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多相海水中材料流动腐蚀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高速多相海水中材料流动腐蚀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管流式和磁致伸缩动态模拟试验装置,采用数值计算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碳钢、双相钢和316L不锈钢等在流动多相海水中的流动腐蚀机理,利用模拟实验数据,预测、判定实际工况条件下金属材料流动腐蚀的情况,这有可能成为人们研究和认识多相流动腐蚀的一种重要手段。 实验结果表明:在流动多相中性氯化物体系中,碳钢、双相钢腐蚀速度随流速的上升而增大,在固液两相流中存在一个使腐蚀速度急剧增大的临界流速值;在气液两相流中,金属空蚀速度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介质温度增加,空蚀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对于碳钢,流动腐蚀均为阴极氧的扩散过程控制;对于双相钢、316L钢,腐蚀过程主要受阳极反应控制。双相钢流动腐蚀速度要远小于碳钢的,这表明双相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在一定流速范围内,在实际工况条件下可用。 针对以上实验研究体系,引入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结合固体颗粒运动随机轨道模型,以及空泡产生和溃灭波动方程,根据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应用数值模拟流体流动的方法,分别确立了固液、气液两相流动体系中的流体力学模型和传质模型,在腐蚀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流体力学破坏和电化学腐蚀两方面因素,构建了碳钢、双相钢在多相海水中的流动腐蚀综合数学模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腐蚀过程概述
  • 2.1.1 流动腐蚀的定义与分类
  • 2.1.2 流动腐蚀研究的历史背景
  • 2.2 影响流动腐蚀的因素研究
  • 2.2.1 流速、流型
  • 2.2.2 表面膜
  • 2.2.3 固体颗粒
  • 2.3 高流速条件下材料空泡腐蚀研究现状
  • 2.4 近壁处流体力学参数研究现状
  • 2.4.1 表面剪切应力
  • 2.4.2 传质系数
  • 2.5 流动腐蚀的协同效应机理
  • 2.6 多相流动腐蚀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2.6.1 固液两相流模型
  • (1) 拉格朗日方法
  • (2) 欧拉方法
  • 2.6.2 气液两相流模型(空蚀)
  • 2.6.2.1 介质空化模型
  • 2.6.2.2 传质模型
  • 2.7 研究流动腐蚀的模拟实验装置
  • 2.8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内容和目标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1.1 碳钢
  • 3.1.2 双相钢
  • 3.1.3 316L不锈钢
  • 3.2 实验介质
  • 3.3 研究方法
  • 3.3.1 失重法
  • 3.3.2 电化学测试方法
  • 3.3.3 金相观察法
  • 3.3.4 数值计算方法
  • 3.4 流动实验装置
  • 第四章 实验研究基础
  • 4.1 引言
  • 4.2 碳钢、双相钢在固液双相流动中性氯化物体系中的腐蚀规律
  • 4.2.1 碳钢腐蚀速度与流速的关系
  • 4.2.2 双相钢腐蚀速度与流速的关系
  • 4.2.3 流动腐蚀类型的确定
  • 4.3 固液两相流中极化曲线的测定与分析
  • 4.3.1 碳钢
  • 4.3.2 双相钢
  • 4.4 碳钢、316L不锈钢在气液双相氯化物体系中的空蚀规律
  • 4.4.1 实验时间对碳钢空蚀的影响
  • 4.4.2 不同NaCl溶液浓度、温度对碳钢空蚀的影响
  • (1) 不同浓度NaCl水溶液
  • (2) 不同介质温度
  • 4.4.3 不同NaCl溶液浓度、温度对316L不锈钢空蚀的影响
  • (1) 不同浓度NaCl水溶液
  • (2) 不同介质温度
  • 4.5 气液双相流中空蚀机理的实验研究
  • 4.5.1 碳钢极化曲线的测定与分析
  • (1) 介质空化对电极反应的影响
  • (2) 盐浓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 (3) 温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 4.5.2 316L不锈钢极化曲线的测定与分析
  • (1) 介质空化对电极反应的影响
  • (2) 温度对极化曲线的影响
  • (3) 材料性质对电极反应的影响
  • 4.5.3 空蚀形貌的金相分析
  • 4.6 结论
  • 第五章 固液两相流条件下流动腐蚀数学模型的建立
  • 5.1 引言
  • 5.2 介质流体流动模型
