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中庸:当代中国身体审美活动的病理学分析

性别中庸:当代中国身体审美活动的病理学分析

论文摘要

性别藏匿于个体,却关涉着历史和文化的痕迹。性别在当下身体审美文化的穿越中,无可避免地遭遇到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困扰和疾病。本篇论文将着手于当代中国身体审美文化中的性别中庸现象,运用病理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考察和分析。晚近的性别讨论大都是置于女性主义的域阀下,尽管国内学界关于性别的研究已经从女性主义的单一探讨逐渐向其它学科领域过渡。然而就目前而言,性别问题的彰显的探讨在美学领域却仍不够充分。本文试图跳出男、女性别对立的话语圈和女性沉积的不平之鸣,暂时搁置单一的对男权文化的批判,提出并把握性别中庸。本篇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医学领域中的病理学方法。在医学上,病理学致力于病体的诊断和治疗,其目的是获得健康的身体。这一点与人文学者对于健康而美好的社会、健康的身体审美的期望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本文将站立在互文关系之上放眼病理学视野,并通过对丰富理论资源的征用来谋求更为为广阔的话语空间。病理学方法的实践是本文的关键点。文章试图充分发挥病理学的方法优势,通过对性别中庸的形态学观察、组织学类型、发病学和病因学、病史分析、对文化机体的影响以及常见病历分析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病理学分析的实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论文的核心构想与总体构架
  • 二、研究现状与论域设置的可能性
  • 三、谋求僭越的研究路径
  • 第一章 “性别中庸”的提出与界定
  • 第一节 概念的梳理和界定
  • 一、“性别”一词的涵义
  • 二、“中庸”一词的涵义
  • 三、本文对“性别中庸”的界定
  • 第二节 性别中庸现象在当下的中国语境
  • 第二章 病理学方法可行性的重申与证明
  • 第一节 奠基于互文关系的病理学视野
  • 第二节 病理学方法实践凭借的四大理论资源
  • 一、医学病理学
  • 二、社会病理学
  • 三、教育病理学与教学病理学
  • 四、社会性别理论
  • 第三节 当代身体审美评价的逻辑依据:病理学方法实践所依据的价值立场
  • 一、身体审美批评有赖以存在的价值依据
  • 二、如何认识形成这种趣味普遍性的依据
  • 三、如何认识身体审美趣味的见仁见智
  • 四、健康的身体审美
  • 第四节 病理学方法的优势
  • 第五节 美学病理学的提出及初步构想
  • 一、美学疾病
  • 二、美学病理与美学病理学
  • 三、美学病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指导思想
  • 四、美学病理学的学科难点以及期待与各种研究方法的有机配合
  • 第三章 性别中庸的病理学分析(一):性别中庸的形态学观察及组织学类型
  • 第一节 一般形态(肉眼观形态)
  • 一、基本形态
  • 二、性别中庸的多发地点和多发人群
  • 第二节 性别中庸的异型性
  • 一、性别中庸的基本病理改变
  • (一) 经过和结局
  • (二) 生长方式与扩散
  • (三) 分级与分期
  • 二、性别中庸的多形性
  • 三、性别中庸的改变
  • 四、与正常身体审美的区别的总结
  • (一) 服饰审美上的变异
  • (二) 身体本然认识的缺陷
  • (三) 离群化倾向和内心性别认同的危机
  • 第三节 性别中庸的组织学类型
  • 第四章 性别中庸的病理学分析(二):性别中庸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 第一节 致病因素的分析:市场――诱人的红苹果
  • 一、市场对欲望的分类学处理
  • 二、被忽视的公司权力的另一维度:攻击性和破坏性
  • 三、重审文化编码系统——商业中的资本利用
  • 第二节 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 一、身体的后突围时代:在牺牲美学与劳动美学的历史性退场后
  • 二、栖身于消费政治的性别:个体自由伦理的庇护和消费社会的鼓动
  • 三、流行性物欲症的影响
  • 四、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城市旅行
  • 五、交易让批判中立
  • 第五章 性别中庸的病理学分析(三):性别中庸的病史透析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整体的阴柔品格
  • 第二节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中和的身体策略
  • 第三节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虚践的身体观
  • 第四节 释家对性别身体的特殊解说以及影响
  • 第五节 中国古代性别二元对立问题的重新思考:君为阳、臣为阴
  • 第六节 病史分析与当代性别中庸研究
  • 第六章 性别中庸的病理学分析(四):性别中庸对文化机体的影响
  • 第一节 雾霭重生:性别中庸现象与当代中国身体审美的陌生化
