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散打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散打训练理论严重滞后的问题突现出来。本文以散打的攻防转换这一反应散打核心制胜要素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散打攻防转换的能力结构构成、类型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解析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攻防转换技术运用规律。研究表明:散打攻防转换能力是散打运动竞技的核心能力,是分析散打战术训练的重要理论依据。在决定散打进攻能力中技术、体能、心理和智力都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神经类型、肌肉类型、身体形态和力量素质是构成散打运动进攻能力的基础;在决定散打防守能力因素中体能和智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中神经类型、反应速度和力量素质构成散打运动防守能力的基础;攻防之间的转换主要体现运动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注意的稳定性和转移。散打运动员之间存在技术比较优势循环现象,这种现象也是对抗项目中普遍存在现象。对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的攻防转化统计研究表明:冠军组与对照组运动员比较更善于用拳、进攻转化防守成功率高、进攻后的防摔能力突出。冠军组无论接触性防守反击还是非接触性防守反击成功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大级别攻后防腿的能力明显低于其他级别;中级别各项指标表现较好;小级别进攻后防摔能力相对较差。在防守反击中,随着级别的逐渐增大,防拳或防腿后拳反击的使用率逐步提高,中大级别使用成功率较高了;防腿摔反击是中小、小级别中使用最多的防守反击类型。我国冠军组运动员攻防转换能力特征表现为:战术形式上倾向于打防守反击,判断准确且转换灵活,攻防有序控制力强;打法上节奏明快、善把时机;技术上表现为进攻不足、打法单一;摔法突出且比重过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福建省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的分析[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2].优秀散打运动员范学龙比赛中技术动作运用现状研究[J]. 中华武术(研究) 2017(12)
- [3].浅析散打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 中华武术(研究) 2017(01)
- [4].试论散打运动员赛后心理恢复[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10)
- [5].对女子散打运动员反应时的研究[J]. 运动 2015(01)
- [6].散打运动员的心理调查与分析[J]. 搏击(武术科学) 2015(10)
- [7].散打运动员心理疲劳与注意集中程度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24)
- [8].浅谈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和方法[J]. 新课程(中) 2017(03)
- [9].吉林省优秀散打运动员右鞭腿的力学分析[J]. 中华少年 2015(19)
- [10].散打运动员的腿功训练[J]. 武当 2014(03)
- [11].悬吊训练对散打运动员下潜抱摔动作的影响[J]. 湖北体育科技 2013(10)
- [12].简析如何培养优秀散打运动员[J]. 运动 2013(22)
- [13].家庭环境对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个性特征的影响[J]. 考试周刊 2013(57)
- [14].散打运动员最高竞技水平保持阶段的训练方法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6)
- [15].命名艺术:散打运动员美称文化的特征及其价值研究[J]. 军事体育学报 2018(04)
- [16].降体重对散打运动员生化指标的影响[J]. 山西体育科技 2008(Z1)
- [17].散打运动员赛前减重期的高蛋白摄入的意义、机制与建议[J]. 武术研究 2020(07)
- [18].福建省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特点的分析[J]. 长春大学学报 2018(12)
- [19].福建省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影响因素的分析[J]. 运动 2018(23)
- [20].不同级别优秀散打运动员鞭腿技术动作特征及其对击打速度的影响[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01)
- [21].浅析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调整方法[J]. 才智 2014(36)
- [22].福建省女子散打运动员右鞭腿的运动学分析[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5(11)
- [23].散打运动员合理膳食营养分析[J]. 青年与社会 2018(27)
- [24].对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探索[J]. 科学中国人 2016(29)
- [25].中国散打运动员训练监测手段与评定方法[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27)
- [26].浅议散打运动员体能测试标准[J]. 少年体育训练 2009(03)
- [27].我国散打运动员体能理论研究进展[J]. 中华武术 2008(01)
- [28].不同水平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J]. 军事体育学报 2014(02)
- [29].优秀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4(04)
- [30].高校散打运动员竞赛技术运用特点分析——以吉首大学“首届校园散打王争霸赛”为例[J]. 搏击(武术科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