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论文摘要

1不同品种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供试品种为泰山23(T23)和济麦20(J20)。设置2个水分处理:全生育期不灌水(W0);底水+拔节水+开花水(W1),每次灌水量为60mm。研究了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如下:在W0和W1条件下,T23品种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J20。1.1不同品种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在W0处理条件下,播前至返青期两个品种主要利用了080cm土层土壤水分;返青至开花期T23品种利用了80160cm土层土壤水分,J20利用了80140cm土层土壤水分;开花至成熟期T23主要利用了160200cm土层土壤水分,J20主要利用了140200cm土层土壤水分。在W1处理条件下,播前至返青期两个品种主要利用了040cm土层土壤水分;返青至开花期T23利用了40140cm土层土壤水分,J20利用了40100cm土层土壤水分;开花至成熟期T23主要利用了80200cm土层土壤水分,J20主要利用了100200cm土层土壤水分。T23品种的0200cm土层土壤耗水量显著高于J20;对0200cm各土层分析,在W0处理条件下,T23 40100cm土层土壤耗水量显著高于J20,100cm以下各土层无显著差异,T23对40100cm土层土壤水分利用高于J20;在W1处理条件下,T23的60100cm和120200cm土层土壤耗水量显著高于J20,对深层(120200cm)土壤水分的利用能力高于J20。在W0处理条件下,返青至拔节期两个品种土壤贮水消耗量最大,T23显著高于J20;在W1处理条件下,土壤贮水消耗量最大的时期后移,T23在开花至成熟期最大,J20在拔节至开花期最大,T23土壤贮水消耗量高于J20,对土壤水的利用能力高。播种至冬前期的耗水量,在W0和W1处理条件下T23品种比J20分别低7.42%和42.32%,在开花至成熟期耗水量分别高10.27%和13.11%。T23的土壤供水量占耗水量的比例高于J20,降水量占耗水量的比例低于J20;T23对土壤水的利用能力高于J20。1.2不同品种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产量的差异T23的旗叶衰老缓慢,光合速率、蔗糖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和开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再分配率显著高于J20,T23的籽粒产量亦高于J20。2水氮互作对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供试品种泰山23(T23)和济麦20(J20)。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灌水量,副区为施氮量;设置6个灌水处理:不灌水(W0)、底水(W1)、底水+拔节水(W2)、底水+拔节水+开花水(W3)、底水+冬水+开花水(W4)、底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W5),每次灌水60mm;设置2个施氮量处理:N1 180kg/hm2; N2 240kg/hm2。研究了灌水量和施氮量对小麦耗水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N1W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品质较优。2.1水氮互作对小麦耗水特性的影响N1W2处理冬前至返青期和返青至拔节期的耗水量高于N1W0处理,低于N1W4和N1W5处理;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量高于其他处理;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低于N1W3、N1W4和N1W5处理。N1W2处理的农田耗水量低于N1W3、N1W4和N1W5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高于上述各处理。在W2处理基础上增加灌水量的N1W3、N1W4和N1W5处理,灌水量占耗水量比例提高,土壤供水量占比例降低,不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2水氮互作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N1W2处理J20品种开花前贮存在营养器官中的干物质开花后向籽粒的再分配量和再分配率高于其他处理, T23籽粒中来自花后积累干物质的比例高于其他处理,两个品种均获得高产。2.3水氮互作对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N1W2和N1W3处理的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和氮素转运量高于其他处理,N1W0和灌水量多的处理均不利于氮素向籽粒的转运;两个品种N1W2处理面粉吸水速率、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和沉降值高于其他处理。两个品种在N2处理条件下,各灌水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和N1处理中的各相应灌水处理无显著差异。3灌水时期和数量对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供试品种济麦22(J22)。设置5个灌水处理:全生育期不灌水(W0);底水(W1);底水+拔节水(W2);底水+拔节水+开花水(W3);底水+开花水(W4),每次灌水量为60mm。研究了公顷产9000kg条件下小麦的耗水特性和干物质与氮素的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如下:W2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他灌水处理、品质较优。3.1灌水时期和数量对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W2处理在拔节期,020、2060、60100、100140和1402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9.50%、19.40%、18.95%、19.45%和21.93%;拔节期补充60mm灌水,拔节至开花期降水19.9 mm,开花期上述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9.00%、17.90%、17.60%、20.05%和21.90%;开花至成熟期降水107.5mm,成熟期上述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5.77%、15.05%、14.33%、13.38%和15.89%。W2处理的农田耗水量为520.73 mm,降水量、灌水量和土壤供水量分别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分别为47.32%、23.04%和29.64%,土壤供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高于W3和W4处理。W2处理增加了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量,返青至拔节期的耗水量低于W0处理,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高于W0和W1处理,低于W3和W4处理。W2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灌水处理。3.2灌水时期和数量对小麦植株氮素转运和分配及品质的影响W2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最高;湿面筋含量、吸水速率、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均高于其他灌水处理,籽粒品质较优。3.3灌水时期和数量对土壤氮素淋溶的影响灌水促进了氮素向深层土壤的运移,W2处理在1m以下土层硝态氮含量低于W3、W4处理,说明该处理氮素向深层土壤淋溶少。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一章 不同品种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分析
