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趋综合性,它要求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各项知识技能,更应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良好的交往意识和沟通技巧,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良好的人际适应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在我国加快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生的人际适应问题也是大学生健康成才、全面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研究拟在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性进行深入理论探讨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开发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测量工具,全面系统探讨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评价体系、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丰富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教育及其研究的科学理论。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和综合,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提出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理论构想维度。然后选取部分大学生进行个别访谈调查、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赞成度问卷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理论构想的维度进行验证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确定维度之后,进行量表题项的编制,并请有关专家和相关专业研究生对项目进行评估。接着通过小样本施测对题项做初步的筛选。对项目进行调整之后,又选取不同大学生样本进行了小规模预测试,最终形成正式的“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该量表由四个分量表,共计53个项目构成。以本量表为主要调查工具,对来自7所高校的1777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利用项目分析、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人际适应性是否良好,可从四个维度具体考察,即乐于交往、敢于交往、利于交往和善于交往四个方面。(2)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经信效度检验表明,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同时通过因素分析显示本量表的架构与理论框架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因此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效标关联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工具。(3)大学生人际适应性与个体的身心不良症状呈显著负相关,与个体的幸福感指数和社会适应性呈显著的正相关。(4)大学生的人际适应性在性别、独生子女、家庭来源、专业和年级等人口学变量的总体上或部分因子中存在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