  • 5.2.1 流道构形、计算域和坐标系
  • 5.2.2 液相流体运动控制方程
  • 5.2.2.1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及计算方法
  • 5.2.2.2 流体相边界及初始条件的确定
  • 5.2.2.3 液相流体力学参数的计算
  • (1) 表面切应力τ
  • (2) 液相传质系数k
  • 5.2.3 固体颗粒运动轨道模型
  • 5.2.3.1 单颗粒运动方程
  • 5.2.3.2 颗粒运动方程计算参数的确定
  • 5.2.3.3 颗粒相流体力学参数的求解
  • p的计算'>5.2.4 固体颗粒对流体的反作用——颗粒源项Sp的计算
  • 5.3 固体颗粒对材料的碰撞作用——磨耗量的计算
  • 5.4 腐蚀电化学模型
  • 5.4.1 碳钢腐蚀电化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5.4.1.1 实验依据
  • 5.4.1.2 合理假设
  • 5.4.1.3 碳钢流动腐蚀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5.4.2 双相钢腐蚀电化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5.4.2.1 双相钢腐蚀动力学过程的分析
  • 5.4.2.2 合理假设
  • 5.4.2.3 双相钢腐蚀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5.5 固液双相流中流动腐蚀的综合数学模型
  • 5.5.1 碳钢总失重速率的计算公式
  • 5.5.2 双相钢总失重速率的计算公式
  • 5.6 综合数学模型中经验参数的修正
  • 5.6.1 经验系数Ct的选取
  • 5.6.2 计算颗粒轨道数目的确定
  • 5.7 结论
  • 第六章 气液两相流中空蚀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6.1 引言
  • 6.2 所模拟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条件
  • 6.2.1 气液两相流场中计算域和坐标系的建立
  • 6.2.2 模拟空蚀的实验条件
  • 6.3 气液两相中空蚀冲击力学模型
  • 6.3.1 气液两相流压力方程的建立
  • 6.3.1.1 试样振动壁面压力场的计算
  • 6.3.1.2 流场方程的数值解法及边界条件
  • 6.3.1.3 介质流动参数的确定
  • 6.3.2 气泡分布的空间预测
  • 6.3.2.1 流场中空泡体积含量的计算
  • 6.3.2.2 空泡在流场中的分布函数
  • 6.3.3 气泡对试样表面冲击剥蚀速率的计算
  • 6.3.3.1 合理假设
  • 6.3.3.2 空泡溃灭时冲击压力函数的构造
  • 6.3.3.3 气液两相力学作用参数的计算
  • 6.4 电化学腐蚀模型
  • 6.4.1 气液两相海水中空蚀的实验研究依据
  • 6.4.2 氧传质模型的建立
  • 6.4.3 电化学腐蚀速度的计算公式
  • 6.5 空蚀破坏综合数学模型的建立
  • 6.6 结论
  • 第七章 多相流动腐蚀动力学模型的数值计算与结果分析
  • 7.1 引言
  • 7.2 固液两相流体运动控制方程的数值求解
  • 7.2.1 流场分布
  • 7.2.2 近壁处流体力学参数
  • 7.2.2.1 流体力学参数与流速的关系
  • (1) 表面切应力
  • L'>(2) 液相中传质系数kL
  • f'>(3) 钝化膜中传质系数kf
  • 7.2.2.2 表面切应力与传质系数的关系
  • 7.2.3 近壁处流体力学参数与腐蚀的关系
  • 7.3 固相颗粒对腐蚀的影响
  • 7.3.1 固体颗粒轨道
  • 7.3.2 颗粒相流体力学参数对腐蚀的影响
  • 7.3.3 固液两相流中材料腐蚀速度的计算
  • 7.3.3.1 磨耗速度
  • 7.3.3.2 电化学腐蚀速度
  • 7.4 固液双相流中流动腐蚀速度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
  • 7.4.1 碳钢
  • 7.4.2 双相钢
  • 7.5 气液两相流体运动控制方程的数值求解
  • 7.5.1 压力场分布
  • (1) 试样表面径向压力
  • (2) 试样振动方向(轴向上)压力
  • 7.5.2 气泡体积含量与压力的关系
  • 7.5.3 传质系数的空间分布
  • 7.6 空泡对空蚀过程的影响
  • 7.6.1 空泡的空间分布
  • 7.6.2 气泡相流体力学参数
  • 7.6.3 空蚀力学冲击破坏速率的计算
  • 7.6.4 电化学腐蚀速率
  • 7.7 气液双相流中碳钢空蚀速度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 7.8 结论
  • 第八章 实验验证
  • 8.1 引言
  • 8.2 实验验证一——外加阴极电流对多相流动腐蚀协同效应的影响
  • 8.2.1 固液两相流中
  • (1) 自腐蚀电位的测定
  • (2) 阴极保护电位的确定
  • (3) 施加阴极电流后腐蚀速度的测定
  • 8.2.2 气液两相流中
  • (1) 碳钢
  • (2) 316L不锈钢
  • 2除O2、添加缓蚀剂对流动腐蚀的影响'>8.3 实验验证二——充N2除O2、添加缓蚀剂对流动腐蚀的影响
