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对现有文献中关于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追溯到了Mundell(1957)的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的完全相互替代理论。随后的要素和贸易开放互补关系理论从跨国异构性和跨行业异构性两个维度对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在资源错配的市场上,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是互补的。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是以更复杂的形式出现,单纯的直接互动在现实中不存在。本文提出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主要为间接互动,并且以综合效应分析取代对替代和互补作用的区分。通过对现有模型扩展引入了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三种间接互动渠道,它们分别是规模优势、产业转移、技术效应。首先,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可以通过规模效应进行互相影响。贸易开放使得产品市场扩大,具有规模经济特性的行业获得扩大规模的动力,产生了对金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通过竞争提高金融质量和资金数量的一种有效方式——金融开放——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满足规模经济发展的需求的一个有效解,于是金融开放随着贸易开放不断得到提高。同时,一国的金融开放使得该国的金融产品竞争更加激烈,提高了金融系统的相对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增加了融资的机会和渠道,此时该国的更多依赖于资金的具有规模效应的行业就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因为其获得了比较优势,市场的扩大就成为其迫切要求,贸易开放就是其必须的要求。其次,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可以经产业转移进行互相影响。文中构建的模型证明了封闭经济下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生产相同产品成本不同。贸易开放使得这种不同会推动产业的重新布局,即形成产业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转移。选择外部的充裕资金进行产业转移的转移成本小于本国产业转移的成本比率,加快了产业转移速度,可以形成更多的利润,从而形成了金融开放需求。金融开放使得资本可以流向资本稀缺国家,各国根据新的要素报酬重新布局产业,形成了产业转移,以此比较优势生产出的更低成本的产品则通过增加供给推动了贸易开放扩大。最后,贸易开放可以通过技术渠道和金融开放产生互动。通过建立互动模型,分析了贸易开放、技术、金融开放三者间的互动机制。贸易开放引致技术流入,包括物化在产品中的技术、无形的专利、管理、组织等,通过模仿、学习、竞争等种机制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技术的引进从两个方面促进金融开放,即通过技术发展使得金融系统的运行效率。其次,不同的技术创新的路径产生不同的风险和成本,从而推动金融系统向更加节约交易成本和更加分散风险的角度发展,改变了金融结构。金融开放通过技术的通道影响贸易开放。一方面满足了技术研发成本的降低,促进了创新。技术对贸易开放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技术优势和技术发展方向的不同,形成多样的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推动了贸易开放的提高。之后用实证方法检验了理论模型。首先基于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间接互动机制作了实证。贸易开放受到了技术效应、规模效应和产业转移的正向促进作用。金融开放受到了金融发展水平、技术水平、规模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产业转移对其作用不显著。技术水平主要受到自身及研发投入的正向促进,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虽然也有正向推动作用,但效果相对较弱,其中金融开放的促进作用要滞后一期才产生。没有发现规模效应和产业转移对技术水平的显著影响。规模效应主要受到自身及贸易开放、产业转移的正向促进作用,金融开放和技术效应对它的影响不显著。产业转移主要受到自身及规模效应、金融开放的正向影响,受到贸易开放的反向影响,但是受到技术效应的影响不显著。其次,对发展中国和发达国家的贸易开放、金融开放、产业转移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做了面板回归的对比分析。发现发达国家可以通过金融开放加速传统制造业的转出速度,并推动其金融产业在国际市场占领领先地位。对于发展中国家则是另一番景象。一方面要接受发达国家转移出的制造业,另一方面却要牺牲未来有前途的高端技术和金融业。限于数据约束,未对另外两个渠道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中国的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间接互动渠道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发现贸易开放与这三个渠道都有显著的互动作用,其中贸易开放与规模效益、产业转移存在正向互动作用机制、与技术效应则存在相互抑制作用机制。金融开放则仅与产业转移存在正向相互作用,与规模效益及技术效应均没有显著的关系。技术效应与产业转移及规模效益均存在相互促进机制。规模效益和产业转移之间则是存在相互抑制作用。所以,通过产业转移渠道,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间接互动机制是存在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现代农业的规模效应分析[J]. 蚌埠党校学报 2012(02)
- [2].国内蛋鸡养殖业制约因素[J]. 农业知识 2017(03)
- [3].国有及民营企业规模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J]. 社会科学动态 2020(11)
- [4].电商平台规模效应开始发力[J]. 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13(01)
- [5].泛娱乐化时代粉丝经济规模效应分析[J]. 市场研究 2018(12)
- [6].中国汽车国际(沙特)巡展努力实现模式创新[J]. 中国对外贸易 2012(12)
- [7].人才聚集的规模效应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8].我国线上零售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规模效应递减规律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20(01)
- [9].工信部发布18项措施 “神助攻”5G全方位加速[J]. 通信世界 2020(09)
- [10].市场规模效应下的中国产业升级研究[J]. 中国物价 2020(05)
- [11].产业集聚带动下的规模效应和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以安徽省汽车产业为例[J]. 价值工程 2014(04)
- [12].雅本化学国际农药定制业务显规模效应[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09)
- [13].集中采购:实现降本增效 凸显规模效应[J]. 中国招标 2017(16)
- [14].我国城市群经济规模效应的计量研究[J]. 地方财政研究 2008(04)
- [15].第三方再制造商回收规模效应对闭环供应链利润的影响[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0(17)
- [16].规模效应下的业务创新[J]. 通信世界 2009(16)
- [17].运营7年新疆机场规模效应多方显现[J]. 新疆画报 2011(05)
- [18].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外部性效应及规模效应的分析[J]. 价值工程 2011(20)
- [19].我国产业转移的就业规模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J]. 劳动经济评论 2017(02)
- [20].证券类节目如何实现价值再升级[J]. 中国广播 2018(01)
- [21].微博互动[J]. 中外管理 2015(10)
- [22].引领广东省产业集聚规模效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价值工程 2012(07)
- [23].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的贸易规模效应[J]. 当代经济研究 2012(10)
- [24].股权分置改革后上海A股市场规模效应实证研究[J]. 时代金融 2008(11)
- [25].考虑规模效应的一带一路海运枢纽网络比较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8(02)
- [26].浪潮信息:服务器龙头持续崛起[J]. 股市动态分析 2020(04)
- [27].把脉巡店[J]. 中国药店 2014(12)
- [28].基于盈余视角的R&D投资规模效应研究[J]. 财会通讯 2013(18)
- [29].计及负荷规模效应的售电公司决策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9(11)
- [30].开展优质服务 推动“水泥下乡”[J]. 建设科技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