  • 第二节 重审审美对象与当代身体
  • 第七章 性别中庸的病理学分析(五):临床常见病例的简要分析
  • 第一节 性别中庸的身体烙印:中国古代的男体理想及美学意义
  • 一、基本形态:在传统文献中的知识分子
  • 二、中国人的男体理想及其基本病理变化
  • 第二节“胭脂男”所谓何人?
  • 第三节 德古拉门徒的身体图谱
  • 一、德古拉门徒的形态学观察
  • 二、门帘背后的身体
  • 第四节 “李宇春”:身体审美的一个意外惊叹号
  • 一、“李宇春”:卸掉性别的包装
  • 二、娱乐事件背后的另类身体展演
  • 结语 关于防治与疗救的愿望:抗体的社会学活性
  • 一、就地取药
  • 二、在比较文化视野下寻找具有积极意义的性别意识和身体审美
  • 三、身体审美理想的殷切呼唤:自在自为的个人主义的健康身体审美
  • 四、关注孩子身体性别形成以及价值观
  • 附:性别中庸的图片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中庸”思想对当代和谐理念的启示[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0)
    • [2].话语变迁与概念重塑——从文体角度考察《中庸》升格[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中庸》“隐恶而扬善”发微[J]. 武陵学刊 2020(01)
    • [4].诚体是如何活动的——立足于《中庸》对“诚”之现象的阐明[J]. 学术研究 2020(01)
    • [5].宋人对《中庸》作者及文本的考辨[J]. 船山学刊 2020(01)
    • [6].中庸思维对知识隐藏与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J]. 管理学报 2020(04)
    • [7].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中庸型领导:概念、维度与测量[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8].无问西东话“中庸”[J]. 关东学刊 2020(01)
    • [9].从“小富即安”到“且富且安”:中国农民的中庸理性考察[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0].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发现“中庸”[J]. 山东教育(高教) 2020(Z2)
    • [11].《中庸》“诚”的思想探究[J]. 今古文创 2020(25)
    • [12].“中庸”是做出抉择[J]. 思维与智慧 2019(04)
    • [13].生活的大道是中庸[J]. 思维与智慧 2017(21)
    • [14].中庸[J]. 中国书法 2008(06)
    • [15].《中庸》“诚”的现代性反思[J]. 文学教育(上) 2017(02)
    • [16].《中庸》中的道德自觉思想[J]. 人民论坛 2017(08)
    • [17].浅析《中庸》之“诚”的内涵与价值[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7(02)
    • [18].《中庸》中“诚”的“自明性”发微[J]. 理论学刊 2017(03)
    • [19].下贯上通:《中庸》性命论[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0].中庸思想的现代生命力审视[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06)
    • [21].从英译角度识解《中庸》的核心概念[J]. 名作欣赏 2015(35)
    • [22].《中庸》的“参赞”工夫论[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3].《中庸》作者考辨[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6(02)
    • [24].孔子思想中的“中庸观”及其当代价值[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3)
    • [25].《中庸》诚论思想中的教育伦理诉求及当代启示[J]. 大学教育科学 2016(02)
    • [26].范式转换背景下的中庸观新形态——北宋明教契嵩的《中庸》新范式探析[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
    • [27].《中庸》“诚”论发微[J]. 人文天下 2016(07)
    • [28].谁更中庸?——基于对553个样本中庸思维的测量与分析[J]. 社会心理科学 2016(Z1)
    • [29].员工中庸思维研究综述[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15)
    • [30].敬畏与慎独:《中庸》的道德工夫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 伦理学研究 2016(05)

    标签:;  ;  ;  ;  

    性别中庸:当代中国身体审美活动的病理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