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苹果果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苹果果实,黑斑病,摘袋,苦痘病,皮孔,苹果产区,果实着色,内袋,外袋,黑斑
苹果果实论文文献综述
河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曹克强,王树桐,胡同乐,张瑜,孙孟伟,郭芳睿[1](2020)在《苹果果实黑红点和黑斑病为何发生严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0月期间,我省一些苹果产区的果农反映当年苹果果实黑红点和黑斑病发生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到滦县、曲阳、顺平、唐县等地果园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看,这些果园栽培模式均为矮砧密植,品种以富士为主,树龄6~13年,果实均套袋。通过对树上的果实以及(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报》期刊2020-01-04)
张学英,李振侠,尹宝颖,李中勇,张媛[2](2019)在《'斗南'苹果大果芽变果实发育早期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斗南'大果芽变是由'斗南'苹果(Malus domestica'Tonami')的一主枝自然变异产生的。为明确'斗南'苹果大果芽变的机理,本研究以'斗南'苹果及其大果芽变'大果斗南'苹果为材料,对果实大小、细胞倍性、细胞组织结构及果实发育早期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果斗南'平均单果重是'斗南'的1.5倍,二者差异显着(P<0.05)。果实细胞大小无显着差异,但在盛花后28 d和成熟期'大果斗南'的细胞数量显着多于'斗南'(P<0.05),'大果斗南'与'斗南'细胞倍性相同。通过比较'斗南'与'大果斗南'盛花后14和28 d的果实转录组数据,获得51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从中筛选出5个可能与大果芽变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及乙烯信号转导途径,表明'斗南'大果芽变可能与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变化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苹果大果型芽变的细胞学和分子基础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蔚露,牛自勉,林琭,谢鹏,王红宁[3](2019)在《苹果矮化栽培模式对果园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苹果矮化砧木M9-t337和SH5为试材进行了矮化栽培条件下不同树形模式的试验,分析了5年生果园的早期产量和果实质量。结果表明,从单株产量来看,细长纺锤树形、高纺锤树形和疏层纺锤树形在不同砧木上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0.64,19.32,18.52 kg;M9-t337和SH5砧木处理树分别为20.61,18.38 kg;不同树形和砧木处理差异极显着。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种树形之间无显着差异,但SH5矮化砧木显着高于M9-t337砧木处理,均值分别为16.17%和15.25%。疏层纺锤树形果皮花色苷浓度显着提高,高于其他树形;SH5砧木嫁接树的果皮花色苷浓度比M9-t337砧木处理增加了62.8%,果实着色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聂佩显,于树增,陈浪波,薛晓敏,王金政[4](2019)在《‘国光’苹果及其芽变材料的果实品质和AFLP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光’及其芽变材料为试材,利用AFLP技术采用4对引物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对果实品质和果皮色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光’芽变材料在平均单果重、果实大小、可溶性固性物含量、果皮着色指数方面,均极显着优于母株;4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83条条带,多态性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37.36%,差异化片段大部分集中在100~400 bp,其中引物E75/M54多态性比率最高,达71.79%,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吕玲玲,丁荔,刘蕾,侯鸿敏,张玉刚[5](2019)在《免套袋栽培苹果品种‘福丽’果实着色相关基因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岛农业大学苹果育种课题组培育的免套袋苹果新品种‘福丽’为试材,在完全不套袋情况下,与对照‘富士’苹果比较,分析两者在果实发育着色时期糖和花青苷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差异,为免套袋栽培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福丽’苹果定植在青岛农业大学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2009年嫁接在八棱海棠上,以同果园相同树龄、树势的‘富士’苹果为对照。2016和2017年分别在盛花后147、164、188d在离地(1.5±0.3)m处的果树外膛不同方位每个品种取果实4个。冰盒带回实验室,将果实阳面、阴面,果肉、果皮剥离,切成约0.5 cm2小块,混匀后分装,–80℃超低温冰箱保存。用盐酸甲醇法提取花青苷,双波长pH试差法测定花青苷含量;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RNA,罗氏定量PCR仪对花青苷及糖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用2-ΔΔCT值进行相对表达量分析。3个生物学重复。(1)盛花后188 d,‘福丽’和‘富士’阳面果皮的花青苷含量均高于阴面(1.58倍和1.16倍),果皮花青苷含量高于果肉(11.68倍和13.62倍)。‘富士’阳面和阴面果皮中的花青苷含量分别是其果肉的4.47倍和6.78倍。‘福丽’阳面果皮的花青苷含量与‘富士’差异显着,‘福丽’阳面果皮中的花青苷含量达15.89μg·g-1FW,是‘富士’阳面果皮的2.447倍。(2)连续两年通过荧光定量PCR对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表明,‘福丽’苹果果实中MdSPS基因,尤其是MdSPS6显着高于富士的表达水平;‘福丽’果实中MdSUSY3在花后188 d显着高于‘富士’,利于蔗糖积累。在盛花后147 d,‘福丽’中4个MdSUT均有较高表达水平,是‘富士’的5.6倍~2.1倍,此后逐渐降低,而‘富士’中该基因表达一直较稳定。对MdFK和Md HK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47d时,‘福丽’显着高于‘富士’,随着果实发育,两者趋于相近,乃至无显着差异。(3)‘福丽’中花青苷合成的结构基因MdCHI、MdCHS、MdDFR、MdUFGT均高于‘富士’,尤其是MdDFR,在果实发育的3个时期与‘富士’均有差异显着。调控基因MdBHLH和MdWD40在3个果实发育阶段表达量差异不显着;2016和2017两年的检测结果都表明,MdMYB10在两品种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根据以上结果推断,在完全不套袋情况下,福丽果实花青苷含量高,果实全面着浓红色,可能与MdSPS6、MdSUSY3以及MdCHI、MdCHS、MdDFR、MdUFGT和MdMYB10上调表达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郑庆伟[6](2019)在《姚允聪课题组在苹果果实色泽发育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姚允聪课题组在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分析了苹果果实中长链非编码RNA (lnc RNA)在花色素苷生物合成中的潜在作用,阐述了mi RNA156a的decoy lnc RNA参与果皮色泽形成的调控新机制。果实色泽是苹果果实品质的重要性状,它不仅是果实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而且对于抵御果实发育过程中生物(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9期)
