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生态足迹测度及动态分析研究

唐山市生态足迹测度及动态分析研究

论文摘要

当前,城市化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由于人口剧增、资源过量消耗引起的区域生态恶化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定量研究区域自身发展状况,测度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量化人类对资源的利用程度,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以唐山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市1990~2007年的有关数据的统计和模型设置,计算出唐山市各节点年份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结合唐山市区域主体的特点,做出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从1990年到2007年唐山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呈上升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逐渐下降,人均生态赤字显著,生态足迹整体呈递增趋势。从各类土地类型的发展趋势看说明:①化能地和耕地在1990年到1995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缓慢,1995年以后速度加快,其它土地类型相对平缓;②人均生态足迹,化能地1990年至1995年破坏较轻,1995年后破坏强度加大,其他土地类型破坏强度小;③人均生态赤字/盈余方面,耕地和水域出现生态盈余,但仍呈下降趋势,草地、林地、化能地和建成地出现生态赤字,而化能地1995年之后比1990年至1995年赤字严重。各类土地生态足迹中,化能地的生态足迹最大,其次是建成地和林地,反映出唐山市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资源的消耗,其供给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生态压力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这说明近年来唐山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超出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城市发展要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机构的调整、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和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形态等方面仅供参考的建议。同时,要增大唐山市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就必须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减少自然资源损耗等。生态赤字的存在说明唐山市的人均消费量超过了自然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其发展处于一种生态的不可持续状态。因此,唐山市目前应改变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4.4 本研究创新点
  • 2 生态足迹基本理论
  • 2.1 生态足迹产生的背景
  • 2.2 生态足迹的含意
  • 2.3 生态足迹指标
  • 2.4 生态足迹分析与计算模型和步骤
  • 2.4.1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 2.4.2 生态足迹计算步骤
  • 2.5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的优点和不足
  • 2.5.1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的优点
  • 2.5.2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的不足之处
  • 2.6 小结
  • 3 研究地概况
  • 3.1 地理位置
  • 3.2 自然资源
  • 3.3 城市环境
  • 3.4 经济社会
  • 3.5 未来发展
  • 4 唐山市生态足迹计算
  • 4.1 计算说明
  • 4.2 消费项目划分
  • 4.3 生态足迹的计算
  • 4.3.1 生态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计算
  • 4.3.2 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计算
  • 4.3.3 生态环境污染消费
  • 4.3.4 唐山市生态足迹计算分析
  • 4.4 唐山市2007 年生态承载能力计算
  • 4.5 生态足迹盈亏计算
  • 2007 年生态足迹测度数据汇总'>4.6 唐山市19902007 年生态足迹测度数据汇总
  • 5 唐山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 5.1 各类用地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
  • 5.2 生态足迹构成动态变化分析
  • 5.2.1 生态足迹构成计算
  • 5.2.2 各类用地生态足迹构成变化分析
  • 5.3 生态承载力构成动态变化分析
  • 5.3.1 生态承载力构成计算
  • 5.3.2 各类用地生态承载力构成变化分析
  • 5.4 结论
  • 6 建议与展望
  • 6.1 改善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 6.2 加大教育投资、转变消费方式,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 6.3 减少耕地损失、保护自然资源,推进旅游业发展
  • 6.4 落实生态城市建设法规,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 6.5 改进资源利用模式,发展循环经济
  • 6.6 减少生态赤字,促进可持续发展
  • 7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兰精将投资4000万欧元改善其在奥地利主要基地的生态足迹[J]. 合成纤维 2019(11)
    • [2].生态足迹视域下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态势的时空属性研究:2007-2025[J]. 江苏农业学报 2019(06)
    • [3].中国旅游生态足迹研究可视化分析[J]. 生态学报 2020(02)
    • [4].河南省水生态足迹测度及其驱动效应分析[J]. 水文 2020(01)
    • [5].成都市水生态足迹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2020(02)
    • [6].基于游客消费行为的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以北京市入境游客为例[J]. 林业经济 2020(02)
    • [7].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的自然资本动态评估——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为例[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8].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化三维生态足迹自然资本利用的时空演变[J]. 生态学报 2020(13)
    • [9].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三维生态足迹动态研究[J]. 生态学报 2020(18)
    • [10].大学生生态足迹调查分析——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20(04)
    • [11].辽阳市县域水生态足迹浅析[J]. 陕西水利 2020(09)
    • [12].中国林业生态足迹、生态压力与生态效率评价[J]. 林业经济问题 2020(05)
    • [13].河南省生态足迹现状及其经济驱动因素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4].基于水生态足迹的山东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分析[J].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9(03)
    • [15].生态足迹研究现状及展望[J]. 四川林业科技 2019(01)
    • [16].合肥市生态足迹时空特征与脱钩效应变化及灰色预测分析[J]. 生态学报 2019(05)
    • [17].安徽省对外贸易的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铜仁学院学报 2019(02)
    • [18].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农户生态足迹及其与收入的关系[J]. 生态经济 2019(07)
    • [19].农业生态足迹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07)
    • [20].基于全球公顷与国家公顷的县域生态足迹评估比较[J]. 生态经济 2019(10)
    • [21].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上海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7(10)
    • [22].北京市水果消费的生态足迹距离研究[J]. 生态学报 2018(03)
    • [23].江苏省生态足迹时空变化分析研究[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02)
    • [24].生态足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 经济研究参考 2018(01)
    • [25].大学生生态足迹调查分析——以陕西理工大学(南校区)为例[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26].陕西省区域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差异研究[J]. 生态科学 2018(03)
    • [27].基于问卷调查的个人生态足迹测算及分析——以宁夏理工学院在读学生为例[J]. 智能城市 2016(12)
    • [28].基于改进模型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污染生态足迹时空分析[J]. 河池学院学报 2017(02)
    • [29].中国水生态足迹广度、深度评价及空间格局[J]. 生态学报 2017(21)
    • [30].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生态足迹研究[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6(01)

    标签:;  ;  ;  ;  ;  ;  

    唐山市生态足迹测度及动态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