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1.人类多巴胺应答基因-1,DRG-1功能的初步鉴定 2.人类基因LASS2与其酵母同源基因LAG1的功能互补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遗传学
作者: 余垚
导师: 李育阳,吕红
关键词: 多巴胺,增殖,质粒丢失实验,四分子分析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人类多巴胺应答基因-1,DRG-1在2002年被克隆到。在多巴胺刺激后,DRG-1在大鼠星状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发生上调。但是它的具体功能仍然未知。在本实验中,我们发现DRG-1是一个在后生动物中保守的基因,而且在同源基因的启动子区域都含有一个NF-κB的结合位点。组织表达谱的研究表明,DRG-1在人的肝,肾,胰腺和脾脏中的表达量较高。在酵母双杂交的筛选中,DRG-1可以与p75NTR介导的细胞死亡的执行蛋白(NADE)相结合。该结合在体内免疫共沉淀实验和体外GST pull down实验中都得到了验证,而且DRG-1和NADE共定位于293和PC12细胞的胞浆中。系列缺失实验表明两者之间的结合是通过DRG-1的N端1-150氨基酸和NADE的C端59-111氨基酸区域来介导的。在MTT细胞增殖测试中,稳定表达的DRG-1可以促进293细胞的增殖。而过量表达NADE可以抑制DRG-1所促进的细胞生长。上述结果为通过多巴胺刺激上调DRG-1表达的机制提供了解释,并且暗示DRG-1参与了多巴胺受体诱导的细胞增殖,而这种增殖可以被NADE负调控。长寿保障基因LAG1是在酿酒酵母中被克隆到的第一个衰老相关基因。LAG1及其酵母中的同源基因LAC1编码神经酰胺合成酶的催化亚基。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LAG1和LAC1的双突变可以导致酵母菌生长极为缓慢或者致死。一些LAG1的同源基因可以通过功能互补LAG1来拯救lag1 Δlac1 Δ的缺陷表型。 人类基因LASS2与LAG1同源,它编码的蛋白含有一个保守的TLC domain和一个特殊的HOX domain。本实验通过质粒丢失实验和四分子分析实验分别检测了全长LASS2,去除HOX domain而保留TLC domain的LASS2片断(LASS2ΔHOX)与Lag1p功能互补的可能。但无论是在天然的LAG1启动子,或是在ADH1强启动子的控制下,LASS2和LASS2-LD都不能拯救lag1 Δlac1 Δ菌株生长极为缓慢的表型。该结果表示LASS2和LASS2 ΔHOX不能在功能上互补LAG1。
论文目录:
第一部分:人类多巴胺应答基因-1,DRG-1功能的初步鉴定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方法
结果
一.在酵母双杂交筛选中,DRG-1与NADE结合
二.DRG-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组织表达谱
三.DRG-1与NADE相互作用的验证
四.DRG-1和NADE结合区域的确定
五.DRG-1和NADE对于细胞增殖的影响
六.DRG-1和NADE对于细胞凋亡的影响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人类基因LASS2与其酵母同源基因LAG1的功能互补研究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方法
结果
一.LASS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二.LASS2在质粒丢失实验中不能互补LAG1
三.LASS2在四分子分析实验中不能互补LAG1
四.LASS2ΔHOX在质粒丢失实验中不能互补LAG1
五.LASS2ΔHOX在四分子分析实验中不能互补LAG1
六.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
发表文章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6-28
参考文献
- [1].十字花科植物BcMF2和BcMF4同源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进化关系研究[D]. 张弢.浙江大学2005
- [2].拟南芥蛋白质的互作机制及桑树同源基因功能的研究[D]. 沈国新.浙江大学2005
- [3].水稻MGD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 张梅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 [4].十字花科植物CYP86MF同源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进化关系的研究[D]. 王玲平.浙江大学2004
- [5].银杏LEAFY同源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其相关基础研究[D]. 张建业.浙江大学2002
- [6].苹果和草莓APETALA2同源基因的克隆以及皇家嘎啦苹果的转化[D]. 周盛梅.山东农业大学2002
- [7].线虫的CBFβ同源基因BRO-1对侧线细胞增殖、分化和命运决定的调控[D]. 夏丹.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 [8].大豆E1基因及其豆科植物高度同源序列的功能保守及分化研究[D]. 张兴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
- [9].甘蓝S-位点受体激酶互作相关蛋白的研究[D]. 施松梅.西南大学2016
- [10].拟南芥低频核苷酸多态性及基因进化模式的研究[D]. 张莹.南京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分泌信号肽介导异源蛋白在酵母中分泌表达的研究及K1HAP1基因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功能研究[D]. 方自安.复旦大学2009
- [2].Split-ubiquitin膜蛋白酵母双杂交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D]. 曹炜.复旦大学2007
- [3].11家族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与结构特征的关联研究[D]. 游淳.复旦大学2009
- [4].人类双特异性磷酸酶DUSP18和DUSP23的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D]. 吴奇涵.复旦大学2006
- [5].人类SCAN-nf蛋白家族基因的发现及其功能研究[D]. 罗坤甜.复旦大学2006
- [6].Insulin/IGF途径基因共进化分析及人类基因酵母双杂结果的共进化分析[D]. 窦同海.复旦大学2005
- [7].人类蛋白磷酸酶基因PP2Ck和类固醇脱氢酶基因HSDL2的功能研究[D]. 戴建锋.复旦大学2006
- [8].人类基因hUBC16和GPx7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 殷刚.复旦大学2006
- [9].核激素孤儿受体Rev-erbβ对载脂蛋白apoCIII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D]. 王嘉东.复旦大学2007
- [10].LASS2基因抑制肿瘤转移的研究[D]. 谭宁.广西医科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