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庄子与《庄子》文本考辩;第二部分从社会历史背景、庄子的自由设定与道、齐物的关系以及大鹏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分析《庄子》内篇的主要思想,通过探究《内篇》各篇之间的逻辑线索,揭示庄子自由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特色;第三部分主要讨论《内篇》思想的文学表现;第四部分阐述庄子《内篇》对玄学、道教、禅学的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一章:考辩庄子个人生平、交游、学术源流及弟子等情况。通过对《庄子》文本的梳理,理清《庄子》文本的流传、分篇及作者等大致情况,另外提到晋郭象《庄子注》的问题。按照目前学界一般看法是,《庄子》内篇出自庄子的手笔,而外杂篇则基本为后学所做。比之《庄子》全篇,内篇应该能更准确地体现庄子的思想。从一定程度上说,研究《内篇》也就是研究庄子本人思想。第二章:通过考察社会历史背景,说明庄子从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入手,试图解决生存乃至社会困境。道提供了庄子思想的理论起点,而齐物就是要以相对主义破除自我中心观,是通往自由的认识论前提。《逍遥游》篇中大鹏形象的寓意表明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逍遥游》和《齐物论》两篇基本奠定了庄子思想的主干基调,代表庄子对自由思考的阶段性的成果。《逍遥游》篇末未能妥善解决的“无用之用”引出后面几篇的思想发展。从《养生主》篇开始,庄子遇到解决精神与肉体统一的问题。由单纯无用妥协变成缘督以为经,游刃有余(《养生主》);又改正为“直寄”,以“社树”身份保全生命(《人间世》);后又从“直寄”向“恶”的方向转化,避免为世所用。最初单纯无用——缘督以为经——直寄——恶,一个无可奈何的过程,从《德充符》起,依旧病态残缺,但是“德”的光辉内在显现出来,突破全身的考虑;《大宗师》篇向道的回归,索德于形外。最后《应帝王》,无为而治。个体精神自由之外,对个体生命的安顿一再考虑而不得。最后发现,解决个人问题的前提是解决社会问题,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统一于自然无为中。虽然仍是不切实际的规划,然而突出了庄子的社会关怀情愫。第三章:庄子的思想与《庄子》的文学性相得益彰、相映生辉。此章从《庄子》内篇的寓言特色、寓言形象的具体分析、篇章结构特色、语言文字以及变化多端的文章结构和创作手法等方面分析庄子《内篇》思想的文学表现,此外也涉及了《庄子》内篇与文学意境理论的关系。第四章:《内篇》精神的后世回响,阐述《庄子》内篇与后世的玄学、道教理论以及禅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内篇》中有关“道”的本体特点、“心斋”、“坐忘”等方法对魏晋玄学、道教、禅学中理论体系有多方面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此外,庄子追求无拘自由的飘逸人格魅力也深刻影响了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