  • (1) 充N2除O2对流动腐蚀的影响
  • (2) 添加缓蚀剂对流动腐蚀的影响
  • 8.4 实验验证三——腐蚀电化学因素对流动腐蚀影响程度的定量分析
  • 8.5 实验验证四——介质流动对腐蚀电化学反应的影响
  • 8.5.1 固液两相流中
  • 8.5.2 气液两相流中
  • 8.6 结论
  • 第九章 多相流动海水中腐蚀电极动力学过程研究
  • 9.1 引言
  • 9.2 碳钢在流体力学作用下的阻抗谱特征
  • 9.2.1 固液双相流中
  • 9.2.2 气液双相流中
  • 9.3 碳钢流动腐蚀过程中的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 (1) 阻抗谱分析
  • (2) 碳钢电极过程动力学模型
  • 9.4 双相钢在流体力学作用下的阻抗谱特征
  • 9.5 双相钢流动腐蚀过程中的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 (1) 阻抗谱分析
  • (2) 双相钢电极过程动力学模型
  • 9.6 流体力学因素对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作用的定量分析
  • 9.6.1 碳钢
  • 9.6.2 双相钢
  • 9.7 结论
  • 第十章 全文总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海水海砂高性能海工混凝土力学及早期工作性研究[J]. 混凝土 2019(11)
    • [2].浓海水卤库的设计与建设方案研究[J]. 盐科学与化工 2019(12)
    • [3].海上设备设施海水管线的化学清洗及疏通[J]. 中国设备工程 2020(12)
    • [4].羟丙基胍胶在海水中的溶解及流变性能研究[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20(03)
    • [5].我国海水利用的法律保障:现存问题、域外经验与完善建议[J]. 水利经济 2020(04)
    • [6].抗海水渗透复合卷材的制备和性能探讨[J]. 中国建筑防水 2020(09)
    • [7].海水稻是用海水种植的吗?[J]. 中国农村科技 2018(01)
    • [8].紫外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海水中的碘离子[J].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2016(04)
    • [9].海水利用工程装备标准化工作探析[J]. 标准科学 2017(03)
    • [10].淡化后浓海水真空蒸发浓缩析出规律研究[J]. 广州化工 2017(07)
    • [11].海水中铀的形态分布模拟研究——以上海近海洋山海水为例[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7(02)
    • [12].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海水利用现状与技术分析[J]. 治淮 2017(10)
    • [13].海水形成之谜之验秘[J]. 中国地名 2015(07)
    • [14].三层海水[J]. 中国工会财会 2015(12)
    • [15].海水都是谁流的泪[J].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0(03)
    • [16].海鸥喝海水吗?[J]. 儿童故事画报 2020(18)
    • [17].2020海水漫游记[J]. 新世纪智能 2020(34)
    • [18].因海水而烦恼的贻贝[J]. 小星星(低年级版) 2020(10)
    • [19].跟我一起探究——河水结冰了,海水为什么还在流[J]. 新世纪智能 2020(Z9)
    • [20].海水谣[J]. 诗探索 2018(06)
    • [21].在海水上写下时光[J]. 星星 2019(05)
    • [22].海水都是谁流的泪[J].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9(05)
    • [23].海水为什么是咸的?[J]. 阅读 2017(94)
    • [24].星海水韵[J]. 共产党人 2018(09)
    • [25].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J]. 小猕猴智力画刊 2018(Z2)
    • [26].海水在漂荡[J]. 诗潮 2018(11)
    • [27].海水为什么是咸的?[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8(26)
    • [28].海水为什么不能喝?[J]. 儿童故事画报 2017(38)
    • [29].海水安然(组诗)[J]. 岁月 2017(12)
    • [30].你在等海水吗[J]. 今日中学生 2015(36)

    标签:;  ;  ;  ;  ;  

    高速多相海水中材料流动腐蚀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