  • 第一节 不同品种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00cm 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差异'>2.1 不同品种小麦不同生育时期0200cm 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差异
  • 200cm 各土层土壤含水量'>2.1.1 W0 处理0200cm 各土层土壤含水量
  • 200cm 各土层土壤含水量'>2.1.2 W1 处理0200cm 各土层土壤含水量
  • 200cm 各土层土壤耗水量的差异'>2.2 不同品种小麦全生育期0200cm 各土层土壤耗水量的差异
  • 2.3 不同品种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土壤贮水消耗量的差异
  • 2.4 不同品种小麦的阶段耗水量和日耗水量及耗水模系数的差异
  • 2.5 不同品种小麦耗水量的水分来源对总耗水量贡献率的差异
  • 2.6 不同品种小麦植株氮素转运和分配的差异
  • 2.6.1 开花期氮素的分配
  • 2.6.2 成熟期氮素的分配
  • 2.6.3 开花后营养器官中氮素向籽粒中转运
  • 2.7 不同品种小麦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差异
  • 2.8 不同品种小麦品质的差异
  • 2.8.1 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
  • 2.8.2 面粉粉质仪参数、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
  • 2.9 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
  • 第二节 不同品种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差异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品种小麦旗叶相对含水量和水势的差异
  • 2.1.1 旗叶相对含水量的差异
  • 2.1.2 旗叶水势的差异
  • 2.2 不同品种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的差异
  • 2.3 不同品种小麦旗叶蔗糖含量的差异
  • 2.4 不同品种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差异
  • 2.4.1 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
  • 2.4.2 开花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分配量的差异
  • 2.4.2.1 开花期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
  • 2.4.2.2 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
  • 2.4.3 开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再分配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的差异
  • 2.5 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
  • 第二章 水氮互作对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水氮互作对小麦耗水特性的影响
  • 2.1.1 不同生育时期各土层土壤含水量
  • 2.1.2 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
  • 2.1.3 农田耗水量的水分来源及其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
  • 2.2 水氮互作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2.2.1 对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2.2.2 对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分配量的影响
  • 2.2.3 对开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再分配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的影响
  • 2.3 水氮互作对小麦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 2.4 水氮互作对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和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 2.4.1 成熟期氮素在小麦器官中的分配
  • 2.4.2 开花后营养器官中氮素向籽粒中的转运
  • 2.4.3 氮素生理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
  • 2.5 水氮互作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2.5.1 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 2.5.2 对小麦面粉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及粉质仪参数的影响
  • 2.6 水氮互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2.7 水氮互作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8 水氮互作效应分析
  • 第三章 灌水时期和数量对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灌水时期和数量对麦田耗水特性的影响
  • 200 cm 土层土壤水分动态'>2.1.1 不同生育时期0200 cm 土层土壤水分动态
  • 2.1.2 不同生育时期的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
  • 2.1.3 农田耗水量的水分来源及其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
  • 2.2 灌水时期和数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2.2.1 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
  • 2.2.2 成熟期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
  • 2.2.3 开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再分配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
  • 2.3 灌水时期和数量对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和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 2.3.1 开花期氮素在小麦器官中的分配
  • 2.3.2 成熟期氮素在小麦器官中的分配
  • 2.3.3 开花后营养器官中氮素向籽粒中的转运
  • 200cm 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2.4 灌水时期和数量对0200cm 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
  • 2.5 灌水时期和数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2.5.1 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 2.5.2 对小麦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 2.5.3 对湿面筋含量和粉质仪参数的影响
  • 2.6 灌水时期和数量对小麦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2.7 灌水时期和数量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