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二十年代的党内斗争研究 ——兼谈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

苏联二十年代的党内斗争研究 ——兼谈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

论文摘要

如何评价二十年代联共(布)党内争论,在国内外学界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苏联解体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简单化之嫌;苏联解体后,由于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时期苏联历史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评价在学界又起高潮。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立足于国内外学者对二十年代苏联历史的研究成果以及最新公布的与二十年代苏联历史相关的档案材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本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使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对二十年代联共(布)党内斗争的经过,尤其是党的高层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展开的争论及其结局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以揭示二十年代联共(布)党内争论和斗争的实质,探索经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路径。对联共(布)党内二十年代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争论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苏联社会主义实践艰难曲折性的认识,也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本文由导论、正文四章以及结束语组成。导论部分,指出本文所研究的中心问题,即二十年代苏联围绕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展开的争论。本选题的研究过去存在简单化之嫌,随着新材料的公布,使该选题出现深入研究的可能和必要。导论阐述了本选题的研究意义、思路与研究方法,概述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对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加以说明。第一章,列宁去世前后苏联的国内状况及外部环境。列宁去世前后的外部环境决定了“世界革命”的理想已经远离现实,俄共(布)选择“新经济政策”作为国家发展道路引发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诸多问题,而党内出现了分裂征兆,随着斯大林当选总书记和列宁逝世,党内危机深化。第二章,同新老左翼反对派的争论及选择。对新老左翼反对派,曾长期存在将其作为“阶级敌人”、“帝国主义代理人”看待的倾向,本章通过新材料,通过对新老左翼反对派和联共(布)中央围绕“工业化”方式和方法、“世界革命”(“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农业和农民”、“党内民主”等几个重大国家发展建设问题展开的争论的梳理,得出他们是当时联共(布)党内不同国家发展路线之间的争论,根源在于苏联国家建设中产生和存在的问题。历史选择了联共(布)中央,证明其推行的路线更贴近当时的现实。第三章,同以布哈林、李可夫为首的右派的争论及选择。布哈林、李可夫等曾被简单地评价为“富农在党内的代理人”,企图破坏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复辟资本主义。这种评价不符合历史事实。实际上斯大林追求国家工业化、追求农业集体化、追求强大的国防,也是布哈林、李可夫等的共同追求。布哈林错在忽视“贡税论”提出的政治背景、实用价值、国际环境,导致布哈林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难具有说服力,最终以失败告终。第四章,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成就与问题。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在二战中为人类的和平解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让苏联经济突飞猛进,短期内实现了工业化,将苏联变成可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此外,苏联在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等全民社会保障体系领域开人类之先河,普惠苏联人民群众,迫使与其竞争的资本主义施行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导致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推进了整个人类向共产主义前进的步伐。但是,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重视轻工业,导致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停滞不前;让农民承担了过重的负担,等等。本文结束语对苏联二十年代的党内斗争进行了反思。归纳出两方面需要汲取的历史教训:一是在党内民主问题上,要继承并发扬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掌握好民主与集中的限度,既要防止党变成松散的派别和集团的集合体,又要防止过于强调集中,导致以党代政、个人专权的现象。二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问题上,第一部类的生产和第二部类的生产应该平衡发展,既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要保障整个国家的国防安全及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列宁去世前后苏联的国内状况及外部环境
  • 第一节 列宁去世前后苏联的国内状况
  • 一、列宁去世前后苏联的国内经济状况
  • 二、列宁去世前后苏联的国内政治状况
  • 第二节 列宁去世前后苏联的外部环境
  • 一、世界革命冲动消退
  • 二、苏联处于经济、技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之中
  • 第二章 同新老左翼反对派的争论及选择
  • 第一节 同新老左翼反对派争论的概况
  • 一、1923 年秋—1925 年初同托洛茨基反对派的争论
  • 二、1925 年春—1925 年底同新反对派的争论
  • 三、1926 年春—1927 年底同托季联合反对派的争论
  • 第二节 1923—1927 年布哈林与新老左翼反对派就工业化问题的争论及选择
  • 一、与托洛茨基反对派围绕“工业化”问题的争论
  • 二、与新反对派围绕工业化问题的争论
