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华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404000)
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09-0074-01
摘要:“施”字是古代文献中较常用的字之一,其释义也甚为广泛。如有施加、施舍、安置、判罪及施展等,究竟取何释义,就要根据具体文献作品作仔细的推敲,很多字词随着时间的推移,意思也会有所引申发展,所以在对字义的理解上,应尽量在遵从原意的基础上,结合相应语境,作合理的阐述。
关键词:古代文献;释义;广泛;引申;发展
在《论语·公冶长》一篇中有这样一句“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其中这个“施”字王力先生解释为“施加”,但也有很多书将其解释为“表白,显示”之意,如康有为《论语注》:施,矜诩有德色之意。朱熹《四书集注》:施,亦张大之意。又如李安纲编著的《论语》[儒教三经]中就直接解释为“表白”,那么“施”字能不能作“表白”讲以及究竟作何解释,结合前后文句意的承接表达和“施”字的古义及其发展演变来看,笔者较赞同后者的阐释。当然,这里只是作一些粗陋的例证,不足疏漏的地方希望能够得到有学之士的纠正。
一、古义及其字义的发展演变
叶柏来《解文说字》有关“施”字有这样的说明:金文左阜右蛇,会意为像蛇爬陡坡那样迂回蜿蜒的形态,当为迤的本字,类意指旗帜飘动的形态,实行等,变读shi。小篆因类意义而以方人yan形置换阜形为转注义,隶书简变蛇形为也,写定为施。作动词本义为旗飘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易·乾》:德施普也。译文:与也。以此引申为施生,施人,施香,乐善好施等词。
“施”亦可作“施行”解,《论语·为政》:“施于有政。”包注:行也。又如《孟子·梁惠王上》:“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孙玉莹注:施行,实行。在此基础意义上,后来引申为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技巧);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敬(施行庄敬之教)等。《荀子·臣道》:“爪牙之士施。”注为:谓展其才也。从这一点上来看,“表白,显示”与“施展,展示”的意味十分相似,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施”字意译为“表白,显示”之意。
在古义里,“施”也可作“散布,陈列”讲。《周易·乾卦》:“云行雨施。”施,散布。再如潘岳《闻居赋》:“阴谢阳施。”注为:布也。以此引申有施布(散布,传布);施散(布施散发);施属(散布连缀)等词。“散布,传布”与人的口有关,并且是向他人传达信息,“表白,显示”恰有此义,所以我们也可以将“施”字注解为“表白,显示”。
二、文义语境的佐证
《论语·公冶长》:“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王力先生解释此句句意为: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把劳苦的事施加给别人。粗看似乎觉得也没什么不妥,但仔细揣摩一下,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前后句意上的不连贯,后句没有紧承前句的语意。我们知道古文有“互文见义”的说法,颜渊本在说自己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怎么一下子又说到不把劳苦施加给他人呢?
显然这样解释有些牵强。将“施”作“表白,显示”讲,整句话意思则为: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语义承接上较之前一种解释更加连贯,也符合“互文见义”的说法。
参考文献:
[1]朱熹集注,李润英编.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第108页。
[2]康有为著,楼宇烈整理.论语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68页。
[3]幺峻洲著,论语说解[M].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第100—101页。
[4]杨柏峻,杨逢彬注译.论语[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2003.,第45—46页。
[5]董连祥.论语赏析[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66—168页。
[6]新燕顿旺.隐藏的论语[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