对早期NSCLC的诊断效能比较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一 液体活检在肺癌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二 ~(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诊疗中的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奖项
致谢

(9)nm23表达在NSCLC中的研究及PET/CT对其分期与放疗计划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nm23、EGFR、VEGF在 NSCL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仪器与试剂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靶向逆转nm23 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PET/CT对 nm23 表达的NSCLC分期和放疗计划的影响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实验观测指标
        1.4 统计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nm23 基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10)CD103+ ILCs在人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微环境中的特征及临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2.第一部分CD103~+ILCs的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鉴定和特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对象和样本
        2.1.2 主要试剂和抗体
        2.1.3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1.5 实验方法
        2.1.6 数据统计和分析
    2.2 结果
        2.2.1 NSCLC肿瘤组织中,CD103~+ILCs频率升高
        2.2.2 CD103~+ILCs高表达PD-1
        2.2.3 NSCLC浸润性CD103~+ILCs和 CD103-ILCs分群鉴定
        2.2.4 NSCLC浸润性CD103~+ILCs和 CD103-ILCs表型、细胞因子分泌特征
        2.2.5 其它恶性肿瘤CD103~+ILCs频率变化
    2.3 本章小结
3 第二部分肿瘤浸润性CD103~+ILCs与 NSCLC临床和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主要试剂和抗体
        3.1.2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实验方法
        3.1.5 患者资料收集
        3.1.6 数据统计和分析
    3.2 结果
        3.2.1 纳入NSCLC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
        3.2.2 NSCLC浸润性CD103~+ILCs频率与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相关性
    3.3 本章小结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血管侵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论文参考文献)

  • [1]肺癌肿瘤微环境的系统解析及靶向中药发现[D]. 黄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IFITM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调节作用[D]. 张冬. 山东大学, 2020(04)
  • [3]SALL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D]. 栗家平. 苏州大学, 2020(06)
  • [4]UCH-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D]. 于佳琪. 吉林大学, 2020(08)
  • [5]Mir-182-5p在肺腺癌中临床应用价值、靶基因预测和调控机制的研究[D]. 杨路. 广西医科大学, 2020
  • [6]外周血中CRP、PCT、NLR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临床价值[D]. 鲁倩.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NSCLC患者中VEGF表达状态与低分子肝素联合GP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 张梦婷.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8]循环肿瘤细胞、经皮肺穿刺活检及18F-FDG 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中的临床应用[D]. 唐兴. 苏州大学, 2020(06)
  • [9]nm23表达在NSCLC中的研究及PET/CT对其分期与放疗计划的影响[D]. 夏露花.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CD103+ ILCs在人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微环境中的特征及临床相关性研究[D]. 王仕杰. 浙江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侵犯的预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