王贵平,翟浩,陈汝,路超,薛晓敏[7](2019)在《不同类型果袋微环境对富士苹果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年生烟富3号/M26/平邑甜茶为试材,研究不同育果袋微环境对富士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袋透光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2(小林外白)>处理1(小林外棕)>处理3(鑫丰内白)>处理4(鲁通内黑);袋内温度以处理1最高,其次由高到低依次是处理2>处理3>处理4,且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袋内温度高于袋外环境对照;相对湿度以处理1最高,其次是处理3>处理4>处理2,且整个时间段(6—9月)袋内均明显高于袋外。果实外观品质着色指数及光洁度指数以小林外棕处理最高(93.33%和76.67%),其余3种套袋处理差别不显着,且套袋处理明显高于不套袋处理;色度代表红色的a~*值以小林外白和小林外棕较高,处理3和处理4较低;套袋处理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于不套袋处理,其中以小林外白最大,由高到低依次为小林外棕>鲁通内黑>鑫丰内白;套袋处理的果实硬度高于不套袋处理,套袋处理之间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套袋处理的苹果黑点病和苦痘病果率明显高于不套袋处理,不同材质果袋处理有明显差异,苦痘病果率以鲁通内黑最高,为5.0%,小林外棕最低,为0.0,黑点病果率以小林外棕最高,为19.0%,小林外白最低,为12.0%;就成熟期而言,本试验结果套袋不影响果实果皮钙含量,采收期果实钙含量除鲁通内黑与不套袋差别不大外,其余处理均高于不套袋处理;同时套袋处理减少成熟期果实果皮总黄酮的含量,但对果皮总酚含量没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王世明[8](2019)在《果园地面覆盖能改善苹果果实质地》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中国果树》2019年第4期《果园地面覆盖对苹果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作者周江涛等)报道,以华红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果园地面覆盖方式对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能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提高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9年09期)
李映龙,单守明,刘成敏,平吉成[9](2019)在《叶面喷施壳寡糖对华脆苹果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华脆苹果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壳寡糖对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着色前,在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壳寡糖,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Rubisco活性,使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提高.ρ(壳寡糖)=100 mg/L处理显着提高了转化酶、山梨醇脱氢酶、山梨醇氧化酶和ATPase酶活性,使果实中淀粉和可溶性糖显着提高,最终显着提高了成熟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和花色苷含量,果实硬度也得到显着提高.因此,苹果着色前,在叶面喷施适当质量浓度的壳寡糖,可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和Rubisco活性显着提高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同时显着提高果实中糖分积累关键酶活性,最终提高果实品质.(本文来源于《农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田燕莉[10](2019)在《套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富士苹果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水果之一,其外观红润,口感极佳,深得人们的喜爱,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人们发现,将红富士苹果进行套袋栽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红富士苹果的单个果重,但却进一步的提高了红富士苹果的外观以及果实品质,套袋的红富士苹果口感更佳,而且商品价值也更高。(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8期)
苹果果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斗南'大果芽变是由'斗南'苹果(Malus domestica'Tonami')的一主枝自然变异产生的。为明确'斗南'苹果大果芽变的机理,本研究以'斗南'苹果及其大果芽变'大果斗南'苹果为材料,对果实大小、细胞倍性、细胞组织结构及果实发育早期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果斗南'平均单果重是'斗南'的1.5倍,二者差异显着(P<0.05)。果实细胞大小无显着差异,但在盛花后28 d和成熟期'大果斗南'的细胞数量显着多于'斗南'(P<0.05),'大果斗南'与'斗南'细胞倍性相同。通过比较'斗南'与'大果斗南'盛花后14和28 d的果实转录组数据,获得51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中,从中筛选出5个可能与大果芽变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及乙烯信号转导途径,表明'斗南'大果芽变可能与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变化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苹果大果型芽变的细胞学和分子基础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苹果果实论文参考文献
[1].河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曹克强,王树桐,胡同乐,张瑜,孙孟伟,郭芳睿.苹果果实黑红点和黑斑病为何发生严重[N].河北科技报.2020
[2].张学英,李振侠,尹宝颖,李中勇,张媛.'斗南'苹果大果芽变果实发育早期转录组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3].蔚露,牛自勉,林琭,谢鹏,王红宁.苹果矮化栽培模式对果园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4].聂佩显,于树增,陈浪波,薛晓敏,王金政.‘国光’苹果及其芽变材料的果实品质和AFLP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9
[5].吕玲玲,丁荔,刘蕾,侯鸿敏,张玉刚.免套袋栽培苹果品种‘福丽’果实着色相关基因表达分析[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6].郑庆伟.姚允聪课题组在苹果果实色泽发育研究中取得新进展[J].农药市场信息.2019
[7].王贵平,翟浩,陈汝,路超,薛晓敏.不同类型果袋微环境对富士苹果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8].王世明.果园地面覆盖能改善苹果果实质地[J].中国果业信息.2019
[9].李映龙,单守明,刘成敏,平吉成.叶面喷施壳寡糖对华脆苹果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农业科学研究.2019
[10].田燕莉.套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J].农家参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