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7年和2008年在文山州丘北县树皮乡进行了辣椒不同间作方式(玉米辣椒间作2:4,1:4,2:6,2:8,2:10;花生辣椒间作2:8,2:10;大豆辣椒间作2:6,2:8,2:10;向日葵辣椒间作2:10;辣椒净作)的病虫害、生理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与净作相比,间作可以减轻辣椒病虫危害。间作的辣椒小区发病率比净作低9.79%-48.34%;间作处理中,与玉米间作的辣椒小区发病率相对较低。间作的辣椒病情指数2007年比净作低21.80%-67.19%,2008年比净作低18.44%-25.54%,间作的辣椒疫病发病率比净作低67.99%-88.00%;间作处理中,辣椒病情指数与大豆间作>与花生间作>与玉米间作。2007年间作的辣椒虫危害率比净作低31.83%-81.80%(F=2.426*,P=0.047),玉米辣椒间作2:10的辣椒虫危害率最低。2008年间作的辣椒虫危害比净作低16.67%-55.58%,玉米辣椒间作2:10的辣椒虫危害率最低,其百株虫量也最少,比净作少88.92%。综合得出玉米辣椒间作2:10模式对辣椒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最好。由于两年间气候等因素有差异,2007年前期干旱后期雨水集中,导致两年病虫害发生情况不同,2008的辣椒病虫害较轻。2.与净作相比,间作辣椒土壤温度降低,土壤含水量升高;各处理辣椒顶部受光情况南北行向差异明显,东西行向差异不大。不同处理辣椒行间土壤温度自地表向下递减,具有向上的温度梯度。不同处理辣椒行间在各土层平均土温差异极显著,0㎝处:净作辣椒行间土壤温度比间作高0.57%-10.48%(2007年:F=10.264**,P=0.000;2008年:F=3.969*,P=0.011); 5㎝处:净作辣椒行间土壤温度比间作高3.62%-9.75%(2007年:F=8.432**,P=0.000;2008年:F=22.946**,P=0.000)。净作土壤含水量较间作低,0-6㎝土层:间作辣椒行间土壤含水量比净作高1.68%-15.68%;0-20㎝土层:玉米辣椒间作2:10比净作处理高10.04%。与净作相比,间作辣椒顶部光照强度没发生太大变化。间作处理中,玉米辣椒间作2:8、2:10模式辣椒顶部受光情况总体较2:6、2:4好,南北行向各处理中午差异不大,上午8:00-11:00差异较大,下午15:00-18:00差异较大;东西行向没有明显变化。净作的辣椒光合速率比间作高0.69%-48.08%,间作处理中玉米辣椒间作2:8、2:10模式较高。3.间作与净作的辣椒株高差异不显著,间作的分枝数比净作少,间作的盖度比净作大。2007年大豆辣椒间作2:10的辣椒株高比净作高6.71%-13.69%;2008年中后期,间作处理随着辣椒行数的减少,株高有增高的趋势。间作的辣椒盖度比净作高4.72%-32.50%。2007年不同处理之间辣椒分枝数差异显著,2008年差异不显著,净作的辣椒分枝数比间作高4.52%-45.48%。说明间作对辣椒生物学性状有一定的影响。4.合理的辣椒间作模式经济效益比净作好。2007年玉米辣椒间作2:10的产值最高,比净作高2256.48元/hm2,其次是2:8,产值比净作高158.13元/hm2。2008年间作的产值比净作增加9.16%-42.58%,间作处理中间作向日葵的产值最高,其次是玉米辣椒间作2:8,产值比净作高7036.23元/hm2。从土地当量比来看,各间作处理都大于1(1.031-1.610)。说明合理的间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综合以上试验结果,2行玉米间作8行辣椒、2行玉米间作10行辣椒在控制病虫害、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效果显著,为本试验的优良间作模式。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与露地净作高产栽培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3)
- [2].玉米净作密植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21)
- [3].玉米净作和间作植株间光强的时空分布(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2(02)
- [4].不同播种量对苦荞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3)
- [5].玉米净作与宽厢宽带间作花生效益分析[J]. 基层农技推广 2014(05)
- [6].间作对糜子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6)
- [7].紫薯夏薯净作不同栽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 2016(02)
- [8].陆稻与玉米间套作模式的农户参与式评价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8)
- [9].长城车窗净 引领爱车新风尚[J]. 音响改装技术 2009(02)
- [10].甜玉米套种大蒜高产高效示范效果分析[J]. 南方农业 2019(S1)
- [11].丘区净作玉米(粒用)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应用实例[J]. 四川农业科技 2019(03)
- [12].玉米—甘薯间作的光合效应及产量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3(01)
- [13].旱地宽厢宽带玉米、辣椒套作高效栽培研究[J]. 农技服务 2008(01)
- [14].云南省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分析[J]. 中国马铃薯 2014(02)
- [15].玉-豆间作对菜用大豆品质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6(05)
- [16].马铃薯套作秋播苦荞栽培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8)
- [17].不同种植模式对绿肥产量与土壤改良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2(11)
- [18].杂糯间栽模式下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效应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8(03)
- [19].净作和套作条件下大豆籽粒异黄酮积累规律比较[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02)
- [20].高海拔地区党参不同种植模式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北方园艺 2018(21)
- [21].间作和净作条件下喜阴植物谢君魔芋的光合作用及光合诱导特征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7(01)
- [22].马铃薯生产使用中小型机械全程化净作试验研究[J]. 南方农业 2018(07)
- [23].不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主要虫害的种群分布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03)
- [24].玉米辣椒不同间作方式的经济效益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 2011(05)
- [25].巨型稻不同种植密度套养黑斑蛙试验初报[J]. 四川农业科技 2020(01)
- [26].浅谈马铃薯玉米间套作效应[J]. 农家参谋 2019(05)
- [27].玉米与大豆间作对玉米叶片气孔及光合效率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2(01)
- [28].春马铃薯间套两茬燕麦生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8)
- [29].净作和套作下大豆贮藏蛋白11S、7S组分相对含量的QTL分析[J]. 作物学报 2020(03)
- [30].不同间作方式对共生期木薯-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