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耗散结构的产业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与评价研究

基于耗散结构的产业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与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产业创新是国家创新和企业创新的桥梁和纽带。在产业创新实践过程中,创新行为主体之间、创新影响因素之间、创新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产业应该从相互联系的结构上进行创新,而不是在固定的结构下进行固定的创新,但是,通过对现有的文献研究表明,对产业创新的研究很少在一个不断演进的环境中以及技术结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去理解产业创新。本文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产业创新系统的动态演化特性以及耗散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创新系统耗散结构化模型的运行机制;在产业创新系统的熵变机理分析下,继续对产业创新系统耗散结构化模型的运行机制展开深入的探究,并提出产业创新系统的熵变评价概念和目标,结合广义最大熵的综合评价思想建立熵变评价模型。在前两个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产业创新系统中系统的熵变化与产业创新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创新系统的熵变测算对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有效的提高产业创新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使结构得到优化,提升我国产业的创新效益。在产业创新及产业创新系统的概念界定基础之上,对产业创新系统耗散结构化模型的构建和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对耗散结构模型运行过程中的熵流变化进行定量研究并建立产业创新系统的熵变评价模型;然后,通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的评价,对产业创新系统熵变评价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是对我国产业创新系统提出的耗散结构化建设的建议。本文吸收借鉴了自然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产业创新系统不同阶段演化特征的有序度和运作效率变化的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为产业创新的管理决策和评价比较等方面提供了指导依据,该方法将耗散结构和系统熵变机理作为产业创新系统的研究对象,不失为一个有效方法。应用非线性作用系统的分析方法、信息熵描述来评价产业创新结构有序度和运行效率是一种新的尝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综述
  • 2.1 产业创新理论
  • 2.1.1 产业创新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产业创新的概念
  • 2.1.3 产业创新的特征
  • 2.1.4 企业创新、国家创新与产业创新
  • 2.2 产业创新系统理论
  • 2.2.1 产业创新系统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产业创新系统的概念
  • 2.2.3 产业创新系统的构成
  • 2.2.4 产业创新系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 耗散结构理论
  • 2.3.1 耗散结构理论研究现状
  • 2.3.2 耗散结构及其特征
  • 2.3.3 耗散结构系统是一种高效能系统
  • 第3章 基于耗散结构的产业创新系统运行模型构建与机制研究
  • 3.1 产业创新系统动态耗散模式研究
  • 3.1.1 产业创新系统与环境要素动态耗散关系研究
  • 3.1.2 产业创新系统内部核心要素的动态耗散关系研究
  • 3.2 产业创新系统创新行为的耗散化本质分析
  • 3.2.1 产业创新系统的输入、输出行为与熵流分析
  • 3.2.2 产业创新系统的远离平衡态行为分析
  • 3.2.3 产业创新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分析
  • 3.2.4 产业创新系统的随机涨落现象分析
  • 3.3 产业创新系统耗散结构模型构建
  • 3.3.1 产业技术系统耗散结构化功能定位
  • 3.3.2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耗散结构化功能定位
  • 3.3.3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耗散结构化功能定位
  • 3.3.4 社会资本耗散结构化功能定位
  • 3.3.5 政府部门耗散结构化功能定位
  • 3.3.6 产业创新系统耗散结构模型构建与分析
  • 3.4 产业创新系统耗散结构模型运行机制研究
  • 3.4.1 产业创新系统耗散结构模型链接机制研究
  • 3.4.2 产业创新系统耗散结构模型动力机制研究
  • 3.4.3 产业创新系统耗散结构模型协调机制研究
  • 3.5 产业创新系统耗散结构运行平台构建模式
  • 3.5.1 产业创新系统耗散结构运作平台构建核心活动分析
  • 3.5.2 产业创新系统耗散结构运作平台构建辅助活动分析
  • 第4章 基于耗散结构的产业创新系统熵变评价模型构建
  • 4.1 耗散结构熵变与系统有序性
  • 4.2 基于耗散结构的产业创新系统熵变函数构建
  • 4.2.1 产业创新系统熵变函数控制变量的设计
  • 4.2.2 产业创新系统熵变函数状态变量的设计
  • 4.2.3 产业创新系统关联熵的提出、界定与影响因素
  • 4.2.4 产业创新系统运行熵的提出、界定与影响因素
  • 4.3 基于耗散结构的产业创新系统熵变评价模型的总体框架
  • 4.3.1 产业创新系统熵变评价模型的评价目标
  • 4.3.2 产业创新系统熵变评价模型的评价程序
  • 4.4 基于耗散结构的产业创新系统熵变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构建
  • 4.4.1 熵变评价模型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4.4.2 熵变函数控制变量的序参量设计
  • 4.4.3 熵变评价模型评价指标选择
  • 4.5 最小二乘意义下主客观组合赋权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5.1 熵变评价模型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选择研究
  • 4.5.2 主成分分析的多指标相关性检验与降维
  • 4.5.3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 4.5.4 熵值法支持权重向量的确定