  • 三、与联合反对派围绕工业化问题的争论
  • 第三节 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及选择
  • 一、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态
  • 二、斯大林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思考与深化
  • 三、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终形成
  • 第四节 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争论及选择
  • 一、托洛茨基反对派在农业和农民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
  • 二、新反对派在农业和农民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
  • 三、布哈林对农业和农民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
  • 第五节 关于“党内民主”问题的争论及选择
  • 一、党内民主问题的历史渊源
  • 二、同托洛茨基反对派围绕民主问题展开的争论及选择
  • 三、同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新反对派”围绕党内民主问题展开的争论及选择
  • 四、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合反对派”围绕党内民主问题进行的争论及选择
  • 第三章:同以布哈林、李可夫为首的“右派”的争论及选择
  • 第一节 十五大前后苏联的困境与选择
  • 一、粮食收购危机导致联共(布)中央开始反思新经济政策
  • 二、国际环境对反思新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
  • 第二节 斯大林思想的转变及同以布哈林、李可夫为首的“右派” 的争论
  • 一、1923—1927 年斯大林和布哈林在贯彻新经济政策思想上没有分歧
  • 二、斯大林和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认识上分歧的产生
  • 三、斯大林与布哈林对新经济政策认识上产生的分歧和矛盾的深化
  • 第三节 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 一、具体历史条件下新经济政策自身出现的危机致使联共(布)中央作出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决定
  • 二、经济原因致使联共(布)中央作出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决定
  • 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 第四章 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成就与问题
  • 第一节 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取得的成就
  • 一、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取得的经济成就
  • 二、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在其他社会领域取得的成就
  • 第二节 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
  • 结束语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的两点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与学术活动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革命时代的文学“镜子”——评杨姿《“同路人”之上》[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07)
    • [2].托洛茨基之死[J]. 同舟共进 2015(02)
    • [3].托洛茨基被刺案真相揭秘[J]. 同舟共进 2015(11)
    • [4].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与中国革命[J]. 知识文库 2020(01)
    • [5].外刊[J]. 国家人文历史 2017(11)
    • [6].一场与苏维埃“异端”的风车大战——关于托洛茨基的文学思想与李建军先生商榷[J]. 文学研究 2016(01)
    • [7].暗杀托洛茨基[J]. 世界博览 2015(18)
    • [8].托洛茨基研究在中国[J]. 西伯利亚研究 2013(05)
    • [9].革命者托洛茨基之死[J]. 学习博览 2012(11)
    • [10].托洛茨基之死[J]. 共产党员 2008(01)
    • [11].托洛茨基谜语[J]. 当代工人 2008(10)
    • [12].革命者托洛茨基之死[J]. 领导文萃 2012(23)
    • [13].托洛茨基被清洗的前前后后[J]. 同舟共进 2010(02)
    • [14].克格勃暗杀托洛茨基[J]. 文史博览 2010(10)
    • [15].论鲁迅对托洛茨基文艺理论的接受[J].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9(04)
    • [16].托洛茨基的黄金时代[J]. 中国企业家 2015(12)
    • [17].对苏联模式确立过程的理性反思——读托洛茨基《被背叛了的革命》[J]. 科学社会主义 2015(04)
    • [18].闲居时的断想(之二)——读《先知三部曲》[J]. 杂文月刊(原创版) 2014(09)
    • [19].论托洛茨基[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0].刘仁静谈会见托洛茨基的经过[J]. 百年潮 2008(06)
    • [21].托洛茨基、斯大林及其他[J]. 同舟共进 2015(05)
    • [22].托洛茨基的《文学与革命》[J]. 鲁迅研究月刊 2013(03)
    • [23].托洛茨基:被遗忘的苏联红军最高领导人[J]. 领导文萃 2011(01)
    • [24].革命者托洛茨基之死[J]. 晚报文萃 2013(01)
    • [25].寻访托洛茨基故居[J]. 档案春秋 2014(11)
    • [26].后期鲁迅思想信仰建构中的托洛茨基影响[J]. 鲁迅研究月刊 2015(07)
    • [27].1926—1930年间的鲁迅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托洛茨基等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中心(下)[J]. 上海鲁迅研究 2015(04)
    • [28].“墨西哥玫瑰”弗里达与托洛茨基 恍如流星的情事[J]. 文史参考 2012(20)
    • [29].托洛茨基:苏联红军之父[J]. 山西青年 2013(05)
    • [30].托洛茨基语境下鲁迅“革命文学”观的新阐释[J]. 文艺争鸣 2016(04)

    标签:;  ;  ;  ;  

    苏联二十年代的党内斗争研究 ——兼谈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