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法论

中国诗法论

论文题目: 中国诗法论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段宗社

导师: 曹顺庆

关键词: 诗法,诗格,黄庭坚,江西诗派,七子派,辨体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诗法是诗歌创作法则和技巧的总称。既反映诗歌语言介质的内在审美规律,又是诗歌创新变化的途径。古典诗学主要关注的是创作问题,诗法也就成为其主要内容。但现代以来,古代诗论研究受西方理论话语的影响,诗法被视为无关紧要的形式因素,又因其“琐碎拘泥”而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兴趣。这与古代诗法论的实际存在状况很不相称,不利于对中国诗学和诗歌史的精细把握。 诗法问题的研究,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历史上的诗格、诗话及优秀诗作为蓝本,抽象出字法、句法、章法、对仗、用韵等法度规范;二是将诗法问题置于诗歌史和诗学史中,描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形念和特征。本文认为,诗法是一个理论范畴,更是一种实践形态。“文成法立”,它生成于诗歌史,与其他诗学问题紧密相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前一种方式,只会向人们呈现诸多成法、板法。古代村塾学究教人学诗时或采用这种方式。现代读者更感兴趣的是诗法在不同时期、不同诗论家诗学中的表现和特征。再者,把诗法论与具体历史相结合,诗法还可以成为一种本体论视角,使某些时代和诗论家的诗学特征得以彰显。所以,本文采用后一种方式,从近体诗法形成的唐代开始,以历史朝代为断限,分唐、宋、明、清四章,对诗法论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形态及主要特征作以历史描述,并从诗法角度对一些重要诗学问题重新思考。各章概论如下: 从齐、梁到中唐,近体诗由雏形走向完备,所以唐代诗法以诗律为重心,这种诗法形式本文称之为“近体诗法”。在唐诗人的心目中,“气因律而生,节假律而明,才得律而清”(殷璠《河岳英灵集集论》)。唐人对诗律普遍持积极追求和探索的态度,与此相应,唐人很重视诗美和诗法的探索,以旧题王昌龄《诗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诗法的内涵与特征

二、中国诗法论的历史描述及本文内容

三、中国诗法论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理论价值

第一章、唐代近体诗法与司空图的诗法论

小引

第一节、平仄与对偶

第二节、体势与句法

第三节、用事

第四节、作用与物象

第五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对唐诗表现艺术的总结

第二章、宋代诗法论

小引

第一节、学杜与江西诗法的创新特质

第二节、黄庭坚“句法”论与“古典本体论”问题

第三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新探

第四节、句眼与用字

第五节、以意为主与命意曲折

第六节、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严羽以“五法”论诗

第三章、明代诗法问题

小引

第一节、明代诗学总问题: 折衷于“悟”与“法”之间

第二节、格调论与明代诗法论的形态问题

第三节、谢榛的“以兴为主”与“相因之法”——“悟”与“法”矛盾性的个例分析

第四节、诗体之辨

第四章、清代诗法论

小引

第一节、王夫之的诗法论

第二节、叶燮《原诗》的诗法论

第三节、王士祯“神韵说”诗法论

第四节、沈德潜“格调说”诗法论

第五节、袁枚“性灵说”与诗法论

第六节、翁方刚“肌理说”诗法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评表

发布时间: 2005-10-08

参考文献

  • [1].中国诗学理论中的“法”范畴[D]. 谢群.复旦大学2005
  • [2].元代诗法研究[D]. 王奎光.复旦大学2007
  • [3].异端与才子—袁枚诗歌研究[D]. 李秋霞.南京师范大学2013
  • [4].《瀛奎律髓》诗学研究[D]. 马连菊.东北师范大学2015
  • [5].中国缘事诗学纂论[D]. 殷学明.山东师范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宋诗话考论[D]. 邓国军.四川大学2003
  • [2].江西诗派研究史[D]. 郑永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3].中国新诗观念和中国古诗观念的变异性关联研究[D]. 李卫涛.四川大学2005
  • [4].明代唐诗学[D]. 孙春青.南开大学2005
  • [5].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理论研究[D]. 马建智.四川大学2005
  • [6].自得: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个案研究[D]. 严金东.四川大学2005
  • [7].中国古代诗学和语言学[D]. 甘玲.四川大学2007

标签:;  ;  ;  ;  ;  ;  

中国诗法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