  • 4.5.5 层次分析法支持权重向量的确定
  • 4.5.6 最小二乘意义下主客观组合权重向量确定
  • 4.6 基于广义最大熵的产业创新系统运行熵测算
  • 4.6.1 信息熵与ME原理
  • 4.6.2 产业创新系统运行熵的测算
  • 4.7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产业创新系统关联熵测算
  • 4.7.1 灰色系统理论对系统的分析原理
  • 4.7.2 产业创新系统关联熵的测算
  • 第5章 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熵变评价模型应用研究
  • 5.1 高技术产业的界定
  • 5.2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 5.3 评价数据来源
  • 5.4 产业创新系统熵变评价模型应用
  • 5.4.1 产业创新系统熵变评价模型评价指标数据收集整理
  • 5.4.2 产业创新系统熵变评价模型评价指标支持权重向量的计算
  • 5.4.3 产业创新系统熵变评价模型运行系数的计算
  • 5.4.4 产业创新系统熵变评价模型关联系数的计算
  • 5.4.5 产业创新系统熵变评价模型关联熵和运行熵的计算
  • 5.4.6 产业创新系统熵变评价模型创新系统运行效率评价
  • 5.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的现实意义
  • 6.1.1 体系建设整体开放性建设对策
  • 6.1.2 体系建设远离平衡态建设对策
  • 6.1.3 体系建设非线性作用建设对策
  • 6.1.4 体系建设随机涨落建设对策
  • 6.2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耗散结构”看“中国朝代更替”[J]. 环球人文地理 2017(07)
    • [2].耗散结构视角下射击体校系统发展的有序性研究[J]. 青少年体育 2016(05)
    • [3].论项目管理的耗散结构特征[J]. 财会通讯 2009(08)
    • [4].基于熵与耗散结构理论的住培培训体系改革创新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0(02)
    • [5].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的阐释[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01)
    • [6].家政学开放教学系统运行机理探析——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10)
    • [7].“耗散结构”理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J]. 化工管理 2011(03)
    • [8].轨道交通司机胜任力的耗散结构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9].基于“耗散结构体”的动机三层次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10].基于耗散结构的装备保障信息化体系研究[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08(01)
    • [11].“耗散结构体”与危机管理[J]. 企业研究 2008(09)
    • [12].喀斯特山区环境耗散结构演化与生态重建策略探讨[J]. 贵州科学 2008(03)
    • [13].耗散结构理论视域的诚信教育探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8(01)
    • [14].企业管理的耗散结构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5(02)
    • [15].基于耗散结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演进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9(05)
    • [16].公共工程项目的有序界定研究[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1(03)
    • [17].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三维财务风险机理研究[J]. 财会通讯 2010(04)
    • [18].浅谈耗散结构理论对腐蚀控制管理的指导[J]. 全面腐蚀控制 2009(01)
    • [19].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晋商兴衰的影响——基于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的视角[J]. 现代管理科学 2013(10)
    • [20].论乡村治理中的资源耗散结构[J]. 江汉论坛 2015(04)
    • [21].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和谐社会的特征与理念[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2].基于耗散结构的房地产行业演化[J]. 经济师 2009(01)
    • [23].基于耗散结构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研究[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4].耗散结构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与影响——用耗散结构分析企业文化管理[J]. 才智 2014(01)
    • [25].耗散结构论阈下的政府创新系统及其优化策略[J]. 中国科技论坛 2020(05)
    • [26].基于耗散结构构建有序中小企业信用链系统[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9(03)
    • [27].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生态工业园发展研究[J]. 中国市场 2009(45)
    • [28].基于耗散结构的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 2018(10)
    • [29].基于耗散结构的升达劳动教育制度研究[J]. 山西青年 2016(03)
    • [30].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会计准则变迁研究[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1(03)

    标签:;  ;  ;  ;  

    基于耗散结构的产业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与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